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蛋白尿就是腎病?肌酐高就是腎衰?一文為您答疑解惑!

2020-12-15 腎泰網

眾所周知,腎病發生時會帶來一系列的症狀,包括出現蛋白尿、肌酐升高、水腫等,下面問題來了,既然腎病的發生=上述症狀的出現,那麼上述症狀的出現是不是也=腎病的發生呢?

有腎友要說了,這問題簡單,小學生都知道,A=B,B=A啊!

照常理來說確實應該如此,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今天咱們就來說說。

第一個問題,出現蛋白尿就是得了腎病嗎?

許多人都會這樣認為,覺得出現蛋白尿了,就是腎不好了。但其實蛋白尿有功能性和病理性之分,前者是指出現於健康人的暫時性蛋白尿,比如感冒發燒、長期站立或運動過度而導致體內電解質紊亂、喝水較少,尿液張力增高、攝入過多高蛋白食物等因素都會導致尿蛋白的出現,這些都與腎臟損傷無關,原因去除後尿蛋白可迅速消失。而後者才是由於人體系統或臟器發生病變所致,即可能與腎病病變有關。

所以第一個問題的答案便出來了:出現蛋白尿≠腎病。

下一題:肌酐高就是腎衰了嗎?

血肌酐是判定慢性腎臟病發展階段的重要指標,通常肌酐超出正常值(133μmol/L)就意味著腎臟出現損傷。不過腎臟受損並不是導致肌酐升高的唯一因素,當因為發熱、多汗、飲水量減少、多尿、嘔吐、腹瀉等因素而導致體內缺水較為嚴重時,血液濃縮,腎血流量減少,肌酐也會升高。

另外,機體過於勞累、服用了腎毒性藥物、出現各類感染、攝入過多肉類等原因也均會導致血肌酐的上升。因此同樣,肌酐高≠腎臟受損。要注意的是,肌酐下降也不等於腎功能的好轉,引起肌酐下降的因素有很多,如飲食改變、運動量不足、藥物的應用等,並不一定代表著腎功能的恢復。

最後一題:水腫了就是腎出問題了嗎?

水腫是腎臟疾病最常見的症狀,那出現水腫是不是就意味著腎臟受損呢?這題的答案也是否定的。事實上,水腫可見於多種情況,如血管性疾病、甲狀腺疾病、心臟病等都有可能導致水腫,有的女性也會出現特發性水腫,因此水腫並不是腎病的「專利」。反過來,也不是所有的腎病都會引起水腫,比如一些以間質腎小管損傷為主的腎病就不會出現該症狀。

總的來說,腎病的發生會引起蛋白尿、肌酐上升、水腫等症狀的出現,但反過來出現了這些症狀並不一定代表腎病的發生,這並不是簡單的A=B、B=A的算術題。

當然,咱們也不能抱有僥倖心理,覺得既然不一定是得腎病了,就對身體出現的異常表現掉以輕心,認為萬一不是腎病呢?那您想過沒有,萬一是腎病呢?咱們的健康可「賭」不起,所以出現任何異常還是應及時去醫院查明哦。

關注腎泰網,您身邊的腎臟健康管理專家!

