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泰證券:核心城市樓市預期正在回暖 繼續看好地產板塊估值修復

2020-12-19 深圳智通財經
要聞

華泰證券:核心城市樓市預期正在回暖 繼續看好地產板塊估值修復

2019年3月5日 14:35:00

華泰證券

本文來自 「華泰證券」,作者為劉淵、陳慎,本文觀點不代表智通財經觀點。

1、預期先於市場回暖

我們最近對中原集團在內地設有分公司的34個城市做了一次調研,主要通過當地同事了解目前市場上的一些變化,包括政策、信貸、開發商動向和購房者心理預期,最終形成報告《預期先於市場回暖》。這個題目的意思是說,作為房地產一線人士,我們率先感知到市場出現了很多回暖的信號,但是從市場數據來看,從普通購房者的角度來看,還沒有明顯感知到市場開始回暖。

從我們對34個城市的調研來看,大約三成的城市出現政策微調,主要是對過去過於嚴格的調控政策的放鬆,包括限價限籤,多數城市放寬了落戶條件,有一半的城市房貸利率出現下調,大約下調10個百分點,最常見的比如原先上浮20%,現在上浮10%。從各地同事對3月的預期來看,絕大多數城市都對3月的量價保持樂觀態度,相比去年十一期間明顯樂觀。

年後大家開始關注的市場回暖,其實從去年12月底開始就出現了,主要集中在一線和二線發達城市。中原在二手房市場上有兩個領先指標:一個是二手房報價指數,反映賣房業主度對市場的判斷;另一個是二手房經理指數,反映中介對市場的判斷。對於部分一線和房價較高的發達二線城市,這兩個指標都是從去年12月底開始觸底回穩,部分城市已經基本回升到歷史平均水平。

我們還監測了「新開盤認購率」的指標,目前覆蓋將近30個城市,覆蓋面要比二手房指標更廣。這個指標目前來看仍處於下行趨勢,去年8月為80%左右,目前降到50%左右。為什麼新房和二手房指標會出現差異? 主要原因是目前市場回暖主要集中在一線和二線發達城市,並沒有擴展到其他城市,一些發展中二線城市目前市場還是比較低迷。

城市之間出現明顯結構分化,主要原因是一線城市為首的發達城市,在成交量和價格方面,均已經歷過明顯調整。1、成交量方面,一線城市在2017-2018年,一手和二手房總成交量連續2年處在歷史底部,這在之前從未出現過。之前市場比較差的2008、2011、2014年成交量到底部之後,第二年都回升了。因此目前市場上積壓了一部分改善需求,因為嚴格的調控政策,包括7成首付、限購政策等限制了需求。2、價格方面,一線和二線發達城市基本上都出現了實質性調整。根據中原二手住宅價格指數,我們有數據的8個城市(北上廣深、天津、重慶、成都和南京)從去年9月到今年1月,二手房價格持續下跌5個月,平均每個城市跌5-6個百分點,跌幅超過2011年、接近2014年,部分樓盤跌幅能達到10-15個點。

在量價充分調整後,隨著政策、信貸轉向寬鬆,市場預期開始回升,帶動成交量先回暖,而價格跌幅也在收窄。核心城市成交量之前處在歷史低位,有一部分積壓需求,現在隨著預期改善開始逐漸入市,疊加信貸政策出現寬鬆,利率和限制貸款的門檻在下降,對購房者來講,貸款的難度和成本在下降,同樣有利於成交量恢復。房價方面,去年12月、今年1月開始,8個城市二手房價格跌幅逐月收窄;最新2月數據尚未發布,但從目前估算情況來看,部分城市止跌回升,但是幅度還很小。

我們認為今年核心城市樓市的表現主要看此前有沒有經歷過調整,結構分化將延續。按照目前這個趨勢,一線和二線發達城市後續市場表現值得期待,當然也還要看後續政策寬鬆程度,我們認為核心城市成交量回暖仍可持續,但二手房價格大幅上漲可能性很小,整體有望保持平穩狀態。但很多二線、三線城市目前還處在量價高位,沒怎麼調整過,在限購、限貸大環境沒有明顯放鬆的前提下,僅靠預期改善很難出現大幅度反彈。

我們對今後政策面的判斷,大方向是穩市場和穩預期,但也要防止投資投機需求反彈。目前政策微調的方向也是鼓勵自住需求,包括剛需和改善,為他們提供支持,鼓勵他們回到市場來;但同時要抑制投資需求。

2、問答環節

Q:上海二手房成交量在年初出現回暖,您認為今年復甦空間有多大?

