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丨古丈青竹山茶園:遙望「芙蓉」千年事 唯有茶香似舊時

2020-12-25 騰訊網

張 笛

「綠水青山映彩霞,彩雲深處是我家,家家戶戶小背簍,背上藍天來採茶。」——這是來自武陵山脈深處的聲音。

茶,於古丈,是獨一份的「天賦」;茶,於瞿繼團、劉莉兩夫妻是繞不開的情結。

正所謂「一葉知春」,在古丈縣紅石林鎮河南村,一壟壟茶樹總是最先感知春天到來。春風拂面,新芽吐綠,一心事茶的瞿繼團、劉莉便知又是一年好光景到來。

30年前,一部電影揭開了懸掛於瀑布之上的千年古鎮的神秘面紗;20年前,從第一棵茶苗種下,瞿繼團、劉莉便決心於山水之間、竹林深處,打造一片世外「茶」源;10年前,一組火爆朋友圈的照片讓億萬年的沉澱重新閃耀生命絢爛光芒。

今天,三處地方「牽手」而來,是自然的眷顧,是歷史的選擇。

天賜良「葉」 飄香千年遺世獨立

古丈毛尖,久負盛名。最早文字記載見著東漢《桐君錄》。南北朝《荊州土地記》記載:「武陵七縣通出茶,最好。」唐代杜佑著《通典》記載:「溪州等地均有茶芽人貢。」可見古丈茶在唐代就已被列為皇家貢品。

古丈毛尖生長於獨特的自然環境。古丈縣屬中亞熱帶山地型季風溼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6℃左右,溫和溼潤,熱量充足,雨水集中,四季分明,夏無酷暑,冬少嚴寒。特定自然生態條件下,相對豐富的土壤養分,為古丈毛尖名優茶生產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這一片綠葉仿如「天賜」。

瞿繼團、劉莉夫妻抓住了這個「天賜」之寶,他們一手打造的青竹山茶園就位於古丈縣酉水河畔。山水的滋潤、茶人的呵護,青竹山茶園被認證為「國際公平貿易組織有機茶葉示範基地」。

當每年三、四月採頭茶季節來臨,青竹山茶園一番忙碌景象。滿眼皆為綠,萬綠叢中一點「紅」,原來是身著彩服的茶農正採茶忙。好茶不易,春山的滋味,茶農的期盼,都在這飽滿的新芽上。

茶人初心 莫道山中歲月辛

把夢想種進茶園,以汗水澆灌希望,用勤勞收穫成果,這是瞿繼團、劉莉最樸素的願望。

「好茶是種出來的。」雖為青竹山茶業公司的法人代表,瞿繼團更願將自己的身份定義為「茶人」而不是企業家。這位低調內斂的山裡漢子一肩扛起了茶葉種植、茶園培管、生產加工、質量監控等工作。

「當年,青竹山茶園還是一片待荒廢的柑橘園,雖然親朋好友並不看好,但我們從第一棵茶苗種下就沒有過退縮。第一年到第三年,茶樹還比較矮小,但雜草長得很快,也需要精心培育,我和劉莉兩個人每天除了吃飯就是扛著鋤頭在茶園除草,後來吃住也都搬來山上了。」如果不是瞿繼團的回憶,誰曾想,今天這爬滿山坡的近600畝茶園是從荒山而來。

「好茶是制出來的。」瞿繼團自豪地告訴我們,公司現擁有年產80噸有機茶葉加工生產能力,產品主要有春風、新翠、臨風、唯風四系列,嚴格按照季節臨界點和芽葉結構特徵劃分,製作工藝各具特色,口感、湯色、香味濃淡適宜各類不同飲茶者的需求。

接踵而至的榮譽無疑也為青竹山出好茶正名。據悉,公司2011年獲「青竹山」商標註冊證書,2012年10月獲QS認證,同年榮獲「茶王杯」比賽第二名,2015年入選「國際公平貿易組織有機茶葉示範基地」骨幹企業、獲國家級「中國鄉村旅遊模範戶」、「國家新農村發展研究院古丈有機茶特色產業基地」名優綠茶示範基地、中國茶園綠色防控檢測核心示範點及湘西自治州州級龍頭企業……

