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外國的空氣沒有那麼甜。外國的空氣並沒有那麼香。教育不是3D印表機,不能隨便複製國外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
教育是一項系統而又複雜,長期而又偉大的事業。教育是一項關乎人類命運的事業。
苦樂隨行的教育是教育的本真。學生學習的過程也應該是苦樂相隨的。
學習中一味的追求快樂,會導致學生在學業上先甜後苦的結局成為大概率事件,學生的自身素質更將會大打折扣,結果是得不償失的。
快樂教育的涵義。快樂教育是近代西方科學教育思想的倡導者——斯賓塞提出的著名教育理論。
斯賓塞快樂教育的主要觀點:
興趣是成功成才的一個要素。教學應符合兒童心智發展的自然順序。它包括:從簡單到複雜,從不準確到準確,從具體到抽象。快樂學習促成自我教育、終身教育。快樂情感有利於道德教育。快樂教育在各國的實踐案例。
快樂教育在芬蘭獲得成功。21世紀第一次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中,芬蘭學生在閱讀領域的表現讓全世界矚目。
芬蘭的教育何以取得世界為之乍舌的教學效果呢?
據一位生活在芬蘭的美國教師蒂莫西·D·沃爾克總結,發現芬蘭的快樂教育有五點特殊之處。
芬蘭教師安排教學時,注重對學生的幸福感、歸屬感、自主權、專長、思維方式的策略研究。
教師構建課堂豐盛型思維模式著眼於學生創新性、發散性、邏輯性的思維方式的培養。
芬蘭的一個班級中人數較少,每個班的人數幾個人,最多十幾個人。教師在課堂中能快速發現到每一個學生的表現,對他們個體獲取知識過程中能及時給予反饋。
芬蘭課堂上採用的快樂教學法大大地促進了孩子們學習的興趣,孩子們願意為學習付出努力,並且取得了震驚世界的教學效果。
日本推行快樂教育失敗。1982年開始,日本三次進行「寬鬆教育改革」,修改《學習指導綱要》。
日本吸收歐洲諸國發達國家的教育理念,對「填鴨式」教育展開批判,從「增負」的極端走向另一個「減負」的極端。直接導致學生基礎不紮實,弊端逐漸顯現。
2006年日本參加國際學生能力評估計劃(PISA)。日本學生的科學能力從第二下降到第六,數學能力從第六下降到第十,閱讀能力由十四下降到第十五位。PISA 結果引起日本社會一片譁然。
至此,日本實行的「快樂教育」宣告失敗。
快樂教育在我國的實踐個案。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童年是美好的。父母給孩子玩的機會是應該的。
孩子的父母不要因為看了「毒雞湯」,就片面地認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快樂最重要。
一味地追求快樂教育帶來的失敗案例,數不勝數。
著名歌星劉歡再在最近一期《歌手》衝刺中接受採訪中後悔道」女兒小時候,他和妻子相信快樂教育,沒有在女兒嫌累,偷懶時適當的逼她一把,而錯過了女兒學習音樂的良好時機。
筆者身邊也有這樣的個例。這個故事發生在八年前。鄰居家的小孩在小時候,他的家長就主張小孩子要快樂教育。他的家長覺得童年是五彩斑斕的,應該給孩子充分的快樂和自由。
鄰居對於孩子的學習成績沒有要求。他們自信滿滿認為學校老師管學習就足夠了。小學時,這個孩子的成績不好也不差,屬於中等生。
這個孩子的媽媽是一所初級中學的老師。
讀初中時,她為孩子選班讀了她們學校最好的班級。
因為這個孩子長期接受的是快樂教育的思想,學習狀態自由散漫,所以他的成績在這個班名次一直倒數。
孩子在各方面根本無法與其他孩子相提並論。
後來,這個孩子的讀書生涯在初二就夭折了。這是多麼慘痛的教訓啊!
……
當孩子面臨升學時,當孩子長大面臨殘酷的競爭時,當孩子面對機遇時,家長再來後悔,卻為時已晚。有句俗話說得好,叫做:「有錢難買早知道」。
我國教育應走自己特色的教育之路。世界各國快樂教育的經驗教訓給我們國家的教育一個警醒。
我們中國的教育不能盲目跟從。
我們國家要走一條符合自己國情,符合自身文化特點,符合全體中國人民文化素養的教育之路。
快樂教育≠隨心教育我們的家長和教師都要清楚地明白:快樂教育不是放羊似的教育,不能隨心去教。
教育是個複雜的過程,包括孩子的注意力、專注力、想像力等,還包括孩子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等等。
我們都不能簡單的歸結為孩子快樂就好。我們應明白品格教育的養成特別重要。
說到底,如果單單 只重視孩子內心的快樂,孩子的學習就不會有好結果。
2.興趣+刻苦學習+激勵=完整的學習過程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興趣轉化為一種內驅力,就會激勵孩子熱愛學習。
家長要理性,不能盲目樂觀,不能迷信快樂教育。
家長應早期幹預,激勵孩子學習的興趣。比如:幼兒時期,家長陪孩子聽故事,幫助孩子愛上閱讀;家長陪孩子識字,數數;家長可以講一些奇妙的知識用以引起孩子興趣;家長還可以給孩子多講講空間與模型的知識,早期初步在孩子的頭腦中建構空間與數據模型等等。
與此同時,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要注重孩子品格教育的養成。比如:靜心訓練,專注訓練,記憶力訓練,井然有序的訓練等等。
在學校裡,教師教學的每一堂課,要以孩子們的興趣為出發點,充分了解教材內容,導入時運用各種方法激趣,抓住教材重點,採用適於本班孩子的教學策略突破教學難點,創設「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教學氛圍,師生在課堂上共同進步。
教師更要注重知識的反饋和拓展。
學生的心理放鬆後,進而樂於主動地學習。
知識的獲得是一個系統的過程。孩子們要習得知識,必須長期堅持學習。興趣是學習的力量源泉,而刻苦學習才是堅持學習的支撐力量。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我們可以給孩子講古人刻苦讀書的故事,比如「負薪掛角」「囊螢映雪」「懸梁刺股」的故事。
我們也可以創設條件,讓孩子平時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在學習上獲得一些成功……
孩子們獲得了成功的體驗,才會願意學,主動學,並且堅持學習下去。
東施效顰,甚為可悲!世界之大,各種教育理念大行其道的當下,家長們和我等教育戰線的教師絕對不能盲目跟風,把孩子們作為實驗品,孩子們就有很大的可能成為犧牲品。
「路漫漫其修遠兮」,我們要讓孩子們知道苦樂相隨的學習過程是完整的知識能力獲得的過程。有苦有甜的教育才是完整而幸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