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8日是恩格斯(1820.11.28-1895.8.5)誕辰200周年紀念日。
恩格斯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思想家、理論家,馬克思主義創始人之一。作為馬克思最親密的朋友,他與馬克思共同起草了《共產黨宣言》,共同創立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共同領導了第一國際,全力幫助馬克思成就了一生偉業。而他自己也眾望所歸地成為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偉大導師、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傑出領導人,以及馬克思主義最著名的理論家和宣傳家。
同馬克思一樣,恩格斯在新聞領域也有著獨特經歷與貢獻。他與馬克思一起共同創立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為世界無產階級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留下了一份寶貴的精神財富。
在恩格斯誕辰200周年之際,我們重新回望恩格斯,認真學習他的新聞思想,用以指導當下實踐,進一步做好新時代新聞工作,應是紀念他的最好方式。
恩格斯18歲便開始為報刊撰稿,19歲那年就在《德意志電訊》上發表了揭露封建專制制度,同情勞動人民的著名通訊《烏培河谷來信》,從而在德國新聞界嶄露頭角。
此後,他作為撰稿人或通訊員先後為《萊茵報》《新道德世界》《德法年鑑》《前進報》和《社會明鏡》等十幾家進步報刊撰稿。
28歲那年,已經成為共產主義者的恩格斯,與馬克思共同創辦了世界上第一家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無產階級政黨機關報《新萊茵報》。
晚年,他與馬克思一起指導了德國社會民主黨中央機關報《社會民主黨人報》等一大批歐美國家工人報刊。
可以說,他一生從未離開過報刊活動,稱得上是傑出的無產階級報刊活動家、卓越的新聞記者和評論家。
恩格斯始終把報刊看作是共產黨人從事革命運動的「極其值得掌握住的堡壘」,是「以同等的武器同自己的敵人作鬥爭」的陣地,是指引黨和群眾的「旗幟」和「中心」。
總之,報刊成為他宣傳馬克思主義、指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從事革命事業的銳利思想武器和重要政治陣地。
恩格斯在從事報刊活動的實踐中,對無產階級報刊的性質任務、功能作用、指導方針、工作原則、運行規律等進行了許多理論闡述,特別是對黨報如何宣傳科學社會主義,如何同形形色色的機會主義派別作鬥爭,如何動員群眾投身政治運動、開展革命鬥爭,如何有效指導工作、引導輿論,以及黨報如何處理與黨組織的關係,如何促進黨內批評和輿論監督,如何推動和完善黨的思想、政治和組織建設等一系列問題,作出了許多精闢論述,形成了他獨特的新聞思想,從而與馬克思一起共同創立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為世界無產階級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留下了一份寶貴的精神財富。
恩格斯的新聞思想形成於19世紀後半葉,距今已有一個多世紀,但其智慧的光芒依然能穿越歷史,照耀當下。
牢牢把握黨的新聞事業的性質與功能定位
恩格斯對黨的出版物的性質與功能有過諸多論述,綜合起來主要有以下觀點:
①黨的出版物首先是一種政治性刊物,是「黨的旗幟」,不能脫離政治;
②黨的出版物是党進行革命鬥爭的「第一陣地」和「武器」,其任務「首先是組織討論,論證、闡發和捍衛黨的要求,駁斥和推翻敵對黨的妄想和論斷」;
③黨的出版物是社會輿論工具,能夠「經常而深刻地影響輿論」。
恩格斯十分注重報刊的立場傾向,甚至將其作為是否答應為某一報刊撰稿的首要標準。
例如,恩格斯在給奧•倍倍爾的一封信中就指出「當我們答應撰稿時,指的是真正的黨的機關報,因此,我們的諾言僅僅適用於這樣的機關報,而不適用於冒充黨的機關報的赫希伯格先生的私人報紙」。
他認為「真正的黨的機關報」就應該始終高舉無產階級的旗幟,堅定地站在無產階級的政治立場上。因為「絕對放棄政治是不可能的,主張放棄政治的一切報紙也在從事政治。問題只在於怎樣從事政治和從事什麼樣的政治」。
當前,我國正在經歷一場廣泛且深刻的變革,隨著社會的轉型發展,各種新問題新矛盾新風險紛至沓來。
面對紛繁複雜的國內外形勢,黨的新聞事業如何找準自身定位,進一步堅定政治立場,這是需要我們重新審視和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
恩格斯關於黨報性質與功能定位的論述啟示我們,要牢牢把握新聞事業黨性原則,始終站穩政治立場,高舉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旗幟,掌握意識形態鬥爭主動權,同各種敵對勢力和錯誤思潮作堅決鬥爭,積極引導社會輿論,努力為黨和國家的工作大局服務。
事實上,我們黨對此始終有著明確認知和堅定立場,這些年來做出了一系列重大戰略舉措,以促進黨的新聞事業更好地「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為全黨全國工作大局服務」。
