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外國國籍學生參加國內高考」那些事

2020-12-25 北京博飛港澳臺僑聯招

外籍身份學生指的是持有外籍護照的國外學生,這類群體是不能參加國內高考的,目前我們國內的高校對於外籍學生來華留學的政策還是相對的比較寬鬆,一般是入學考試和免試申請相結合:

一、入學考試

主要針對於在國內就讀的外籍學生,學習的是國內普通高中的課程體系,有國內的學籍,可以有高中畢業證書,和國內學生沒有任何的區別,對於這部分群體,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等名校是要考試的,設置了一個基本的門檻。需要說明的是:北京大學的留學生考試還是有很大難度的,特別是數學和英語,從北京博飛華僑港澳臺學校提供的相關數據來看,已經高於國內高考,甚至比國內高考全國一卷的難度還要大,語文並不是很難,比較基礎,但是題量是非常的大。

二、免試入學

主要針對於學習國際課程體系的學生,或者有國際認可的成績,比如IB、SAT、AP等主流課程成績,並且達到一定的標準,可以免於筆試。2017年起,清華大學對於所有的外籍學生一律實行免試加審核的方式,其餘的高校,需要說明的是,免試並不是沒有門檻,個人覺得,門檻更高了,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

總體來說,北大、清華無論從何種途徑進入大學,都是有一定的門檻,並非是外籍說的,有個外籍護照就可以直通北大,以2018年為例,報考北京大學外籍留學的人數達到了800多人,進入面試的才197人,通過面試刷下來近20人,最終錄取172人,競爭還是很激烈的,這些學生都是在內地就讀的外籍學生,成績有的也是非常好,並不差。

