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作家」梁行 ‖ 隨想,在雨後的早晨(散文)

2020-12-16 今日作家

隨想,在雨後的早晨

文/梁行

夏天,酷暑多雨,溼熱氣候是這個城市最常見的,而人們嗜愛涼爽也是必須的。只要閒暇,人們都會走在江邊湖畔,或公園廣場,用早晨裡的步伐淺嗅那新鮮空氣和涼爽的風。傍晚,又喜歡望著天空,盼望著什麼時候吹來一場清涼。

昨夜,迷糊中隱約聽到了下雨聲,譁譁啦啦,似乎風大雨大。早晨醒來後推開窗,不見了悶熱難耐,一股溼潤舒爽的清涼感撲面而來。只見雨後的小區裡,綠樹上葉子的灰塵被雨水衝刷後,在陽光下泛著溼潤的油亮,還不時滴著瑩亮的水珠,突然間,我感覺就像從山泉中沐浴而出,身心俱淨,精神爽朗了許多。

晨風蕩漾,鳥聲蟬鳴不絕於耳,早晨每天都是新的。無事便到小區的湖邊走走,呼吸新鮮空氣,獨自尋找著涼意,享受雨後清爽。

湖邊,已有早起的老人們在健身器材上活動著,也有人在練太極,看上去精神閃爍,動作利索。我漫步在湖邊,徜徉在周末早晨時光,在沒有嘈雜的湖邊環境中,享受著涼爽的風是那麼地柔和而清新。一夜雨,草綠一寸芳,青青的草,綠綠的樹,矜持端莊,晨風吹拂,搖曳生姿,彼此間相互掩映,一起用靜謐而柔和自然地裝點著湖邊景色。

天上白雲朵朵,湖畔涼風習習。看著那些老人熟練地在器材上做著自己的動作,神態自如,忽然遙想到了自己以後的退休生活狀態,心裡不免起伏起來。曾多少次,默默地問過自己:何時可以歸去,只做個閒人。從此,修籬種菊,逗鳥觀魚,提壺賞春,臨水煮茶,詩酒田園。不問光陰走過幾個輪迴,不問歲月曆過幾次風雨,只是守著老舊的庭院,一方茶臺,傾其深情,樂盡天真。

畢竟,人總要老去,到了退休後,自已除了也像這些老人一樣生活之外,難道還有怎樣的老年生活?目前還不得而知,但有一點還是可以想像的。那就是退休後,拿著鳥籠,帶著茶具來到湖邊。端坐在湖邊的石桌上,旁邊的樹上掛著那個鳥籠,籠裡小鳥啾啾。再泡上一壺清茶,邊喝茶,邊看鍛鍊的人們,享受著早晨的清新空氣,享受著嫻靜的愜意時光……

涼爽總是親切的,雨後的天空帶來了晴朗。在湖邊,看著湖光水色,也感受到了一場早晨的清涼。湖畔的慢步是輕盈的,歡快的,每次,都是在簡單中享受著樂趣。繁忙累人,就要懂得卸掉枯燥,享受身邊的美好事物。閒暇悠人,就要善於在那綠樹搖曳,微風輕輕,清新空氣中享受著舒適的暢快淋漓。

時光易逝,韶華遠去。世上既有蕭條,也有風生水起。都知道人一定會老去,這就要在楊柳輕風中學會妝扮,把流年放置於清涼的歲月裡,心若清澈何為蕭條?都說一個人最好的狀態,就是:眼睛裡寫滿了故事,但臉上卻不見風霜。想來也是如此,人生,活的就是一個心態,正如此刻的早晨,歷經大雨傾城後,現在卻是豔陽高照。生活就如同天氣,陰晴轉瞬之間,不如修一份淡雅之心,無論晴雨,心中自有桃花源,方不懼歲月變遷。

