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的核心價值是什麼?華為成功與任正非有什麼關係?深度分析

2021-01-09 老方說

在企業界,任正非是一個非常讓人敬仰的名字。特別是這兩年,無數企業老闆都在議論華為和任正非,想要學習他們的經驗和方法論。

第一次知道華為大概是2003年左右,當時有朋友就對華為很羨慕,他們以能進入華為工作為榮。那時候的華為以薪酬高、收入提升快而聞名全國。

但就算對華為最看好的人也不會想到17年之後的華為會有這麼大的威勢,20萬全球員工的跨國集團,年入8000多億,業務和客戶遍布世界各地,被頂級大國針鋒相對,在全面圍堵之下還能夠意氣風發,鬥志昂揚。

我們知道,任正非是43歲開始創業,華為起步階段也非常艱苦,可以說沒有資金、沒有技術、沒有人才。按說比起步條件好的企業數不勝數,但為什麼最後是華為贏在了高峰呢?

經過多少專家和老闆們的總結,一般來說有三個關鍵因素:時代機遇;華為的企業機制先進;任正非這樣的領導者。

1

時勢造英雄,英雄對時勢也有不可忽視的推動作用。三個因素當中,其實最核心的就是任正非的領導作用,這是他對華為的最核心和最關鍵的價值。

華為成功與任正非有什麼關係?