相關焦點

  • 腎病水腫、腎衰尿毒症肌酐高應該怎麼吃
    核心提示:河南譽美腎病醫院是一家具有30多年歷史的中醫腎病專科醫院。醫院集治療、科研等功能於一體,是一家高層次、高標準的中醫中藥研究開發於一體的大型醫療集團,致力於致力於為腎病患者提供全方位、高品質的醫療服務。
  • 尿裡有泡沫,檢查蛋白尿為陽性,就一定是得了腎病嗎?聽聽腎病專家...
    前幾日,一家長帶著孩子焦急的來到門診,大夫你快幫我孩子看看啊,才十五六歲的孩子,怎麼就有腎病了呢?原來,在醫院查體時查出了蛋白尿,聽說蛋白尿跟腎病相關,家長就開始著急了。 蛋白尿確實是診斷腎病的一個重要指標,但檢查出蛋白尿就一定是得了腎病嗎?為什麼會出現蛋白尿呢?
  • 尿中泡沫千萬別忽視,警惕蛋白尿!蛋白尿越多腎病是否越嚴重?腎病...
    蛋白尿和腎病又有什麼關係呢? 蛋白尿是否會惡化成慢性腎衰竭? 針對這些疑問,我們特別邀請到了山東省名中醫藥專家、著名腎病專家高建東主任,為大家答疑解惑。
  • 微量白蛋白尿130嚴重嗎?腎內科醫生揭曉答案,警惕這種腎病
    其中尿蛋白中有一種成分為白蛋白,有些腎友早病情早期檢查發現存在微量蛋白尿,其中漏出的蛋白主要成分就是白蛋白,即微量白蛋白尿。那麼,微量蛋白尿嚴重嗎?對腎功能的影響大嗎?有很多人覺得微量蛋白尿可能不是很嚴重,正常人也有輕微的尿蛋白。
  • 腎病預後看24h蛋白尿還是微量白蛋白?一文幫你弄清,別被忽悠了
    尿常規檢查是腎內科必查的項目之一,檢驗腎功能的情況,有一項指標至關重要,就是蛋白尿。尿液的形成與腎臟組織腎小球和腎小管有關,正常尿液中腎臟幾乎不會濾過出蛋白,當蛋白質漏出來,也就說明腎小球或腎小管出問題了。
  • 腎病症候群、大量蛋白尿怎麼治療?
    2、降尿蛋白以及降壓治療無論是什麼原因的腎病症候群,控制血壓、控制蛋白尿都可延緩腎損害,也是腎病症候群的主要治療措施,應貫穿於整個治療過程。血壓的控制目標是130/80mmHg以下。尿蛋白的控制目標是0.3g/d以下,如果達不到,越低越好。
  • 大量蛋白尿才是腎病的特徵?不一定!這些特殊的腎病了解一下?
    其實,並不是所有腎病都會表現為大量蛋白尿,長期尿蛋白不明顯的腎病也有很多,如果不及時加以控制,同樣會逐漸損害腎功能,影響長期生存率,咱們下面就來說說。糖尿病腎病的發展進程可分為Ⅴ期,在Ⅰ期和Ⅱ期時,尿蛋白均正常,發展到Ⅲ期才會出現微量白蛋白尿,此時若不積極採取治療措施,90%以上的患者會發展至Ⅳ期,出現顯性蛋白尿。當大量蛋白尿得不到控制,很快就會進入Ⅴ期——腎衰期。也就是說,糖尿病腎病病情發展到Ⅳ期才會出現明顯的蛋白尿,而此時往往已離腎衰不遠了。
  • 治腎衰,3種方法快速降肌酐就一定好嗎?其實,這樣治療才靠譜!
    咱們很多腎病朋友只知道「降肌酐、降肌酐、降肌酐」,他們的理解也非常簡單:血肌酐高了,就是腎衰竭;血肌酐降了,腎衰竭就好了。腎友不怎麼關注自己的營養狀態、血壓、血色素、尿酸及尿蛋白量等其它情況,更不關心自己的內生肌酐清除率是多少。而事實上,治腎衰並非那麼簡單。可以這麼講,沒有哪一種藥物的說明書上寫著「此藥專門用於降肌酐」,所以說,降肌酐也沒有特效藥。
  • 沒有蛋白尿,直接腎衰?該如何預防呢?
    (只要記住,沒什麼症狀,但是腎臟過濾功能悄悄變化了)- Ⅱ期 -無明顯症狀,出現持續性微量白蛋白尿,腎臟已出現病理改變。(還是沒什麼症狀,然而尿裡有蛋白了,腎臟的結構改變了)- Ⅲ期 -有臨床症狀,蛋白尿明顯增加,但血肌酐正常。
  • 得了腎病症候群等於腎衰竭?積極治療,可以延緩腎衰
    山西的王大爺,今年53歲了,一直以來都有咳嗽的毛病,再加上王大爺又喜歡抽菸,近幾年咳嗽更加厲害,但是王大爺一直沒當回事,反正一點咳嗽,也死不了。但在1年前,王大爺的咳嗽越來越重,有時候甚至咳的半夜睡不著覺,而且還發現自己還伴有水腫,這才想著去縣城看一看。這不看還好,一看王大爺查出一堆的病,其中最嚴重的就是腎病症候群。
  • 尿裡有蛋白就是腎病?這是個大誤區!