雨後的早晨,陽光照,鳥兒歡,蟬鳴叫,樹蔭處多了友好靈動。早晨的陽光穿過樹葉灑在地上,一片斑駁陸離。在這恬靜的湖邊享受著自然風光,我心裡甚感清明寧靜。其實,生活就是這樣,無論怎樣的喧囂繁華,始終都要歸於平靜;人生無論怎樣的風雨滄桑,到頭來也要歸平淡。

正所謂是:風雨之後始淡泊,繁華過後方平靜。人,一旦退休後,不再有無盡的哀愁和壓力,不再有無盡的憂傷和煩躁。世界還是世界,生活還是生活。只不過是擁有不同的視角和心態罷了。當歲月的煙塵淡下,就靜下心來,沏一盞茶,與一路悲歡對盞……

我喜歡漫步,尤其是早晨和晚上的漫步,幾乎每次漫步,都是一種享受,都會有所感悟。早晨這簡單平常的一次漫步,卻在雨後的自然清新中,在晨練老人的身影裡,看到了自己未來生活的影子,如此安靜祥和的生活狀態,正是自己所希望和喜歡的,甚好。

雨後早晨是清新的,寧靜的。在早晨的漫步中,也可以感受到什麼是風輕雲淡。在純淨的大自然中,風輕雲淡其實就是一種安定吉祥。清寧可得一遍天,雨後可擁彩虹緣。人生,只要有良好的心態,堅持自已的生活信念,最終都可以找到自己想要的喜歡的生活。看,天上白雲朵朵,旖旎映在湖水中,清風輕拂,湖面蕩漾,波光粼粼。湖邊,草青樹綠花鮮豔,婀娜多姿中,秀著雨後早晨的美麗。

