景德鎮:在傳承與創新中「窯變」

2020-12-20 澎湃新聞

千年古鎮,世界瓷都。

宋代的景德鎮,「村村窯火戶戶陶」,明、清設御窯廠後,這裡更是「匯各地良工之精華,集天下名窯之大成」。新中國成立後,「中華向號瓷之國,瓷業高峰是此都」,景德鎮陶瓷生產迎來了空前繁榮。蜿蜒的昌江河畔,不熄的窯火燒造出景德鎮絢爛的文化傳奇。

往事越千年,換了人間。

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就景德鎮御窯廠遺址保護兩次作出重要批示。2019年5月,總書記再次視察江西,留下「要建好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打造對外文化交流新平臺」的殷殷囑託,為景德鎮擘畫發展藍圖指明了方向。

2019年7月,國務院正式批覆《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實施方案》,明確了「兩地一中心」的發展定位和兩個階段發展目標。

瓷都人牢記囑託,奮力拼搏,正圍繞「兩地一中心」戰略定位,計劃3年投資1035億元建設152個重點項目,將國家陶瓷文化保護傳承創新基地、世界著名陶瓷文化旅遊目的地和國際陶瓷文化交流合作交易中心的宏偉藍圖,變成大地上的現實。

「建好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打造對外文化交流新平臺」——搶抓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真抓實幹,砥礪奮進

在陶陽裡歷史街區保護利用項目工地,工人們正在老房子前的腳手架上不停地忙碌著。市陶文旅集團工會主席朱麗芳介紹,陶陽裡歷史文化街區的修繕,涵蓋老城區域面積400餘畝,目前已啟動老房屋修繕450棟。「我們正在積極申報5A景區,景區範圍達3.2平方公裡,」朱麗芳說,「為恢復老房屋原狀,我們要查閱大量文獻記載、採訪民間歷史,最終整理出參考資料。」

御窯廠景區周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也在同步推進。老舊房屋的修繕共計448棟,目前已完成總量的90%以上,明年3月將完成業態布局並整體開放。

9月26日上午,浮梁縣三龍鎮彩球飄揚,一派喜慶氣氛。經過項目專班人員一個多月的奮戰,景德鎮三龍MR數字陶瓷產業園建設順利開工。該項目為浮梁縣政府與上海影創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投資,按照「生產、生活、生態」相融,「科技、文化、旅遊」三位一體的設計理念,通過融入MR、大數據、5G、3D列印等高科技技術,創建國家級數字陶瓷創新平臺、MR產業基地、VR示範基地。

位於景德鎮市西南21公裡的麗陽古瓷窯址,燒造時間為五代到明代。該窯址是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已被列入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重點建設36平方公裡的「一軸一帶、五區多點」範圍。昌江區委宣傳部部長程步才介紹,以試驗區建設為契機,區裡計劃將麗陽古窯址打造成為全市的研、學、旅「品牌」。目前,麗陽窯址棚改拆遷安置項目正加快推進。

行走在古鎮瓷都的新區舊巷,在接觸與交流中我們發現,今天的景德鎮人語速變快了,步伐變大了,性子變急了。而這一切,都是因為肩上壓著建設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的歷史責任。如何做好陶瓷文化傳承創新這篇大文章,充分彰顯景德鎮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品牌價值,已然成為今天的瓷都人必須回答的時代課題。

2017年11月,時任省長的劉奇同志在景德鎮調研時提出創建國家試驗區的構想,並將其寫入2018年的《省政府工作報告》,正式開啟了國家試驗區的前期籌備工作。省委省政府專門成立了國家試驗區建設領導小組,出臺了《實施意見》《2020年前工作要點》。

2018年9月國務院批覆同意創建以來,景德鎮市委市政府開展了9項專題調研,邀請數十位省內外相關專家召開5次座談會,並派人到上海、重慶、山東等地學習國家試驗區、示範區創建經驗,形成了試驗區實施方案。在實施方案部委徵求意見、部委會商會籤的關鍵時刻,30多個省直部門會同景德鎮,對接30多個國家部委、80多個司局,推動了方案的完善提升和批准落地。

