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過過萬聖節,談什麼「侵襲本國文化」

2020-12-20 紅網

——本文系紅網第四屆全國大學生「評論之星」選拔賽參賽作品

萬聖節已過,微博熱搜榜的相關話題卻依然在線,「國人該不該過萬聖節」的討論似乎每次在這樣的時間點都會如期而至。由萬聖節引出的「民族傳統文化」「文化意識入侵」乃至「愛國精神」的論斷不絕於耳,而面對萬聖節這樣的外國節日時,社會還需更為理性的聲音。

萬聖節確實是個外國節日,從原則上來說,過不過萬聖節其實都沒有什麼問題,真正有問題的是強迫過或不過萬聖節的行為。本身是一個你情我願的事情,如果非用「你們是中國人,過什麼外國節日」的說法硬生生地抬高民族榮譽感,略顯牽強。

很多人每逢這樣的節日,便試圖用「中國傳統節日沒見你們這麼上心」的高調讓另一些人難堪。他們認為,去「過」這樣的一個外國節日,讓年輕人學習、浸潤了外國文化精髓不說,更是淡漠了大家的本國文化意識。

但是,如果我們簡單判定「過外國節日」就是「崇洋媚外」,甚至是戴上「不愛國」的標籤,某種程度上也是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現。因為,傳承中國傳統文化,不意味著拒絕西方文化。大家並沒有因為過了洋節就不過中國節了,春節、清明、端午、中秋等傳統節日仍然深受大家喜愛。相反,我們在德國、法國等國家每年變著法兒過中國春節的時候卻大加讚揚,這樣不免顯得有些自相矛盾。

換句話說,中國傳統節日,比如清明、端午,我們才是在真正地過節。承載著一份儀式感,不允許泛娛樂化去玷汙、去毀壞這份文化瑰寶,不允許用戲謔的方式去打擾那份承載萬千記憶的純潔淨土。因此,我們會帶著一份傳承下來的章法去過中國節。節日都建立在人們一定的集體記憶和文化心理基礎之上,比如中國的這些傳統節日表達的就是對家庭、親情的重視,而這是人最基本的情感需求,所以它們可以長盛不衰,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如果哪天在這些節日上大做文章,反倒稍不注意就會犯了大忌。

以這樣的邏輯來看年輕人過萬聖節、聖誕節這樣的外國節,便可解釋大多人並沒有懷著一份多尊崇的心情去「過」它,外國的萬聖節是要去教堂的,有他們傳承下來的儀式,不是戴個花蝴蝶燈、去鬼屋裡喊兩聲就是在「過」萬聖節,既然沒有去模仿、學習真正的萬聖節,何來宣揚異教、種種迷信一說?又何來侵襲本國文化的闊論?

在我看來,萬聖節就是個狂歡夜而已,是現代年輕人表達、敘事的一種方式,是宣洩積累內心緊張壓迫感的一種解壓渠道,是體驗一下新鮮事,滿足一下獵奇心的載體罷了,本質和去看一場漫展並無二異。資中筠曾說,「什麼時候中國人能真正不卑不亢地以平常心對待世界一切強於我或弱於我的國家,既充滿民族自信又虛心學習他人長處,既懂得保持民族精華,又能以開闊的胸懷對外來思想和文化,吞吐自如,那就是我們民族真正在精神上健康成熟的時候」。一味地嗤之以鼻,沒法顯示出一些國人的「愛國情懷」。

因此,在面對萬聖節這樣的外國節日,我們雖然不鼓勵一些過激的行為或過分的推崇,但更應用一種理性的態度去接納不同的聲音和意見,切莫用「絕對正確的廢話」將之一棍子打死。

文/沈睿(上海海事大學)

