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談戀愛。一個人可以更自由,想做什麼做什麼,不需要過多地考慮對方的感受。」
「是酒不好喝嗎?還是手機不好玩?為什麼要戀愛?」
來自當代單身青年的經典語錄。
民政局近期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有2.4億單身成年人,加起來比俄羅斯和英國人口的總和還要多。其中,有 7700萬人處於獨居狀態,預計2021年將上升至9200萬。
如今,我們不難發現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單身的生活方式,覺得戀愛結婚並不是人生清單上的必選項。單身的狀態可以使自己更加專注於想做的事情,不需要花費過多的時間、經歷、金錢投入到另一個人身上。
單身,是每個人都有的常態。但是,單身的原因,卻各不相同。有的人非常享受單身的生活方式,有的人是沒有遇到合適的戀愛對象。
在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人的需要被分為五個層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與歸屬感、尊重和自我實現。
當人類基本的溫飽和安全被滿足後,會渴望尋求愛與歸屬的需要。歸屬感能夠讓我們能感到放鬆、安心、幸福。只有擁有健康良好的戀愛關係,我們才會體會到強烈的愛與歸屬感。
雖然單身的狀態可以使自己擁有更多的自由,但是一段高質量的戀愛關係同樣有非常多的好處。
沒有哪個人不想被愛和珍惜,無論是海歸精英還是青年學生,內心深處都同樣渴望愛情,期待擁有一段高質量的親密關係,擁有更加豐富多彩的生活。
之前有一款特別火的佛系養成類遊戲「旅行青蛙」,微博、朋友圈都在吐槽自家蛙兒子:
「我的蛙今天在家寫信,是不是又要離家出走了?」
「我從來沒見過我的蛙吃飯,只見過它寫字和消失。」
「我兒子給我寄了吃的回來」
......
我們養的蛙都很獨立,有自己的事業、規劃、行程,不管他去了哪裡,但最終都會回到你身邊,還時不時會給你一些意外驚喜。
有人覺得這種關係像極了父母對出門在外的子女的心理;也有人覺得這款遊戲體現了當代青年的戀愛關係,適當的距離,適當的親密。
其實,伴侶就像是一面鏡子,通過對方,可以看到自身的模樣。高質量的戀愛關係,並不是依附,無底線的迎合、討好對方,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可以讓雙方自我感覺更好,感受到更多的快樂與安全,在未來成長的道路上相互扶持、共同進步、相互成就彼此。
那麼,你眼中的美好愛情,又是怎樣的呢?
編輯排版:炫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