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當下市場也算小牛市的上升階段,更是十年大牛市的抬頭階段。這裡要說的是寬鬆牛市來了,不再是2015年的「槓桿牛」,而且現在還有一個更大的利好,那就是高槓桿的趨勢引導,增量資金將馳援市場。
近期市場不斷吹風提高融資比重,這也就是業內常說的「加槓桿」,在當前寬鬆的貨幣政策局勢下,易主席再次吹風提高融資比重,引長期投資資金入市,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拓寬直接融資入口;加快發展私募股權基金,突出創新資本戰略作用;大力推動長期資金入市,充沛直接融資源頭活水。
憶往昔
稍微老一點的股民都很清楚,2008年熊市是貨幣收緊,2015年熊市僅僅是降槓桿,區別還是很大,但2015年的牛市,傳說中的「槓桿牛」,但2015年的「去槓桿」的決策後,股災來臨,哀鴻遍野,甚至出現了千股跌停的奇景,可見市場資金面的極度緊張和匱乏,可以說絕對的融資客的冰火兩重天,只在一線間。
「去槓桿」這個詞可不是我國先發明的,「去槓桿」是指金融機構或金融市場減少槓桿的過程,而「槓桿」指「使用較少的本金獲取高收益」。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高槓桿的風險開始為更多人所認識,企業和機構紛紛開始考慮去槓桿,通過拋售資產等方式降低負債。
當前,世界範圍內最常見的風險名詞仍是「債務」。從資產負債表角度看,經濟周期波動往往體現為經濟體系槓桿率的調整過程。「去槓桿」自從「出生」那一天起,就飽受質疑和爭議。有人說金融就是加槓桿,把槓桿去掉了還有什麼金融可言?聽上去似乎有道理。
2018年央行行長會議上提出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更多地關注就業、企業盈利、發展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等指標,而在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未來我國槓桿率將總體趨穩,並逐步有序降低。
牛市來了
從「去槓桿」到「穩槓桿」,2018年市場開始回歸寬鬆老路,但還是存在策略性修正的,也就有了上一次的3558點牛市小高峰,而2020年的這一次不斷提及的「加槓桿」,在這個衝關走牛的局面下,不得不讓十年牛市真正起步。
今年7月1日以來,上證綜指連續上攻,尤其是券商股的強勢上漲向市場傳遞出牛市信號。牛市三大巧合是行情都在7月啟動、券商股是先鋒、中小市值板塊先行。這個牛市是必然性的,過程會有熱點切換和調整,但市場不缺錢,還在不斷地通過政策來吸引資金,加之在全球流動性泛濫的條件下,外資自然而然會不斷進入國內投資市場,特別是當看到A股出現投資機會時。今天就聊大概這麼多,有空再做仔細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