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幾何最值問題求解策略新認識,一篇全攻破

2020-12-14 中學數學精準輔導

幾何題多變的問法,一直是中考題中難住我們的題目,當「幾何」遇上「最值」,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呢?關於幾何最值問題研究的老師很多,本人以前也有文章論述,本文在此基礎上再次進行歸納總結,把各種知識、方法、思想、策略進行融合提煉、追本溯源、認祖歸宗,以使解決此類問題時更加簡單明晰。

基本圖形:

所有問題的老祖宗只有兩個:

① [定點到定點]:兩點之間,線段最短;

點P為直線L上一動點,問P運動到何處,線段AP+BP和最小。

可以理解兩點之間線段最短。連接AB交直線l於點P,點P即為所求作的點。三角形三邊關係可以得出,始終圍成三角形,AP+BP>AB,當A,P,B三點共線時,AP+BP=AB取最小值。

②[定點到定線]:點線之間,垂線段最短。

我們都知道定理:垂線段最短(直線外一點與直線上各點連接的所有線段中,垂線段最短)

A為直線l外點,P為直線l上一動點,那麼A到直線l的距離最小值即為A做l的垂線,最小值為垂線段的長度.

由此派生:

③[定點到定點]:三角形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

④[定線到定線]:平行線之間,垂線段最短;

⑤[定點到定圓]:點圓之間,點心線截距最短(長);

⑥[定線到定圓]:線圓之間,心垂線截距最短;

⑦[定圓到定圓]:圓圓之間,連心線截距最短(長)。

解決幾何最值問題的主要方法是轉化,通過變化過程中不變特徵的分析,利用幾何變換、圖形性質等手段把所求量進行轉化,構造出符合幾何最值問題理論依據的基本結構進而解決問題。

幾何最值問題基本結構分析:①利用軸對稱進行轉化(簡稱軸對稱幾何最值);②利用圖形性質進行轉化.

如圖,點A、B是直線l同側的兩個定點,動點P在直線l上,當點P運動到什麼位置時,PA+PB的值最小。

做法:(轉化)把定點對稱到定直線異側,連接對稱點和另一個點,和定直線的交點即為所求點P(如圖)

軸對稱最值問題的特徵:有動點、定點、定直線, 動點在定直線上運動(定直線是對稱軸).

考試中出現的問題都是在基本圖形的基礎上進行變式,如圓與線這些圖形不是直接給出,而是以符合一定條件的動點的形式確定的;再如過定點的直線與動點所在路徑不相交而需要進行變換的。

類型分三種情況:(1)直接包含基本圖形;(2)動點路徑待確定;(3)動線(定點)位置需變換.舉例說明如下:

1.(2019益陽中考題)如圖,在平面直角坐標系xOy中,矩形ABCD的邊AB=4,BC=6.若不改變矩形ABCD的形狀和大小,當矩形頂點A在x軸的正半軸上左右移動時,矩形的另一個頂點D始終在y軸的正半軸上隨之上下移動.

(1)當∠OAD=30°時,求點C的坐標;

(2)設AD的中點為M,連接OM、MC,當四邊形OMCD的面積為21/2時,求OA的長;

(3)當點A移動到某一位置時,點C到點O的距離有最大值,請直接寫出最大值,並求此時cos∠OAD的值.

2.(2019許昌二模)如圖1,在正方形ABCD中,點O是對角線BD的中點.

(1)觀察猜想

將圖1中的△BCD繞點O逆時針旋轉至圖2中△ECF的位置,連接AC,DE,則線段AC與DE的數量關係是______,直線AC與DE的位置關係是______.

(2)類比探究

將圖2中的△ECF繞點O逆時針旋轉至圖3的位置,(1)中的結論是否成立?並說明理由.

(3)拓展延伸

將圖2中的△ECF在平面內旋轉,設直線AC與DE的交點為M,若AB=4,請直接寫出BM的最大值與最小值.

【解析】(1)連接OA,OC,可證△AOC≌△DOE(SAS),AC=DE,AC⊥DE;

(2)(1)中的結論:AC=DE,AC⊥DE仍然成立.方法和(1)相同,易證△AOC≌△DOE(SAS);

(3)在旋轉過程中,取AD中點N,連接MN,BN,BM,BM、MN、BN不共線時構成三角形,由三角形邊的關係「三角形中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兩邊之差小於第三邊」可知:BN﹣MN<BM<BN+MN,當B,N,M共線時,

得到BM=BN+MN和BM=BN﹣MN分別為BN的最大值、最小值.

