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腎衰,3種方法快速降肌酐就一定好嗎?其實,這樣治療才靠譜!

2020-12-20 腎為先

周遜 腎內科主任

慢性腎衰竭患者,面對逐漸升高的血肌酐,何止是少數幾個人會這樣直接要求腎科大夫「能給我快點把血肌酐降下來嗎?」。咱們很多腎病朋友只知道「降肌酐、降肌酐、降肌酐」,他們的理解也非常簡單:血肌酐高了,就是腎衰竭;血肌酐降了,腎衰竭就好了。腎友不怎麼關注自己的營養狀態、血壓、血色素、尿酸及尿蛋白量等其它情況,更不關心自己的內生肌酐清除率是多少。而事實上,治腎衰並非那麼簡單。可以這麼講,沒有哪一種藥物的說明書上寫著「此藥專門用於降肌酐」,所以說,降肌酐也沒有特效藥。

對於慢性腎衰竭患者出現的血肌酐升高,如果沒有急性加重因素或可逆因素,理論上升高的血肌酐是不可能降下來的,除非使用了這三種「非常手段」:

一是嚴格素食達到快速降肌酐效果,但是它降的是肌酐這一數值,是假象,並非真正改善了腎功能,是以犧牲身體的營養狀況與抵抗力為代價而獲得的表面現象;

二是服用某些藥物達到快速降肌酐效果,如服用羥苯磺酸鈣也可以降肌酐,但它是通過幹擾肌酐酶-肌氨酸氧化酶法(即酶法)測定肌酐化驗結果而造成的假象;

三是通過臨時透析達到快速降肌酐效果,臨時性血液透析或結腸透析都可以降肌酐,那也只是暫時降低了體內包括肌酐在內的小分子毒素,並沒有修復已經硬化與纖維化的腎小球與腎間質,只能說它是一種替代治療。

因此,如上這幾種快速降肌酐方法並不算好,有的會誤導腎病患者,有的甚至是有害的。無論是由何種腎病引起的慢性腎衰竭,在臨床表現中,一般來說,不大可能僅有血肌酐這一項指標出現異常。病情不同,患者出現的異常情況也會不一樣。可能存在這些指標的異常,如血壓、24小時尿蛋白定量、血漿白蛋白、血白細胞、血紅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視黃醇結合蛋白、尿微球蛋白、二氧化碳結合力、血尿酸、血鈣、血磷、甲狀旁腺素及腎小球濾過率等指標。

而治療慢性腎衰竭,在用藥與管理過程中,反而並不強調某種藥物能夠降肌酐,更應該採取綜合措施,從而最終達到穩定血肌酐及控制或延緩病情這一目的。

如何採取綜合治療措施?如下這六大措施就非常實用且靠譜。

1.治療炎症

仍有一部分慢性腎衰竭患者,由於原發病的原因,腎臟病理不全都是硬化與纖維化,可能還存在「炎症」,即免疫性炎症,這主要見於慢性腎功能不全早期。此時,就需要醫生根據病情仔細識別,並儘早加用抑制免疫性炎症的藥物,以達到治療效果。然而,此時使用此類藥物應特別小心,需要有經驗的專科醫生作出準確判斷與治療,否則不僅不能改善病情,反而會導致病情加重。

2.控制「四高」

慢性腎衰竭合併有高血壓的比例非常高,另外,也可能合併有高脂血症、血糖升高及血尿酸升高,即所謂的「四高」,這「四高」都可能導致血肌酐進行性升高及腎衰竭逐漸進展。因此,控制「四高」是治腎衰穩肌酐重要任務之一。可根據患者的腎功能狀態(即血肌酐和/或腎小球濾過率水平)選擇何種降壓藥、降脂藥、降糖藥與降尿酸藥。

3.糾正酸中毒

當腎功能減退時,患者清除酸性物質的能力就會下降,從而引起酸性物質不能被完全清除,聚集於體內就會消耗大量的碳酸氫根,進而引起代謝性酸中毒,表現為二氧化碳結合力(CO2-CP)下降。而CO2-CP下降又與慢性腎臟病的進展密切相關,糾正酸中毒就能達到改善腎功能及延緩腎衰進展等目的。糾正酸中毒,可使用碳酸氫鈉。

