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強姦案、車禍案接連反轉,原來這個世界不是你想的那樣…

2020-09-07 領眾教育路老師


這些天,有兩樁熱點事件一直佔據著輿論,在社交圈刷屏。

一件,是演員譚松韻母親車禍案;一件,是女生梁穎狀告羅冠軍強姦案。

關於車禍案,網上的傳言太過激烈,有些超出了常識;關於強姦案,只有當事一方的一面之詞,也沒有媒體報導。

塵埃落定之前,別急著道德審判,不妨讓子彈再飛一會兒。

果不其然,在過去的幾天裡,反轉接連出現,輿論風向變化了一波又一波。

持續關注之後,決定和大家聊聊。

所謂真相,真的是你以為的那樣嗎?


01

女演員媽媽被撞案


事情要從一年多前說起。

2019年的跨年夜,有4位老友剛剛結束聚會,一起走在路邊。

突然,一輛飛馳而來的汽車衝過來。

速度之快,直接把人撞飛。

司機肇事後,當即駕車逃逸。

受害者一人輕傷,一人重傷,還有一個阿姨,搶救無效去世了。

一場意外,幾個家庭破碎。

後來我們才知道,被撞身亡的死者,正是演員譚松韻的母親。

譚松韻


8月31日,案件開庭,譚松韻作為受害者家屬也出庭了。

這引發了全網的關注,9個半小時的現場直播,獲得了超過1000萬的觀看量。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正是因為譚松韻的明星身份,使得這起案件備受關注。

而也正因如此,輿論的畫風,漸漸扭曲起來......

全長577分鐘的庭審結束後,有人截取其中片段,總結出現場幾大「疑點」:

  • 被告事發前明明喝了酒,但當庭否認,拒不認罪;


  • 被告非常囂張,蔑視法庭,甚至要當庭撒尿;

  • 證據消失,尿檢樣本和證據丟失,相關證人「失憶」,不記得,不知道;

  • 法官還多次打斷原告律師的發言。


一條條、一層層羅列,集中成微博發出,瞬間轉發突破20萬。


之後又有網友更進一步,深扒肇事司機馬某的家庭。

果然不簡單:在當地小縣城「頗有背景」「人脈很廣」,整個法庭都被搞定了......


說實話,這些明指+暗示,任誰看了都不免氣憤心寒。

不由得聯想:一個大明星維權,上千萬人圍觀,都這麼難,換做我們這些沒錢沒勢的普通人,怎麼辦?

一石激起千層浪。

有人疾呼喊冤:誰來幫幫譚松韻啊。

有人質疑法律:到底是保護好人還是保護罪犯?

群情激憤。

可還沒等「正義」被伸張,劇情反轉了。

或者說,打臉了。

有博主在完整看完庭審錄像後,發現網友們盛傳的氣人情節,根本不是事實的全貌。

首先,所謂被告拒不認罪,假的。

他當庭對罪名供認不諱,不存在抵賴。

但因為他舉止輕佻,坐姿不良,便被人添油加醋,說成「有權有勢」,「搞定」了法庭。


他也沒有當庭撒尿。

而是因為緊張,所以說自己想上廁所。

其次,說證據丟失,假的。

只是因為採樣不合規,只夠檢測,不夠備份留存。

最後,說法官偏袒,打斷原告律師發言,更是不存在。

我國庭審制度是糾問制,法官本就有權在律師發言時提出疑問。

一場交通肇事案,審了足足9個多小時,本就能證明司法對這起案件的重視。

可這麼一件嚴肅的事情,卻成了電視劇一般,被炒得火熱。

現在真相出來了,連帶著一批帶節奏的營銷號都被封了。

↓上下滑動查看全文↓


而當初那些大罵世道不公的人呢?

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指責......


02

羅冠軍強姦案


這件事,更加撲朔迷離。

前幾天,一個名叫梁穎的女生,發了篇幾千字的長微博,血淚控訴自己的男友羅冠軍是個渣男。

她說,兩人第一次見面,羅冠軍就強姦了她。

她反抗,掙扎,最後被迫同意戀愛。

但在相處過程中,她發現羅冠軍劣跡斑斑,不僅經常嫖娼,還強姦過其他女生。

於是她痛下決心,做好了被毀滅的準備,把自己的悲劇公之於眾,並祈禱不再有女孩受到這種傷害。


輿論一下子爆炸了。

女孩的微博,幾億閱讀量,幾十萬人轉發,人人為她搖旗吶喊。

而從那天開始,羅冠軍的微博下面,每天都有人「日常問候」,咒他趕緊去死。

幾十萬的私信辱罵。


甚至有人給他製作「遺照」到處轉發。

他的手機,24小時都有騷擾電話打進來,詛咒的簡訊一條接一條。


在這波線上線下齊頭並進的重錘後,羅冠軍如眾人所願,已經「社會性死亡」了。

家庭住址、工作單位都被曝光,全家人都受影響。

後續曝光的錄音裡,羅冠軍說他這半年來,因為這事工作丟了3次,家也搬了3次,每次都如逃命一般。

這是一場正義的勝利?

