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即合理,是著名哲學家黑格爾的論斷。按照黑格爾自己的觀點,他的這句話當然是合理的,「存在即合理」嘛。但若進一步分析,也會有其他的理解。
一,合理之「理」,究竟是什麼「理」?
自然之理與人文之理,有所區別,如果單就論存在即合自然之理,大概更能說得過去,但若是存在即合人文之理,則太過武斷,也不盡然都是對的。
若理解為存在即合自然之理,則存在即客觀,沒錯,因為自然是客觀的,不是主觀的。凡存在的,凡是自然界所誕生的,必有它的一席之地,自然的眼光,是不以人類的善惡好壞為評價標準的。
中國哲學裡也有這麼一句,可以作為存在即合自然之理的註腳: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自然規律社會規律,都可視為天行有常,不因你是好的,就偏袒你,不因你是壞的,就懲罰你。
但若將「理」視為人文之理,存在即合理好似講不通了。
二,存在即合理,為做壞事之人,提供了一個「理論依據」
有的人沒有幹好事,被人發覺之後,他也會為自己辯解,美其名曰「存在即合理」,這未免就有些荒唐了,人文之理,便是人類自身為了社會、大眾、個體之良好秩序之構建,而設立的規矩和規範,違之即不合理,怎麼能合理呢?
如果存在即合理完全成立,那麼任何人做任何事,都會以此為自己辯護,生活豈不亂套?當然,哲學家的本意,是指一種現象,就其存在本身而言,它是一種客觀現實,既然客觀,那麼它便是自然的產物,從自然誕生的角度,它的存在本身,是「合理」的,至少之後,它和其他客體,發生了什麼接觸和關係,這是另一回事,是細分領域的具體的事務。
那些以此為依據而不做好事的人,完全是亂用概念,東拉西扯,評價人類行為的好壞的標準,只能是社會準則和人類約定俗成的規範,而不是哲學家的一家之言。
三,存在即合理,為我們觀察世界提供了新的角度和思路
就這句話積極方面來看,也有可取的成分,比如遇見一個脾氣不好的人,如果你以前的反應是很生氣,想遠離他,那麼當你知曉「存在即合理」的概念後,便會更一步想,也許他天性如此,並非故意,也許他的物質構造如此,即身體條件的影響。
從物質決定意識的角度來看,什麼樣的身體體質,也影響一個的人性格形成,強壯者精力充沛,積極熱情,羸弱者精氣神不足,做事不力,你也不能全部怪後者不進取,誇前者好上進,存在有原因,存在即合理。
存在即合理,也有利於我們理解和寬容這個世界,想想大自然早就的物體,天然的就是如此,你去怨他,有何用呢?他也不會聽懂,於事無補,徒增氣憤,實在不值,不只是人,事情也是,有些事看似不合理,令人不解,但想想這句話,便也釋然了三分,存在即合理。
以「存在即合理」看別人,多一些理解容忍,少一些抱怨嗔恨,以「存在即合理」看自己,順境也好,逆境也罷,都是正常的,可接受的,合理的,順境更上層樓,逆境積蓄力量,一切就好會變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