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析丨血肌酐並不高的他,其實已是中度腎衰竭

2020-12-20 健康界

我行我show!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

點擊查看

作者丨天津市泰達醫院  李青

編輯丨小明

這是一位老年患者,粗略一看他的檢查結果,你可能想不到,他已經是中度腎衰竭了。

這位老人69歲,高血壓許多年,一直用藥治療,但並沒有將血壓控制正常。近兩年出現夜尿增多,一晚上起夜3次。

檢查曾發現血肌酐輕度升高,後複查又恢復正常,查腎臟彩超示雙腎皮質回聲增強,雙腎動脈輕度硬化,見下圖: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家人不放心,於是看我的門診。

我給他做腎功能顯像檢查,發現腎小球濾過率(GFR)42.85ml/min,而且左腎為26.17ml/min,右腎為16.69ml/min,見下圖:

患者檢查報告

根據腎小球濾過率,專業上對慢性腎臟病(CKD)進行分期:

CKD1期:GFR>90ml/min(腎功能正常)

CKD2期:GFR 60-89ml/min

CKD3a期:GFR 45-59ml/min

CKD3b期:GFR 30-44ml/min

CKD4期:GFR 15-29ml/min

CKD5期:GFR <15ml/min (或已經透析者)

他的腎小球濾過率為42.85ml/min,屬於3b期,通俗的說,已經中度腎衰了。中度腎衰了血肌酐為什麼不高?怎麼沒有症狀?是什麼原因導致他腎衰的發生?如何治療呢?

我先從血肌酐說起。血肌酐是肌肉等蛋白質的代謝廢物,通過腎臟排出體外。專業上用血肌酐含量來判斷腎功能,血肌酐升高就意味著腎功能下降。

人體的代謝廢物那麼多,為什麼用血肌酐值來判斷腎功能呢?

人體每天代謝產生的血肌酐量是相對固定的,而其排洩途徑也是單一通過腎臟。如果腎功能正常的話,即使飲食不注意,產生的較多,腎臟也會及時排洩掉。一般來說,只有腎功能出現問題,血肌酐才會升高。

但這位老人卻「不按套路出牌」,腎功能下降了,血肌酐卻沒有升高。

其實,這種情況在老年人中很常見。

老年人食量減少,代謝減慢,肌肉萎縮,每天血肌酐產生的量明顯減少。即使腎功能減退、腎臟排洩肌酐的能力下降了,血肌酐也不會太高。

所以,千萬不要認為老年人血肌酐正常,腎功能也是正常的。如果老年人血肌酐明顯升高了,說明腎功能已經很差了。

那老年人如何判斷腎功能呢?

專業上,根據血肌酐值並結合患者的年齡、體重等計算腎小球濾過率,稱估算腎小球濾過率(eGFR)。腎小球濾過率是判定腎功能比較準確的指標,無論年輕人還是老人都適用。當然,更準確的指標就是我給這位老人做的ECT,也就是腎功能顯像。

ECT測得的腎小球濾過率是判定腎功能的金標準。此外,ECT還能測量分腎功能——兩個腎臟功能分開測。

一般來說,絕大部分腎臟病導致的腎功能下降,兩個腎臟是一致性下降,不會一個輕、一個重。

但這位老人的右腎功能更差,結合病史及腎臟彩超結果分析,考慮該老人是高血壓性腎病,雙腎動脈粥樣硬化狹窄,右腎動脈狹窄更嚴重。

也就是說,他右腎萎縮、腎功能下降的原因,除了長期高血壓之外,更主要的原因是右腎動脈粥樣硬化狹窄,右腎缺血萎縮。當然,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高血壓也是主因。

據統計,大約80%~85%患者腎動脈粥樣硬化是全身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往往同時伴有冠心病、腦血管病、下肢動脈狹窄病變。

