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宮殿我們大家想到的都是富麗堂皇,一種權貴的象徵,事實就是這樣的,在歷史的長河之中世界上有有很多的權貴在自己任職期間建造了驚世駭俗的豪華宮殿,當然有很多在歷史戰爭中被破壞了,但是也有狠多是遺留了下來,那麼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看看那些被歷史遺留的傳世宮殿吧,當然這個在中國是有的,我想很多人在這個時候都會想到的就是我們的故宮了,確實如此,這個宮殿絕對是我國的典型的代表。
第一所是來自美國的白宮:
美國的白宮由1800年建立,1812年英國和美國發生戰爭,英國軍隊佔領了華盛頓城後,放火燒了包括美國國會大廈和總統府之類的建築物。過後,為了掩蓋被大火燒過的痕跡,1814年總統住宅棕紅色的石頭牆被塗上了白色。1902年西奧多·羅斯福總統正式命名為"白宮"。
白宮在很久以前也不稱白宮,而被稱作"總統大廈"、"總統之宮"。1790年7月16日, 美國國會通過立法,決定在波託馬克河岸建立美國永久性首都。它授權美國當時總統喬治·華盛頓選擇首都地址。地點選定以後,法國工程師皮埃爾·蘭方特受命規劃城市藍圖。美國當時國務卿傑佛遜向總統和哥倫比亞區專員提議,為這兩項設計,在全國範圍內舉行建築設計競賽。
現在的白宮是美國總統的官邸、辦公室,供第一家庭成員居住,對人們來說白宮總是充滿了神秘感。根據白宮支出由全體納稅人擔負的原則,白宮的一部分在規定時間內向全世界公民開放,因此成了遊人觀光的熱點,很多的美國大電影也是在白宮有取景的。
第二座是來自莫斯科的克裡姆林宮
克裡姆林宮南臨莫斯科河,西北接亞歷山大羅夫斯基花園,東南與紅場相連,呈三角形,周長2000多米。20多座塔樓、參差錯落地分布在三角形宮牆邊,宮牆上有5座城門塔樓和箭樓,遠看似一座雄偉森嚴的堡壘。宮殿的核心部分是宮牆之內的一系列宮殿,建築氣宇軒昂,體現出歷代俄羅斯人的聰明才智。另有政府大廈和各種博物館。
最具特色的是一組有洋蔥頭頂的高塔,它們是在紅磚牆面用白色石頭裝飾的,再配上各種顏色外表,如金色、綠色以及雜有黃色和紅色等。它由俄著名建築師巴爾馬和波斯尼設計,不同於歐洲古代的哥德式與羅馬式,而與東方清真寺風格頗為相似。克裡姆林宮也吸收了西方建築的精粹,它的幾幢主要建築都是由義大利設計師設計的,所以,克裡姆林宮建築藝術上博採眾長又獨具特色,獲得普遍讚譽。
克裡姆林宮中,前蘇聯部長會議大廈、前蘇維埃最高主席團大廈、克裡姆林宮會議廳和大克裡姆林宮最為重要。前蘇聯部長會議大廈平面為三角形,有巨大的綠色圓頂,建於高大的基座之上。克裡姆林宮牆內,朝莫斯科河有3列高窗的漂亮建築物就是大克裡姆林宮,由古老的安德列夫斯基大廳和阿列克山德洛夫斯基大廳聯結而成。寶石大廳以精美的裝飾別具一格,牆邊豎立著許多有華麗浮雕的螺旋柱。宮殿西側為一列別致的房間和冬季花園,有600多個各具特色的房間。
克裡姆林宮位於莫斯科的心臟地帶,是一組建築群,已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它是俄羅斯國家的象徵,世界上最大的建築群之一。這組建築群呈不規則三角形,南面莫斯科河、東臨紅場、西接亞歷山大花園,四周由紅色宮牆圍繞著,像是一座「城中之城」。
第三座中國西藏的布達拉宮:
布達拉宮始建於公元7世紀,是藏王松贊幹布為遠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在拉薩海拔3,700多米的紅山上建造了999間房屋的宮宇--布達拉宮。宮堡依山而建,現佔地41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3萬平方米,宮體主樓13層,高115米,全部為石木結構,5座宮頂覆蓋鎦金銅瓦,金光燦爛,氣勢雄偉,是藏族古建築藝術的精華。被譽為高原聖殿。
布達拉宮是歷世達賴喇嘛的冬宮,也是過去西藏地方統治者政教合一的統治中心,從五世達賴喇嘛起,重大的宗教、政治儀式均在此舉行,同時又是供奉歷世達賴喇嘛靈塔的地方。
布達拉宮外觀13層,高110米,自山腳向上,直至山頂。由東部的白宮(達賴喇嘛居住的地方 ),中部的紅宮(佛殿及歷代達賴喇嘛靈塔殿)組成。紅宮前面有一白色高聳的牆面為曬佛臺,在佛教的節日用來懸掛大幅佛像掛毯。堅固的結構、華麗的造型