「好茶是賣出來的。」與瞿繼團的內秀不同,兼任銷售經理、公關經理等職務的劉莉精幹、利索,一邊和我們交談一邊接客戶電話,處理工作有條不紊,遊刃有餘。

好茶也怕巷子深,青竹山茶業如何走出大山?劉莉思路清晰:借「山」起勢。

1999年,著名歌唱家宋祖英泛舟青竹山下的亮溪河,高唱鄉情濃濃的《古丈茶歌》;2013年著名歌唱家宋祖英胞妹、「古丈毛尖」形象代言人宋佳玲於青竹山茶園縱情放歌喜採春茶,拍攝宣傳片;2015年著名歌唱家陳思思來青竹山拍攝《武陵茶葉兒香》;2018年央視《國家品牌計劃之古丈毛尖》品牌廣告宣傳片在青竹山基地拍攝……

一次次亮相,讓酉水河畔的青竹山茶園從大山出發,「飛」至長沙、北京、上海、濟南等地。

驚豔時光 悠悠茶香引客來

過去,重重山路為青竹山茶園披上了神秘外衣,今天,鐵路與高速打破了大山的「阻礙」,聞香而來的客人絡繹不絕。

青竹山以滿山青翠欲滴的竹林而得名,以掩映其中的茶園而富有,坐落在中南第一奇峽——坐龍峽、國家地質公園——紅石林景區、「天下第一漂」——猛洞河景區之間,與掛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鎮——芙蓉鎮相毗鄰,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

古丈縣大力推廣「以茶帶旅、以旅促茶」,青竹山茶業也踏上茶旅融合的探索之路。遊覽過紅石林、坐龍峽、芙蓉鎮,不妨移步至青竹山茶園,賞景,體驗採摘、制茶,品嘗地道純粹的「大山滋味」。

農莊境內,樹木青翠,群山挺立,鳥鳴蝶舞,流水潺潺,清新的空氣沁人心脾。清幽的青竹山生態觀光茶園,一排排整齊的茶樹層層疊疊,猶如一排排列隊的士兵,昂首挺胸佔據著整個山坡。

熬過寒冬,茶樹嫩綠吐舌的新芽兒 ,一片挨著一片,絢麗多姿的美景宛如畫卷,濃淡相宜的綠色,著實令人流連忘返。

目前,依託茶園而建的農莊硬體設施已建設完成:遊步道曲徑通幽,將茶園「擁」入懷中;累了不妨到觀景臺小憩,偶爾會遇見放養在茶園裡「野蠻」生長的蘆花雞;入夜,在土家吊腳樓裡安睡,一夜好夢。

「農莊自開辦以來秉承著『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年接待遊客5萬人次,累計解決當地500餘村民就業問題,實現農民年增收2000元以上。」劉莉介紹。

如今,瞿繼團、劉莉夫妻的生意越做越大,但他們大部分時間仍留在茶園。這裡有魂牽夢繞的茶香,這裡有他們的青春、信念與初心。

青竹山600畝茶園基地

青竹山毛尖濃縮山水精華

莊園內地道農家美食

翠竹掩映下的莊園(本文圖片均由青竹山茶業公司提供)