相關焦點

  • 北大低分錄取外籍國內女生!拼了命,不如外國國籍?
    一直都在國內接受教育,最後以阿根廷國籍申請清華、北大,享受外國留學生競爭小、考題簡單,甚至免試錄取的優勢,這種操作雖然不合理,但完全合法合規。但也有律師提出質疑:1.鄭楒婷作為一個在中國長期居住的外國人,她是不是依照中國法律持有《外僑居住證》?
  • 改了國籍參加高考,清華北大只是人家的保底選擇
    高考移民在中國一直被聲討,其實這些都是小兒科,更高等的人來來回回改國籍,比國內的高考移民高級的多。改個國籍,什麼清北都不在話下。比如微博上的這名同學:北京大學恭喜福州這名學子,連江黃如論中學鄭x婷同學,通過2020年北京大學外國留學生本科生入學考試、面試,預錄取北京大學法學院。
  • 10年苦讀考清華北大,不如一紙外國國籍?
    要知道,來自福建省福州市連江縣黃如論中學的鄭楒婷從小學、初中、高中就一直在連江縣上學,沒在國外上過一天的學,就因為其父母在海外工作,將其國籍改為了阿根廷籍。 鄭楒婷憑著國際生的身份,參加了清華、北大等國內名校的外籍學生本科入學考試,結果輕而易舉地被北京大學法學院錄取。
  • 拒絕高考狀元白湘菱的北大,免試錄取外籍學生,努力卻比不過國籍
    難道她在中國生活,卻拿著外國國籍就是外國人?關鍵是,她一直在國內生活,接受的一直都是中國教育,她沒有和中國其他的孩子不一樣,她完完全全就是一個地道的中國人,就是因為她的國籍不是中國,所以她就有這樣的優勢?
  • 盤點那些加入外國國籍的明星,企業家
    加入外國國籍的明顯以後在國內發展應該會受到極大的限制。 畢竟中國不承認雙重國籍,那些加入外國國籍的明星禁止使用中國護照。之後片酬方面應該也會受到極大限制 。接下來看看都有哪些明星名人加入外國國籍。明顯如下:1.劉亦菲(美國國籍)2.李連杰(新加坡國籍)3張鐵林(英國國籍)4。
  • 父母在國外工作,孩子在國內上學,如今憑藉外國國籍低分考取北大
    每年的高考成績公布後,通常只有各地的高考狀元才能考進清華北大。出生於福建省連江縣的學生鄭楒婷,她從小到大在中國長大,然而她的國籍卻是阿根廷,她雖然與其他同學一起參加了高考,可是成績並不理想,可以說她考取北京大學完全是藉助了國籍的幫助,高考結束後,她僅僅就參加了學校的漢語水平測試就被錄取了。那麼為何這位鄭同學有著阿根廷的國籍呢?
  • 十年苦讀不如一紙國籍?教育部關於國際學生的規定,讓高考更公平
    比如利用高考中的一些政策,家長會在孩子參加高考前讓孩子獲得外國國籍,當然這要提交一筆不菲的資金,之後這個孩子可以憑外籍生的身份進入國內的名校每一個參加過高考的人都明白其中的艱辛,悶熱的教室,緊湊的課程,堆滿課桌的卷子,所有的時間都被用來在課桌上奮筆疾書。而這樣的辛勤付出,卻有可能被更換國籍這樣投機取巧的應試辦法所抵消。
  • 高考狀元白湘菱無緣清北,福建女孩卻因國籍輕鬆上北大?
    因為父母以前在海外工作,她也加入了阿根廷國籍。憑藉著外籍的身份,鄭楒婷參加了2020年北京大學外國留學生本科生入學考試,並順利被北京大學法學院錄取。人大附中國際班曾經創造了高考的奇蹟:全班35名留學生,32人考入清華北大,3人考入人大,名校錄取率100%。這35個留學生雖然是外國國籍,但都是中國面孔。在國際班,留學生們說著全球通用的漢語,溝通無障礙。
  • 江蘇高考狀元上不了清華北大 福建女孩改個國籍就能夠辦到
    高考是對於高中生的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清華北大更是人們眼中的名校,是擠破腦袋都想去的高校。我們今日份談談一個中國女孩擁有外國國籍被北大錄取。這幾年來出現了一種現象就是家長紛紛把孩子送到國外去留學拿到外國國籍,借著國際考生的身份就能夠直接省略高考,而直接去參加各大名校的考試。對於清華北大等這些名校針對的國際生入學考核相對於國內的高考來說真的簡單化了許多。以清華大學的招生簡章來說,外籍學生可免筆試。在這之前要參加幾個科目的筆試,然後加試或者去面試後被錄取。但是從2017年之後,就不需要參加清華的筆試環節。
  • 江蘇高考狀元被清北拒之門外,寒窗苦讀十年,不如一紙國籍?
    一直都在國內接受教育,最後以阿根廷國籍申請清華、北大,享受外國留學生競爭小、考題簡單,甚至免試錄取的優勢,這種操作雖然不合理,但完全合法合規。01「鄭楒婷」們為何能輕易被名校錄取?其實,像鄭楒婷這樣的外籍學生有很多。
  • 北大拒絕高考狀元,卻錄取了外籍生!網友:十年寒窗不如一紙國籍