不,劇情又一次熟悉地反轉了。

有人發現,「受害者」梁穎曾經的很多言論過於誇張。

比如自稱為了和羅冠軍打官司,僱律師花了2000萬。

網友質疑怎麼會這麼貴,她不予回復。


比如一會兒說懷了孩子,把孩子屍體埋在樓下花壇,一會兒又說埋在寺廟旁邊。


而羅冠軍的姐姐,則曝出很多梁穎和羅冠軍的合照,二人看上去確實是親密的戀愛狀態。

以及自己和梁穎的聊天記錄,也並沒有如梁穎所說的那麼「痛苦」。


就在昨天,詭異的劇情出現了。

當初那條曝光的長微博,被女孩自己刪除,她還請代理律師聯繫羅冠軍,表示願意與他和解,並澄清事實。



而羅冠軍,也發微博稱想放下過去,衷心祝福梁穎。

從雙方各執一詞,到光速變臉,真相到底如何,也許只有當事人自己知道了。

但洶湧的輿論從來不會缺席。

當初那些恨不得羅冠軍原地爆炸的網友,又排著隊來跟他道歉。


接著,又排著隊去女孩梁穎的微博下冷嘲熱諷,破口大罵......



03

你以為的真相,其實都是假象


之所以把這兩件事放在一起對比,是因為耳朵覺得,它們太熟悉了。

熟悉得讓人不由想起,這些年來我們親歷過的一樁樁反轉事件。

  • 本以為那個6歲女孩,真的被老師體罰到吐血。


可在義憤填膺後才知道,所有的一切,都是女孩媽媽一手炮製的。

故事,是編的;血衣,是化妝品和水偽造的。


  • 本以為重慶公交墜江,罪魁禍首真的是那個「逆行」的女司機。


可口誅筆伐後才知道,公交之所以會墜江,原因是有乘客毆打司機,導致車輛失控。

而那個女司機,只不過剛好被失控的公交衝撞了。


  • 本以為那個德陽女醫生,真的將一個小男孩按入水中,並打耳光。


可聲討後才知道,是男孩摸了她的屁股,還向她吐口水,而男孩母親在網上發布的是刻意刪減的視頻。

那個女醫生的清白,是吞了500顆安眠藥才換來的。


這些事情,都尚未過去很久。

都說網際網路沒有記憶,可人的記憶呢?

每一次,我們都在被帶節奏、被煽動情緒之後,憤怒,宣洩。

隨後真相曝光,又發現自己是被利用了善良,消費了良心,接著沉默,反思自己是不是太盲目。

可當相似的事件又一次發生,我們還是不由分說開始站隊......

卻從來不曾想過,你看到的不一定是事實,你以為的事實也不一定是真相。

給大家看幾張圖吧。

這是英國的威廉王子。

他一貫溫文爾雅,舉止端莊,可這張照片裡,他竟然在公開場合豎中指。

是不是很虛偽,很噁心?

可真相是,那時王妃剛剛懷上第三胎,威廉王子不過是開心地官宣,向鏡頭比了個「3」。


若不是看了第二張圖,誰能不被照片矇騙?

一張照片,不同角度拍下去,尚且如此,何況一件事、一個人?

去年,網上流傳一段視頻。

楊冪飾演的黃蓉,扮相可愛,古靈精怪,不少人驚呼「演技很好啊」。

但仔細一想,楊冪什麼時候演過黃蓉?

原來,這不過是一款AI換臉軟體,將楊冪的臉換到了朱茵身上。

毫無破綻。若不是這款軟體被曝光,多少人會真的以為楊冪演了新片?

看下面古裝劇的場面,你是不是以為男主角在公主抱著女主角?


但實際上,他只是做出了抱的動作,背後卻有道具、工作人員的幫助。


若不是片場花絮流出,誰會知道演員拍戲其實有這樣的「小心機」?