4.補充或均衡營養

都知道慢性腎衰竭患者應予低蛋白飲食,如若過度控制飲食又會導致不少腎友出現營養不良,表現為體重減輕、血紅蛋白下降及低血漿白蛋白等,由此引起的營養不良與貧血都會加速慢性腎衰竭進展,而補充或均衡營養就可以穩定或延緩病情。因此,腎病患者在保證低蛋白飲食的前提下,必須保證優質蛋白質(即蛋奶肉)的佔比超過60%,同時還要補充體內缺少的營養成分,如鐵劑、葉酸及促紅細胞生成素等。

5.補鈣降磷

慢性腎衰竭患者必須定期檢查血鈣(Ca)與血磷(P),以及甲狀旁腺素(iPTH)等指標,因為低鈣血症、高磷血症及甲旁亢是慢性腎衰竭常見併發症,它不僅會引起骨病(纖維性囊性骨炎及骨密度降低)及心血管系統鈣化(冠心病及心律失常),以及皮膚瘙癢等,也會促進腎病進展。因此,補鈣降磷及治療甲旁亢也是病情需要。

6.使用大黃製劑

腎衰竭患者使用含有大黃的中藥製劑,並非傳統上認為的只著眼於其導瀉作用,更多的研究表現,大黃治療腎衰竭主要表現在這幾個方面:對機體氮質代謝的影響、對殘餘腎功能的保護、對腎小球的修復及對脂質代謝的影響等等。從中醫來說,含有大黃的中藥是通過對腎衰竭患者「補虛、化瘀、利溼、排毒」等來達到降肌酐或穩肌酐的治療效果的。

因此,治療慢性腎衰竭,在沒有並發可以逆轉的急性腎損傷的情況下,不要總想著如何快速降血肌酐,而是應根據具體病情制定科學合理的個體化治療方案,以達到穩定血肌酐、改善腎功能及提高生活質量這一目的。