相關焦點

  • 人文主義大作家蒙田與他的《隨想錄》
    人文主義大作家蒙田與他的《隨想錄》文藝復興運動是歐洲歷史上第一次資產階級思想解放運動。新興的資產階級打著復興希臘古典文化的旗號發展著自己的思想與文化。文藝復興運動首先於14世紀下半葉在義大利興起,並於15至16世紀蔓延到歐洲各國。
  • 「榕樹下」團隊時隔20年再創業,「榕書」能否成為新一代用戶的原創...
    創辦於1997年的「榕樹下」是國內成立最早、最具影響力的原創文學作品網站,走出了一批如韓寒、慕容雪村、寧財神、李尋歡、安妮寶貝、郭敬明等知名作家,之後幾經轉手賣給了盛大文學。20年後,創始人朱威廉再次創業,與當初的團隊一起成立了新的原創文學作品平臺「榕書」。
  • 散文丨劉翔:我珍藏的巴金《隨想錄》「特別版本」
    但是,更多的時候,巴金是活在普通人中間的一個慈祥的長者、一個善良的老人,一個勇於講真話、有良心的作家。他在晚年撰寫的《隨想錄》是其創作生涯中極其重要的一部著作。2020年,正值巴金的《隨想錄》第一集在中國大陸出版發行40周年,在我收集的各個時期出版的《隨想錄》版本中,尤為珍貴的是一本珍藏了40年的「特別版本」的巴金《隨想錄》第一集。
  • 一個中國作家在美國,成了寫「孤獨」的高手 哈金對談吳明益
    吳:您曾提過納博可夫離開母語使他成為語言殘廢,他說「從俄羅斯散文徹底轉到英語散文是件極其痛苦的事,就像爆炸中失去了七、八個手指後重新學會握東西。」您自己也說過,用英文寫作比用中文寫作困難十倍。我想到部分臺灣作家在戰後,擅長的日文書寫被禁止,也不能返回母語寫作,只能試著創作漢文文學。
  • 林文月經典作品推薦,《林文月散文精選集》最受讀者歡迎
    林文月(女,1933年-),臺灣省彰化縣人,作家、學者、翻譯家。曾任臺灣大學中文系講師、副教授、美國華盛頓大學中文系客座教授、史丹福大學客座教授、捷克查爾斯大學客座教授。身兼研究者、文學創作者、翻譯者三種身份,並且於這三個領域中都交出亮麗的成績單。
  • 散文詩:大霧籠罩的早晨
    大霧籠罩的早晨文/孫樹恆這人間的雲,在早晨的天空上籠罩,天地蒼茫,大地上的熱氣託舉著穿透它的是自然光,燈火亮著中國金融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家協會會員,內蒙古作家協會會員,內蒙古詩詞學會會員,西部散文家學會會員)
  • 學習「文學」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從文字來源上來看,作家基本上可以分為兩大類:(1)創作型作家(文字主要來源於作者對外界生活環境、個體內心感觸的描寫反映):比如那些寫唐詩宋詞、寫青春言情、武俠玄幻小說的作者,這些文字大部分都是個人連綴創造出來的。他們是(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文體的直接創作者。
  • 「今日作家」王守學 ‖ 發現「嵐峪遺址」(散文)
    一名作家,一位資深的地方文化學者,身為長清第一中學的高級教師我打心底是敬仰的,作為「大峰山抗日革命根據地黨史館」的主要策劃者之一,李老師長期積累的學識更是發揮得淋漓盡致。今日相偕野外考察,又近距離領略了李老師的考古學識。可以預見,在一位閱歷豐富的學者的引領下一部高質量的地方史志就要誕生了。
  • 萬物梁行贏得RICS China Awards 2020兩項大獎
    昨日,兼具中外基因及專注於商辦領域的物業及設施管理服務商萬物梁行在上海舉行的英國皇家特許測量師學會2020中國區年度頒獎晚宴上表現突出,贏得年度設施管理團隊冠軍獎、年度商業地產項目入圍獎。目前,萬物梁行上海區域設施管理業務輻射上海市、江蘇省、安徽省的各級市場,管理面積達百萬平方米,服務客戶數量近60個,包含華為、阿里巴巴、銀聯商務、歐萊雅、玫琳凱、保時捷、德國中心等。
  • 「千言」能在雨後的晴天裡遇見你,真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我們總在雨天感到失意,仿佛世界都變得灰暗,所以,能在雨後的晴天裡遇見你,真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古風詩文」月夜烏啼黃小扇,墨色青山暗。「千言」縱使我們滿腹心事,也要努力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千言」假如可以把晝夜分開,我希望可以在永夜裡,看著隔壁日出