所有這些都在告訴我們,哪怕你親眼所見,也可能只是假象。

因為,我們看到的,從來都只是冰山的一角。

我們相信的,往往只是別人遞過來的事實。


04

看不見的,才決定了看得見的


【拾遺】寫過一段話:

「這世界有一個秘密:所有看得到的東西,其實都是由看不到的東西決定的。」

什麼意思?

簡單來說,就好比這張圖片。


你看到的,只是浮在水面上的一小塊冰山,那更加巨大的山體,卻隱藏在漆黑的水面下。

而正是你看不見的部分,決定了它真實的樣子。

就像一部手機,你看不見裡面的晶片,但晶片決定了它的性能;

一張銀行卡,你看不見其中的金額,但金額決定了它的價值。

而一個人,你看不見ta的修養,但修養決定了ta的品性。

這些看不見的東西,才是人和事的決定性因素。

有人在網上曬出過一張海關辦事窗口的照片。


一位女性工作人員,沒有穿工裝,而是穿著一件黑色吊帶裙。

乍看之下,你以為她輕佻,不得體。

可在你看不見的地方,她其實當天休假,準備下班。

當她換好便服要離開時,恰逢有人前來辦事,為了不耽誤對方,她才臨時受理了業務。

原來敬業,才是她的真實。

知乎上有人說過一個故事。

她的外婆買西瓜,賣西瓜的人把瓜切開,外婆伸手去拿了一小塊吃。

她立馬大聲對外婆喊:「你不準吃,說了多少遍!」

外婆眨巴眨巴眼睛, 委屈地說:「就一塊.....」

路過的人看她,眼裡帶著嫌惡,覺得她蠻橫,不孝。

可他們不知道的是,外婆有糖尿病,好幾次因為偷吃葡萄、西瓜被送進醫院,卻還是忍不住。

原來孝順,才是她的真實。

在這個時代,鋪天蓋地的信息,總是以碎片化的形式被送到我們眼前。

我們目之所及,都是冰山上的一角,真正決定事情本質的東西,往往掩藏在我們觸及不到的地方。

如果未知全貌,不如先不予置評吧。

正如韓寒所說:

「如果你不了解,你就閉嘴;

如果你了解,那你就更應該閉嘴,因為你永遠不知道別人經歷了什麼。」


05

永遠不要喪失自己的判斷力


兩年前,杭州女孩吳思齊,中考狀元,鋼琴10級,被大肆報導。

但有人爆料,報紙上的原圖,是她和一個男同學手拉手。


這還得了,年紀輕輕,公然早戀?

瞬間謠言四起,說女孩怎麼怎麼不學好。

但事實呢?男女同學手拉手,不過是他們班的畢業照創意。

這張照片最原始的版本,其實是這樣的。

一張正常的照片,竟衍生出了3種解讀。

其實,這不正是我們當下輿論現狀的縮影嗎?

憑一張圖片,就能掀起一場網絡暴力。

一則幾秒的視頻,就能引發雪崩般的群情。

但你有沒有真正思考過:

1.這件事,是否有充足的證據和事實支撐?

2.你所了解的信息,是否太過片面?

3.你是否已經被別人的評論所左右,喪失了獨立思考的能力?