這其實是一個最簡單的因果關係,可以說,沒有任正非,就沒有華為的成功。

所以,儘管任正非一再表示自己沒有多大貢獻,華為成功都是眾人的力量,但誰也無法否定他才是華為商業帝國的締造者和開創者。

現在創業者學習任正非,一定要重視這個因素,這個道理很簡單,但也並不是每個老闆都能心領神會。

2

實際上,不管聽多少華為培訓的內容,學習多少華為的用人、管理方法論,你身為老闆,如果你自身素質和能力不夠,那學習再多也用處不大。

降龍十八掌是厲害,但要看誰來用,在喬峰手裡可以天下無敵,而換個人的話不過是一門比較好的功夫罷了。

企業畢竟是人的集合體,它必須要有一個靈魂人物,至少在創業階段必然是如此。

相關焦點

  • 【深度】華為的每個「命運時刻」,任正非都講了什麼?
    在榮耀送別會上,任正非說,你們要走了,沒有什麼送你們的,除了秋風送寒催落的一地黃葉。 這次的演講主要有兩層意思: 第一,為什麼要剝離榮耀,以及如何做好這件事。
  • 華為身處風口浪尖,任正非最關心的是什麼?
    儘管在海外市場遭遇一些問題,但任正非對華為的發展還是充滿信心。而採訪中,任正非最關心的問題是基礎科學研究和教育。在他看來,把教育做好,國家就有未來。△任正非17日接受採訪跟孟晚舟電話只是講講笑話 十年前預計到今天華為面臨的問題首先看一下任正非在訪談中對熱點問題的回應:問:作為父親如何看待女兒孟晚舟被加拿大扣押?能為她做什麼?
  • 華為今天的成功,還真的離不開任正非!
    1992年,是華為創立的第5年。那時,常常發工資都困難。一天,48歲的任正非站在5樓會議室的窗戶邊,對公司全體骨幹說:「這次研發如果失敗了,我們就散了吧,你們可以另謀出路!」那些年,創業很艱苦,日子也很難。偶爾,任正非會對員工們說,今天咱們改善夥食啊,熬點豬尾巴湯。
  • 任正非:華為的成功,與我不自私有一點關係
    1983年隨國家整建制撤銷基建工程兵,而復員轉業至深圳南海石油後勤服務基地,工作不順利,轉而在1987年集資21000元人民幣創立華為公司,1988年任華為公司總裁,至今。本文摘錄自任正非在各種場合的講話。這些講話真實地勾勒出了一個任正非,一個偉大的商業思想家,一個富於洞見的人性大師,一個頑強的奮鬥者。
  • 華為與美國和解路線圖是什麼?任正非這樣說
    任正非:聘請律師。Nathan VanderKlippe:5月之後您又覺得應該以什麼方式解決這個問題呢?您的想法有沒有發生改變,比如說您覺得這件事會持續多長時間,具體應該怎麼解決?任正非:5月份以後,我們認為美國的最終目的是要消滅華為公司,孟晚舟事件只是起頭。
  • 任正非最新發聲:領袖的責任是什麼?
    眾所周知,任正非不懂技術,但任正非懂哲學,他在經過長時間的調研、訪談後,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希望促進華為雲的快速發展。 「我們要研究領先的華為雲是由哪些要素組成,這些要素是由哪些核心顆粒的先進而構成競爭能力的。」 「華為雲對我司,既是一個產品提供,也是一個運營平臺。
  • 華為5G的成功,源自於任正非的愛才本心
    任正非挖人不是一般的狠,一位俄羅斯數學家被華為看上,出價年薪200萬美元,對方心動,但不行動,後知原因:離家太遠和家裡有牽掛!華為HR頭疼不已,任正非卻一招將其納入麾下!面對數學家一直不動身,華為總部一直在催促事情的進展,後再次經過數個回合的深度溝通,才發現,數學家不來中國工作,還是有2個問題沒有解決,一,俄羅斯數學家嫌到中國工作太遠了;二,遠在俄羅斯家裡,有他的牽掛。 華為工作團隊馬上將這個情況向上上報,任正非知道,錢搞不定的事情,才是真正的問題!
  • 傳奇任正非的成功密碼#F400
    大學畢業後,任正非在瀋陽投筆從戎,當了建築兵,親歷了年輕戰友們在戰場上流血犧牲。他在靈魂裡真正理解為什麼會有戰爭,在身體裡真正體會過什麼是戰爭。因為真實經歷過。大學畢業後經人介紹,和四川zhao家人的重慶XX前妻結婚,並在1972年任正非28歲的時候有了大女兒孟晚舟。
  • 任正非: 華為被「掐脖子」,你知道我經歷了什麼?
    一定要讀完,文末有彩蛋!  「沒有最終的成功,也沒有致命的失敗,最可貴的是繼續前進的勇氣。」任正非的一生,正好詮釋了邱吉爾的這番話。但在這個年齡,中年男子任正非卻面臨失業、離婚、負債200萬等多重困難,一度陷入人生低谷。他帶著僅有的2萬餘元,在破舊的倉庫裡成立了華為。幾十年後,在艱辛與磨難、絕望與堅持中,任正非帶領華為躋身世界科技巨頭。  2019年,年過七旬的任正非沒有迎來退休,反而在「華為的突圍之戰」中越戰越勇。而此前,任正非與華為遭遇了「女兒離散、美國打壓」等大事件。
  • 任正非大力推崇的「熵減」究竟是什麼?