布達拉宮整體為石木結構宮殿外牆厚達2~5米,基礎直接埋入巖層。牆身全部用花崗巖砌築,高達數十米,每隔一段距離,中間灌注鐵汁,進行加固,提高了牆體抗震能力,堅固穩定。
屋頂和窗簷用木製結構,飛簷外挑,屋角翹起,銅瓦鎏金,用鎏金經幢,寶瓶,摩蠍魚和金翅烏做,脊飾。閃亮的屋頂採用歇山式和攢尖式,具有漢代建築風格。屋簷下的牆面裝飾有鎏金銅飾,形象都是佛教法器式八寶,有濃重的藏傳佛教色彩。柱身和梁仿上布滿了鮮豔的彩畫和華麗的雕飾。內不廊道交錯,殿堂雜陳,空間曲折莫測,置身其中,步入神秘世界。
獨特的布達拉宮同時又是神聖的。因為每當提及它時都會很自然地聯想起西藏。在人們心中,這座凝結藏族勞動人民智慧又目睹漢藏文化交流的古建築群,已經以其輝煌的雄姿和藏傳佛教聖地的地位絕對地成為了藏民族的象徵。
第四座是來自法國的羅浮宮:
羅浮宮是法國最大的王宮建築之一, 位於首都巴黎塞納河畔、巴黎歌劇院廣場南側。早在1546年,法王弗朗索瓦一世決定在原城堡的基礎上建造新的王宮,此後經過9位君主不斷擴建,歷時300餘年,形成一座呈U字形的宏偉輝煌的宮殿建築群。
羅浮宮位於巴黎市中心,是世界三大博物館之一。該宮始建於1204年,以收藏豐富的古典繪畫和雕刻而聞名於世,是法國文藝復興時期最珍貴的建築物之一。它的整體建築呈「U」形,佔地面積為198公頃,建築物佔地面積為4.8公頃。羅浮宮共分希臘羅馬藝術館、埃及藝術館、東方藝術館、繪畫館、雕刻館和裝飾藝術館6個部分,其中最著名的是鎮宮三寶「愛神維納斯」、「勝利女神尼卡」和「蒙娜麗莎」。更有大量希臘、羅馬、埃及及東方的古董,還有法國、義大利的遠古遺物,陳列面積5.5萬平方米。羅浮宮正門入口處的透明金字塔建築是美籍華裔建築師貝聿銘的傑作。
博物館收藏目錄上記載的藝術品數量已達400000件,分為許多 的門類品種,從古代埃及、希臘、埃特魯裡亞、羅馬的藝術品,到東方各國的藝術品,有從中世紀到現代的雕塑作品,還有數量驚人的王室珍玩以及繪畫精品等等。迄今為止,羅浮宮已成為世界著名的藝術殿堂。
第五個就是來自中國的故宮:
故宮四周築有城牆,名叫紫禁城(。城牆高十米,東西寬七百六十米,南北長九百六十米,呈長方形。總建築面積七十二萬多平方米。紫禁城內有宮室九千多間,殿宇巍峨,宮闕重疊,畫棟雕梁。紫禁城四個城角都有精巧玲瓏的角樓,所謂「九梁十八柱」,異常美觀。
第六個是來自伊斯坦堡託普卡普皇宮:
皇宮建築群位於薩拉基裡奧角,薩拉基裡奧角是一個可以俯瞰金角灣及馬爾馬拉海的岬,皇宮內許多地方都可以清楚觀覽博斯普魯斯海峽,地處山崗,為近海的最高點。在希臘及拜佔庭的盛世時代,古老的希臘城市拜佔庭的衛城建於此處。皇宮內的第二庭院有一個拜佔庭的地下水槽,在奧斯曼帝國時代亦有投入使用,該水槽與一個在衛城上稱為大教堂宮的小教堂遺蹟在現代被發現,至於位處第一庭院的聖伊蓮娜教堂則不被視為古老拜佔庭衛城的一部分。
土耳其伊斯坦堡的託普卡普皇宮從15世紀到19世紀一直是奧斯曼帝國的中心,這座迷宮一般的豪華宮殿,是當年蘇丹們辦公的地方。宮殿外側是綠木蔥鬱的第一庭院;第二庭院是帝國時代水晶製品、銀器以及中國陶瓷器的藏館;第三庭院設有謁見室、圖書館、服裝珠寶館,在這裡你可以飽覽世界第二大的鑽石以及價值連城的中世紀繪畫書籍。
託普卡普皇宮外圍有很高的城牆,建於15世紀,佔地700公頃,皇宮裡有各類主題的展館,其外觀造型和內部設計都滲透著濃厚的伊斯蘭教文化,有圓頂清真寺之類的建築,也有尖頂碑狀之類的建築。展館與展館之間有綠化帶隔開,因為是依山傍海而建,站在高處還可俯視大海和山腳下古城牆的斷壁殘垣,有悲壯之感。
皇宮裡陳列著穆斯林教主穆罕默德的頭髮、鬍子等,還有歷代國王的畫像,還有一些展館裡陳列著古代的各類兵器和各類服飾。古代的土耳其非常強大,歷史上號稱「奧斯曼」帝國,曾經佔領過的土地有小亞細亞等,中國的「長城」便是為對付土耳其士兵長驅直入而建。
託普卡普皇宮是奧斯曼帝國定都伊斯坦堡後的第一座皇宮,現稱為「老皇宮」(這是相對多瑪巴切新皇宮而言),「老皇宮」的後花園可以俯瞰馬爾馬拉海和博斯普魯斯海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