如果沒有,那你所謂的伸張正義,有可能是在為虎作倀。

你上下嘴唇輕輕一碰,就可能給別人帶去滅頂之災。

所以,永遠不要輕易相信別人遞過來的事實,永遠不要喪失自己的判斷力。

如果實在看不透、想不明白,不如先讓子彈飛一會兒,交給時間來處理吧。

在這個複雜的世界,希望我們都能學會「守腦如玉」。



相關焦點

  • 昨天,強姦案、車禍案接連反轉,原來這個世界不是你想的那樣……
    一件,是演員譚松韻母親車禍案;一件,是女生梁穎狀告羅冠軍強姦案。很多讀者私信耳朵,讓我說點什麼。但我遲遲沒有動筆,因為關於車禍案,網上的傳言太過激烈,有些超出了常識;關於強姦案,只有當事一方的一面之詞,也沒有媒體報導。
  • 昨天,強姦案、車禍案接連反轉,原來這個世界不是你想的那樣
    一件,是演員譚松韻母親車禍案;一件,是女生梁穎狀告羅冠軍強姦案。 很多讀者私信,讓我說點什麼。 但我遲遲沒有動筆,因為關於車禍案,網上的傳言太過激烈,有些超出了常識;關於強姦案,只有當事一方的一面之詞,也沒有媒體報導。 塵埃落定之前,別急著道德審判,不妨讓子彈再飛一會兒。
  • 強姦案、車禍案接連反轉,原來這個世界不是你想的那樣…
    一件,是演員譚松韻母親車禍案;一件,是女生梁穎狀告羅冠軍強姦案。 很多讀者私信耳朵,讓我說點什麼。 但我遲遲沒有動筆,因為關於車禍案,網上的傳言太過激烈,有些超出了常識;關於強姦案,只有當事一方的一面之詞,也沒有媒體報導。 塵埃落定之前,別急著道德審判,不妨讓子彈再飛一會兒。
  • 今日,強姦案、車禍案接連反轉,原來這個世界不是你想的那樣…
    一件,是演員譚松韻母親車禍案;一件,是女生梁穎狀告羅冠軍強姦案。 很多讀者私信耳朵,讓我說點什麼。 但我遲遲沒有動筆,因為關於車禍案,網上的傳言太過激烈,有些超出了常識;關於強姦案,只有當事一方的一面之詞,也沒有媒體報導。 塵埃落定之前,別急著道德審判,不妨讓子彈再飛一會兒。
  • 「鮑毓明性侵養女案」反轉:養女李星星該當何罪?
    015個月前引爆輿論的「上市公司高管性侵養女」一案,在昨天再次引發熱議。這一場突如其來的反轉,直接打了所有人的臉。許多人說這個案件反轉了,但其實只反轉了一半。,我的律師也想靠這個案子出名,我直接給你說了吧!」
  • 每15分鐘一起強姦案的印度,你真的想去嗎?
    印度是個不可思議的國家,姑且不論21世紀還存留「種姓」這事兒,僅印度強姦案的頻率就令人刮目相看:2011年共有24206起被定罪的強姦案、2012年有24923起、2013年33707起、2014年37000起,此後就沒低於過
  • 鮑毓明性侵案反轉:「女兒」是假幼女,「父親」是真戀童癖
    原來李星星並不是那個最大的受害者。在這場鬧劇裡,最受傷的是大眾的善意。——水木丁在《鮑毓明案結果出來,我沒有後悔發聲》所以只要這個事件的基礎沒有動搖,這個事件就不存在反轉。李星星騙了鮑毓明,鮑毓明就不是個戀童癖的變態嗎?他依舊是一個那個惡人。
  • 鮑毓明性侵案,反轉了
    5個月前,一場引發全民憤怒的「鮑毓明性侵案」>就在剛剛,國家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聯合督導組,通報了「鮑某某涉嫌性侵韓某某案」但實際上,她不是。如果你對我不好,我就說你強姦我,強姦未成年人,你必須對我好。
  • 《黑色燈塔》神預言,丁杉強姦案像極了微博上熱搜的羅冠軍事件
    一個是葉姝被殺案,另一個就是丁杉強姦案。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反轉再反轉的丁杉強姦案。雖然編劇只用了4集的時長來為我們講述這個故事,但是它的現實寓意絕對不亞於葉姝被殺案。原來這一切都是王亞楠布的局,她先是入股布爾喬斯投資公司成為公司的股東之一,打算色誘董事長郭申亮,但由於郭申亮患有性功能勃起障礙,才將目光鎖定在了丁杉身上。
  • 王雨磊案和苟晶案從未「反轉」:追求普遍的結果正義
    主要講最近的王雨磊涉嫌「強姦」女生案,以及被冒名頂替上大學的苟晶案。當然,我平時還會發一下人格志微博,特別是通過人格志視頻號,來把及時信息觀點發出來。今天文章不繞了,直接上乾貨,開局一張圖。其中,7月3日寫的文章標題就叫《苟晶案沒有反轉,觀眾給出的所有掌聲都值得!》,文章最後說:苟晶主演了一齣好戲,讓所有人參與其中,共同追逐正義,一起打贏了一次勝仗!這個世界只應該是對腐敗零容忍,而不是要求受害人的道德言行做到零瑕疵!我們對私權應給予更多的支持和寬容,而對公權才應不憚以最大的惡意去揣測!
