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笛
「綠水青山映彩霞,彩雲深處是我家,家家戶戶小背簍,背上藍天來採茶。」——這是來自武陵山脈深處的聲音。
茶,於古丈,是獨一份的「天賦」;茶,於瞿繼團、劉莉兩夫妻是繞不開的情結。
正所謂「一葉知春」,在古丈縣紅石林鎮河南村,一壟壟茶樹總是最先感知春天到來。春風拂面,新芽吐綠,一心事茶的瞿繼團、劉莉便知又是一年好光景到來。
30年前,一部電影揭開了懸掛於瀑布之上的千年古鎮的神秘面紗;20年前,從第一棵茶苗種下,瞿繼團、劉莉便決心於山水之間、竹林深處,打造一片世外「茶」源;10年前,一組火爆朋友圈的照片讓億萬年的沉澱重新閃耀生命絢爛光芒。
今天,三處地方「牽手」而來,是自然的眷顧,是歷史的選擇。
天賜良「葉」 飄香千年遺世獨立
古丈毛尖,久負盛名。最早文字記載見著東漢《桐君錄》。南北朝《荊州土地記》記載:「武陵七縣通出茶,最好。」唐代杜佑著《通典》記載:「溪州等地均有茶芽人貢。」可見古丈茶在唐代就已被列為皇家貢品。
古丈毛尖生長於獨特的自然環境。古丈縣屬中亞熱帶山地型季風溼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6℃左右,溫和溼潤,熱量充足,雨水集中,四季分明,夏無酷暑,冬少嚴寒。特定自然生態條件下,相對豐富的土壤養分,為古丈毛尖名優茶生產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這一片綠葉仿如「天賜」。
瞿繼團、劉莉夫妻抓住了這個「天賜」之寶,他們一手打造的青竹山茶園就位於古丈縣酉水河畔。山水的滋潤、茶人的呵護,青竹山茶園被認證為「國際公平貿易組織有機茶葉示範基地」。
當每年三、四月採頭茶季節來臨,青竹山茶園一番忙碌景象。滿眼皆為綠,萬綠叢中一點「紅」,原來是身著彩服的茶農正採茶忙。好茶不易,春山的滋味,茶農的期盼,都在這飽滿的新芽上。
茶人初心 莫道山中歲月辛
把夢想種進茶園,以汗水澆灌希望,用勤勞收穫成果,這是瞿繼團、劉莉最樸素的願望。
「好茶是種出來的。」雖為青竹山茶業公司的法人代表,瞿繼團更願將自己的身份定義為「茶人」而不是企業家。這位低調內斂的山裡漢子一肩扛起了茶葉種植、茶園培管、生產加工、質量監控等工作。
「當年,青竹山茶園還是一片待荒廢的柑橘園,雖然親朋好友並不看好,但我們從第一棵茶苗種下就沒有過退縮。第一年到第三年,茶樹還比較矮小,但雜草長得很快,也需要精心培育,我和劉莉兩個人每天除了吃飯就是扛著鋤頭在茶園除草,後來吃住也都搬來山上了。」如果不是瞿繼團的回憶,誰曾想,今天這爬滿山坡的近600畝茶園是從荒山而來。
「好茶是制出來的。」瞿繼團自豪地告訴我們,公司現擁有年產80噸有機茶葉加工生產能力,產品主要有春風、新翠、臨風、唯風四系列,嚴格按照季節臨界點和芽葉結構特徵劃分,製作工藝各具特色,口感、湯色、香味濃淡適宜各類不同飲茶者的需求。
接踵而至的榮譽無疑也為青竹山出好茶正名。據悉,公司2011年獲「青竹山」商標註冊證書,2012年10月獲QS認證,同年榮獲「茶王杯」比賽第二名,2015年入選「國際公平貿易組織有機茶葉示範基地」骨幹企業、獲國家級「中國鄉村旅遊模範戶」、「國家新農村發展研究院古丈有機茶特色產業基地」名優綠茶示範基地、中國茶園綠色防控檢測核心示範點及湘西自治州州級龍頭企業……
「好茶是賣出來的。」與瞿繼團的內秀不同,兼任銷售經理、公關經理等職務的劉莉精幹、利索,一邊和我們交談一邊接客戶電話,處理工作有條不紊,遊刃有餘。
好茶也怕巷子深,青竹山茶業如何走出大山?劉莉思路清晰:借「山」起勢。
1999年,著名歌唱家宋祖英泛舟青竹山下的亮溪河,高唱鄉情濃濃的《古丈茶歌》;2013年著名歌唱家宋祖英胞妹、「古丈毛尖」形象代言人宋佳玲於青竹山茶園縱情放歌喜採春茶,拍攝宣傳片;2015年著名歌唱家陳思思來青竹山拍攝《武陵茶葉兒香》;2018年央視《國家品牌計劃之古丈毛尖》品牌廣告宣傳片在青竹山基地拍攝……
一次次亮相,讓酉水河畔的青竹山茶園從大山出發,「飛」至長沙、北京、上海、濟南等地。
驚豔時光 悠悠茶香引客來
過去,重重山路為青竹山茶園披上了神秘外衣,今天,鐵路與高速打破了大山的「阻礙」,聞香而來的客人絡繹不絕。
青竹山以滿山青翠欲滴的竹林而得名,以掩映其中的茶園而富有,坐落在中南第一奇峽——坐龍峽、國家地質公園——紅石林景區、「天下第一漂」——猛洞河景區之間,與掛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鎮——芙蓉鎮相毗鄰,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
古丈縣大力推廣「以茶帶旅、以旅促茶」,青竹山茶業也踏上茶旅融合的探索之路。遊覽過紅石林、坐龍峽、芙蓉鎮,不妨移步至青竹山茶園,賞景,體驗採摘、制茶,品嘗地道純粹的「大山滋味」。
農莊境內,樹木青翠,群山挺立,鳥鳴蝶舞,流水潺潺,清新的空氣沁人心脾。清幽的青竹山生態觀光茶園,一排排整齊的茶樹層層疊疊,猶如一排排列隊的士兵,昂首挺胸佔據著整個山坡。
熬過寒冬,茶樹嫩綠吐舌的新芽兒 ,一片挨著一片,絢麗多姿的美景宛如畫卷,濃淡相宜的綠色,著實令人流連忘返。
目前,依託茶園而建的農莊硬體設施已建設完成:遊步道曲徑通幽,將茶園「擁」入懷中;累了不妨到觀景臺小憩,偶爾會遇見放養在茶園裡「野蠻」生長的蘆花雞;入夜,在土家吊腳樓裡安睡,一夜好夢。
「農莊自開辦以來秉承著『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年接待遊客5萬人次,累計解決當地500餘村民就業問題,實現農民年增收2000元以上。」劉莉介紹。
如今,瞿繼團、劉莉夫妻的生意越做越大,但他們大部分時間仍留在茶園。這裡有魂牽夢繞的茶香,這裡有他們的青春、信念與初心。
青竹山600畝茶園基地
青竹山毛尖濃縮山水精華
莊園內地道農家美食
翠竹掩映下的莊園(本文圖片均由青竹山茶業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