BM的最大值為2√5﹣2,最小值為2√5+2.

3.(2019碑林區校級模擬)(1)如圖1,等邊△ABC的邊長為2,點D為BC邊上一點,連接AD,則AD長的最小值是_______;

(2)如圖2,已知菱形ABCD的周長為16,面積為8 ,E為AB中點,若P為對角線BD上一動點,Q為AD邊上一動點,計算EP+PQ的最小值:

(3)如圖3,已知在四邊形ABCD中,∠BAD=75°,∠ABC=∠ADC=90°,AB=BC=4 ,E為CD邊上一個動點,連接AE,過點D作DF⊥AE,垂足為點F,在AF上截取FP=FD.試問在四邊形ABCD內是否存在點P,使得△PBC的面積最小?若存在,請你在圖中畫出點P的位罝,並求出△PBC的最小面積;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解析】(1)如圖1中,根據垂線段最短可知,當AD⊥BC時,線段AD的值最小,△ABC的高AD=√3,所以AD的最小值為√3.

(2)如圖2中,作AH⊥BC於H,在DC上截取DQ′=DQ,連接PQ′,AC,EC.首先證明△ABC是等邊三角形,證明△PDQ≌△PDQ′(SAS),可得PQ=PQ′,推出PE+PQ=PE+PQ′,再根據垂線段最短即可解決問題.PE+PQ的值最小,最小值為√3.

(3)存在,理由如下:如圖3中,以AD為斜邊在直線AD的下方作等腰直角△ADO,作OM⊥BC於M,AN⊥OM於N,連接AC,PD.

∵BA=BC=4√2,∠ABC=90°,∴AC=√2AB=8,∠BAC=45°,

∵∠BAD=75°,∴∠CAD=30°,∴AD=ACcos30°=4√3,

∵△ADO是等腰直角三角形,∴OA=OD=2√6,

∵∠ABM=∠NMB=∠ANM=90°,∴四邊形ABMN是矩形,

∴AB=MN=4√2,∠BAN=90°,∴∠OAN=75°+45°﹣90°=30°,

∴ON=1/2OA= ,∴OM=√6+4√2,

∵DF⊥AE,FP=FD,∴∠FPD=45°,∴∠APD=135°,∴點P的運動軌跡是弧AD,當點P在線段OM上時,PM的值最小,此時△PBC的面積最小,

此時PM=OM﹣OP=√6+4√2﹣2√6=4√2﹣√6,

∴△PBC的面積的最小值=1/2BCPM=1/24√2(4√2﹣√6)=16﹣4√3.

4.(2019長安區一模)問題提出:在矩形ABCD中,AB=6,BC=4,點E、F分別為邊AD、BC上的點,且AE=1;BF=2.

(1)如圖①,P為邊AB上一動點,連接EP、PF,則EP+PF的最小值為______;

(2)如圖②,P、M是AB邊上兩動點,且PM=2,現要求計算出EP、PM、MF和的最小值.九年級一班某興趣小組通過討論得出一個解決方法:在DA的延長線上取一點E',使AE'=AE,再過點E'作AB的平行線E'C,在E'C上E」的下方取點M,使E'M'=2,連接M'F,則與AB邊的交點即為M,再在邊AB上點M的上方取P點,且PM=2,此時EP+PM+MF的值最小.但他們不確定此方法是否可行,便去請教數學田老師,田老師高興地說:「你們的做法是有道理的」.現在請你根據敘述作出草圖並計算出EP+PM+MF的最小值;

問題解決:

(3)聰聰的爸爸是供電公司的線路設計師,公司準備架設一條經過農田區的輸電線路,為M、N兩個村同時輸電.如圖所示,農田區兩側AB與CD平行,且農田區寬為0.5千米,M村到AB的距離為2千米,N村到CD的距離為1千米,M、N所在的直線與AB所夾銳角恰好為45°,根據架線要求,在農田區內的線路要與AB垂直.請你幫助聰聰的爸爸設計出最短的線路圖,並計算出最短線路的長度.(要求:寫出計算過程,結果保留根號)

【解析】(1)利用軸對稱方法求最短路線,作點E關於直線AB的對稱點E′或作點F關於直線AB的對稱點F′,連接EF′交AB於P,則PE+PF=EF′即為最小值,由勾股定理得:EF′=3√5,故答案為3√5;

(2)這個問題是問題一的推廣,通過對稱求最短路線,M′M+MF=M′F=5為最小值,即PE+PM+PF=5+2=7為最小值.;

(3)將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作ME⊥AB,並在ME上截取MM′=0.5(農田的寬度),連接M′N交CD於G,作GH⊥AB於H,連接MH,GN,則MG+GH+GN即為最短路線.最短線路長度為MH+GN+GH=M′G+GN+GH=M′N+GH=√85/2+1/2(km).