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實施方案獲批以來,各項工作紮實推進,實現了良好開局。

——展開階段性工作。出臺了《三年行動計劃》,梳理出190餘項具體工作任務,重點規劃了「一軸一帶、一區多點」核心區,以重點突破帶動全域發展,以核心區建設推動國家試驗區的整體提升。

——對接政策落地。「手工制瓷減按3%徵收增值稅」已經實施;新增發行地方政府專項債88.9億元;新增建設用地8000畝。首批國家產教融合型城市建設試點申報工作進展順利,景德鎮陶瓷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創建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

——謀劃一批項目。圍繞「兩地一中心」發展定位,梳理出5大類152個重點項目,總投資1035億元,今年已啟動標誌性、示範性、引領性重大項目50個。

千年窯火越燒越旺,精美陶瓷暢銷海外;直升機越飛越遠,航空產業突飛猛進;化工生產異軍突起,小小「維生素」成為大產業

在景德鎮豐瑤·澐知味陶瓷文化有限公司的陳列大廳,胭脂紅扒花描金粉彩圖案絲路祥瑞天球瓶,每套售價18萬元,胭脂紅青花山水鬥彩描金如意茶器,每套售價7.2萬元……大國禮器,集高端、大氣和華麗於一身。

豐瑤·澐知味公司創辦人、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胭脂紅釉料配製代表性傳承人朱筱平還記得,公司第一件國禮瓷,是2015年製作的名為「天下歸心」胭脂紅茶具。

公司採用傳統手工制瓷工藝,歷經多年攻堅克難,成功複製並創新發展了歷代高、精、尖官窯巔峰重器,以釉中之王——胭脂紅、釉中之尊——寶石藍為主打,衍生出青花、粉彩、描金、軋道等多種獨門工藝和獨特創新的胭脂紅產品,同時獲得8項國家專利。

我們來看看這些精美的餐具、茶具和咖啡具。

梨園——造型中運用幾何形工藝設計理念,採用中國戲曲中多姿多彩的人物臉譜「生、旦、淨、末、醜」為裝飾,將中國元素融入現代生活藝術,喜慶吉祥。

15頭豪華咖啡具——作品脂凝玉潤,描金處具有西方經典皇家色彩,瓷胎上流線形花紋自然生動,被譽為當代白瓷中西結合的典範。

青韻——以牡丹花為主題搭配簡單邊飾,形成傳統與時尚的統一。瓷質潔白如玉、胎體晶瑩透亮、器型規整和諧、裝飾風雅香清。

這些巧奪天工的陶瓷作品,均產自景德鎮陶瓷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為優化生產要素配置,提高產品的競爭力,省、市政府醞釀由中國景德鎮瓷廠為主要骨幹,「紅葉」牌商標為主要無形資產,兼併原瓷廠和陶瓷研究所,重組高檔窯具廠4條技改線,組建景德鎮陶瓷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市發改委副主任李傳昆稱,2018年6月成立的這家公司,因其技術裝備一流、工藝技術一流、管理水平一流和投資規模巨大,在全市同行中是當之無愧的「旗艦」龍頭。

該集團還先後承擔完成國家、省、市科研及產業化項目150多項。

產業興,城市旺。陶瓷是景德鎮的傳統產業,也是其立市產業。目前,該市正努力做大做強景德鎮陶瓷集團,以更好地發揮其龍頭帶動作用,同時加快陶瓷「智」造工坊建設,推進陶瓷企業退城進園,加速產業集聚,推動陶瓷產業形成「從無序到有序、從分散到集中、從低端到高端」的發展格局。

遠處高樓陽臺上濃煙滾滾,房內的被困人員危在旦夕,地面某處火光沖天、烈焰熊熊。抬頭望去,天空中轟鳴聲由遠而近,一架架直升機依次飛來。它們準確偵察,及時定位,將樓上、地下的大火澆滅,把遇險被困人員救起轉運……

這場航空應急救援演練,是2020中國航空產業大會的重頭戲。在高層建築火災、洪澇災害、林場火災等模擬險情中,有人機、無人機、大型機、輕型機悉數登場,迅速有效完成了轉運受困人員、物資空中投送、絞車救援、消防滅火、工程機械吊運、噴灑防疫藥劑等作業科目。

