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改名限薪的鐵血政策,足協的新辦法看上去還不錯

2020-12-20 騰訊網

下賽季中超聯賽尚未開始,但前不久召開的職業聯賽專項治理工作會議上,一系列措施的出臺,已經為新賽季中超聯賽畫出了更多的「框框」。不過,關於聯賽的調整尚未結束,明年的中超聯賽,在轉會和賽制上同樣會有變數。相比於逼著泰達、國安和建業等老牌球隊改名,接下來出臺的措施可能更讓人接受。

雖然職業聯賽聯盟尚未正式成立,但是聯盟籌備組已經開始一系列工作。據悉,職業聯賽聯盟籌備工作組目前已結合近年來國內職業聯賽的實際情況以及當前疫情等外部因素,針對聯賽的人才選用與流動的改良提出了方案,而方案已經初步得到了中國足協的認可。

有消息稱,目前調整最大的一處變化是,新賽季中超聯賽各支俱樂部一線隊的註冊報名最多人數,極可能由原來的 30 人增加到 35 人。相應的,各隊每賽季中超的非 U21 球員轉會名額也有望增加,由原來的 5 人增加到 8 人。而新賽季中甲、中乙聯賽本土非U21 球員轉會名額極可能全面放開,取消人數限制。

中超聯賽放開轉會名額,對於激活轉會市場有一定的作用。不過,各隊擁有的轉會名額增至 8 人,但轉會市場就真的會活躍起來了嗎?目前來看,放開轉會名額與中國足協此前公布的一項規定,恐怕會形成較大衝突。這便是中國足協此前進一步收窄的球員薪金政策。

按照中國足協在前不久召開的職業聯賽專項治理工作會議上的規定,中超一線隊球員國內球員,單賽季個人薪酬不得超過稅前 500 萬元。這意味著只要新籤合同,很多國內球員就要接受薪水進一步走低的現實。因此,出於自身經濟利益的角度出發,恐怕目前尚有合同在身的球員們,不會急著跳出合同,而籤一份大幅降薪的新合同。也就是說,不到萬不得已,絕大多數球員還是會守著此前籤下的合同,起碼先把薪資較高的合同完成之後,再另找出路。因此,即便中國足協出臺增加轉會名額的規定,但大規模的球員轉會,恐怕並不會發生。這一點,在本賽季前第一次降薪規定頒布後,就已經得到過驗證了。

以泰達隊舉例,作為主打 5-3-2 防守反擊陣型的泰達隊來說,目前需要更加靠譜的後衛。除了引進外援中衛的方法外,吸引一些當打之年的國產後衛不失為一種選擇。不過,優秀的國產後衛本來就是稀缺資源,加上限薪令頒布,好的國產後衛恐怕不會輕易轉會。因此,泰達隊真想要引進靠譜的國產後衛,恐怕還是要從一些合同在今年與俱樂部到期的球員中選拔。

除了轉會措施外,明年中超聯賽的賽制也同樣受人關注。由於國內疫情得到了較好的控制,中超聯賽在過去一個賽季也積累了不少賽會制的經驗。因此明年 2 月底到 3 月初舉行中超聯賽是不錯的選擇,同時也能讓聯賽擁有更充裕的時間,來舉辦更多輪次的比賽。中國足協主席陳戌源就曾公開表示,從當下的情況來看,明年的中超聯賽大概率將沿用本賽季的賽會制。新賽季中超聯賽原則上打滿全部30輪比賽,從而力保競賽的公平與公正。

鑑於開賽時間較早,今年成功舉辦中超賽事的大連,至少在下賽季之初不會成為比賽地。明年的比賽極可能繼續安排在江蘇,同時一些南方城市也進入了候選。與此同時,中國足協也沒有放棄主客場制的比賽。如果疫情能夠在明年得到進一步控制,也不排除聯賽初期進行賽會制,聯賽後半階段進行主客場制的比賽。畢竟中超聯賽,需要更多球迷進場助威。而如果能夠回到主場比賽,對於球隊和球迷來說,都是再好不過的消息了。

當然,在進行樂觀估計的同時,也要想到極端情況的發生。按照中國足協的設想,下賽季中超聯賽最少也要進行 22 輪比賽。此外,中國足協在推敲新賽季中超聯賽競賽安排過程中,將重點配合國家隊世預賽備戰、競賽工作。在輪次或階段劃分的細節上,也都儘可能照顧國足集訓、比賽的需求。