  • 「今日作家」鐵城‖ 家有賢妻(散文)
    而今日這掌聲,既有對他此前真心待人、坦誠做事的充分肯定,又有對他日後艱難擇業、困苦求生的真心鼓勵!親友們這番情之切、意之真的表白,唯有羅鵬自己心知肚明!走出體制之初,羅鵬應聘在一家國家級內刊雜誌社任陽平縣工作站站長,也就是沒有正規記者證,只持採訪證和介紹信的「記者」。
  • 「今日作家」凹凸 ‖ 舞者紅杉林(散文)
    除了早晨和傍晚,水深火熱煎熬著我們的每一個日子,可我們沒一個人倒下。我們站立著,挺拔著、偉岸著,有形或無形地舞蹈著,表現出對生活、對理想、對明天、對未來的美好信念。蛇舞的閃電,隆隆的雷聲,激蕩的狂風,密集的雨點,是多美的前奏曲,我們的精神由此而提升起來——跳吧、跳吧,我們一起跳,舞出心靈深情的廣袤……秋風涼,湖水揚起層層波瀾。
  • 「今日作家」張平軒 ‖ 陽臺上的費菜(散文)
    陽臺上的費菜文/張平軒我驚訝地發現,陽臺上的費菜居然開花了,一撮孱弱的黃花,似乎還帶著雅氣的絨毛,在早晨的溼氣裡,羞澀的打著朵兒在我們人類未眠失眠的時侯,甚至於長眠的時候,它都以最好的狀態,在黃昏後養精蓄銳睡去,早晨醒來,面朝陽光,嘴角上揚,不羨慕誰,不討好誰,靜悄悄地努力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樣。
  • 「物賞」清心一寸竹
    「焦慮」如同空氣一般存在,充斥在所有忙碌的縫隙之間。面對焦慮,有的人用慌亂對之,用無關痛癢的荒廢,企圖稀釋恐懼;有的人以沉溺應之,以更危言聳聽的景象,妄想提高閥值。然而這一切看似「努力」的辦法,終將在發生的那一刻被擊潰。焦慮最大的傷害是「亂心神」,未曾識得,自已潰不成軍。應對焦慮,唯有自存清明之心,方能不為所動,以不變應萬變。
  • 「今日作家」學文 ‖ 南關小學的記憶(散文)
    本文來自「今日作家」微信公眾號。今日作家微信公眾號ID:jinrizuojia001
  • 「今日作家」李進章 ‖ 故鄉的炊煙(散文)
    有人說,「鄉村的早晨,因炊煙而令人迷戀;鄉村的正午,因炊煙而令人流連;鄉村的傍晚,因炊煙而令人陶醉」。炊煙,從早到晚飄飄散散,她是鄉下女人在灶間的藝術,是鄉下漢子放飛的勞動歌聲,是鄉下孩子嘴裡背誦著的古詩詞,是鄉下老奶奶望兒歸來的真情……炊煙不僅一天到晚地變幻著色彩,而且一年四季形成的景致也有不同。
  • 伊莉莎白·伍策爾:這位瘋狂暴露私生活的女作家定義了「X世代」
    2020年文學界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損失應該是先鋒作家伊莉莎白·伍策爾(Elizabeth Wurtzel)的去世,上述的每一位作家可以說都欠了她「一筆債」,這其實是一個苦樂參半的諷刺,但伍策爾(Wurtzel)具有典型意義、結構複雜的遺留作品的價值遠不止於此。
  • 「散文欣賞」我們在西邱(一)文/羅東勤
    【散文欣賞】我們在西邱(一)文/羅東勤八月十五 ●上午凌晨,臨近兩點,忽聽電閃雷鳴,譁譁的雨聲隨之響起,聲勢囂張,像在故意驚擾人們的美夢。雨後的西邱,安靜,詳和,空氣裡透出一種特別的清涼,樹木花草搖動著亮晶晶的雨珠,綠意那麼飽滿,又那麼養眼。不遠處的山峰也像剛剛沐浴過,巖石樹木那麼清晰,清晰得能一眼望到山上所有的一切。杜書記望望天空,又望望我們。微笑著把掛牌的時間定在了十點十八分。
  • 貴州作家 王鵬翔 散文《面對螞蟻》
    系貴州省作協理事,貴州散文詩學會副會長,六盤水市作協副主席。作品散見《山花》、《貴州作家》、《花溪》、《貴州日報》、《星星·散文詩》、《散文詩》、《香港散文詩》、《文學報》、《延安文學》等報刊。著有散文詩集《被雨溼透的歌唱》、《愛的皈依》,散文集《詩情高原》、《村莊的背影》,編著有《新世紀貴州散文詩選》、《高邈的空間與幻想——水城十人散文詩選》等。
  • 「今日作家」張國丁 ‖ 人在困境中,文學是催人奮進的力量
    漸漸地喜歡上了文學,曾信誓旦旦地說要當作家。可是自初中畢業後,作為土生土長的農村人,自然離不開把一半或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土地耕作上,而也間或務工。不知覺又成了家有了兒女生活的重擔和為人父的責任。三十多年光陰在吃喝睡臥中耗費的一乾二淨,唯有換來一具弱不禁風的身架和憔悴無光的面容。正如七堇年的散文小說《被窩是青春的墳墓》。改革開放的時代人們以勤勞智慧改變著自己的生活水平,實現著人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