5.(2019春灞橋區校級期末)問題探究

將幾何圖形按照某種法則或規則變換成另一種幾何圖形的過程叫做幾何變換.旋轉變換是幾何變換的一種基本模型.經過旋轉,往往能使圖形的幾何性質明白顯現.題設和結論中的元素由分散變為集中,相互之間的關係清楚明了,從而將求解問題靈活轉化.

問題提出:如圖1,△ABC是邊長為1的等邊三角形,P為△ABC內部一點,連接PA、PB、PC,求PA+PB+PC的最小值.

方法分析:通過轉化,把由三角形內一點發出的三條線段(星型線)轉化為兩定點之間的折線(化星為折),再利用「兩點之間線段最短」求最小值(化折為直).

問題解決:如圖2,將△BPA繞點B逆時針旋轉60°至△BP'A',連接PP'、A'C,記A′C與AB交於點D,易知BA'=BA=BC=1,∠A'BC=∠A'BA+∠ABC=120°.由BP'=BP,∠P'BP=60°,可知△P'BP為正三角形,有PB=P'P.

故PA+PB+PC=P'A+P'P+PC≥A'C=√3.因此,當A'、P'、P、C共線時,PA+PB+PC有最小值是√3.

學以致用:(1)如圖3,在△ABC中,∠BAC=30°,AB=4,CA=3,P為△ABC內部一點,連接PA、PB、PC,則的最小值是______.

(2)如圖4,在△ABC中,∠BAC=45°,AB=2√2,CA=3,P為△ABC內部一點,連接PA、PB、PC,求√2PA+PB+PC的最小值.

(3)如圖5,P是邊長為2的正方形ABCD內一點,Q為邊BC上一點,連接PA、PD、PQ,求PA+PD+PQ的最小值.

【解析】(1)將△APC繞點A逆時針旋轉60°得到△AFE,易知△AFP是等邊三角形,∠EAB=90°,轉化為兩定點之間的折線(化星為折),再利用「兩點之間線段最短」求最小值(化折為直),PA+PB+PC的最小值為5.

(2)將△APB繞點A逆時針旋轉90°得到△AFE,易知△AFP是等腰直角三角形,∠EAB=135°,作EH⊥BA交BA的延長線於H.轉化為兩定點之間的折線(化星為折),再利用「兩點之間線段最短」求最小值(化折為直),PA+PB+PC的最小值為√29.

(3)如圖5中,將△APD繞點A逆時針旋轉60°得到△AFE,則易知△AFP是等邊三角形,轉化為兩定點之間的折線(化星為折),再利用「垂線段最短」求最小值,PA+PD+PQ的最小值為√3+2.