9月21日在景德鎮召開的中國航空產業大會上,近千名嘉賓齊聚一堂,探討我國航空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時代話題。

航空工業直升機所作為2020中國航空產業大會的重要承辦單位之一,攜AR500無人直升機、XM-20多旋翼飛行器等精彩亮相,展現出強大的產品研發能力和科技創新能力。

北京通用航空江西直升機有限公司,作為43家參展單位之一,展品引起市場關注。總經理徐大淼笑著說,此次航空大會對我們公司的產品推介起到了巨大作用,有的地方已經開始批量採購我們的無人機和消防器材了。

坐落在航空小鎮的江西昌興航空裝備股份有限公司,以航空航天零部件研製為主業,整機研製是近幾年拓展的全新業務,主要有自主研製的察打一體無人機、農林植保機,以及與義大利合資合作的雙人雙發輕型直升機。

景德鎮航空小鎮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小鎮,它是一個獨具航空特色的產業園區。

航空小鎮裡,一座座銀灰色的現代化廠房鱗次櫛比,所有建築外牆都安裝了一色的金屬瓦楞板,整齊而氣派。通過打造以航空小鎮為平臺的航空產業發展新陣地,景德鎮已形成集研發製造、零部件配套、通航運營等較完整的產業鏈。昌飛、北通航、德利3家直升機整機廠齊頭並進,50多家直升機產業配套企業協同發展,「龍頭企業頂天立地、配套企業鋪天蓋地」的發展格局已經顯現。2019年,該市直升機產業集群主營業務收入達236億元,佔國產直升機份額的60%以上。

佔景德鎮市工業經濟總量33%的樂平工業園區,面積約6平方公裡。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園區目前共有64家規模以上企業,以醫藥化工為主的企業有37家,經濟總量佔園區的86%。

正值丹桂飄香時節,走進天新藥業產業園,空氣中飄著淡淡的清香。在樂平工業園管委會掛職任副主任的溫泉告訴記者,化工生產常常是會產生刺激氣味,經過治理,現在幾乎聞不到異味,達到國家環保標準。

江西天新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4年9月,是一家專業生產維生素的高新技術企業,現有員工1600多人,主要產品有維生素B1、維生素B6和葉酸,用於原料藥、食品添加劑和飼料添加劑。該公司生產的維生素B6、B1佔全球份額分別超過70%和40%。

在宏柏產業園的會議室,記者了解到,該集團公司屬國內首家完成矽新材料循環生產的集團公司,屬省高新技術企業。該公司根據其戰略規劃布局,已分別於2006年、2007年在園區投資建成三氯氫矽、白炭黑、矽烷偶聯劑3家生產企業;2012年成功吸收合併三氯氫矽廠和白炭黑廠,整合了3廠的資源,完成整個集團產業鏈的整合,不僅降低了生產成本,還解決了環保問題。

為了賡續千年窯火,為了煥發千年古鎮生機,無數瓷都人以老帶新、以師授徒,將絕技與秘籍手口相傳;或走出國門廣交朋友,切蹉交流;更有八方來客,落地生根,夢想開花

2000多年的冶陶史,1000多年的官窯史,600多年的御窯史。綿延不絕的窯火,催生出燦爛的景德鎮陶瓷文化。

景德鎮的陶瓷文化遺存數量眾多,老窯址、老裡弄、老街區遍布全城。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9處,世界級文化陶瓷遺蹟30多處,尤其是明清御窯廠遺址,是國內唯一一處全面反映官窯生產和文化信息的歷史遺存。

2015年,景德鎮市把御窯廠遺址保護工作列為「一號工程」,出臺《景德鎮御窯廠遺址保護管理條例》,並對遍布全城的150多處老窯址、108條老街區、「十大瓷廠」老廠房等文化遺存實施系統性保護修繕。近年來,景德鎮重點推進陶瓷文化傳承與老城保護利用深度融合,全面推進御窯廠周邊文化保護利用,初步形成了陶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體系。

隨著御窯廠遺址成功入選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2017年,御窯廠又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正式獲得了申遺「入場券」。如今,繁華的珠山中路旁,御窯廠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正以全新的面貌吸引著人們的目光。