有一項研究發現,在346例冠心病患者中,有28%合併有腎動脈狹窄。在美國,由腎動脈硬化狹窄造成的尿毒症年增長率是最高的,為12.4%,已超過糖尿病的8.3%。

但是,和冠心病、腦血管病等動脈粥樣硬化不一樣的是,腎動脈狹窄後往往沒有疼痛等症狀,患者一般感知不到;或者出現了症狀也不典型,常被患者忽略。

比如說,腎動脈狹窄以後會出現腎血管性高血壓,血壓非常高,而且難以控制。但這類患者往往之前就有高血壓,大部分患者想不到腎臟出現了問題。

還有,腎臟缺血後,腎小管功能減退,尿的濃縮能力下降,主要表現為夜尿增多。這位老人也出現了夜尿增多,但是被他忽略了。

腎動脈粥樣硬化狹窄的主要治療措施是嚴格控制血壓和血脂,狹窄到一定程度也可以放置動脈支架。但據統計,放置支架後對腎功能的保護作用和藥物相比並沒有多大的優勢,不過對血壓控制有幫助。如果腎功能下降明顯,比如說腎臟萎縮小於8cm等,即使血管再通腎功能也無法恢復,放置支架也就沒有意義了。

總之,低鹽低脂優質低蛋白飲食,藥物控制血壓和他汀類降脂藥降血脂仍是目前的主要治療措施。

END

相關焦點

  • 肌酐超標可能是正常的,肌酐正常也可能是腎衰竭
    目前,血肌酐穩坐「腎功能老大」之位。多數腎病朋友們包括部分醫生,一拿到腎功能化驗單就先看肌酐,把肌酐看作是腎功能最重要的衡量標準。在「迷信肌酐」的風氣之下,經常會出現一些怪事:沒病的人以為自己有病,病重的人反而認為自己沒事。
  • 腎病患者血肌酐高了,這4種治療方法比用所謂「降肌酐藥」靠譜!
    周遜 腎內科主任腎病患者短期內出現血肌酐升高:第一種情況是剛發現自己患有腎病就存在血肌酐超標;第二種情況則是原來患有多年腎病的患者突然發現血肌酐超過正常。血肌酐高了,怎麼辦?絕大多數腎病患者理解為「使用降肌酐藥物」就可以解決問題。
  • 肌酐高吃什麼食物好 預防肌酐高的方法
    肌酐偏高是一種疾病的徵兆。當血肌酐超過正常指標時意味著腎臟出現損傷,已經腎功能不全、腎衰竭。那麼,肌酐高吃什麼食物好呢?肌酐偏高時什麼原因導致的呢?如何預防肌酐變高呢?一起跟小編來了解一下吧。肌酐高吃什麼食物好食鹽量限制一般來說腎功能不全代償期、氮質血症期患者雖然血肌酐高,並開始出現各種輕微的臨床症狀,但由於病理中度損傷,可視有無高血壓以及浮腫情況,控制鹽的攝入量,分別給予低鹽或者無鹽飲食。
  • 肌酐正常卻已是腎衰竭?判斷腎功能好壞,3項指標會「說話」
    部分腎友往往喜歡用血肌酐值的高低衡量腎功能的好壞,認為肌酐正常腎功能就正常,肌酐升高腎功能就受損了。但其實肌酐並沒有那麼「靈敏」,一般肌酐升高後表明腎功能已經嚴重受損了,所以,有些患者出現不適症狀後去檢查,發現肌酐正常,誤以為自己沒事,就錯過了治療時機。
  • 肌酐多少是腎病?血肌酐正常值是多少?
    肌酐多少是腎病?血肌酐正常值是多少?肌酐是腎功能的指標,正常人的血清肌酐是53—140μmoI/L,腎炎的人肌酐都會升高到140μmoI/L以上。當慢性腎炎引發的腎衰竭,如果肌酐在700以上,就可以診斷為尿毒症。
  • 肌酐飆升卻沒有尿蛋白,被查出腎衰竭?
    判斷腎病功能情況的好壞,有三大關鍵性指標:尿蛋白、高血壓、血肌酐。 如果腎病早期明確有大量蛋白尿漏出,且發生水腫、高血壓的症狀,基本判定腎功能受損,即發生腎病。血肌酐反應較滯後,一旦升高表明腎功能基本損傷一半,病情已發展到中期。