A:上海成交量復甦的空間會比較大,上海過去2年一二手住宅總成交量都處在歷史底部,哪怕只是回升到歷史平均水平,都會有比較大的空間。價格方面,限購限貸政策還在,對自住需求影響較小,對投資需求影響仍然很大,價格穩住、小幅增長的可能性較大,大漲不太可能。這次回暖主要靠剛需和改善,周邊很多朋友想改善,但七成首付帶來的資金周轉難題,限制了改善需求的釋放。目前信貸略微有放寬,購房者預期也在改善,部分觀望客戶近期可能會出手。

Q:您對上海新房市場未來怎麼看?

A:上海當前二手房成交量已經超過一手房,二手房的量價更能反映市場熱度。二手房出現回暖的趨勢,意味著購房者對新房的態度也會趨於穩定。但是在2015-2017年的大漲周期裡,上海一些郊區房價漲幅甚至超過中心城區,有的外環新房賣8萬/平,而目前內環二手房均價也就是8萬/平左右,可以看出郊區價格虛高。隨著市場變化,可以看到郊區開盤的價格已經低在降低,價格逐漸回歸到正常水平。

今年上海新房供應量可能比之前增加,一是開發商對市場預期轉好,二是預售證等限制有所改善。在增量供應帶動下,整體新房成交量有望增長,價格將保持平穩。郊區價格虛高的有調整空間,靠近市區的可以參考二手房價格,整體比較平穩。因為新房價格受政策影響被控制住,二手房上漲空間也會比較有限。

Q:上海1-2月成交回暖的原因?和利率寬鬆有關?還是和2年社保變5年等因素有關?

A:我們認為主要是預期的恢復。我們的報價和經理指數12月觸底回穩,主要在一線和二線發達城市,基本上同時出現,具有預期驅動的特徵。從市場上看,政策面從12月就有一些轉向,不再像過去那樣對地產高度壓制,逐漸釋放一些穩定市場的聲音。在這樣的情況下,購房者對未來市場走勢的預期發生好轉,信貸寬鬆和其他因素主要起到輔助作用。

Q:2月百強房企銷售下滑比較明顯,您認為什麼時候能企穩?三四線城市銷售走勢怎麼看?

A:從我們1-2月調研反饋的網籤數據、中原自己的經營數據都比去年同期弱,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報告叫《預期先於市場企穩》的原因,市場實際還比較弱,但大家的心理預期已經恢復了。我們認為行業銷售3月可能企穩,一方面市場預期回升,另一方面開發商對3月預期比較樂觀,將會增加推盤量。

三四線和一二線完全不一樣。三四線2016-2018年主要靠棚改貨幣化在推動,因此三四線的表現主要取決於未來政策的力度。今年全國棚改目標尚未公布,按之前的提法,理論上今年和明年各剩450萬套,相對2018年600萬套降幅很大。另一方面棚改資金來源也在收緊,去年棚改貸款審批權上收到國開行總行,地方政府承擔更多責任,以地方債支持棚改。

但我們認為棚改依然是政府穩定市場的重要調節器。政府要穩市場,首要穩的是成交量,而不是價格。按銷售面積來看,三四線成交量佔80%,穩市場關鍵是穩三四線的成交量。在這樣的判斷下,我們認為棚改不會一刀切停止,依然會通過各種穩市場的政策把三四線的成交量穩在和目前比較接近的水平上。我們預計今年一二線成交量回升10%;三四線經過3年棚改,政策效果遞減,可能面臨7%-8%的下滑;全國下滑幅度在5%以內。

Q:這輪重點城市預期回暖大概能持續多久?

A:政策面要穩市場,穩市場先穩預期。大方向下,一線城市成交量已經處在歷史低位,只要不出更緊縮的政策打壓市場,按照趨勢慣性恢復,成交量將回升到歷史平均水平,價格保持平穩,預計能持續至少一年時間。更長的時間來看,通過內其他城市相比,一線城市還是處在相對有利的位置,主要是土地供應量有限,需求又比較大,看好一線城市的樓市前景。部分三四線主要靠政策推動,一旦沒有政策支持,基本面很難支撐目前的量價水平。

Q:對比發達國家,上海房價還有空間嗎?