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黨的新聞事業的重要性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將其視為「治國理政、定國安邦的大事」,視為「事關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工作。
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和工作路線
恩格斯非常重視新聞的真實客觀,他曾明確提出新聞報導要「完全立足於事實」,要引用比較有說服力的事實或「以事實為根據的判斷」,保證事實細節的真實準確等。
另外,還要正確認識和處理好事實和理論或傾向之間的關係,認為不應以事實去遷就理論,而應力求把理論以事實的結果表現出來,不應把未發生的歷史傾向當成既定的事實。
例如1891年,恩格斯在致卡•考茨基的信中反對其在《新時代》編輯部提出的草案中使用的「反動的一幫」一詞,因為「它把本身是正確的歷史傾向當成既成的事實」,而「我們沒有權利把逐漸成為現實的傾向說成既成的事實」。
恩格斯的這些觀點啟示我們,要謹記和嚴守新聞真實性要求和原則。事實是新聞的本源,真實是新聞的生命,這是任何一位新聞工作者在任何時候都要牢記於心的基本原則與要求。
然而,在當下「人人都有麥克風,人人都是傳播者」的新媒介環境下,許多自媒體傳播者沒有受過系統而專業的訓練,對新聞真實性缺乏認識,對傳播和接受到的信息把關不嚴,從而造成了各種不實信息的泛濫。
這從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暴發的「信息疫情」中,便可見一斑。
另外,恩格斯還十分強調報刊工作要面向現實,深入實際,開展調查研究。
例如,1847年,恩格斯就在其《共產主義者和卡爾·海因岑》一文中批判了海因岑那種「不經過冷靜思考,不了解也不估計實際關係,就向全世界大聲宣稱自己的各種革命號召」的荒唐行為。
1890年,恩格斯在給《薩克森工人報》編輯部的答覆中,從理論和實踐方面批判了「青年派」編輯部領導下的《薩克森工人報》,對他們不懂裝懂、任意歪曲馬克思主義的行為進行了譴責,對他們不顧一切現實條件、一味「幻想輕率地『拿下障礙物』」的做法進行了批評。
由此可見,恩格斯的新聞思想留給我們的方法論層面的啟示是:實事求是,即要注意結合現實國情和實際語境來傳播信息,報導新聞。
具體包括:在路徑上,立足當前現實,發揮調查研究在新聞工作中的作用;在風格上,形成實事求是、不尚空談的工作作風;在思想上,提高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能力,避免落入教條主義的窠臼等。
高度重視新聞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
恩格斯對新聞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給予了高度關注,特別是對黨報的編輯、撰稿人、政論家的素質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1881年,恩格斯給愛德華•伯恩施坦寫信,勸說他不要離開《社會民主黨人報》,因為伯恩施坦比較擅長編輯報紙,而且「採取了正確的調子,並且表現了應有的機智。……重要的是善於從適當的方面迅速抓住問題」。
在批判由「青年派」代表組成的《薩克森工人報》編輯部時,恩格斯提出,僅有寫作才能和理論知識是不夠的,還「要擔任領導職務,還需要熟悉黨的鬥爭條件,掌握這種鬥爭的方式,具備久經考驗的耿耿忠心和堅強性格,最後還必須自願地把自己列入戰士的行列中」,以及要向工人學習等。
在記者素養方面,恩格斯1854年在自薦為《每日新聞》撰稿時寫的一段關於軍事記者須具備的素質的介紹,給我們提供了參照:
撰寫過關於軍事題材的高質量論文,專門接受過軍事教育,親自參加過戰鬥活動,對軍事科學有多年的研究經驗,熟悉俄語、塞爾維亞語、英語等多種語言等。
可見,在恩格斯看來,記者應具有理論知識、實踐經驗、研究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
在《共產主義者和卡爾•海因岑》一文中,恩格斯還提出了一位黨的政論家應具有的條件,即「需要更多的智慧,思想要更加明確,風格要好一些,知識也要更豐富些」。
由此看出,恩格斯對新聞人才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
①理論素養,即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
②業務能力,即長於寫作、善抓問題、反應機敏、風格良好等;
③政治素養,即堅定政治立場,緊握政治方向;
④實踐經歷,即有工作經驗、了解時事、注重考察等;
⑤品格素養,即對黨忠心,性格堅強等;
⑥研究能力,即有研究經驗或善於分析研究問題。
總之,這些觀點全面而深刻,對當下我國新聞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依然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學習恩格斯的新聞思想,不僅是推進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中國化的需要,也是加強新聞工作者隊伍思想與作風建設的需要。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對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作出了新定位,提出了新要求。