  • 肌酐高的中醫治療方法
    核心提示:針對肌酐高的治療方法有哪些:血透和腹透其實性質是一樣的,都是通過儀器,代替腎臟過濾出身體內需要排除的毒素,避免造成體內的毒素積壓。這兩種方式中,血透因為見效快,是嚴重腎衰竭患者所的方式,但因為它的成本高、副作用大等等,都讓很多患者望而卻步。
  • 5年前肌酐都是150,如今張先生已是尿毒症,楊先生還150,怎回事?
    下面這兩位腎病患者,於五年前,原本他們的血肌酐都在150μmol/L多一點,可在五年後的今天,他們的結局卻完全不同。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下面,筆者分別作介紹。病例一:患者張先生,現在的年齡為49歲。來醫院後經我們檢查發現,張先生的病情非常嚴重,主要異常指標為:血壓210/120mmHg(3級高血壓),血紅蛋白(HGB)71g/L(中度貧血),血肌酐(SCr)為845.7μmol/L(肌酐達尿毒症水平),血二氧化碳結合力(CO2-CP)12.7mmol/L(酸中毒),彩超顯示雙腎縮小,胸片示心臟增大,還有其它異常指標(略)。
  • 血肌酐高的慢性腎病朋友,尤其不該享用這4類美食!
    周遜 腎內科主任當慢性腎臟病(CKD)逐漸出現血肌酐(SCr)升高及腎小球濾過率(GFR)下降時,多提示腎病進入了更為嚴重時期,患者通常處於慢性腎臟病2期以上,更多見於慢性腎臟病3-5期,或診斷為慢性腎功能不全與慢性腎衰竭(CRF)。
  • 血肌酐的正常值是多少?
    血肌酐正常值是多少?大家應該都了解了血肌酐,它是一個對體現腎病的重要指標。尤其是血肌酐升高,很有可能是腎臟出現了損傷,很多人會問血肌酐的正常值是多少,為什麼說自己的血肌酐升高了呢?血肌酐正常值其實每一個腎病醫院都是不同的,關於血肌酐正常值,下文有詳細的介紹,血肌酐患者可以進行了解。血肌酐正常值是多少?
  • 多種腎病,降低尿蛋白與降血肌酐可同時進行,但需注意5點!
    全面分析尿蛋白升高與血肌酐超標的原因或誘因,更重要的是要弄清楚引起它們升高的原發病是何種腎臟疾病。腎病患者同時伴有尿蛋白與血肌酐升高,應該先治療尿蛋白,還是先治療血肌酐?對於如上除了與慢性腎功能不全有關的血肌酐升高之外,如IgA腎病、膜性腎病、微小病變、過敏性紫癜性腎炎與狼瘡性腎炎等多種腎病,只談先降哪一個都是「偽命題」,即並不存在先降尿蛋白或先降血肌酐,而是通過治療原發病,之後患者的尿蛋白與血肌酐也會隨之下降,甚至可以降至正常範圍。
  • 沒有尿蛋白,肌酐卻很高被查出腎衰竭?傷腎「元兇」意想不到
    判斷腎病功能情況的好壞,有三大關鍵性指標:尿蛋白、高血壓、血肌酐。如果腎病早期明確有大量蛋白尿漏出,且發生水腫、高血壓的症狀,基本判定腎功能受損,即發生腎病。血肌酐反應較滯後,一旦升高表明腎功能基本損傷一半,病情已發展到中期。
  • 血肌酐300+的腎友還能治好?或「一夜之間」變成尿毒症?
    一般來說,慢性腎臟病患者血肌酐超過707μmol/L,就可診斷為尿毒症,它是各種急慢性腎衰竭的晚期階段,多見於慢性腎臟病5期患者。對血肌酐超過707μmol/L的尿毒症,如果只談它的治療,一般沒什麼好說的,簡單來說,即準備行腎臟替代治療(透析或腎移植),同時治療其併發症與合併症,提高生活質量與延長壽命。