在大力保護與合理開發中,一大批陶瓷歷史遺產迎來了新生,陶溪川文化創意街區就是其中之一。通過對老瓷廠量身改造,陶溪川搖身一變,成為集陶瓷、會展、娛樂等多種文化交融的綜合業態街區,實現了更大的價值轉換。如今的陶溪川,匯聚了1.5萬餘名全國各地的青年創客,成為無數創業者的造夢家園。

和陶溪川一樣,近年來三寶國際瓷谷聞名遐邇。這個曾經破落的小山村,如今正成為海內外陶藝界的「好萊塢」。200餘家陶瓷企業和文化藝術機構常駐,100多名國內外藝術家雲集,獨具特色的雙創空間、文化館、創意街,構成了陶瓷藝術的夢幻世界。

古窯復燒的情景讓歷史記憶在今天的景德鎮重現。早在2009年,清代鎮窯就在古窯民俗博覽區復燒成功,之後每一年,鎮窯都會復燒一次。除此之外,明代葫蘆窯、元代饅頭窯、宋代龍窯,相繼復燒成功。

進入秋冬,浮梁縣鵝湖鎮柳溪村天寶龍窯迎來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時候,年逾古稀的窯主金躍安滿臉笑容,因為天寶龍窯將再次在這裡點火。

與陶瓷打了一輩子交道的金躍安,18歲起開始學習盤缸技藝。1974年,他從老家鎮江來到景德鎮,在浮梁縣鵝湖鎮建起64米長的天寶龍窯,專門從事缸、罐用品的燒造。

盤缸是金躍安的絕活。不藉助於拉坯機,所有的坯體都是他由手工拍打而成。金躍安每天繞著一架用了幾十年的陳舊工作檯轉圈,年復一年,地上竟被踩出一圈深深的踏痕。在景德鎮,活躍著不計其數和他一樣堅守傳統制瓷工藝的陶瓷人。

現年82歲的黃明陽是景德鎮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鑲器成型工藝代表性傳承人,一輩子都在鑽研陶瓷鑲器技術的傳承與創新。雖退休多年,他依舊堅持在企業授徒,「手工鑲器技術是一代代傳承下來的財富,什麼時候都不能丟」。

與老一輩制瓷人不同,來自吉林長春的小夥兒馮庭帥對現代制瓷工藝和產品設計情有獨鍾。一年前,他和女友一起來到景德鎮自主創業,在政府的幫扶下,成立了自己的公司,申請到了低價公寓和廠房。他們的想法是把西方美學、工藝和裝飾理念引入制瓷工藝設計中,讓傳統陶瓷工藝品煥發出現代美。

創業沃土還吸引了來自湖北隨州的盧松。2013年,還在景德鎮陶瓷大學上學的盧松和一群志趣相投的朋友組建創業團隊,成立了公司,專營網絡電商。經過幾年的發展,他的陶藝品不僅在國內打開了銷路,還順利進軍韓國、印度、澳大利亞。「景德鎮深厚的創業氛圍和濃鬱的陶瓷文化,讓我的夢想能在這裡生根。」

像馮庭帥和盧松一樣在景德鎮創業或是交流學習的人,擁有一個共同的身份——「景漂」。在景德鎮,像他們一樣的「景漂」有3萬多名,其中包括5000多名海外人士。

陶瓷,吸引著許多世界各地的人在這座城市聚集,構成了景德鎮獨特的文化生態。

歷史上,景德鎮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節點城市,與西方世界長久保持著密切的聯繫。近年來,景德鎮大力邁出「走出去」的步伐。

10月18日,為期5天的2020中國景德鎮國際陶瓷博覽會開幕。雖然受疫情影響,今年的瓷博會縮減了辦會規模,但「線下+線上」結合打造的「雲瓷博會」成果依然喜人:成功籤約項目26個,籤約金額超200億元人民幣,預計超過以往5屆瓷博會投資總額,線上陶瓷銷售50多億元,線下銷售7億多元。經過17年的發展,瓷博會已逐漸成為集陶瓷精品展示、文化交流和貿易投資於一體的國際化平臺。

