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陳喜樂聊育兒(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孩子對於父母來說都是心頭肉,當寶寶還未從寶媽的肚子裡出來時,便已經被一家人眾星捧月的呵護著,更何況是已經出世了呢?
然而孩子從出生的時候,父母便近乎二十四小時的貼身保護著孩子,但孩子終歸要長大,他們長大的第一步便是讀幼兒園,適應第一次離開時父母的生活。這時候,父母恨不得跑進幼兒園給孩子當伴讀書童。
都說女兒是爸爸的貼心小棉襖,最近在網上就出現了這麼一部視頻,內容是家長送小棉襖上幼兒園,寶爸坐在車上哭得梨花帶雨,很是「悽涼」。
事情是這樣的,視頻裡面是個4歲的小女孩,長得肉嘟嘟的,虎頭虎腦的樣子很討家裡人喜歡。都說女兒是父母上輩子的親人,是爸爸的貼心小棉襖,所以孩子爸爸很是疼愛女兒。
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母親就給孩子物色好幼兒園了,打算給孩子一個好的學前教育。在開學的第一天時,由爸媽一起送孩子去學校。雖然女兒在上幼兒園前媽媽已經教好了女兒一些基本的自理技能。但是爸爸還是很不捨得,怕孩子在幼兒園裡受欺負,會挑食,吃不好睡不香。
但孩子父親在車上目送著孩子進幼兒園時,寶媽發現寶爸眼眶微紅,過了一會兒,寶終於忍不住眼淚,開始痛苦,一邊哭還一邊拿著紙巾擦拭眼淚。寶媽看到這一幕後忍不住笑出聲來,順手拍下小視頻傳上網了。寶爸嘴裡還在嘟囔著:「孩子第一次離開家裡,我心裡難受,你還在旁邊笑。」
多數的情況下,送寶寶去幼兒園都是孩子站學校門口痛哭才對,但是到了這卻截然相反,成了寶爸痛哭流涕,成了寶爸不習慣女兒的突然離開,雖然只是離開一會兒,但是寶爸卻擔心不已,難怪都說女兒是爸爸上輩子的情人。
其實孩子衡量孩子是否適合上幼兒園並非根據年紀來判斷,而且根據孩子有沒有以下3個能力來判斷:
1. 孩子的表達能力是否過關
當孩子進了幼兒園,就代表著進入一個新環境,在這裡老師要負責很多的孩子,如果這時候自家孩子不能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那麼很有可能鬧出烏龍事件,老師也無法判斷孩子是否餓肚子,想喝水,身體不舒服等等。所以孩子擁有一定的表達能力這點十分關鍵。
2. 孩子能否獨立吃飯
在自己家裡,孩子都是受寵的。有的孩子還無法自己吃飯,家長會捧著碗一口一口地餵他,但是在幼兒園裡,老師要管教那麼多孩子,沒有多餘的時間像家長一樣做。所以家長應該在孩子有獨立吃飯的能力後送進幼兒園,不然可能會在幼兒園裡餓肚子。
1.幫助孩子儘快適應環境
很多孩子剛開始都不喜歡去幼兒園,因為幼兒園對他們來說是一個新的環境,要面臨不一樣的人以及不一樣的環境。他們要在陌生的環境中獨處,正常情況下孩子都會害怕。所以家長在送孩子去幼兒園前,應該幫助孩子做好心理準備,幫助孩子儘快適應新環境。
2. 鍛鍊孩子的獨立能力
就像前面所說的,如果孩子獨立能力不夠合格的話,會給老師帶來很大的麻煩。畢竟說一個幼兒園那麼多個孩子,老師不可能把全部的精力放在自己孩子身上,老師也是人。家長有時候自己照顧一個孩子都有可能照顧不過來了,更何況老師。如果孩子的獨立能力夠強大的話,家長在送孩子去上學的時候也會比較放心。
身為家長,在送孩子去幼兒園的時候應該給孩子做足思想準備,已經一些基本能力的訓練。避免孩子無法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對於送孩子去幼兒園,各位寶媽覺得還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嗎。
共論育兒話題,讓孩子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