  • 尿蛋白 vs 血肌酐:二者是啥關係?誰對腎病最重要?
    尿蛋白和血肌酐,可以說是慢性腎臟病最重要的兩項指標,許多腎友搞不清楚它倆是什麼關係,以及哪個是最重要的重點。1. 尿蛋白升高,會引起肌酐升高尿蛋白高了,說明腎臟有炎症,這種炎症和平時說的感染、發炎不一樣,是自身的免疫系統出了問題,出現了免疫炎症。
  • 尿蛋白降了,但血肌酐還是很高?怎麼辦?
    尿蛋白與血肌酐分別是反應腎病不同階段腎功能情況的兩個重點指標。尿蛋白則更準確的反應出腎臟中早期的情況,且影響著病情的整體預後。血肌酐主要是反應病情中後期的發展變化,隨著腎小球濾過率的變動而變化,受到腎功能的直接影響。
  • 明明血肌酐還好,可腎病已處於嚴重階段,怎麼回事?
    周遜 腎內科主任筆者在臨床中常常遇到這樣腎病朋友,首次門診時或複診時,化驗檢查的項目往往並不十分全面,如化驗血常規與尿常規、尿蛋白分析、腎功能及其它生化檢查,以及腎臟彩超等等,這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化驗檢查就是反映腎功能指標的血肌酐(SCr)
  • 治腎衰,3種方法快速降肌酐就一定好嗎?其實,這樣治療才靠譜!
    周遜 腎內科主任慢性腎衰竭患者,面對逐漸升高的血肌酐,何止是少數幾個人會這樣直接要求腎科大夫「能給我快點把血肌酐降下來嗎?」。咱們很多腎病朋友只知道「降肌酐、降肌酐、降肌酐」,他們的理解也非常簡單:血肌酐高了,就是腎衰竭;血肌酐降了,腎衰竭就好了。腎友不怎麼關注自己的營養狀態、血壓、血色素、尿酸及尿蛋白量等其它情況,更不關心自己的內生肌酐清除率是多少。而事實上,治腎衰並非那麼簡單。可以這麼講,沒有哪一種藥物的說明書上寫著「此藥專門用於降肌酐」,所以說,降肌酐也沒有特效藥。
  • 血肌酐升高是什麼問題?健身引起的血肌酐升高是正常現象嗎?
    血肌酐升高是什麼問題?健身引起的血肌酐升高是正常現象嗎?「既然肌酐是肌肉的分解產物,劇烈力量訓練後,而且肌肉量大不屬於生理性的肌酐升高麼?」對肌酐也是如此。如果肌酐產生的多,腎臟就排出的多;如果產生的少,腎臟就排出的少,正常腎臟也總能把血肌酐保持在正常範圍。血肌酐升高,就意味著腎功能下降。只要是血肌酐升高,都不是正常的。某些情況下,血肌酐會在短期內快速升高,稱急性腎衰竭。
  • 慢性腎臟病人,用藥稍不注意就會發生急性腎衰竭
    這個患者63歲,發現蛋白尿10年,他沒當回事,期間間斷出現雙下肢水腫,也未正規就醫治療。2年前體檢發現血肌酐升高,平時維持在130µmol/L左右。3個月前因為胃酸、胃部不適、沒有食慾,聽朋友介紹用達喜(鋁碳酸鎂片)治療,開始使用感覺效果不錯,就沒在間斷,連續使用6周共口服6盒。
  • 什麼是肌酐?腎炎患者肌酐高吃什麼好?
    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肌酐值比正常值高就叫肌酐高,肌酐包括血肌酐和尿肌酐,但血肌酐衡量腎功能更有意義。所以肌酐高一般就指血肌酐高。一般來說血肌酐正常值標準為:44-106μmol/L,但按照現在國際新標準為59-106μmol/L,當血肌酐超過106μmol/L時意味著腎臟可能出現損傷,已經出現腎功能不全、腎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