瓷博會是景德鎮走向世界的一個縮影。2019年10月,「絲路瓷行·中國陶瓷文化展」在克羅埃西亞舉行,數以萬計的遊人駐足參觀;成為聯合國海陸絲綢之路城市聯盟首批創始成員,與國外20多個產瓷城市建立友好關係,連續兩年在德國和南非舉辦中國陶瓷文化展;同年12月,「絲路瓷行·陶瓷傳統成型技法現場展示活動」在希臘雅典扎皮翁宮國家博物館開幕,百餘件陶瓷作品以文化交流使者的身份盛大亮相……

歷史上,這裡「陶舍重重倚岸開,舟帆日日蔽江來」;新時代,這裡正書寫陶瓷文化傳承與創新的錦繡文章。

從傳統到現代,從工業重鎮到生態新城,從「竭澤而漁」到可持續發展,「景漂」之後又見「景歸」,這座城市充滿生機與期待

「梆、梆、梆……」沉悶的錘擊聲傳入耳畔。河道流水潺潺,旋轉的水車帶動6個木槌一下一下敲擊著石槽裡的高嶺土。石槽旁,身著粗衣麻布的老人正不停地掄錘敲擊,不遠處,屋棚的架子上整整齊齊碼著白色的陶土磚......

浮梁縣繞南陶瓷主題園區向遊客展示著陶土製作古法。往深處走,還有古陶瓷作坊遺址和幾處龍窯遺址。

歷史上,燒瓷主要燃料是松木、桉樹及雜樹,而馬尾松因富含松脂,火力強,灰粉少,有利於窯內溫度、氣氛均勻分布,又是「飛籽成林」的速生樹種,一直是柴窯的首選燃料。

為保證燃料供需,人們開始培育馬尾松林,採伐一座山培育一座山,但是培育速度遠遠趕不上採伐速度,「一裡窯,十裡焦」,大量砍伐松柴,給生態環境帶來嚴峻挑戰。

眼看「一裡窯、十裡焦」將要變成「一裡窯、百裡焦、千裡焦」,上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人們果斷對窯爐進行改造,將柴窯改為煤窯。

步入陶溪川,一抬頭便能看見幾根老煙囪,最高的有60米。除了老煙囪,還有老廠房、老窯爐。煤窯極大地提高了景德鎮陶瓷工業的生產效率,使得周邊森林得到休養生息,但是高耗能低效能的陶瓷工業化生產方式,對景德鎮的生態環境產生了更大的破壞作用——城區大大小小的廠房星羅棋布,高聳入雲的煙囪林立,滾滾濃煙拖著長長的尾巴,整座城市籠罩在煙塵裡。

環境問題曾經是景德鎮揮之不去的 「頑疾」,「髒、亂、差」一度成為制約其發展的最大「痛點」。

為減少環境汙染,景德鎮大力實施陶企退城進園工程,以清潔衛生的煤氣和電能替代煤炭能源。

在景德閒雲居陶瓷文化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工人們一前一後,正忙著把一批批瓷坯分層放入氣窯,旁邊的桌上擺放著顏色各異的杯子、茶具。「現在氣窯燒制溫度穩定達到1300度。」董事長段建平說。

近年來,景德鎮堅持踐行綠色發展理念,高度重視節能環保,已經實現了「低能耗、低排放、低汙染」。

一方面,加快制瓷技術革新,淘汰柴窯、煤窯,並推廣廢瓷廢料回收循環利用,減少汙染排放,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同時大力發展高技術陶瓷、手工制瓷,探索出以文化創意產業引領城市轉型模式,推動陶瓷生產向園區集中。

過去的發展靠低成本,現在的發展靠好環境。景德鎮大力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既給城市「洗臉」,又給農村「洗腳」。

在城區——加大棚戶區改造力度,拓展城市發展空間;加強歷史街區保護,修補城市文化生態;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城市公共服務功能。

在農村——圍繞「整潔美麗、和諧宜居」的目標,以人居環境整治為主,聚焦廁所革命、汙水處理、垃圾治理等,讓農村既有「田園風光、美麗鄉愁」,又有「現代文明、舒適生活」。