相關焦點

  • 萬聖節打扮一下怎麼了?怎麼了??
    萬聖節前夜,青島地鐵2號線上出現一些打扮怪異驚悚的乘車。一中年男子看不慣,大罵2名女孩「人不人鬼不鬼的,是中國人的恥辱」。我想說,文化融合乃是必行的趨勢。外國人也吃餃子吃元宵慶國慶歡迎春節,中國人過過萬聖節怎麼就不可以了。再說了,情人節是西方的,我們過情人節不?聖誕節是西方的,我們過聖誕不?
  • 中國孩子沉迷的「萬聖節」,追捧的背後,是下一代人的文化迷茫!
    近年來,文化自信的呼應越來越強烈。但是就在這樣的呼喚下,仍然抵擋不了外來文化的強勢進攻。前段時間被大多年輕人熱切追捧的「萬聖節」,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所以說,國外的那些節日,之所以能夠受這麼多國內年輕人的歡迎,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還要「得益」於商家。那些大大小小的「洋節」,變成了商家獲取利益的一個手段和幌子。
  • 大批中國孩子沉迷「萬聖節」背後,我們會失去什麼?
    還有部分人覺得萬聖節雖然是西方的古老節日,但是自己也可以把萬聖節當作是開心快樂的一天,自己教孩子如何度過萬聖節,也能夠讓孩子過得更加快樂,這有什麼問題呢?其實這其中的問題,遠不止家長想像的那麼簡單。國內孩子沉迷「萬聖節」,這三點家長要注意一、萬聖節的流行可不僅僅是文化交流那麼簡單
  • 萬聖節是如何變成年輕人cosplay派對的?
    小印也搞不懂萬聖什麼時候變成了年輕人的cosplay派對了呢?這樣的流變,得從萬聖節文化嗦起!例如舊式電話、巨型雞蛋、米其林般的輪胎人等等,什麼奇形搞怪的造型都不放過。上世紀的萬聖節裝扮舊照片:電話人、雞蛋人、輪胎人而在影視文化逐漸發展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經典角色被塑造,為大眾所知。人們在萬聖節的裝扮狂歡中也開始從這些角色中提取靈感,甚至直接進行角色扮演。
  • 18有趣的流行文化啟發組萬聖節服裝
    18組有趣的流行文化萬聖節服裝圖為:威爾·費雷爾角色的分類。 現在,這是一群我想和他們一起出去玩的人! 這個畫廊裡的服裝可能不是什麼可怕的東西,但是他們絕對聰明而有趣。18組有趣的流行文化萬聖節服裝圖為:金女。多蘿西,索菲亞,羅斯和布蘭奇會很自豪地看到他們的形象。現在通過芝士蛋糕,讓你的老年人流浪到拉奈,不是嗎?18組有趣的流行文化萬聖節服裝圖為:一包六燈芽蕾。當然,百威啤酒會做到這一點,但你也可以成為一個良好的啤酒品牌。我只是說。18組有趣的流行文化萬聖節服裝圖為:躲避球的陣容。
  • 萬聖節受年輕人追捧 專家:中國節日應加強娛樂性
    「鬼屋」活動區,吸引年輕人眼球。談及中國傳統節日受冷落的現狀,蕭放表示,對傳統節日文化內涵的有效傳承要靠潛移默化地培養,這需要幾代人的努力。  萬聖節又稱鬼節 實為西方古時秋收慶典  萬聖節(HALLOWEEN)是西方傳統節日,日期為每年的10月31日,是11月1日諸聖節的前夕。
  • 莫帶著文化焦慮看待萬聖節的價值
    ——本文系紅網第二屆全國大學生「評論之星」選拔賽參賽作品  近日,西方傳統的萬聖節著實在國內受到一番熱捧:網上出現各種過節攻略、年輕人乃至孩子興致勃勃製作南瓜燈……數位家長表示,孩子的幼兒園很早就開始組織要過萬聖節,同時有家長擔心,這樣的風氣會影響孩子們的價值觀。
  • 過萬聖節是不是文化入侵,先看看,我們的傳統文化守住了嗎
    萬聖節是什麼?萬聖節又叫諸聖節,在每年的11月1日,是西方的傳統節日;而萬聖節前夜的10月31日是這個節日最熱鬧的時刻 。在中文裡,常常把萬聖節前夜(Halloween)訛譯為萬聖節(All Saints' Day)。
  • 萬聖節是個什麼東東?過好自己的節日不香嗎?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萬聖節是個什麼東東?過好自己的節日不香嗎? 上周打開手機,看看日曆,發現在10月31日標註的是萬聖夜,11月1日是萬聖節。 今上午在家看了一個視頻:家長反對培訓機構帶孩子過萬聖節。 家長是這麼說的 你們打著我愛祖國的橫幅,大家都去點讚。
  • 成都地鐵拒載萬聖節裝扮者 英媒:中國人該不該過洋節?
    萬聖節(10月31日),屬於西方天主教和東正教的主要節日之一。雖然萬聖節的起源說法不一,但都認為在萬聖節這一天女巫,鬼魂,逝去的人的亡靈會回到人間。今天,萬聖節已經演變成為了孩童和青少年穿奇裝異服,尤其以鬼怪的衣服為主,討要糖果,狂歡慶祝的節日。萬聖節已經在以天主教和基督教為主的歐美國家流傳了近千年,但是中國廣大群眾的接受程度依然相對較低。