相關焦點

  • 攜手奔小康 真情暖茶鄉——湖南農業大學支持古丈經濟社會發展工作...
    湖南農業大學與古丈縣在認真打造溪州、牛角山等有機茶生產管理教學實踐基地的基礎上,還打造了竹溪灣、青竹山、杜家坡、梳頭溪等茶旅融合發展教學實踐基地,尤其是近5年來,湖南農業大學先後組織了400餘名師生到古丈縣開展實踐鍛鍊,通過深入實地、建立項目、參與研究、實踐教學等協作方式,使全縣約12000名茶農的專業知識水平得到了顯著提升。  精心組織人才培訓工作。
  • 何益群向頂天石紅調研指導古丈 農業特色產業建設工作
    1652780何益群向頂天石紅調研指導古丈 農業特色產業建設工作47508湘西時政20團結報xxzdsjzx42020-03-25 何益群向頂天石紅調研指導古丈 農業特色產業建設工作_湘西州政府門戶網站
  • 湖南推進「芙蓉學校」建設:一切為了貧困地區的孩子
    一切為了貧困地區的孩子——湖南推進「芙蓉學校」建設走筆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左丹 8月15日,巍巍十九峰下,清清澧水河畔。40個貧困縣建41所芙蓉學校「從2017年開始,在4年時間內,每縣補助省級資金3000萬元,支持40個武陵山、羅霄山集中連片特困縣和國家級貧困縣,建設41所主要面向貧困學生招生的中小學校。為突出育人特點和湖南地方特色,省政府決定將該批學校統一命名為『芙蓉學校』」。
  • 隱在高雲深處的最美茶園 安化問茶之旅
    黃沙坪古茶市的中國黑茶博物館。  雲上茶園的千兩茶製作現場。   湖南日報記者 李健 攝周德淑 攝  (本版圖片除署名外由安化縣旅遊辦提供)  文/湖南日報記者 易禹琳 郭雲飛  通訊員 李國祥  你來得正是時候。天高雲淡,橙黃橘紅;滿城黑茶飄香,萬名客商雲集。第三屆中國湖南安化黑茶文化節正在舉辦。  你來得正是地方。
  • 駿眉中國在湖南:一盞古丈紅,一場湘西夢
    湖南,這個多民族聚居的美麗湘地。在這裡,茶有著濃墨重彩的歷史身影。駿眉中國,將駿眉制茶工藝帶入這美麗的湘西,將湘西夢浸入茶盞,讓古丈紅走向世界……從正山小種到金駿眉——茶香於此濫觴「一位茶農出於對茶的熱愛,不經意間實現茶葉史上一場偉大的革命。
  • 《湖南自駕遊指南》啟動!4條精品線路閱盡錦繡瀟湘!
    一條鱖魚,擺盤如芙蓉怒放又如白龍騰空,魚骨椒鹽,外焦裡嫩,魚肉涮鍋,豐腴柔滑,就著「嶽陽樓記」吃出了洞庭天下水的風雅。小龍蝦不可不提,一年四季都有,深冬季節,蝦不大卻飽滿鮮甜,較盛夏時節的蝦似更柔嫩肥美。
  • 心有猛虎嗅茶香 浮生半盞心花放
    如千古絕唱一般的文字,每每讀起都讓人心馳神往,猶似與美人對飲香茗。這是蔡鎮楚先生在2007年益陽市茶業協會成立大會上朗誦的《千兩茶賦》中的一句,浩氣與柔情並存,宛如一縷生動活潑的靈魂讓安化黑茶文化鮮活起來,更感染了湖南黑美人茶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少華。同年,吳少華從原益陽麻紡廠退休後白手起家,註冊成立了湖南黑美人茶業有限公司。
  • 古丈:古茶寨炎家坪現千年古茶樹3百多株
    高山產好茶,這裡有著千年種茶史。杜佑《通典》記載:唐代永順、龍山、溪州等地均有茶芽入貢,「而炎家坪屬古溪洲,茶群如此大面積的存在,有可能為唐代貢茶產地,我們會進一步和專家聯合考察。」在一次走訪調研中,古茶樹群被古丈縣委組織部選派科技特派員發現,探尋茶群的「前世」,科技特派員尤為興奮。
  • 湖南8地上榜「夏季避暑旅遊勝地」
    今日,2020年湖南「夏季避暑旅遊勝地」發布會在長沙舉行,湘西裡耶古城景區、懷化黃巖生態旅遊區、郴州東江湖旅遊區、張家界茅巖河景區、邵陽雲山國家森林公園、株洲雲上大院景區、湘西古丈縣、永州道縣獲評湖南「夏季避暑旅遊勝地」。
  • 湖南規模最大的石砌梯土茶園建成記
    汪勇桃江雪峰山茶園位於桃江與安化、寧鄉三縣交界處,700米海拔的雪峰山上,它是目前湖南規模最大的石砌梯土茶園。一層層石砌的梯土,一排排綠油油的茶樹,直掛雲端,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曾被評為2017年度中國最美茶園,是湖南茶葉的一張名片。