A:第一,我們政府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力是國外沒法比的,具體包括對供應的控制,如土地出讓;對需求的控制,如首付、貸款政策;對遊戲規則的調整,如限購限售。我國對市場的掌控力很強,可以把這個市場至少在短期內維持在比較高的水平。第二,長期經濟增長預期也會體現在房價裡。第三,市場資金流動,如果資金不能輕易流到境外,還是會流到國內相對優質的資產。以上三點都能夠對一線城市房價形成較強支撐。

3、政策不確定性淡化疊加結構性改善,繼續看好地產板塊估值修復!

我們在春節開年後第一時間召開電話會議《微光會照亮微光》,強調行業基本面和政策結構性改善方興未艾。2019年以來可以看到地產板塊絕對收益有,但是相對收益不理想,申萬地產板塊整體漲幅排在20幾個行業的中後段。地產板塊滯漲的背後我們認為更多反映的是市場對政策和銷售的擔憂,但我們開年後進行了非常密集的聯合調研,在華南、華東區域拜訪了龍頭房企和區域市場,都可以看到核心城市如劉淵總所說的正在發生好轉。我們認為3月份隨著政策不確定性落地、疊加基本面結構性改善,積極因素累計會持續修復一二線房企的估值!

地產股看點在幾方面:

1、流動性改善效應持續發酵。我們在去年三季度就強調,房貸利率持續上漲2年後會在2018年見頂,後面的變化也如我們預期,2019年1月全國首套平均房貸利率5.66%,環比減少2BP,延續2018年12月以來的持續改善,預計2月數據會繼續。而且今天如深圳、無錫等地方的信貸政策也在寬鬆,如合肥、廈門等二套房利率也開始向首套房看齊,我們去年強調一旦這種房貸利率拐點形成,會持續半年到一年以上,會利好剛性需求購房成本改善,同時促進一些觀望需求入市。

2、房企融資結構性改善。我們在2月電話會議中最早提出市場忽視了去年以來民營企業融資的改善,2019年1月85家典型房企融資總額環比增長50%,創2017年下半年以來單月新高,2月份雖然融資總額有所下降。但我們調研以及跟蹤顯示重點房企2019年以來開發貸、公司債的增量融資成本都比年中下降,境外發債的成本也趨於下行,已經和境內發債接近。展望2019年,我們認為貨幣政策的數量工具、價格工具都可期待,對於房企尤其是民營企業形成邊際上的改善。

3、政策不確定性逐步淡化。市場此前對於3月份政策窗口較為擔憂,但我們認為在當前經濟環境下,不應過度擔憂地產政策加碼,尤其房地產稅的推進預期,反而更應該關注「一城一策」的實施落地。近30個省市的地方兩會政策表明,「以穩為主」將是2019年的趨勢,1月以來已經有約10個省市在地方兩會中提出將研究「一城一策」方案,防止大起大落框架下,我們認為部分市場回落較快的城市調控政策具備較大調整空間。

4、2019年優質房企仍有成長空間。市場整體擔憂2019年去化,1月份的龍頭數據也確實不理想。但據我們調研跟蹤顯示,20家規模房企2019年預計平均增速13%,超過我們對全行業負增長的預期,其中大型房企仍有望實現正增長,而新城控股、中南建設、陽光城、華發股份等部分二線房企則有望脫穎而出,更為積極的推貨節奏和更為均衡的排布,將助推這些企業在2019年的成長中勝出。根據克而瑞數據,1-2月份也有很多房企開始體現出彈性,增速較快的房企包括華發(76%)、金地(31%)、陽光城(21%)等。

我們認為3月份隨著政策不確定性淡化,以及行業基本面結構性改善,疊加全國一城一策逐步推進,市場此前的擔憂會逐步淡化,帶來一二線房企估值修復,繼續看好地產板塊的機遇! 具體標的方面,建議關注:1、具備強融資及ROE突破潛力的一線房企(萬科A等);2、享受成長彈性的企業(新城控股、華發股份、中南建設、榮盛發展等);3、低估值高分紅房企(華僑城、金地集團等);4、享受長三角一體化、粵港澳大灣區等城鎮化區域紅利的企業。

(編輯:朱姝琳)

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均竭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和可靠度,但不能保證其絕對準確和可靠,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不管是否侵權法下的責任或合約責任又或其它責任)