例如,習近平在「2•19」講話中提出,新聞輿論工作要承擔起新時代的職責使命(即「48字」方針),「必須把政治方向擺在第一位,牢牢堅持黨性原則,牢牢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牢牢堅持正確輿論導向,牢牢堅持正面宣傳為主」,強調「新聞觀是新聞輿論工作的靈魂。要深入開展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引導廣大新聞輿論工作者做黨的政策主張的傳播者、時代風雲的記錄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公平正義的守望者」等。可見,學習恩格斯新聞思想是應時所需,須順勢而行。
另外,學習恩格斯新聞思想還要掌握科學合理的方法,即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來看待、分析和解決問題。
首先是要立足中國國情,解決中國問題。我們學習恩格斯的新聞思想,不是將其照搬照抄,而是要立足中國國情,結合中國現實,從其理論精華和精神奧秘中獲取對當下的有益啟示。
其次,要在學深弄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學深弄懂」是首要前提,是理論起點,「真信真用」是目標路徑,是實踐終點。學習恩格斯新聞思想,首先要將其放置在歷史的語境中進行系統考察,了解其報刊活動的起承轉合和新聞思想的來龍去脈,然後對其形成整體性的認知和評價,進而將其合理運用到當前的新聞工作實踐之中。
最後,要在學習借鑑的基礎上,推進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創新發展。學習恩格斯新聞思想的目的,不僅僅是要給出實踐上的有益指導,更重要的是要對現有的理論知識有所創新和發展,因為思想是行動的前導,惟有在思想上持續發展,才能給實踐以長遠的理論指導。因此,立足新時代豐富的新聞實踐來推進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中國化進程,努力構建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當代理論體系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作者鄭保衛系廣西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兼新聞傳播學科召集人;王青系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2019級博士生)
說明:此文根據發表在《現代傳播》2020年第11期上的《論恩格斯新聞思想的形成背景、歷史貢獻及當代啟示》一文的第三部分整理。
參考資料: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300頁。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600頁。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359-360頁。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7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449頁。
江澤民:《必須切實加強對宣傳思想工作的領導為經濟建設和社會進步提供有力保證》,《人民日報》,1996年1月25日,第1版。
習近平:《堅持正確方向創新方法手段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人民日報》,2016年2月20日,第1版。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13頁。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8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75-176頁。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300頁。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80-82頁。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175-176頁。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80-82頁。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8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607-610頁。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297-315頁。
習近平:《堅持正確方向創新方法手段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人民日報》,2016年2月20日,第1版。
本文圖片由花瓣美素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