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別人賺錢你虧錢,這是為什麼?牛市也虧錢的三大秘密
摘要
【牛市也虧錢的三大秘密:盲目加槓桿、炒作妖股、迷信「技術」】研究報告顯示,在2014-2015年中國股市泡沫中,財富最少的85%股民虧損了2500億元,虧損幅度達30%,而最頂層的0.5%的家庭同期獲得了2540億元的收益。也就是說,少數的人群把多數股民的錢賺走了。(理財周刊)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安礫等四位研究者最近發布了一份研究報告。他們發現,在2014-2015年中國股市泡沫中,財富最少的85%股民虧損了2500億元,虧損幅度達30%,而最頂層的0.5%的家庭同期獲得了2540億元的收益。也就是說,少數的人群把多數股民的錢賺走了。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呢?作者指出,樣本中的財富再分配與家庭投資技能的差異有關。
A股市場「牛短熊長」,來一次牛市不容易,投資者一定要抓住牛市的機會。然而,每一輪牛市結束後,真正能夠賺錢的依然是少數,多數人賺不到錢,甚至虧很多,這源於他們錯誤的投資理念以及缺乏必要的投資技能。
下面,通過具體的真實案例,來給大家補一下課。
誤區之一:盲目加槓桿
案例:
2015年6月15日,上證指數從5170點高位突然掉頭向下,大跌103點,股災正式降臨。此後,市場迅速陷入極大的恐慌和大面積踩踏之中。從6月15日-8月26日,共計52個交易日,其中有21個交易日指數大幅下跌或暴跌,有17次千股跌停,其中更有數次逾兩千隻個股跌停。這場股災讓一年來持續處於亢奮狀態的配資客失去了財富,1:5爆倉,1:3爆倉,最後1:1也爆倉。
據《每日新聞》報導,一位李先生,他經常在A股短線廝殺,懂得及時撤離、規避風險,因此他敢配資「1:3」加槓桿,市場好的時候一周盈利甚至能超過40%。「有人說我好賭,我更覺得我天生是為炒股而生。我的人脈和市場感覺讓我今年掙了不少錢,但最終我還是太年輕,忽略了配資的風險性,這個風險也大大超出了我的預期。」
7月15日,等待了半個月之久的李先生將反彈目標聚焦於「亨通光電」,在35.1元價位通過配資帳戶全倉殺入。面對當日午後的殺跌,李先生有點坐立不安,因為只要第二天大幅低開,系統將爆倉強平。一夜無眠的李先生,7月16日9時早早坐在電腦旁守候A股行情。當亨通光電低開並瞬間跳水時,李先生知道,這波殺跌中,自己已不幸爆倉。
記者點評:
在股市中利用「槓桿」資金,會同時帶來兩個潛在的效果:助漲以及助跌。因此,利用槓桿資金入市一定要注意以下兩點。
第一點,把握好「加槓桿」時點。只有在牛市啟動的初期,加槓桿入市才是最安全的。牛市早期階段,未來股指持續上行比較明確,因此對於風險承受力強的投資者可以適當進行融資。
第二點,要記得及時「解槓桿」。對於各種融資入市的行為,及時「解槓桿」可謂決定功敗的關鍵因素。或者說,只有及時「解槓桿」,當初「加槓桿」才有意義。否則,股市一旦趨勢改變,到頭來將「竹籃打水一場空」,不僅談不上收益,有時候本金也會虧掉大半。
舉例來看,便可知「槓桿」資金在「助跌」方面的可怕。
假設投資者以100萬元買入一隻股票,該股票從10元/股下跌到8元/股,投資者的損失是20萬元,虧損20%。如果投資者自有100萬元,再融資100萬元,總計200萬元買入同一隻股票,該股票從10元/股下跌到8元/股,損失40萬元,這40萬元虧損完全由投資者承擔,則投資者本金僅剩60萬元,自有資金的實際虧損幅度達到了40%。
所以,如果牛市初期融資後,一定要在獲利後及時歸還融資款,並且不要繼續融資。綜上所述,「什麼時候融資、什麼人適合融資」也就清楚了。這個人一定能夠看清未來股市趨勢,而且又十分的理性,只有這樣的人才可以利用融資賺錢,而且還可以替券商賺到利息,可謂雙贏。
反之,如果沒有這個能力,拿自己的本錢去冒險還不夠嗎?還要借錢去冒險?