方法總結:幾何最值考查的主要是公理化思想,將問題轉化為可以用初中的「二小」公理解決是核心。一小:兩點之間線段最短,二小:點到直線的距離最短,即垂線段最短。

用到的方法主要是作「軸對稱」,記憶口訣:「差同和異」,求兩條線段差的最大值,點必須在直線同側為「差同」,求兩條線段和的最小值,點必須在直線異側為「和異」。

相關焦點

  • 試題探究:立體幾何最值問題的幾種處理策略
    立體幾何最值問題的幾種處理策略湖北省陽新縣高級中學 鄒生書 本文賞析三道立體幾何中的線段或其線段線性和最小值試題,從中領略立體幾何最值問題的幾種處理方法這幾道題目設計巧妙,題目因解法而精彩,既可用代數法求解也可用幾何法巧解,試題與解法如下。
  • 重難點突破系列——幾何代數最值問題
    最值問題,是初中數學的難點,是拉開分數差距的題目類型。這個問題又細分分為幾何問題和代數問題。幾何最值問題是指在一定的條件下,求平面幾何圖形中某個確定的量(如線段長度、角度大小、圖形面積等)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 中考熱點,精準透析線段最值求解八策略,值得關注
    初中幾何中的最值問題是指在一定條件下,求平面幾何圖形中某個意義明確的量(如線段的長度、角度大小、圖形面積等)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幾何最值問題屬於中考題中的熱點問題,其中,求線段的最值問題是近幾年常見的題型,且這類問題內容豐富,知識點多,涉及面廣,解法靈活多樣,具有一定的難度。
  • 當軌跡中的動點連帶變量時,幾何最值問題的內在規律與求解策略
    在動態的幾何圖形中主動點的運動帶出從動點的運行,如有規律則求其軌跡,但是有類問題變較複雜,軌跡中的動點連帶著變量,成為複合多重性動態。如何在變中求不變,在變中尋規律是解決問題的策略所在,現有以下三個實例大家一起來剖析:《例1》中的動態△ADE為「定角對定長動邊」,可化解此類動態三角形中的變數,找出不變因素和規律,動態三角形的外接圓的圓心有規律其軌跡為圓,圓心與動點的主角點F間距離可求為定長2√5,這是一個特例(一般會連帶變量),利用折線AOF中,AO=2,OF=2√5,求得線段OF的最大值。
  • 活用求解最值問題的利器,再難的題目都迎刃而解
    中考數學試題中「最值」的題型出現的頻率比較高,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課本中沒有作系統介紹,而且有很強的探究性,往往綜合了幾何基本變換、圖形的軌跡等方面的知識,雖然中考中的最值問題往往綜合了幾何變換、函數等方面的知識,具有一定的難度.通過研究發現,這些問題儘管形式多樣、背景複雜、變化不斷,但都可以通過幾何變換這一利器去轉化為常見的基本問題.
  • 最值問題分析求解的兩個角度,高分必備
    最值問題分代數最值和幾何最值兩類,其中代數最值主要考查方程與不等式及函數的性質,而幾何最值涉及到圖形的性質、圖形的變化、圖形與坐標多個維度.因其既能考查學生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又能更好的體現試題的區分度和效度,成為近幾年數學學科中考命題教師偏愛的壓軸題型之一.
  • 一道題幫你分析中考數學——幾何動點中的最值問題
    最值問題,一直都是中考數學的熱點題型。無論是幾何最值還是函數最值,全國各地的考題均有涉獵。而部分省市區更是頻繁到年年考,年年讓一批考生痛哭流淚!正所謂「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最值問題也是變著花樣出題,今年與二次函數結合,明年又與一次函數結合。本來以為會出面積的最值問題,哪裡知道考試時卻是線段的最值問題。所以,不少考生非常頭疼,最值問題最是崩潰!其實,學習最值問題時,一定要先弄懂最值問題的基本原理。千變萬化的題目一直都離不開三個基本原理。
  • 中考難點:糾結的圓中加權線段和的最值問題求解策略,與眾不同
    在初中數學中,有一類幾何動點「PA+kPB」型最值問題,學生普遍感到「害怕」。普通方法求解可能就會失效!當k=1時,可以轉化為「將軍飲馬」模型,我們可以利用對稱變換來處理。而如果k不等於1的話,我們必須利用轉換思路,截取線段靈活轉化線段值,轉化為常見求解模式。
  • 初中數學中考難點:九年級數學上冊圓及幾何動點最值問題考點解讀
    第43課安徽中考數學幾何動點最值問題:利用直徑對直角構造輔助圓.第44課初中數學幾何動點最值問題:藉助直徑對直角作輔助圓研究動線段最小值問題.第45課初中數學幾何動點問題:利用直徑對直角作輔助圓,特別注意一定是定圓.
  • 隧道等工程問題中的數學:例談解析幾何的應用求解策略