  • 王書金強姦殺人案未了局:14歲時就犯下強姦案
    現場跡象表明,這是一起強姦殺人案。警方按照生產隊順序,對全村的青壯年男子進行逐一排查。當查到第二生產隊時,發現王書金找不到了。加之王書金少年時有強姦女童的犯罪案底,他成為了警方懷疑的重點對象。但多年以來,一直沒有找到王書金的蹤跡。2005年時,河南滎陽警方的一通電話打破了這個僵局。2005年1月18日,農曆臘月初九,鄭成月在局內值班時接到這通電話。
  • 羅冠軍「強姦案」不予立案:反轉事件頻發,正義的事不一定正確
    開頭第一句就是:「愛你,才要強暴你」,頗具做情感文小編的潛質。小作文裡,她聲淚俱下的控訴其前男友羅冠軍強姦了她,她被迫成為其女朋友的故事,直言她被迫成為女朋友後痛苦無比,飽受摧殘。,你能不能給我一個解決辦法,我不想讓你坐牢,不想賺你的錢」時,女生的回答是:「我這個根本不構成犯罪,我的律師是吃素的嗎?
  • 最高法介入強姦女童案二審改判,給社會上了一堂難忘的法治教育課
    該案中,楊某的罪大惡極在於姦淫10歲的未成年人幼女,並且故意殘忍傷害致人死亡,事後又搶走了32元錢,這樣的令人髮指暴行,理應重判。既然一審判處死刑,說明判決於法有據,二審反轉判處死刑緩期執行,似乎就不符合人民對「法不容情」「殺人償命」的固有法治期盼了。
  • 鮑毓明性侵案結果反轉:我們都低估了人性的惡
    前段時間引發網絡熱議的鮑毓明案終於有了最高檢通告結果。一個想未成年少女的男人為什麼如此輕易可以找到未成年少女?為什麼會有這麼多所謂「送養」女兒的家庭?這樣的非法收養渠道真實的存在,針對戀童癖的灰色市場露出了冰山一角。李星星事件真相大白,但是誰能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多少個李星星呢?
  • 鮑毓明案反轉得讓人好難受
    今天下午,公安部公布了鮑毓明案的最終調查結果——性侵指控不成立。最大的反轉是李星星的年齡,其實她早已成年,今年已經23歲了。她實際出生於1997年,在2015年第一次與鮑毓明見面時就已年滿18歲。並不是媒體報導中的14歲。
  • 強姦案案例的分析
    【來源】刑事審判參考案例第395號: 滕開林、董洪元強姦案被告人董洪元與被告人滕開林事前有關於滕開林強姦王某的共同預謀,且其行為均在預謀範圍之內。滕開林告訴董洪元,兒媳王某同他人有不正當兩性關係,而自己多次想與她發生性關係均遭拒絕,但是「只要是外人,都肯發生性關係」,並唆使董洪元與王某發生性關係。董洪元遂答應去試試看。
  • 這是一起很有儆效作用的強姦案
    (8月3日《京華時報》)    強姦不像嫖娼,不是所有好色之徒敢於冒這個險的。但別以為強姦一般發生在月黑風高、夜深人靜的荒郊野外,也別以為強姦犯都是毫無法律意識的地痞流氓。這起發生在北京昌平區小湯山鎮「熱帶雨林溫泉度假村」的強姦案,從案發地點來看,可謂「溫柔鄉」,而罪犯是一個29歲的碩士研究生。
  • 齊齊哈爾「小燕」系列強姦案告破,嫌犯8年實施20多起強姦案
    近日,公安機關抓獲了一起強姦案的犯罪嫌疑人,這個嫌疑人可不簡單,在十八年前,轟動一時的齊齊哈爾小燕系列強姦案終於告破,犯罪嫌疑人梅某某被警方成功抓獲。在8年間,這名犯罪嫌疑人共實施了20多起強姦案,也有數次強姦未遂,但是受害的女孩也是有十幾名。
  • 強姦案「冰釋前嫌」?殺人案「雙方和解」?
    魯山縣委宣傳部一位工作人員昨天向中國之聲表示,相關部門正對事件進行研究:「我們正在開會研究這個事,檢察院、省檢察院都正在進行……(省檢察院和魯山檢察院正在協商是嗎?)對對對,他們現在是檢察院有專門人員(來研究),因為報告都是系統內部統一來弄」。
  • 鮑毓明案:新聞一再反轉,你還會第一時間發聲嗎?原創
    如今,各種社會新聞中的「反轉」屢見不鮮。在鮑某某案中,從一開始一邊倒的輿論,到由此引發的對未成年人性侵的關注,再到匆匆給這個事件下了一個「戀童癖遇上女騙子」結論後的一鬨而散,網民在這場案件中發揮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