在三寶蓬藝術聚落,一張張幻燈片向來人展示了三寶村強烈的新舊對比。過去的三寶村道路泥濘,房屋破敗。如今的三寶村,通過精心打造,將自然與藝術融合,儼然成為了「世外桃源」。

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是「城市雙修」的前哨戰。景德鎮環境越來越好,開始進入從「塑形」到「鑄魂」的新階段。

「治山理水、顯山露水」是景德鎮生態修復的重要內容。景德鎮以「一江三河六山」為重點,開展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保持原有的自然之美、生態之美,展現「十八碼頭通古今,百裡昌江風光美」。

陶溪川文創街區商鋪林林總總,各色瓷器琳琅滿目,街頭人頭攢動,不少青年來到這裡「推銷」創意或是「打卡」留念。客商、人才紛紛來到這裡,「景漂」之後又見「景歸」。

煙波浩蕩,燈海絢麗,一陣陣悠揚的歌聲伴著微風傳來。瑤河水面光影綽約,水上舞臺曼妙歌舞,青石古道遊人如織,黃金周假期的瑤裡古鎮夜晚格外熱鬧。「瓷源、茶鄉、林海、商幫、書畫」等傳統文化的現代演繹,大型瓷茶水陸體驗秀《浮瑤映月》,給人們帶來了一場視聽盛宴。

我們看到,璀璨夜色裡,無人機編隊攜帶孔明燈冉冉升空,猶如點點繁星匯聚成星河。一盞盞燈火,寓意著千年窯火生生不息,寄託著人們的美好願景和希冀。千年瓷都正在走向新的輝煌。