    尿蛋白相信很多人都聽過,在臨床接受尿常規檢查時,蛋白尿是最常見的一種異常表現。有的人對此很恐慌,就以為自己得了腎炎,其實這是一個很大誤區!尿裡有蛋白也不一定就是腎病,要正確認知!首先,我們必須明確,不是所有的蛋白尿都是病態的。臨床也把蛋白尿分為功能性(生理性)的和病理性的2種。
  • 夜尿多,泡沫尿?警惕是糖尿病腎病
    腎功能一般包括血肌酐和尿素氮(BUN)兩項。我們判斷腎功能主要是依靠肌酐水平來判斷,肌酐主要是由肌肉產生的,每天的產生量比較恆定,因此肌酐的結果也比較穩定,主要受到腎臟排洩肌酐能力來決定。一般來說,血肌酐水平在正常範圍內,就說明腎功能基本是正常的;如果比較接近正常值的高限就需要注意,提示腎功能可能已經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此時,腎小球濾過率可以發現早期的腎損害。
  • 腎病患者血肌酐高了,這4種治療方法比用所謂「降肌酐藥」靠譜!
    周遜 腎內科主任腎病患者短期內出現血肌酐升高:第一種情況是剛發現自己患有腎病就存在血肌酐超標;第二種情況則是原來患有多年腎病的患者突然發現血肌酐超過正常。血肌酐高了,怎麼辦?絕大多數腎病患者理解為「使用降肌酐藥物」就可以解決問題。
  • @慢性腎臟病人:怎樣降肌酐最有效?
    血肌酐的正常值為:男54~106μmoI/L,女44~97μmol/L。請注意,這只是參考值,不同的檢驗機器有不同的標準值,是否正常一定參考化驗單給出的標準值提示。但是,血肌酐的產生容易受年齡、性別、體形、身高、肌肉量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並不能真正反映腎功能水平。
  • 慢性腎炎出現蛋白尿、血尿,如何治療才能徹底「去根」?
    慢性腎炎是一種原發性腎病,一般指慢性腎小球性腎炎,也就是腎小球受損導致的腎臟炎症反應,臨床表現為血尿、蛋白尿、水腫、高血壓等症狀。 IgA腎病、膜性腎病、非IgA繫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繫膜毛細血管性腎小球腎炎、局灶節段性腎小球硬化等都屬於這種病理類型的腎病。
  • 腎病尿蛋白高,飲食有什麼能吃,有什麼禁忌?一文告訴你
    體檢查出尿蛋白高多與腎臟細胞腎小球損傷有關係。腎病早期典型症狀就是蛋白尿。腎小球受損後基底膜通透性增強,孔隙增大,導致血液中大分子蛋白像漏網之魚一樣漏出到尿液中, 隨之尿液張力增大,表面肉眼可看到大量細小的泡沫出現。
  • 預防尿毒症,別只盯著肌酐、蛋白尿,還有6點不可或缺
    腎病的治療除了病情本身、用藥後反應的情況,還與自身的保養有密切關係。很多人往往只把重點放在一些指標包括尿蛋白、血肌酐及相關症狀的控制上,而忽視了治療過程中及後期對病情的保養,反而導致留下病情復發的隱患。腎病的保養需要注意什麼?6個方面都要引起重視!
  • 肌酐多少是腎病?血肌酐正常值是多少?
    肌酐多少是腎病?血肌酐正常值是多少?肌酐是腎功能的指標,正常人的血清肌酐是53—140μmoI/L,腎炎的人肌酐都會升高到140μmoI/L以上。當慢性腎炎引發的腎衰竭,如果肌酐在700以上,就可以診斷為尿毒症。
  • 1期膜性腎病該如何預後?
    1期膜性腎病該如何預後?膜性腎病,是導致成人腎病症候群最常見的疾病類型之一。腎病綜合症是一組臨床表現,並不是獨立的病名,只要是符合大量蛋白尿(24小時定量大於3.5g),低蛋白血症(血清白蛋白小於30g/L)這兩個條件,就可以稱為腎病綜合症,腎病綜合症常常還會伴有血脂高,水腫等其他表現。
  • 腎病只知道尿蛋白、血肌酐?3個更有用的指標你卻錯過了
    說到腎病,不得不提的是它的一大特性「隱匿性」,部分人發生腎病早期往往症狀不是很明顯。判斷腎病,大多需經過系統的檢查,其中最基礎的是「兩規+一超」,即尿常規、血生化檢查和腎臟B超。基本上可以把腎臟的問題查得透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