    憑藉國際生的身份,參加清華、北大等國內名校的外籍學生本科入學考試的難度,要比高考低很多。 況且,今年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在內的各大高校,都取消了2020年外籍生入學考試,改為面試審核。 其實,像鄭楒婷這樣的外籍學生有很多。
  • 教育部:嚴格國際學生申請資格 不滿足者可參加高考
    2009年,教育部曾經出臺《教育部關於規範我高等學校接受外國留學生有關工作的通知》,對中國公民移民外國後作為國際學生進入我高等學校本專科階段學習的資格作出明確要求。近幾年,出現了部分學生父母雙方或一方為中國公民、本人出生即具有外國國籍,在中國境內接受基礎教育,以國際學生身份申請進入高等學校本專科階段學習的情況,受到社會關注。
  • 清華為外籍學生免筆試,十年寒窗敵不過一紙國籍?學者:這很公平
    然而,一則消息卻讓許多考生感到憤怒和不解:「從2017年起,清華還免去了外籍學生筆試環節。」同樣是人,為啥別人直接免去了筆試環節而我們卻要經受地獄級別的高考筆試呢?更何況咱們是中國人人家還是外國人——為啥受到優待的不是自己人呢?許多高考生發出了這樣的疑問,同時許多人還拿國外來對比:人家外國的名校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大學、牛津大學為什麼沒有對咱們中國學生免除筆試環節呢?
  • 國際學生這道口子,被收緊了?衝上熱搜,這類人不能鑽空子了
    是針對跨國高考移民,是那些取得外國國籍後,以「外國人」身份參加國內高等學校的外國留學生入學考試或考核,從而達到避開普通高考競爭、進入高等學校學習的人。而本次教育部再次發文,主要針對父母(或一方)是中國公民,並定居國外,出本人出生時即具有外國國籍的,要求申請者必須最近4年在外國實際居住2年以上,否則只能參加高考。目前在國內高中就讀的這類外國籍學生,沒法再走國際學生的路子了。
  • 為考清華十年寒窗,去北大卻只要一紙外國國籍,這真的公平嗎?
    但是如今卻是降低門檻招收外籍學生,國內的學生歷經十年寒窗苦讀卻依然拒之門外。清華北大對外籍學生降低門檻,引網友不滿。如果你關注清華北大招生情況就可以發現一個「奇怪的現因為清華在幾年前就發布了一條,讓很多國人氣憤的消息∶從2017年開始,外籍學生可以申請到清華大學,免去筆試環節。
  • 十年苦讀不如一紙國籍?教育部出手,「高考移民」終將成為歷史
    每年都會有幾十萬的中國學生經歷「高考」,而這也是每個家庭都非常重視的一個「人生節點」,畢竟「高考」很大程度上關係著孩子未來的發展,對於孩子是一個很大的轉折點。正常來說,這種大型考試是最公平,最直接的能改變人生軌跡的一種方式。
  • 外籍學生免試上清華?教育部調整國際學生申請資格:最近4年需在外國...
    其中提到,父母雙方或一方為中國公民並定居在外國,本人出生即具有外國國籍的學生以國際學生身份申請進入我國高校學習,應在最近4年之內有在外國實際居住2年以上的記錄。該通知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本次通知對現對高等學校接受國際學生申請進入我國高等學校本專科階段學習作出如下補充規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第五條,父母雙方或一方為中國公民並定居在外國,本人出生時即具有外國國籍的,不具有中國國籍。
  • 十年寒窗比不上一個外國國籍?教育部「重拳」出擊,網友:支持
    足以跟我國的高考相比嗎?其實,這就太「高看」HSK考試了,這只是國際上一種認可度很高的漢語水平考試,就跟我們孩子考英語四級、英語六級是一樣的。在我們中國孩子眼裡,HSK的選拔難度非常低,即使是最高難度的六級也不過就是初中學生的水平。
  • 俞敏洪:關於規範外國留學生招生政策防範國際高考移民的建議
    2017年,教育部會同外交部、公安部出臺《學校招收和培養國際學生管理辦法》,要求各地各高校嚴把入學門檻。近年來,不斷出現中國人通過各種途徑獲得外國國籍或永久居住籤證,以外國人或華僑身份參加國內高校的外籍留學生考核或華僑聯考,從而避開國內高考,進入我國名牌大學讀書的案例。
  • 北大拒絕高考狀元卻免試錄取外籍留學生,一紙國籍比努力還有用?
    然而,北大校方在拒絕這位「高考狀元」後的幾天卻直接免試錄取了一位叫做鄭楒婷的外籍留學生,這位學生她雖然被稱之為外籍留學生,但是這只是她的父母在她小時候就給她轉好的國籍,她出生的時候還仍然是一位中國人。那麼,這兩位學生的經歷又是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