責任編校:曹璇月 江 超

審 核:餘 珺

監 制:蘇小華

文章來源:當代江西雜誌社、景德鎮市委聯合調研組

原標題:《景德鎮:在傳承與創新中「窯變」》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瓷中奇葩之窯變釉瓷:窯變無雙,獨一無二!
    如宋元時期鈞窯的海棠紅和玫瑰紫, 明清時期的寶石紅、霽紅、郎窯紅、桃花片以及窯變釉, 著色劑都是銅的氧化物, 它們的發明顯然與鈞瓷有關。景德鎮的窯變釉出現於宋代, 當時「熒或纏變, 臨照而然。物反常為妖, 窯戶亟碎之。」到明代還是如此, 《豫章大事記》載:「瓷器以宣窯為佳, 中有窯變極奇, 非人為所致, 人多毀藏不傳。」所以清前傳世的窯變色釉也自然少見了。
  • 景德鎮陶瓷展重返高大上 地攤甩賣史逐漸在消失
    原標題:視頻|景德鎮陶瓷展重返高大上地攤甩賣史逐漸在消失  「經典·傳承·創新」景德鎮陶瓷精品展暨朱振洪高溫窯變個人作品展4月21日,在上海寶龍美術館舉行。活動由國際著名的收藏家、獨立策展人、7501毛澤東主席專用瓷鑑定委員會秘書長馬曉峰、資深收藏家朱星銘策展。
  • 窯變釉,瓷器中的瑰寶,獨一無二
    窯變釉最早可追溯到隋代,安徽淮南窯青瓷曾出現紫翠色的窯變。後世亦偶有出現南宋周輝《清波雜誌》載:「饒州景德鎮,陶器所自出,大觀間有窯變,色紅如硃砂「。清代唐英《恭進上傳及偶得窯變瓷器折》云:「奴才在廠製造霽紅瓷器,得窯變圓器數件……雖非霽紅正色,其釉水變幻,實數年來未曾經見,亦非人力可以製造。故窯戶偶得一窯變之件,即為祥瑞之徵,視同珍玩。」
  • 在這場作品成果展中,100餘件吉州窯創新產品驚豔呈現!
    成果展現場4個主題、5個板塊,傳承創新中國傳統美學深邃沉靜典雅,狂野散漫打趣。此次成果展分為陶瓷文創產品、旅遊產品、禮品瓷、日用陶瓷等4個主題,吉州窯木葉、吉州窯彩繪、吉州窯剪紙貼畫、吉州窯窯變、吉州窯捏塑等5個板塊。作品傳承創新中國傳統美學,傳遞了越樸素越經典、越溫柔越剛強、越含蓄越深刻的藝術理念。
  • 佳逸茶具|嘿,來說個「窯變」!
    這色彩斑斕的瓷器就是窯變釉。《稗史彙編》說:「瓷有同是一質,遂成異質,同是一色,遂成異色者,水土所合,非人力之巧所能加,是之謂窯變。」總而言之,窯變大致可分為變形、變色、變質等數種。現在說的就是窯變中的變色,窯變器皿在開窯前根本無法預料釉色的走向。
  • 欽州坭興陶:千年「窯變」煥新顏
    「窯變」是欽州坭興陶柴燒工藝中獨有的特點。由於「窯變」需要在千度以上的高溫產生,其效果無法提前預測和控制,素有「窯寶」(火中取寶)之稱。圖為國家高級工藝美術師麥偉德在研究坭興陶的器型。(光明網記者季春紅攝/光明圖片)11月3日至15日,為期十餘天的第二屆欽州坭興陶文化藝術節在「中國坭興陶之都」欽州舉辦。
  • 景德鎮瓷器名揚天下,你知道都有哪些品種嗎?「下」
    景德鎮瓷器歷史悠久、品種繁多,上文中我們主要介紹了青花瓷、粉彩瓷和青花玲瓏瓷,今天我們書接上文繼續未完成的話題,繼續領略景德鎮瓷器之美。大御瓷器郎紅在釉中摻入不同金屬氧化物和天然礦石為著色劑,施在瓷器的胚胎上,再將胚胎高溫焙燒,燒成後就會呈現不同顏色的瓷器,顏色釉的燒制方法雖然簡單,但是其特點就在於顏色的多樣化和窯變的不確定性
  • 【光明圖刊】欽州坭興陶:千年「窯變」煥新顏
    「窯變」是欽州坭興陶柴燒工藝中獨有的特點。由於「窯變」需要在千度以上的高溫產生,其效果無法提前預測和控制,素有「窯寶」(火中取寶)之稱。圖為國家高級工藝美術師麥偉德在研究坭興陶的器型。他說,由於「窯變」具有很多的不確定性,在燒制中,火候溫度和時間必須把控得很到位才能出一件好品。正因為如此,在行業裡流傳著「火中求寶、難得一件」之說。圖為工人在往爐窯內裝泥坯。(光明網記者 季春紅攝/光明圖片)
  • 窯變千年上篇:首博《望郡吉安》系列七
    窯變千年上篇  首博《望郡吉安》系列七  佳展回顧    第三單元 窯變千年  吉州窯作為宋元時期江西地區與景德鎮窯並駕齊驅的大窯,以黑釉瓷獨步一時,燒造瓷品道法自然,博採眾長,融匯釋儒二道,效法南北百工,產品行銷大江南北,借贛水之便,滿譽海外。
  • 千年瓷都如何種好傳承創新「國家試驗田」