相關焦點

  • 房地產板塊依然看好 建議重點關注4321組合
    為此,業內人士本周普遍看好大盤指標股,尤其是一些被"錯殺"了的績優藍籌股。優質地產股還有戲。  目前,儘管房地產股估值水平處於高位,但齊魯證券仍看好該板塊。基於國內房地產市場可長期景氣,上市公司業績的持續高增長有著堅實基礎,因此,在A股市場普遍高估值的環境中,房地產板塊依然值得看好。
  • 同一數據不同解讀 A股港股地產板塊走勢背道而馳
    昨日,大智慧(601519)房地產指數下跌1.36%,而相關恒生地產分類指數卻強勁反彈2%以上。這一切,均緣於對數據的理解出現分歧。  利空出盡?  根據國家統計局18日發布的4月份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無論是一手房還是二手房,多數城市房價仍然維持上漲趨勢。
  • 三季度銀行股倉位下降 機構看好板塊估值修復機會
    對於銀行股倉位下降,中信證券首席銀行分析師肖斐斐認為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市場風格變化,公募基金增配中小板和創業板等熱點板塊;二是LPR改革提速,引發市場對銀行息差趨勢的擔憂。在資本市場方面,銀行板塊近日表現不佳,自10月25日起出現「三連陰」,截至10月30日午盤,銀行板塊下跌0.23%。
  • 東吳證券:輕工行業估值企穩修復,2020年持續看好高景氣賽道
    要聞 東吳證券:輕工行業估值企穩修復,2020年持續看好高景氣賽道 2019年11月25日 07:00:15 東吳證券本文來自 微信公眾號「輕飲可樂」,作者史凡可、馬莉、傅嘉成。從估值角度來看,15年板塊估值達到最高水平,經過近3年調整已逐漸回歸理性,19年輕工行業板塊估值企穩回升,截至11月16日板塊整體PE上升到22.02X(年初17.22X)。
  • 白酒行情能否繼續演繹?券商:明年白酒板塊繼續向上 緊握高端白酒
    從基本面維度看,我們認為白酒過去5年大牛市的核心邏輯沒有發生變化,未來仍然是價位升級和品牌集中的過程,高端、次高端以及光瓶酒龍頭會繼續提升市場份額,並獲得可持續的、確定性的增長。」  12月9日,中金公司再度發布一篇名為《如何理解白酒的高估值?》的研報。
  • 華泰證券:大資金必買大金融 降息是引爆點
    原標題:華泰:大資金必買大金融 降息是引爆點   針對周六央行的降息,華泰證券研究所周日上午舉行電話會議進行點評。金融首席分析師羅毅表示,雖然現在銀行基本面有一點點利空,但不用擔心,大跌大買的邏輯是正確的。非銀分析師陳福表示,非銀經過2個月盤整,反彈條件逐漸成熟,這次降息是引爆點。
  • 地產、保險安全邊際高低估值優質股配置價值凸顯
    針對A股的整體估值,中原證券分析師楊震宇稱,「今年下半年預計A股基本面不會出現明顯下滑,股市估值顯現韌勁,新基建相關的建材、建築、5G等相關板塊,以及食品飲料、家電、銀行、農林牧漁等今年市值較高、業績相對優勢明顯的板塊估值保持相對優勢,具備估值溢價基礎,吸引資金配置。」
  • 華泰證券:市場上漲的必要條件存在變數 可選擇落袋為安
    來源:證券時報網年初以來,A股市場在內外因素共振下,迎來一波顯著的估值修復,上證綜指PE TTM修復27%。部分投資人認為,當前A股成交量顯著放量,較好的市場流動性應給予較高的估值溢價,且可以期待更多潛在增量資金的逐步入場。
  • 證券行業月報:6月業績爆發支撐估值抬升繼續看好券商板塊
    1-6月累計業績來看,中信證券龍頭地位穩固,累計營業收入160.33億元(同比+40%)、累計淨利潤65.87億元(同比+37%)。受市場行情火熱推動,中信建投(當月淨利潤環比+221%,累計淨利潤同比+86%)、國元證券(當月淨利潤環比+764%,累計淨利潤同比+102%)、第一創業(當月淨利潤環比扭虧為盈,累計淨利潤同比+171%)業績彈性顯著。