誤區之二:炒作妖股
案例:
在2015年牛市期間,「全通教育」股價上漲到400元以上,成為A股第一妖股。甚至,當時的公募基金與其內外配合,一起講故事。
據2015年一季報顯示,全通教育前十大流通股東全被公募基金包攬。資料顯示,截至2015年3月31日,公司十大流通股東有6隻證券投資基金,包括易方達價值成長混合型、中歐明睿新起點混合型、易方達新興成長靈活配置混合型等。
當年4月10日,全通教育披露了2014年年報,去年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93億元,同比增長11.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4487.74萬元,同比增長6.87%。上市一年多來,全通教育股價翻了十倍,但公司業績卻平平。
2015年時,全通教育憑藉「在線教育」這一概念,並在眾多基金公司「保駕護航」下瘋狂炒作股價,成為A股第一高價股。當年5月13日,全通教育觸及467.57元的歷史最高價,市值約為535億元。
此後,公司高管和大股東便開始紛紛減持套現。直至全通教育股價已經跌到7元區間,大股東陳熾昌與其高管們的減持行為還在繼續。
妖股的案例還很多,例如樂視網(5個月漲幅5倍)以及被稱為「中國神車」的中國中車(一年內漲幅9倍)。這些公司的股價被爆炒,遠遠脫離基本面,隨後都是大幅深跌。如果有投資者高位接盤,那就很慘了。看一看這些公司「股吧」裡的故事,不乏「家破人亡」的案例。
記者點評:
每一輪牛市中都會誕生很多妖股,投資股票,永遠要關注當下的基本面變化,遠離純粹的「擊鼓傳花」遊戲。
「炒股要看基本面」,不少有一定經驗的股民常會把這句話掛在嘴邊。但事實上,越是嘴上說得勤,越不會腦子裡真正想明白。
「基本面」是指:影響股價以及市場趨勢變化的一切事實性的有邏輯的因素,而不是人為純粹的坐莊拉高股價。當然,我們不是全知全能的上帝,但我們可以通過基本面的宏觀、中觀、微觀三個層次,來儘可能的涵蓋這個「事實性因素」。
基本面的宏觀因素,即國家層面的因素,包括各種政策、交易制度、外圍環境等。
基本面的中觀因素,即市場層面因素,主要包括資金情況、市場情緒、可能影響股市的其他市場波動(債市、匯市、大宗商品市場)。
基本面的微觀因素,即作為上市公司的企業層面因素,包括企業的各種財務指標、各種經營行為、有關企業的各種突發性事件。
任何一個股市重大的趨勢變化都是源於「基本面」的變化,這些基本面不僅包括企業微觀層面的狀況,更要包括宏觀、中觀方面的因素。其中,對於A股市場來說,政策變化、資金流動趨勢變化、市場情緒變化是最核心的基本面因素。
所以,投資股票,永遠要關注當下的基本面變化,遠離純粹的「擊鼓傳花」遊戲。
誤區之三:迷信「技術」
案例:
網上有篇文章流傳甚廣——「把50萬炒到7800元,誰比我慘?」這是一個有9年投資經驗的投資者,經歷過2007年牛市,又經歷了2015年的牛市,然而到2016年他幾乎輸光本金。看後很令人心痛。他的反思很中肯,但其中有很多不足、偏頗。對於其他投資者,解剖這樣一個案例是十分有借鑑意義的。
這個散戶總結說,「股市的本質就是個混沌系統,不確定性是混沌系統與生俱來的特徵,但自己偏偏想找到一種確定性。對於我而言,確定性就是買進去之後,就一定漲,甚至一定大漲。我不知道這種確定性是否存在,但我一直在尋找,我一直認為,漲的股票以及大漲的股票都有其內在的共性規律,只不過我們不知道罷了。於是乎,就要不斷研究,還得不斷測試。」
他還說,「2009年10月交易系統建成後,自己不斷搞進搞出,搞了有一年左右,系統的四個模塊中,趨勢判斷模塊已經比較精準了。正是因為感覺自己有點水平了,其實狗屁都不是,自己居然主動幫朋友炒股。但是整個行情處於熊市,虧損是必然的,最後連朋友的錢也暴虧,這部分虧損最終也算在自己頭上。」
記者身邊還有一個真實案例,2015年7月份的時候裝修,負責安裝家具的一個師傅無意中和記者談起投資。他說他不懂股票,只好買基金;7月份股市大跌,大家都贖回,他也跟著贖回了基金,確保了30%左右的收益。
這個師傅學歷並不高,然而他有正確的投資理念:第一、他不懂選股,於是他買基金;第二、他知道即使買基金也是要「擇時」的,市場熱時買,市場冷時贖回。
記者點評:
正確的投資理念比所謂「技術」要重要百倍。
案例中的投資者是個非常典型的散戶,他那麼肯學習、肯專研,還輸的這麼慘,很重要的原因是——學歪了。他只迷信所謂的一買就賺錢的神奇「技術」,而完全沒有樹立正確的投資理念和對基本面的尊重。
這個散戶極度迷戀「技術」,但很遺憾,他不知道那些技術指標的本質是什麼。所有技術上的統計指標都有一個前提假定——歷史可重複。然而,有那一天股市的走勢是一樣的呢?還從沒有過,股市本質的屬性是運動的、變化的。技術指標的作用是輔佐基本面做判斷,絕對不可本末倒置。
正取的投資理念是獲得賺錢能力的基礎,在此基礎上輔之一定數據支持才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中,指標分析是技術派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依據統計學原理,利用歷史數據對未來股市的走勢進行預測,但對於極端情形,指標分析的方法往往無效。所以,對於指標分析的方法還應該理性看待,知道它的局限性。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指標很簡單,但對判斷市場人氣的變化很有參考意義,值得散戶重視。例如,股市的「資金流向」指標,一般稱之「資金淨流入」指標。如果是正值,表明市場的主要力量持資金入市,負值則為資金離場。此外,其他一些「簡單有效」指標還包括籌碼分布、獲利盤比例等。
此外,任何一個股市重大的趨勢變化都是源於「基本面」的變化,包括政策、資金、市場情緒等。當股災來臨後,有的投資者覺得自己手中的股票業績、發展前景不錯,技術指標似乎也還沒有完全變壞,所以一直不捨得清盤,結果越套越深。事實上,當大趨勢逆轉,個股是無法獨善其身的。
(文章來源:理財周刊)
(責任編輯:DF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