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新北實驗因為FB被發上了論壇,引發了一票家長的瘋狂討論...
今年初,從教育部到教育廳到教育局的各項規定中都要求學校實行均衡編班,不分重點班與非重點班。有好幾所學校,例如24中、河海等一開學就進行了搖號分班。
但你以為,如此,今年就沒有重點班了嗎?
當然不是
那麼就有一個疑問,怎麼定義所謂的重點班?只要學校的教育資源、師資、生源重點往哪個班傾斜,哪個班就是「實驗班」,名字只不過是給家長的一個符號而已。
首先大家得知道什麼是實驗班和平行班,如果問起來平行班和實驗班有什麼區別,很多家長肯定就直接說了,一個好一點一個差一點,其實這麼說也可以。
對於學校來說,實驗班就是取得成績來給學校爭光的。而作為家長也對各校的實驗班趨之若鶩,因為實驗班的師資、班風、成績等總是很吸引家長們。那麼實驗班和平行班到底有什麼區別呢?
1 .起點和定位的不同
實驗班:孩子起點比較高,學校的實驗班都是經過各種選拔評比的,憑藉分班考試,挑選出學校內成績更好一些的孩子。實驗班的定位就是為學校中考爭光的。
平行班:孩子成績就相對要普通一些,一般指標生,特長生等都會分派在平行班。平行班的定位和目標更多的是:讓儘可能多的孩子能夠上普通高中,減少學校上不了普通高中的人數。
2 .教學程度的不同
實驗班:因為孩子本身起點較高,基礎比較好,所以從課堂教學內容的深度和廣度上來看,都會高一些。老師不會就基礎的問題進行詳細的講解,反而會在拓展方面花費較多的時間,教學進度上也比較快,這樣一來,對孩子的基礎和知識的廣度以及自主學習的能力上都有很高要求。
平行班:更注重基礎,老師在課程的廣度和深度上來會相對弱一些,基礎為主,適當拓展,進度方面會適當的放緩一些,畢竟要考慮到大部分孩子的接受能力。所以在平行班學習相對輕鬆一些。
3 .成績的不同
成績不同,升學率也不同,實驗班重點高中錄取率肯定要比平行班的錄取率高。不過並不是「所有實驗班的孩子都能考上重點高中,而平行班的孩子基本上只能考上普通高中」,這不是絕對的。
4 .師資的不同
實驗班的標配是學校裡有經驗,出成績的任課老師,這是肯定的。當然,這並不代表平行班就沒有好的老師,同樣有好的老師,只是相對實驗班來說,一般會配備年輕的、正在成長中的教師為主,讓他們在教學中逐漸摸索、積累經驗,經驗方面相對來說弱一些。
5 .學風不同
其實這裡不需多說,實驗班藏龍臥虎,學習能力很強是事實,學風很濃,大多數孩子往往會被自身以外的人或事所影響,不管是好的影響還是壞影響。
通過我們的討論,可以得出一個結論:FB考可以說相當重要了...
這將關係到未來三年你將在哪類班級上課,之前就有家長在交流群裡聊起過FB考試這件事,說是BSD和HH在暑假期間就要求孩子去上銜接班,開學統一考試。
說到這裡大家可能會好奇,HH不是搖號分班嗎?怎麼又分班考了?嗯...其中道理我想不必柯柯老師多說,大家自己也能領悟。
前兩天柯柯老師也跟zw的家長聊過,說是暫時沒有分班。但是也不能掉以輕心~雖然現在沒有FB但是不代表之後也不會有,所以新初一第一次月考以及本學期的期中期末一定要加油鴨!
對於FB這件事,不同家長也有不同看法
大家同在一所學校,交了同樣的學費,憑什麼要分重點班和普通班?
這是把學生分成三六九等,是貼標籤。而且重點班也沒多出學費,普通班也沒少交學費,為什麼要把學校最好的資源給他們?
正方觀點:
家長A:不贊同分班,分班老師好教好管,但是孩子正處於敏感期,普通班孩子會覺得低人一等,很大可能會所謂的「破罐破摔」。
家長B:這是中國教育的陋習,如果要分班,好,每個學期考完就分,如果只是初一的時候分班,那決定命運的不是中考,而是分班!
家長C:成績不好的孩子在良好的氛圍裡會被感染,那仍然在不好的環境下,不就越發不積極了嗎?
家長D:普通班即便第一名可能也沒有好班孩子的中下遊孩子好,但是好班的中下遊孩子就知道天外有天要更努力,普通班的孩子以為自己第一就已經很厲害了,差距越來越大!
家長E:難道孩子就因為一場中考就真的決定了之後的學習條件和資源嗎?我覺得有失公允。
反方觀點:
家長A:我覺得挺合理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羽毛相同的鳥本該聚在一起。總得來說成績好的學習能力較強,一幫同樣優秀的人在一起交流和競爭是很能促使相互進步的。
家長B:就知道舉報,如果你家小孩也進了好班,你還會說這個話嗎?你進去了孩子就能學好了?不是更被看不起?永遠拖後腿?
家長C:應該讓他小孩進好班試試看,發現老師講一遍大家都懂了,就他不懂,人家在舉一反三了,他連那個「一」都還不明白,這時候他就知道分班的好處了。問題是現在很多老師是既較重點班也教普通班的,資源上沒有那麼大的差異,主要還是孩子的特質。
家長D:還是挺贊同的。如果是成績較好的在一個班,可以拓展些難題,班中大多數人都能聽懂,也便於討論;成績不太好的學生,可以從基礎開始,一點點來。這時候為什麼就不談因材施教了?什麼樣的孩子匹配什麼樣的教學進度,確保孩子「吃得飽,吃得好」!是好事!
家長E:個人認為還是合理的,按大家的基礎和理解能力不同分班,這樣老師講課就能照顧到絕大多數同學了。要不然老師講快了不行,講慢了也不行,是不?
而且確實有些同學不愛學習同時又打擾別人學習 ,只不過很多學校 分了班之後 區別對待 好老師好教室優先給快班 這事兒就不好說了。
家長F:太簡單了,為什麼交的一樣的錢享受不一樣的教育資源,因為,你家孩子考的分比人家低啊!這還不明白嗎?
柯柯老師認為,合理分層是科學教學的前提,但是分層並不代表歧視或分類,不存在「好學生」「差學生」。
針對FB這一問題,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最後留言一起討論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