  • 最大灰犀牛是TA:郭樹清喊話後 房地產板塊深蹲 機構依然看好
    機構認為,在順周期風口下,龍頭房企估值依然處於「低位階段」。房地產股開盤集中深調千億龍頭「深蹲」後翻紅周二A股市場回暖明顯之際,被稱為大象股的房地產板塊也玩起了深蹲起跳的表演。12月1日早盤,A股三大指數集體低開高走,創業板指數領漲市場,但市值超2萬億的房地產板塊卻成為當天開盤領跌的指數之一。
  • 光大證券:銀行股迎來周期向好與估值修復的「二重奏」
    其中,除以城農商行為代表的部分中小銀行漲幅明顯外,此前估值較低的國有大行亦有亮眼表現,工商銀行(+5.9%)、建設銀行(+4.3%)、農業銀行(+2.8%)。10月份以來,銀行板塊指數上漲15.0%,跑贏滬深300指數6.5個百分點。點評:銀行股大漲主要受到經濟回暖與估值修復雙重因素驅動。
  • 華泰證券:龍光地產2019年中期及全年業績將強勁增長
    著名投資銀行華泰證券近期發布研究報告,上調龍光地產評級至買入。華泰指出,集團5月合約銷售額同比增長24.1%至101.3億元,創公司月度銷售記錄。今年前5個集團合約銷售額約為344.5億元,同比增長19.5%,完成年度銷售任務的41%,目標完成率居行業前列。
  • 華泰地產:政策鬆緊並舉 適應地產新常態
    資本市場過去習慣於從個別城市的政策變化來觀察宏觀地產政策的脈絡,但我們認為這個範式在2019年已經不太適用,未來我們應該逐漸習慣這樣一個「黃牌」和「呵護」共存、鬆緊並舉的政策環境,這也是「一城一策」環境下的地產行業新常態。我們繼續看好二季度地產板塊估值修復空間。
  • 十大券商看後市:A股做多窗口繼續,戰略看多周期核心資產
    從景氣角度:關注風電、汽車、電動車等景氣向上或有望迎來拐點的板塊。 新時代證券樊繼拓:股市的資金正在增多 我們從宏觀和微觀層面觀察到的跡象顯示,股市的資金格局正在持續改善,這個狀況會大幅緩解存量投資者對倉位和估值的擔心,由此導致2019年9月以來,雖然獲利盤很多,但是股市遇到利空的時候調整起來很強,遇到利多的時候可以中樞抬升。
  • 半導體板塊回暖 科技主題基金能否強勢回歸?
    12月21日,半導體板塊迎來久違大漲,其中半導體設備指數、半導體材料指數均上漲,國產晶片、中芯概念等科技板塊也有較強表現。短期來看,科技板塊可能存在博弈機會,板塊目前橫盤震蕩,並且有資金活躍跡象,如果受情緒提振板塊大漲也有可能,畢竟前期調整時間也足夠久,但是持續性難言,畢竟流動性預期收緊的情況下,繼續抬升估值的動力目前並不是很充足。
  • 香港恒生指數低開帶走 券商板塊走低 海通證券跌逾5%
    券商板塊走低,海通證券跌逾5%領跌,中國銀河跌逾2%,華泰證券、中國光大控股、廣發證券均跌逾1%。展望後市,中信證券分析,三大優勢助力港股回升。1)估值的絕對優勢。美股權重佔比達58%的MSCI ACWI當前動態估值為23.1倍,接近十年以來最高水平;而港股(恆指和國企指數:13.3和9.9倍)估值仍處於歷史較低位置。
  • 【研報掘金】家電行業紅利持續性有望超出資本市場預期 機構看好...
    家電行業的四大紅利(電商紅利、出口紅利、地產後周期紅利、居家紅利)仍將繼續,其持續性有望超出資本市場的預期。機構判斷家電行業基本面的超預期,以及藍籌標的的估值提升,將帶來家電板塊的投資機會。核心邏輯1、雙十二家電板塊銷量亮眼。
  • 從抱團「300」到挖票「800」,來年多家券商看好順周期
    對於2021年慢牛、上漲的行情判斷基本一致,而且紛紛看好順周期板塊以及「十四五」相關主題;不過各家看法也有側重和不同,中信證券認為明年二季度基本面基本修復,招商證券認為中國信貸周期將會出現下行周期,部分券商認為再通脹是潛在風險。以下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