相關焦點

  • 出臺多項「減費限薪」規定,多角度解讀足協的這記「組合拳」
    這就是足協宣布限薪政策之後帶來的一系列問題。首先我們可以探究一下為什麼足協要限薪呢?足協主席陳戌源表示,中國球員的薪水是韓國的5.8倍,是日本球員的11倍,過高的薪資影響了足球的健康發展。限薪的目的大概有以下幾個:一是球員薪水過高一直以來備受詬病。
  • 足協重磅官宣限薪!2021年1月1日籤新合同,入籍球員按外援標準
    北京時間12月14日,上海會議上,足協公布中超一線隊球員薪酬限額的政策。相當重磅!1、二次限薪足協官宣,中超俱樂部總支出限額中超俱樂部單個賽季不得超過6億元。之前,國內球員的薪水限定是1000萬人民幣,國腳可以上浮20%,如今二次限薪,直接「對半砍」。需要特別注意的要點:第一,限薪限的是合同裡的薪酬,包括但不限於各種現金、福利和有經濟價值的物品,還有與第三方籤、家屬籤訂的其他合同有影響(具體要足協審核)。但是,不包括比賽獎金!
  • 中超限薪令落地 足協主席陳戌源:拒絕打擦邊球
    今天,中國足協在上海召開「2020中國足球職業聯賽專項治理工作會議」,新賽季的限薪令正式落地。對此,足協主席陳戌源說:「過去,足協有過對規定執行不嚴,造成不好的影響。從現在開始,堅決不含糊,我們要堅決打擊擦邊球。」
  • 全新限薪令下,恆大幾乎全員降薪,打擊球員積極性咋整
    對於足協出臺的最新限薪政策,廣州恆大還是在不折不扣地執行。最近這幾天,恆大改名工作正在進行當中,如果沒有意外的話,「廣州恆大淘寶隊」要改名為「廣州隊「了。
  • 足協先「封盤」後限薪?中超球員最高稅前年薪不超千萬
    而妄圖想像以往那樣「混」下去的部分球員們,可能要為自己的行為埋單了,當他們逐漸丟失了應該有的鬥志和成績後,適當減少他們的所得似乎是除了他們以外所有人的想法。昨日,中國足協下發通知,要求各級聯賽俱樂部暫緩與國內球員籤署工作合同。足協的這份通告被外界認為是去年出臺的「限薪令」加強版,而人民日報的官微更是透露了限薪的具體數字。
  • 朱藝談足協新政:贊同限薪限投入,如何落實監管非常關鍵
    虎撲12月15日訊 2020中國足球職業聯賽專項治理工作會議14日在上海召開,俱樂部總支出壓縮、球員進一步限薪、俱樂部名稱非企業化等政策重磅出爐。對此,德轉中國區管理員朱藝表示,自己贊同限薪限投入,但如何落實監管工作是非常關鍵的。朱藝寫道:限薪限投入,從一開始我就十分贊同,中國職業足球的泡沫,已經膨脹到了不能不限的地步,國家隊的邊緣後衛,轉會費動輒以億計算。中超坐替補的球員,工資能和五大聯賽上遊球隊主力比肩。
  • 足協限薪政策推出之後,本土最佳射手韋世豪會留洋嗎?!
    足協限薪政策推出之後,本土最佳射手韋世豪會留洋嗎?! 我們知道中國球員薪水很高,不是一般高,而是非常高,如果水平與能力成正比,大家無話可說,可是成績與薪水成反比,引起很多人反感,大家把娛樂明星和中國球員天價薪水拿來做比較,覺得這兩個群體的收入是天價,但並沒有為國家做出什麼貢獻,反而不斷給國人添堵,所以引起很大反感,如今限薪和限投的推出,本土球員薪水大幅度縮水,那麼韋世豪會留洋嗎?
  • 足協最新頒布限薪令是解藥還是毒藥?
    陳戌源談到了足協新出臺的限薪令等政策:金元足球侵蝕著健康足球的軀體。中超俱樂部平均投入是J聯賽的三倍多,K聯賽的十倍多。這些數字觸目驚心,我們難道良心已死嗎?我看過一些人發出過不同的聲音,認為這是市場行為,足協不該管。
  • 為什麼說中國足協看上去很美的二次減薪會被認為是難以實現的悖論
    中國足協主席陳戌源日前透露,下賽季職業聯賽將採取進一步措施,壓縮各俱樂部的投入並實行更嚴厲的限薪措施,確保職業聯賽健康和持續發展。2019年底,中國足協推出了限薪令。其中規定,中超本土球員頂薪是稅前1000萬元人民幣,入選國家隊的球員在此基礎上浮20%。
  • 未經足協允許不得收超過1萬元的禮物!足協加強限薪令,網友叫好
    中國男足在近日迎來了重磅消息,中超限薪令繼續加強,本土球員年薪不得超過500萬人民幣,外援年薪不得超過300萬歐元,此外更有明文規定,未經足協允許,球員不得收取價值超過1萬元的禮物或者是現金。如此大陣仗的限薪令也是引起了網友們的關注,那麼為何本次足協會這麼狠心呢?對此,足協主席陳戌源也是發出了最強的聲音,在會議上,陳戌源就首先表達了對於中超的強烈不滿,他稱中超俱樂部中的球員,平均薪酬是日本J聯賽球員的5.8倍,是韓國K聯賽球員的11.7倍,但是呢,在國際賽場上和日本韓國相比,拿到這麼多薪資的中國球員又表現得有多好呢?