    根據高中解析幾何知識、方法的特徵,按題目給定的各種「量的依存關係」劃分,其常見的類型和求解策略主要有:類型一:題目明確給出曲線的形狀或類型,各種量及其依存關係被包含在給定的曲線中。這時,挖掘「量的依存關係」的幾何意義,聯想圓或圓錐曲線等曲線的定義確認曲線的類型,是問題求解的首要關鍵。其次是建立恰當的平面直角坐標系,求出曲線的方程。
  • 初中數學:10個典型例題掌握最值問題!解題策略全分析,收藏好
    初中數學:10個典型例題掌握最值問題!解題策略全分析,收藏好什麼是「最值問題」?通常根據定義來說,最值問題就是與最大最小、最長最短等相關的應用類問題,一般最值問題都是中考數學當中的高頻考點,跟幾何、函數等內容都會一起考察,所以這也是不少同學最困擾的一點。
  • 初中數學:10個典型例題掌握最值問題!解題策略全分析,值得收藏
    初中數學:10個典型例題掌握最值問題!解題策略全分析,值得收藏什麼是「最值問題」?通常根據定義來說,最值問題就是以最大最小、最長最短等相關的應用類問題,一般最值問題都是中考數學當中的高頻考點,跟幾何、函數等內容都會一起考察,所以這也是不少同學最困擾的一點。考察的公式定理繁多,且題型難度較大,同時還必須擁有較強的邏輯思維,因此在面對最值問題的時候,很多同學往往分數都不能得全。那麼如何才能改善解決這一問題呢?
  • 最值問題的類型歸納與求解思路的梳理
    最值問題的類型歸納與求解思路的梳理最值是中考一個永恆的主題,也是一個重大的難題,解答最值問題不僅要準確理解題意,更要準確找到取得最值的方式,最後才是運用數學知識給出數值.下面就把最值的題型歸納一下,解答的思路梳理一下,供學習時借鑑.
  • 中考數學壓軸題——依據特徵構造最值問題
    中考數學壓軸題——依據特徵構造最值問題最值問題,是中考數學壓軸題最常見的模型。不管是選擇題、填空題,還是壓軸題,如果在整個初中生涯,你沒有寫過一道關於最值問題的題目,那麼你的數學課應該是在沉睡中度過的(這裡就不說是體育老師教的了,因為打不過體育老師啊!)。為什麼說是在沉睡中度過的?因為最值問題的基礎題型太簡單了!簡單到狗都知道。
  • 【中考數學專題】構建函數模型,破解幾何最值問題
    有些幾何最值問題,幾何變量關係不明顯,需要挖掘變量之間關係,通過恰當設取恰當未知數,讓學生求出變量間的函數表達式,然後再讓學生求變量的最值,這類問題需要用函數模型解決
  • 攻克中考難點,定角定高几何模型進階精講,提升有策略
    中考難點,定角定高几何模型進階精講,經典問題剖析攻克提升有策略初中階段幾何最值問題中的定角定高几何模型。其中在不少各省市中考及模擬卷中均多涉及到,特別是近年五大模考高頻考點,多以填空、解答壓軸題為主,學生頻頻反映比較難,不知如何精準構造出輔助圓去求解問題下文將從引例題設背景、分析思維、直觀感知及題解模型建立、計算步驟歸納等多角度、動圖演示為大家解讀其求解策略,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再從「動靜倆相依」的視角看最值求解
    此題第1種解法我採用了幾何構造,比較麻煩,後來一位網友發來他的解法,相對比較簡單,也是再次採用構造將軍飲馬的類型。視頻中的幾何構造雖然難度較大,但也是一種很好的解題策略,代數問題幾何化,幾何問題代數化,兩者也是兩相依,通過函數建立橋梁,到了高中,基本都是幾何問題代數化(用解析法去解決)。
  • 2019中考題精講之《二次函數》3:二次函數+線段最值+面積最值
    歡迎來到百家號「米粉老師說數學」,2019中考數學已經落下帷幕,我們將對全國各地的中考試卷的一些經典數學題目,進行詳細的解讀,為新初三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在解題細節上的支持。【思路分析】(1)代入A、B兩點坐標,即可解答,或通過交點式求解;(2)數學典型模型「一線三垂直模型」,設OP=x,OE=y,利用△OPE∽△BCP,找出y與x的函數關係式,運用二次函數配方求最值的方法解答;(3)用面積方法「水平寬×鉛垂高÷
  • 破解中考幾何綜合與探究壓軸題有策略,亟待加強
    :這類題則需要根據條件,利用幾何形狀,利用幾何變換進行轉換,或創設函數,利用函數性質(一般是一次函數、二次函數的增減性)求解。,主要考查了圓的性質,切線的性質和判定定理,直角三角形性質,相似三角形性質和判定,動點問題,二次函數最值問題等,構造相似三角形和應用求二次函數最值方法是解題關鍵。
  • 三角形面積與周長最值問題
    好文不易,原創更難,本公眾號原創的每一篇文章,任何個人和團體不得盜用或剽竊.本期推薦閱讀網絡文章  三角形面積與周長最值問題分析1:考查正弦定理、三角函數最值等的綜合運用.解法1:         往期文章回顧    2011年立體幾何創新題(體積與導數)賞析     「點差法」失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