  • 「老外帶你遊湖南」湘西採風活動走進古丈
    「老外帶你遊湖南」湘西採風活動走進古丈 來源:紅網 作者:楊劍 編輯:楊潔 2014-11-05 11:59:24
  • 茶香十裡 我在松陽大木山茶園等你!
    茶園大木山茶園,聲色娛情,不如一杯清茶。紅燈綠酒,不如明窗淨几。如果你喜歡茶,那麼請你一定來松陽逛一逛。中國·大木山騎行茶園坐落於國家級生態示範區麗水市松陽縣。全縣擁有茶園11.56萬畝,連片茶園面積8萬畝,被譽為"中國最大的茶園",是歷史悠久的名茶之鄉。大木山茶園是松陽生態茶園的典範,茶園核心景區面積2300餘畝,區內丘陵連綿,水庫密布,騎行車道貫穿其中,景色宜人,茶香四溢。
  • 湖南衡陽有個「十裡茶鄉」 茶在花海中花在茶園裡 人少景美還免費
    綿延八百裡的南嶽衡山,海拔800-1200米的高山茶園終年雲霧繚繞,茂密的森林中蘊含了豐富的有機質,優越的地理條件造就了優良的茶葉品質,因此得名「南嶽雲霧茶」。自唐以來,南嶽雲霧茶就被列為貢品。茶聖陸羽《茶經》四次提到南嶽雲霧茶,「茶出山南者,生衡山縣山谷」,指的是就是湖南衡陽的南嶽衡山。南嶽雲霧茶的茶場主要分布在衡陽市南嶽區境內。
  • 益陽茶故事|湖南規模最大的石砌梯土茶園建成記
    桃江雪峰山茶園位於桃江與安化、寧鄉三縣交界處,700米海拔的雪峰山上,它是目前湖南規模最大的石砌梯土茶園。一層層石砌的梯土,一排排綠油油的茶樹,直掛雲端,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曾被評為2017年度中國最美茶園,是湖南茶葉的一張名片。
  • 2000年歷史茶園,祖先留遺訓:唯有種茶方可讓子孫取之不盡
    景邁山是雲南著名普洱茶山中一座擁有兩萬多畝、上千年茶樹的園林,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人工栽培古茶園,號稱"萬畝喬木古茶園",又稱茶山之最。景邁山茶屬喬木大葉種,十二大茶山中喬木樹最大的一片集中在這裡,號稱"萬畝喬木古茶園"。
  • 湖南「古丈紅石林」,是全球唯一在奧陶紀形成的紅色碳酸鹽巖石林
    罕見的湖南「古丈紅石林」組成巖石圈的巖石種類有很多,根據其形成原因,可以分為巖漿巖、沉積巖和變質巖三大類。巖漿巖是由地下的巖漿冷卻凝結而形成的,在地下冷卻凝結則形成「侵入巖」,在地表冷卻凝結則形成「噴出巖」。
  • 湖北書畫名家揮毫潑墨:「茶香九井」「茶潤福人」
    本網訊 (湖北日報通訊員吳義明報導)理順宣紙,凝神端詳,果斷下筆,揮毫潑墨,筆走龍蛇,「茶香九井」四個飽滿端莊的大字,力透紙背,躍然紙上。周圍掌聲熱烈響起。「言為心聲,九井峰茶園美,九井峰茶香!」放下筆,湖北省政協書畫院顧問、原院長,原省文聯黨組書記劉永澤高興的說。剛從茶園暢遊歸來的他,身上似乎還留有茶葉的清香。11月25日,省政協組織省書畫家委員赴通城,開展調研採風和送書畫文化下鄉活動。
  • 春節行:漳平櫻花谷,世界上最美的茶園,沒有之一
    最特別的是,永福櫻花谷本是個茶園,在茶園裡種櫻花,茶綠櫻紅,不僅有漫山的櫻花,也有四溢的茶香。這個季節正是春茶上市的時候,賞櫻時品上一杯高山烏龍茶,品茗伴賞櫻,茶香為賞櫻之旅增添了一縷幽香和清新。漫步於永福鎮臺品茶園的步行道上,絢爛的櫻花點綴著滾滾碧浪,花香、茶香撲鼻而來,十分愜意。
  • 「湖南教書育人新楷模」劉仲華:誓讓中國茶 香飄全世界
    通訊員 攝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鄧正可 通訊員 王薇薇■名片劉仲華,1965年生,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農業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他潛心茶葉科技攻關,創新茶葉功能成分提制技術,這一技術領跑國際同行,讓安化黑茶享譽國內外。執教32年,他培養了一大批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推動我國茶葉科技進步和茶葉產業的飛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