    3萬多名陶瓷愛好者八方鹹聚,塑造了全國特有的「景漂」現象;5000多名「洋景漂」慕名而來,令江西景德鎮四處洋溢著國際範兒;陶溪川、名坊園、三寶瓷谷等街區林立,現代瓷器的「光與影」賡續著古老的窯火傳奇。  2019年8月,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實施方案批覆,千年瓷都種上了傳承創新的「國家試驗田」。
  • 銅藍釉是對鈞釉的一次創新
    我注意到,雖然張老說的很全面,但關注最多的還是鈞釉:「釉色是鈞瓷的一大優勢,尤其是窯變釉,其他瓷種無法與你們相比。看,這件作品的呈色多麼豐富,用五彩滲化已經不能形容她了,那就用七彩紛呈吧。爐鈞釉本質上還是一種花釉。說起花釉,你們的唐鈞或者叫唐代花瓷就是一種花釉,只是施釉手法不同。
  • 千年瓷都景德鎮古窯開窯,遊客大飽眼福,目睹百萬寶貝出爐
    瓷都景德鎮歷史上是官窯之地,歷代有龍窯、饅頭窯、葫蘆窯、鎮窯、青窯、風火窯、龍缸窯、匣窯等窯;在古窯民俗博覽區,仍然有官窯燒瓷器,而風火窯就是其中之一;近日,風火窯開窯,群多遊客目睹百萬寶貝出爐。隨著一聲「轟隆」,景德鎮古窯明清御用風火窯正式打開,師傅們將窯口內的匣缽搬出,當第一個色澤鮮豔的精美瓷瓶高高舉起時,「哇,太漂亮啦,好美!」遊客尖叫歡呼,讚不絕口。遊客裡三層外三層,踮起腳跟,伸長手臂,手機、相機齊上陣,見證寶貝出爐時刻。
  • 文化發現|釉上釉,是鈞瓷自然窯變「鈞花釉」的前世今生
    這一創意,看似不經意,卻完成了制瓷藝人意想不到的偉大創舉,不僅使青瓷種類中增添了青花瓷,而且受點滴釉上釉的啟發,創製出了全新的鈞花釉。中國鈞瓷《太白尊》鈞花釉源於釉上釉,開創了中國陶瓷史上自然窯變的先河,成為鈞瓷自然窯變「鈞花釉」的前世今生,為鈞瓷釉面裝飾技藝洞開了無限空間。
  • 景德鎮復建復燒清代明爐暗爐 傳承古代制瓷技藝
    景德鎮復建復燒清代明爐暗爐 傳承古代制瓷技藝 2017-06-1018:49:07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陳海峰
  • 魯山花瓷傳承人張東曉:精於傳承,勝在創新
    魯山花瓷是一種高溫窯變釉瓷,集黑、白、藍三色於一器,改變了唐代瓷器青、白、黑單一釉色的局面。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魯山花瓷羯鼓腔是傳世唐代瓷器中的精品。 作為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魯山花瓷製作技藝被賦予更多內涵。魯山段店窯在我國陶瓷發展史上佔有很重要的地位。
  • 柴燒建盞的窯變與茶變色彩
    從一團泥土到精美瓷器,建盞始終在追求不變中的變。無論是柴燒龍窯中的火土共舞,還是白瓷蓋碗中的茶盞相碰,未知與奇趣,始終與建盞如影隨形。【壹盞香茗】 太保綠 柴燒窯變建盞建盞一生中有兩次非常重要的變化:窯變和茶變,最令人驚嘆和讚美之處便在於,這些變化均呈現出隨機性和不確定性的天工之勢。
  • 柴燒窯變的一萬種可能
    並打破傳統陶瓷在單色底上作畫及開窗、邊飾等形式,通過畫師對柴燒窯變獨特的審美想像,營造出自然生動的「拙」與「巧」相結合的畫面。柴燒窯變上的新彩繪畫釉上與傳統的中國畫用筆不同,主要有分狼毫和羊毫,筆尖比較精細,堅韌有彈性。根據性能不同,大體分為勾線筆、採筆兩大類。
  • 對於宋鈞官窯的窯變釉色,仿燒的意義到底有多大?我來說幾句
    我本文的話題是,宋鈞官窯的釉色窯變效果到底有沒有廣泛的仿燒意義?關於宋代鈞瓷器型我們就不多談了,因為之前介紹過多次。現在,人們關注的主要是它的窯變釉色。釉色以天青、天藍、月白為主,特別是天藍和天青的主色調上面會出現部分面積的紅斑,這是釉料中銅元素的作用;後來又出現了裡藍外紅和紫紅的窯變釉色。這在當時一切自然條件受限的情況下,能燒制如此漂亮好看的釉色,是不可思議的事情。因為,在現代技術如此進步、自然條件十分豐厚的環境裡,我們也難以燒制出如此漂亮的效果,儘管有很多廠家和工匠們屢屢進行仿燒嘗試。
  • 景德鎮對世界意味著什麼(廬山觀)
    用瓷當選景德鎮!景德鎮就是有這樣的底氣。 「通過水、土、火簡單而又複雜的化學反應,生產出世界上流通最廣、性價比最高,也是最為絢麗多彩的大眾用品、藝術珍品」,了解景德鎮歷史的人說,這話有根有據,一如腳下土地那樣厚重、誠實。英國學者李約瑟在《中國科技史》中讚嘆:「景德鎮是世界上最早的工業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