    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話題,華為將熱力學理論引入到公司治理系統,作為公司運作和管理的一個獨特理論。任正非為什麼如此重視「熵」這個概念?究竟什麼是華為之熵?華為靠什麼來熵減?人和自然界,因為都有能量轉換,才能增加勢能,才使人類社會這麼美好。熵減:激活組織和組織的人熵增會伴隨企業發展始終,像一些疾病一樣無法根治。熵減就是激活組織和激活組織的人。華為如何熵減?就是逆向做功, 激發正能量,堅持核心價值觀不能變。逆向做功的措施可以有兩類,有些措施是激活組織的,有些是激活人的。
  • 任正非的招賢納士,華為的「床墊文化」
    華為能夠取得一個又一個耀眼的成績和成就,與創始人兼總裁任正非脫離不開關係。這份精神,這種勇氣,這些執著,早在任正非創業之初就有了:1.任正非拉攏了幾個人,其中有一個是華中理工大學的研究生郭平。郭平等幾個研究生跟著教授到深圳參觀調研,遇上了正缺人才的任正非,要知道兩人是沒有什麼關係的,但是任正非憑藉自己的魄力、能力和魅力,說通了研究生郭平過來給自己的皮包公司華為打工。
  • 美國全力圍堵華為,任正非:華為現在需要的就是時間
    從一個創業資金只有21,000元的小作坊,到現在這個世界矚目的「華為帝國」。任正非在這個過程中,所經歷的困難只有他自己知道。在《任正非:什麼時候出發都不晚》中,他曾經回憶:家裡最窮的時候,一家人擠在幾十平米的小房子裡,連吃飯、做飯的問題都很難解決。至於吃的是什麼,就可想而知了。
  • 華為logo代表的含義是什麼?網友分析很到位,任正非給出正確答案
    華為作為我們中國的企業,能夠取得如此的成績無疑是值得人們自豪的。不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去注意過這個問題呢?那就是作為一家企業,都有自己的專屬logo,這logo在一定程度上也就代表著企業門面,對於知名企業來說,只要看到logo就能夠知道是誰。而且一般情況下,logo當中也是都有著含義,那麼華為logo代表的含義是什麼呢?
  • 《大頭侃人:任正非》:華為的偉大,歸根結底是創始人格局的偉大
    《大頭侃人:任正非》這本書是一本關乎於任正非的傳記。 作者「大頭侃人」於立坤,用現代化詼諧的語言,講透任正非與華為一起走來的輝煌與傳奇,帶領我們去了解一個有說、有笑、有哭、有罵、有心的任正非。
  • 任正非的灰度管理
    正如任總所言:「我們不是培養和尚、牧師,我們是一支商業部隊,華為要容得下各種一類人。」任正非對華為幹部一直要求的「高調做事,低調做人」,就是典型的灰度體現。對幹部的灰度,核心在於如何看待其成功與失敗,成者王與敗者寇是極端,任總的灰度在於,讓幹部在成功找到失誤,在失敗中尋求教訓。
  • 華為員工如何晉升,任正非創立了導師制!
    任正非是華為的開創者,作為華為的創始人,在華為的地位也是非常人能夠比的,任正非自創的管理輪值制度使得華為具有多位董事長,員工佔有的股份相當大,但任正非個人佔有的股份卻非常低,為了華為不被資本所綁架。而任正非是非常善於保護人才的他說:"什麼都可以缺,人才不能缺;什麼都可以不爭,但人才不能不爭。"
  • 母校找到任正非,要求捐款100萬,任正非問了校訓是什麼,校長啞口無言
    2012年,貴州都勻一中的校長胡立軍,不遠千裡找到華為創始人任正非,而找到任正非後他毫不猶豫就說:能不能支持一下母校,學校缺經費,需要100萬資金。任正非是1962屆都勻一中校友,父親任摩遜還曾擔任過校長。
  • 任正非:理性與平實——任正非名篇解讀
    任正非徵求了很多意見,有同意發表的,有同意不發表的。我記得看到這篇文獻時我們在科技園,他改出一張我們看一張,他一面改一面掉眼淚,我們也是看得掉眼淚,已經到這個樣子還為了華為。後來折中了,這篇文章發表,不在頭條頭版發表,在華為內刊上第四版發表,這樣大家不會注意。但是,這篇文章發表以後,它影響力的持久度和深度遠遠超過了《華為的冬天》。
  • 任正非和陸正耀:為什麼「笨」人反而成功了?
    這並不令人意外,任正非已是中國企業界教父級的人物,他領導的華為被很多人認為是最成功的中國公司。但耐人尋味的是,對任正非的敬意並未大規模轉化成學習的熱情,放眼望去,真正向華為學習的公司其實並不多。但陸正耀是這個喧囂時代的一個另類,他對任正非式的成功法則深信不疑。雖然華為和陸正耀所從事的出行行業幾無交集,但這兩個公司及其領導者的行事風格,卻頗有心照不宣、異曲同工的意思。
  • 任正非的經營哲學和華為的核心邏輯
    任正非在《一江春水向東流》的結尾時說,「死亡是會到來的,這是歷史規律,我們的責任是應不斷延長我們的生命。」 眾所周知,我國中小企業的壽命只有3年左右,就是大企業能撐過30年的也不多,三四十年來,不知有多少聞名一時的企業折戟沉沙了。 為什麼是這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