  • 大叔痛斥萬聖節化妝女孩,究竟該如何對待西方文化?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年輕人過起了洋節日,並且比起節日起源地都相比之下,只有超過而不會不如。當然,這也是社會進步和發展的一種表現,說明什麼呢?說明人們富裕了,開始從物質生活的享受到精神生活享受的一個過度。可是過洋節也不能不分場合,不分地域,尤其是在中國,對於萬聖節的裝束扮相,真的會有許許多多的人無法接受,在公共場合出現這種情況,當然也不是首創。
  • 萬聖節:英語學校變鬼屋 商家大打恐怖牌
    洋鬼節帶來些許恐怖 「這幾天孩子總是做噩夢,我都不知道咋辦好了.」10月28日,市民王女士給記者打來電話,稱孩子小學附近的一家英語學校突然變得恐怖起來,不僅掛起了口吐鮮血的鬼臉,屋內也掛滿了蜘蛛、蝙蝠的模型.這家學校的老師告訴記者,這樣做是為了讓孩子感受西方萬聖節的文化氣氛.
  • 多地組織萬聖節活動,家長紛紛怒斥!「洋節文化」令人擔憂
    今天是西方國家一年一度的萬聖節,隨著我們國家越來越國際化,很多人也跟風過上了「洋節」,但是關於「洋節」,一直都是備受爭議的,很多人認為我們有著自己的傳統節日,為什麼要過「洋節」了,這不是助漲別國的文化入侵嗎?
  • 臨戰態勢下的萬聖節——東京澀谷的萬聖文化將邁向何方
    【搜索下載華輿APP,瀏覽世界各個國家媒體的新聞資訊,且無需翻譯】華輿訊 據日本東方新報報導 在涉谷,日本的年輕人往往從10月31日便開始慶祝萬聖前夜,不論大人小孩都會盛裝上街感受節日氣氛。讓人又愛又恨的涉谷萬聖節另一邊,與當地居民的批評呼聲相對的,是政府更像是要推廣涉谷這一萬聖節的祭典印象。100人的緊張戒備之旁,「萬聖節是涉谷的驕傲」海報貼了滿牆。
  • 「洋節」衝擊本土文化 萬聖節扮鬼狂歡莫演繹過度
    萬聖節是西方傳統節日,近年來在國內日漸流行。前日,在上海地鐵站內驚現4名扮成「殭屍」的女性乘客,把人嚇得不輕。在北京各大商場,萬聖節服裝、道具,也成為許多年輕人的新寵。  有人說,參加萬聖節化裝聚會,把自己扮成鮮血淋淋的殭屍,有助於減壓。這個理由是不錯的。把自己置身於恐怖環境,狂歡一把,確實能夠發洩情緒。但萬聖節並不完全等於化裝舞會,而有其特有的文化背景。
  • 萬聖節是什麼時候?萬聖節的由來傳說
    【中外玩具網10月29日訊】西方的傳統節日——萬聖節即將到來,那萬聖節是幾月幾日呢?現在萬聖節固定在在每年11月1日,最重要的活動其實是在萬聖節前夜,人們喜歡喬裝打扮,「裝神弄鬼」,尋找樂趣,因此,萬聖節也被稱為西方的鬼節。那到底萬聖節是怎麼來的呢?
  • 萬聖節VS中元節 中國的「鬼節」和外國的「鬼節」有什麼不同?
    萬聖節VS中元節 中國的「鬼節」和外國的「鬼節」有什麼不同?時間:2016-10-31 10:46   來源:360問答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萬聖節VS中元節 中國的鬼節和外國的鬼節有什麼不同? 中元節晚上根本不敢出門,為什麼明知萬聖節是個鬼節,卻如此期待呢!
  • 英美文化:萬聖節相關的英語表達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英美文化>正文英美文化:萬聖節相關的英語表達 2013-01-11 22:24 來源:英美者 作者:
  • 「萬聖節」的鬼臉下藏著什麼
    原標題:「萬聖節」的鬼臉下藏著什麼「媽媽,晚上別出門,有幽靈!」當一個4歲孩童說出這樣的話時,家長會是怎樣的感受?11月1日是西方傳統的「萬聖節」,10月31日則是「萬聖節」前夜,不少情侶藉機浪漫一把,已算不得新鮮事,可是如今越來越多的小學和幼兒園也加入到慶祝「萬聖節」的隊伍中來,甚至將其當做一項頗為隆重的娛樂活動,就是件不得不討論一下的事情了。
  • 扶日說萬聖節的文化 | 萬聖節期間,為什麼總也少不了橙色與黑色?
    今天是萬聖節前夜,一個來自西方的節日。 每年這個日子前後,我們常能看到,在許多店面中,都會裝飾著南瓜、鬼怪等道具,各種充滿著詭譎色彩的娛樂活動,也會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因為,就像七夕節、聖誕節那樣,萬聖節也擁有很多商業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