文章為作者周遜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腎病患者血肌酐高了,這4種治療方法比用所謂「降肌酐藥」靠譜!
    患病時間久了的腎友,或許還知道哪些藥物可以降肌酐或已使用過某些降肌酐的藥物,比如羥苯磺酸鈣膠囊、尿毒清顆粒、腎衰寧片、腎衰康膠囊、包醛氧澱粉、中藥大黃及藥用碳片等。可是,當出現文章開始的兩種情況時,腎科醫生並不選擇使用如上所謂的「降肌酐藥物」,而採用其它治療方法,最後起到真正的降肌酐效果。
  • 尿蛋白、潛血、肌酐高了,一定要吃藥嗎?3種人不用吃藥
    得了病就一定要吃藥嗎?許多輕症的腎友有「強迫症」,非要把化驗單給治得整整齊齊,連一個不疼不癢的指標超標了都不能忍受。我們要想清楚,吃藥的目的是什麼?比如以下3種患者:一、24小時尿蛋白定量低於0.5g尿蛋白高於0.15g,腎衰風險會增加,但只要沒超過0.5g,增加的這點腎損害風險是很小的。如果使用藥物治療,藥物的毒副作用可能比降低這點尿蛋白起到的作用更大,還白白地花了錢,何必呢?
  • @慢性腎臟病人:怎樣降肌酐最有效?
    但是,當腎小球持續被破壞,受損數超過總數的一半時,腎功能才受影響,血肌酐才升高。也就是說,血肌酐正常,不代表腎臟沒有問題,而血肌酐升高,就意味著腎臟病較重。但是,如果病情被遏制,腎小球不再受損,剩餘的腎小球完全能夠承擔起正常生理功能,照樣能夠保證你完成健康的生命旅程。
  • 血液透析後血肌酐值降下來了,尿毒症就好了嗎?
    肌酐高對腎病患者來說其實是一個危險信號,因為肌酐越高說明體內的毒素越多,對腎臟的損傷就會越大。尿毒症患者往往會伴有肌酐高,有些人就直接通過各種方法使得積蓄在患者體內的肌酐等毒素排出體外,透析則是最常用的方法。經常有患者問到肌酐多少的時候需要透析?
  • 血肌酐升高是什麼問題?健身引起的血肌酐升高是正常現象嗎?
    血肌酐升高是什麼問題?健身引起的血肌酐升高是正常現象嗎?對肌酐也是如此。如果肌酐產生的多,腎臟就排出的多;如果產生的少,腎臟就排出的少,正常腎臟也總能把血肌酐保持在正常範圍。血肌酐升高,就意味著腎功能下降。只要是血肌酐升高,都不是正常的。某些情況下,血肌酐會在短期內快速升高,稱急性腎衰竭。
  • 肌酐高吃什麼食物好,預防肌酐高的方法
    其實肌酸酐是一種疾病的徵兆。如果檢驗報告裡血液中的肌酸酐超過正常指標,那麼腎臟就會出現損傷,從而導致腎功能衰竭。首先來和大家說一下肌酸酐吃什麼食物對身體有好處吧,這樣可以幫助到大家進行相應的緩解措施:1、限制食鹽攝取量:一般病人如果處於腎功能衰竭期或者是高氮血症期,患者的會出現肌酸酐高的情況,並且伴隨的還有輕微的臨床症狀出現,但是由於在病理上是屬於中度損傷,需要根據有無高血壓及水腫來控制病人對於鹽的攝取量
  • 肌酐高了,就一定會進展為尿毒症?
    在腎友圈子裡一直有一個傳言:腎衰竭一定會進展至尿毒症。更有甚者,說腎病早晚也都是尿毒症。這些說法對嗎?為什麼這種說法不對?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要了解腎病發展到尿毒症的3個階段。早期(1-2期),是指腎小球濾過率高於60(約是血肌酐177以下,包括腎功能正常者);中期(3期),是指腎小球濾過率30-60之間(約是血肌酐177-442之間);晚期(4-5期),是指腎小球濾過率低於30(約是血肌酐442以上)。
  • 腎病水腫、腎衰尿毒症肌酐高應該怎麼吃
    醫院集治療、科研等功能於一體,是一家高層次、高標準的中醫中藥研究開發於一體的大型醫療集團,致力於致力於為腎病患者提供全方位、高品質的醫療服務。   慢性腎病腎病治療中分為治和養,而這個養其中就包括了吃,吃好,對於慢性腎病患者能起到一定治療和幫助作用。
  • 肌酐136、尿蛋白2個+號,腎病還能治好嗎?結果令人欣喜
    中後期常看的指標主要是血肌酐、尿酸等等,這幾項指標升高是病情惡化的表現,既反映出腎功能過濾排毒能力在變差,同時也是血液內毒素蓄積的表現。如果這幾項指標同時升高,是不是表明病情已經很糟糕了?最近有位患者私下留言說,醫生我剛查出來肌酐130多,潛血、尿蛋白都是2+,病情嚴重嗎?能不能治好?
  • 腎病近十年也沒尿毒症,肌酐控制在165上下,我是這樣做的!
    剛得病那會兒,有時看到病友在網上曬出自己的疾病分析,很多比我的輕多了,卻還是要死要活的,當時我想如果他們像我這樣,那不得天天在家哭啊......我記得那會兒正值國慶期間,我身體水腫地厲害,就去醫院進行了檢查。檢查發現尿蛋白3+,潛血2+,肌酐185,24小時尿蛋白定量7.5克,而且還有高血壓,這無疑就是腎病了。