  • 限薪、限制支出、中性名 中國足協出臺一系列新規定
    限薪、限制支出、中性名 中國足協出臺一系列新規定 12月14日,中國足球職業聯賽專項治理工作會在上海召開。會上,中國足協公布了有關各級職業聯賽的一系列新規定。
  • 中超限薪令只是一紙空文?足協設置特殊條款!千萬年薪仍可遍地開花
    北京時間12月15日,在昨日召開的中國職業聯賽專項理事會上,中國足協公布了一系列的限薪政策,其中歸化球員的薪資水平不得超過外援薪資的標準,而降薪很可能成為大牌外籍球員歸化的「攔路石」,而《揚子晚報》則撰文分析,歸化大牌外援可能另闢蹊徑,利用「天價代言」。
  • 限薪令和新續約辦法哪個更狠 又會帶來什麼樣的後遺症呢
    這幾天整個中國足球都處於比賽間歇期,但傳說中的足協限薪令就像一顆炸彈讓整個足壇都快鬧翻了天,如果實施限薪令,許多球員的工資將宿水差不多1/3。而且傳說在球員續約條款上還有新的建議,一旦實施,球員轉會市場勢必將受到非常大的影響。
  • 足協限薪讓這些人憤怒不滿,中超落後這聯賽三個西甲
    2021-2023賽季限薪政策以及中性名規定正式出爐。《羊城晚報》記者林本劍對此怒批道:屁股決定腦袋。該記者指出的問題,小編為您概括為六個重點,限薪沒有問題但外援不應該也一刀切,沒有超級外援肯定會影響聯賽的觀賞性,任何一個聯賽沒有明星就沒有吸引力,中超聯賽沒有明星其聯賽價值將會大幅度降低,論單個賽季砸錢那時候上港隊可能恆大也追不上,留洋除球員本人意願外更重要的因素是球員水平而不是限薪。
  • 恆大官方改名:中英文都換了,已獲足協同意
    儘管聯賽已經結束,但各俱樂部的工作卻未停止,特別是足協多項新政將實施,各隊要提前做好準備,除了限薪標準降低外,最大的變化當屬俱樂部改名,按照足協規定,各隊要在下賽季使用中性化名稱,因而如何為自己挑選一個合適的名字也成為了主要任務,畢竟名字代表了一支球隊的美好嚮往,甚至是踢球風格,甚至影響著當地足球文化
  • 足協限薪是飲鴆止渴!放開外援登場名額,激活國內球員競爭體系!
    近期,中國足壇炒作最熱的就是限薪的話題,國內球員要限薪,外援也要限薪。背後的原因不外乎就是,很多俱樂部已經在國內球員越來越高的身價面前,顯得力不從心。身處中超的俱樂部,每個賽季燒個大幾億都不敢說肯定能保級,想要爭冠都得是幾十億的燒才有機會。
  • 澳媒:中國足協推出限薪令參考了澳超的工資帽制度
    虎撲12月01日訊 在中超進一步推行限薪令之後,澳大利亞媒體TheWorldGame對足協的舉措也進行了評論,該媒體以「中超學習澳超工資帽縮減開支」為題報導了中超限薪。文章稱,在研究了澳大利亞等亞洲國家的聯賽薪資水平後,中國足協決定在明年採取更嚴格的限薪措施。中國足協發現,中超球員的工資水平已經超過日本聯賽球員6倍,是韓國聯賽球員10倍,超出澳大利亞聯賽更多。
  • 足協推中超限薪案,前國腳曲波批不科學,網上輿論兩極化
    一段時間以來中超限薪方案被炒作得沸沸揚揚,如今這事兒已經到了即將實施的階段。近日,中國足協掌門人陳戌源接受採訪時談到了這一方案,透露出一些具體的操作細節。由於限薪令事關很多足球俱樂部、球員等利益關聯方的錢袋子,因此也引發各方關注。球迷朋友們對此事也有多種看法,網上輿論呈現兩極化。
  • 南通主席:兩年之內完成衝超目標;支持足協限薪和中性名政策
    近日,《體壇周報》記者採訪了南通支雲俱樂部的主席範兵,對方表示支持足協的限薪令和中性名政策。近期中國足協新出臺了限薪令等政策我覺得這個政策是勢在必行的,因為任何一家職業俱樂部,後面的尾綴是叫有限公司,所以他的企業屬性你是不可迴避的,那作為企業又投入就得講產出。
  • 中國足協發布推進足改35項措施 不按規定「改名」將取消俱樂部註冊...
    中國足協昨天發布了《中國足球協會關於進一步推進足球改革發展的若干措施》,提出2023年中超聯賽擴大到18支參賽隊,同時對職業聯賽限薪、俱樂部名稱「非企業化」變更等事宜提出具體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