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山桃源書院(常年)招生公告
王教授嘗言:「大量讀經是一般人所做不到的,但是我們說盡其可能,因為人類並不一定每一個人都要成聖成賢,但是我們立一個標準,讓所有人來跟從,這是壁立千仞,能者從之……故吾每於推介大量讀經之後,都不免加一句:此法只供有大信心且各種條件均具足之人用之,而有此信心及條件的人是很少的,我預計可能只有萬分之一或十萬分之一,乃至於只有百萬分之一,並非一般人可以接受或可以順利實踐的。
-
中山大學人類學系、社會學系復辦四十周年紀念活動公告(第一號)
2021年6月至11月,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將舉辦人類學系、社會學系復辦四十周年系列紀念活動。值此,謹向一直以來關心支持中山大學人類學系、社會學系建設發展的各界賢達和海內外校友致以誠摯謝意和問候!中山大學人類學系、社會學系有著悠久的學科歷史及深厚的學術底蘊。
-
一己之力顛覆洪憲帝國,袁世凱死不瞑目,此人才是無雙國士
一己之力顛覆洪憲帝國,袁世凱死不瞑目,此人才是無雙國士 1915年12月,袁世凱宣布自稱皇帝,此舉遭到各方反對轟轟烈烈的護國運動爆發,內外交困的狀況下袁世凱憂憤成疾很快就因為尿毒症不治身亡。袁世凱的皇帝夢僅僅維持83天,袁大頭也成了全世界的笑柄。
-
觀點 | 羅志田:論「士」與知識分子的區別
到戊戌政變後科舉復舊,前此「各處書院求山長」的現象「今無聞焉」。同樣的人在不同政策之下當即可見境遇的判然兩別,科舉改革真是有人歡喜有人愁。如果僅是考試內容改變,講舊學者尚有一些選擇餘地,因復舊並非不可能,社會上也確實存在如此估算之人。到科舉一廢,不會新學者就只能失館,已不僅是束脩厚薄的問題了。「士為四民之首」,本多受社會供養,但那是總體言之。
-
廬江書院文化研究會在中國佛山田西村隆重舉辦廬江書院聯誼活動
>日,中國佛山三水田西村,車水馬龍,彩旗飄揚,掌聲雷動,「主席臺上嘉賓還有田西村村長何國賢,副村長何國衛,佛山何氏宗親總會何海生總會長、何蘇威總顧問、副總會長何漢文、何國堯、何國滿等。書院曾於道光、光緒年間兩度重修,其中,光緒年間的重修,耗費白銀二萬多兩
-
清平樂中皇后、範仲淹曾在此就讀,應天書院是中國教育史的明珠
最近電視劇《清平樂》熱播,劇中江疏影扮演的曹皇后提到,她曾多次女扮男裝在應天書院聽範仲淹講學。或許很多人連應天書院在哪裡都不清楚,但是,應天書院在中國古代教育史上曾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影響至今。而與此同時,興辦私學之風興起,因為有一部分人認為只有復興教育,聚天下英才而育之,國家才有希望。日後聞名遐邇的「嶽麓書院」、「白鹿洞書院」、「嵩陽書院」都是誕生於這一時期。宋州虞城(今河南虞城)人楊愨,是一位熱心教育的大儒。他認為,天下大亂在於教化廢止,興辦教育是拯救萬民於水火的正道。於是,楊愨開始籌辦私學,創辦睢陽學舍,這項義舉也得到了當地歸德軍將軍趙直的支持。
-
福州格致中學要復辦初中?這個消息炸了……
在這樣的背景下,復辦初中成為一種可能。2007年,福州一中首先復辦初中。2013年,福州八中復辦初中。兩所復辦初中的一級達標校,很快帶動了對口小學的發展,井大小學、國貨路小學一躍而成熱點小學。就其沿革,大致分為這幾個時期:從創辦至1927年教會辦學時期,校名先後為「保福山學校」、「福音精舍」、「格致書院」和「榕城格致書院」;1927年至1952年私立辦學時期,由中國人出任校長,校名改為「福州私立格致中學」;1952年至今為公立學校時期,1952年福州市人民政府接辦「私立格致中學」,併入「私立揚光中學」、「私立法海中學」,成立「福州第五中學
-
李端棻倡議設立京師大學堂 曾主鄉試錄取梁啓超
一位著名大學校長曾說:「如果沒有北大,中國的現代史就有可能重寫。」這一個事件,一個學校,都與一個人物相關,他就是李端棻。 我省著名文化學者劉學洙言:「戊戌維新變法前後,從貴州大山走出了一個李端棻。他屬於貴州,更屬於全國,屬於近代改革運動。」
-
朱熹與嶽麓書院
去長沙的目的就是了卻多年心願,拜訪嶽麓書院。在中國書院史上,嶽麓書院聲名顯赫。它與河南登封嵩陽書院、河南商丘睢陽書院(即應天府書院),以及江西廬山的白鹿洞書院,並稱中國四大書院。而嶽麓書院是四大書院之首,它在中國所有書院中,可稱領袖群倫。唐人劉禹錫,曾於此結廬讀書;南宋朱熹和張拭在此交流學術。明清以來講學或就讀於此的有王夫之、魏源、曾國藩、左宗棠、郭嵩燾、譚嗣同、梁啓超、黃興、蔡和森等。