  • 肌酐高吃什麼食物好 預防肌酐高的方法
    肌酐偏高是一種疾病的徵兆。當血肌酐超過正常指標時意味著腎臟出現損傷,已經腎功能不全、腎衰竭。那麼,肌酐高吃什麼食物好呢?肌酐偏高時什麼原因導致的呢?如何預防肌酐變高呢?一起跟小編來了解一下吧。肌酐高怎麼預防為什麼肌酐會升高,肌酐高意味著什麼?怎樣將肌酐降下來?尿毒症血肌酐升高是因為腎功能損傷後不能排出體外而導致的,體內血肌酐過高,是對身體最大的危害,心腦肺等許多併發症也都是由於肌酐、尿素氮等毒素損傷所致。怎樣將肌酐降下來?
  • 治療尿蛋白可以這麼吃,見效快!
    因此,當患上腎病時,應該及時進行相應的治療,必須趕在疾病沒有惡化之前將病情控制住。相信很多人對尿蛋白都有一定的了解了,尿蛋白中尤其頑固性尿蛋白最為可怕,是慢性腎臟病人最典型也是最頭疼的問題,因為尿中蛋白的多少不僅與腎臟損傷程度有關,也是考量慢性腎臟病人病情進展的主要指標之一。正常人尿中含有極微量蛋白,常規檢查呈陰性。
  • 病例分析丨血肌酐並不高的他,其實已是中度腎衰竭
    這位老人69歲,高血壓許多年,一直用藥治療,但並沒有將血壓控制正常。近兩年出現夜尿增多,一晚上起夜3次。檢查曾發現血肌酐輕度升高,後複查又恢復正常,查腎臟彩超示雙腎皮質回聲增強,雙腎動脈輕度硬化,見下圖:
  • 腎病只降肌酐?還要重視這3點,才是阻攔尿毒症的關鍵
    而腎病治療過程中,延緩腎功能衰竭就是治療的「主幹線」,而一些影響腎功能穩定的因素就需要及時控制住。才能維持病情的長久穩定,遠離腎衰竭的侵襲。血肌酐是反應腎臟排毒功能的一項重要指標,大多數人都重視降低肌酐,覺得肌酐降下來了就不會尿毒症了。說是這樣說,但做卻不是這樣做的。
  • 肌酐高就是腎衰?一文為您答疑解惑!
    照常理來說確實應該如此,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今天咱們就來說說。第一個問題,出現蛋白尿就是得了腎病嗎?許多人都會這樣認為,覺得出現蛋白尿了,就是腎不好了。但其實蛋白尿有功能性和病理性之分,前者是指出現於健康人的暫時性蛋白尿,比如感冒發燒、長期站立或運動過度而導致體內電解質紊亂、喝水較少,尿液張力增高、攝入過多高蛋白食物等因素都會導致尿蛋白的出現,這些都與腎臟損傷無關,原因去除後尿蛋白可迅速消失。而後者才是由於人體系統或臟器發生病變所致,即可能與腎病病變有關。所以第一個問題的答案便出來了:出現蛋白尿≠腎病。
  • 忻州市肌酐230去哪家醫院看比較好?
    核心提示:血肌酐介於115—265μmol/L(1.3—3.0mg/dl)的慢性腎功能不全患者是非常常見慢性腎臟病,也是容易發展的腎病。而我們有許多腎病朋友,雖然他們的血肌酐在200μmol/L左右,但是卻長時間(10餘年甚至20餘年)不發展為尿毒症。
  • 血肌酐300+的腎友還能治好?或「一夜之間」變成尿毒症?
    一般來說,慢性腎臟病患者血肌酐超過707μmol/L,就可診斷為尿毒症,它是各種急慢性腎衰竭的晚期階段,多見於慢性腎臟病5期患者。對血肌酐超過707μmol/L的尿毒症,如果只談它的治療,一般沒什麼好說的,簡單來說,即準備行腎臟替代治療(透析或腎移植),同時治療其併發症與合併症,提高生活質量與延長壽命。
  • 肌酐高了怎麼降?
    解讀結果:肌酐正常值隨著性別、年齡(成年、青少年、小兒等)、體格有所不同,但是會有一個範圍。血肌酐正常值:男性:0.6-1.2mg/dL;53-106umol/L,女性:0.5-1.1mg/dL; 44-97umol/L。11-19歲:0.5-1.0mg/dL,<11歲:0.3-0.7mg dl。尿液還有一些指標,在40歲以後每年排洩能力會發生遞減。
  • 多種腎病,降低尿蛋白與降血肌酐可同時進行,但需注意5點!
    因此,治療就需要使用針對免疫性炎症反應有效的糖皮質激素與免疫抑制劑類藥物,可以根據各自病情選擇適合的激素與免疫抑制劑,如甲基強的松龍、甲潑尼龍、醋酸潑尼松、嗎替麥考酚酯、羥氯喹、來氟米特、雷公藤多甙與昆仙膠囊等,還可以選擇利妥昔單抗與貝利優單抗等生物製劑。然而,對如上幾種腎病給予降低尿蛋白與降血肌酐可同時進行,還需注意如下這五點。
  • 肌酐高的中醫治療方法
    核心提示:針對肌酐高的治療方法有哪些:血透和腹透其實性質是一樣的,都是通過儀器,代替腎臟過濾出身體內需要排除的毒素,避免造成體內的毒素積壓。這兩種方式中,血透因為見效快,是嚴重腎衰竭患者所的方式,但因為它的成本高、副作用大等等,都讓很多患者望而卻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