-
中國史:梁廷枏擔任《粵海關志》的總纂,還強調「以民制夷」
梁廷枏從小喜愛讀書,長大後承緒父親的治學傳統,走上了以搜輯舊聞、考訂史料、究索名物為主要內容的漢學研究道路。二十二歲時,他的第一部著作《金石稱例》問世。此後,他幾乎每年都要撰寫並刊印一部著述。據粗略統計,他一生著述多達三十八種二百八十八卷,內容也相當廣博,涉及經學、史學方志、詩文、詞章、金石、書畫、音律等領域。
-
一門三院士,九個子女都是國家棟,梁啓超的家庭教育堪稱當代典範
梁啓超次子梁思永,先就讀於清華大學,隨後赴美進入哈佛大學研究院攻讀考古學和人類學,後取得碩士後學位,1948年他和大哥思成一起當選首屆中央研究院院士,他的一生都在從事考古工作,成為新中國考古事業的奠基人。
-
2021青山書院【明士學院】招生公告
青山書院——修身之外無事,明倫之外無學。每天和您一起讀書讀人讀社會,讀天讀地讀自然。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場未經彩排的遊戲,你就是你人生遊戲的主角。一個擁有內在學位的人,就稱之為士。士者,示也,世人楷模,人間榜樣也。士者,事也,舉而措之天下者也。士者,世也,觀世間苦難,而施予援手也。
-
佛山宗教志記述基督教循道公會創辦華英中學的經過
佛山基督教循道公會的創辦人俾士曾告誡會眾說:要發展傳教事業,教會必須搞教育,否則沒有前途。因此,佛山基督教循道公會一向比較注意辦教育,各堂在早期都辦有附設小學或幼稚園。最早的是大基尾迎雲街的大基尾堂附設小學培德學校,辦於清朝同治九年(1870年)。學生主要是教徒的子弟,且多是男孩,人數只有二、三十人。學制仿英式,但實際上不是完備的小學,有點象識字班。
-
徐志摩和胡適是如何商量安排梁啓超的身後事的?
梁啓超去世的第二天,徐志摩就給胡適寫了一封長信,商量其身後事如何安排, 信中說:先生遺稿皆由廷燦兄(梁廷燦,梁啓超的侄子。)掌管,可與一談,其未竟稿件如何處理,如《桃花扇考證》已十成八九,亟應設法續完,即由《新月》出版,如何?又《稼軒年譜》兄亦應翻閱一過,續成之責,非兄莫屬,均祈留意。《新月》出專號紀念,此意前已談過,兄亦贊成,應如何編輯亦須勞兄費心。先生各時代小影,曾囑廷燦兄掛號寄滬,以便製版,見時並盼問及,即寄為要。
-
福州格致中學要復辦初中?對口小學是誰?這個消息炸了……
↓↓↓給大家劃個重點:徐校長向老師們通報了學校復辦初中的計劃,過去的格致初中教學質量高,社會聲譽好,復辦初中將恢復格致中學優質初中的歷史,也將帶動本校高中更好發展。「老八所」復辦初中潮說起復辦初中,今年上半年也是一個熱詞。前腳,福州高級中學與福州十六中聯合辦學,後腳,福州四中又牽手福州十四中。
-
康有為,梁啓超關係演變述論
從康有為那裡,梁啓超學到了一些做學問的基本方法,為他以後的學術活動奠定了堅實基礎,「一生學問之得力,皆在此年。」從此,在康有為的引導下,梁啓超逐漸成長為康有為的左膀右臂。 梁啓超師從康有為,不僅是他從政生涯的開始,而且也是他進入學問殿堂的起點。他曾說過:「啟超之學,實無一字不出於南海。」
-
祝賀佛山好人梁志豪!
一起來了解了解梁志豪的事跡↓梁志豪是豪瀚坊工作室工藝美術師,他從1999年開始參加無償獻血,共無償獻血360次,其中捐獻全血19次共6700毫升,捐獻血小板341次共630個單位(治療量)。於是,三個月後,第二次挽起了衣袖……堅持無償獻血18年裡,梁志豪也曾遭遇過不解的目光,別人覺得這沒必要,影響身體健康,但他卻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他們,獻血是一件挺有意義的事情,捐獻可以再生的血液挽救不可重生的生命,而且沒有對人的身體產生不好的影響。適度、定期獻血還對人的健康帶來好處。
-
梁啓超對近代中國的影響有多大?
該刊也刊登康有為、梁啓超、麥孟華、汪康年等人呼籲實行變法的文章,介紹君主立憲政體的原則,呼籲在清帝國的國家機構中實行民主化改革,吸收民族資產階級、地主等代表人士參加管理。更有許多文章提出:在十年之內恢復已喪失的主權和領土,取消領事裁判權,使中國成為獨立的國家等。雖然康、梁所鼓吹的維新變法目的是實行君主立憲,但其言論則遠遠超出了君主立憲的範圍。梁啓超聲名鵲起。康、梁並稱,起於此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