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岡山行洲紅軍標語群

2020-12-15 吉安新聞網

井岡山行洲紅軍標語群舊址位於井岡山市茨坪鎮南邊約13公裡處的行洲村。行洲村地方不大,但全國聞名,因為這裡有至今保存最原始、最完整和內容最為豐富的井岡山鬥爭時期的紅軍標語群。

從1928年至今,這些標語是如何保留下來的呢?

在敵人「石頭要過刀,茅草要過火,人要換種」的滅絕人性政策下,井岡山的許多村莊被燒毀。行洲村的村民為了保護自家房子不被燒掉,使用一層黃泥巴把寫有紅軍標語的整面屋牆都糊起來,標語也就被覆蓋在裡邊。在兩棟房屋的牆壁上,密密麻麻地寫滿了30多條紅軍標語,被稱為「山溝裡的紅軍標語博物館」。

行洲為什麼被稱為「府」呢?行洲村地處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腹地,緊挨井岡山南大門硃砂衝哨口,海拔約400米,地勢平坦開闊,背靠井岡山主峰,四面環山,是井岡山紅軍五大哨口內面積較大、人口較多的一個村莊。行洲村是當年紅軍經常路過和居住的地方,且比其它的山村較為畗裕,而且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它南出遂川,「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是白軍和紅軍反覆拉鋸爭奪的要地。

行洲保留下來的標語,既是井岡山鬥爭的珍貴歷史見證,也是一筆寶貴的歷史財富,是我們研究黨史、軍史和革命史極為重要的歷史依據。

行洲標語群,生動形象,內容豐富,而且通俗易懂,讀來朗朗上口,號召力和感染力都很強,在當時對於瓦解敵人的意志和打擊敵人的氣焰,宣傳群眾、發動群眾擁護共產黨、參加紅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井岡山鬥爭時期,紅軍戰士從事的宣傳工作,是在國民黨反動派強大的輿論面前完全處於弱勢的情況下展開的。當年,國民黨反動派開動強大的輿論宣傳機器,百般誣衊中國共產黨。

在井岡山鬥爭時期,紅軍的宣傳兵在行洲等地寫下了許多標語、口號,利用這種形式,宣傳黨和紅軍的任務,有效地反擊了國民黨反動派對共產黨的誣衊,對群眾的欺騙。宣傳建立紅色政權的標語,如:「建設工農兵蘇維埃政府!」「建設工農兵蘇維埃政權!」宣傳土地革命的標語,如:「實行土地革命萬歲!」「學習蘇俄紅軍精神!無產階級只有分了田地,才有飯吃有衣穿!」宣傳共產黨的工商業政策標語,如:「實行民主革命!不妨礙小資產階級的利益!」「實行保護小商人貿易!」宣傳黨的對敵統戰政策的標語,如:「不殺敵軍士兵!只殺敵軍官長!」行洲有許多標語是宣傳共產黨和紅軍性質、宗旨和任務,揭露國民黨十大罪惡的標語。

井岡山鬥爭的成功首先取決於根據地政策的正確,其次取決於參加井岡山鬥爭的人員堅定信念和英勇頑強,同時也離不開黨的豐富而有效的宣傳手段。行洲村的紅軍標語是井岡山鬥爭時期紅軍標語宣傳的一個縮影,從中可以看出,當年的紅色標語宣傳為根據地的創建、鞏固與發展起到了巨大作用。

相關焦點

  • 井岡山風景、交通及風味小吃 - 網易旅遊頻道
    景點有 黃洋界哨口、中國紅軍第四軍黃洋界哨口營房、黃洋界荷樹(井岡山軍民挑糧歇息處)、黃洋界「寶光」、黃洋界雲海、黃洋界雪景、大井毛澤東舊居、大井朱德、陳毅舊居、大井紅軍烈士墓、王佐烈士墓、八面山哨口等  建議遊覽首選:黃洋界哨口、黃洋界雲海、大井紅軍烈士墓、王佐烈士墓,其次為其它景點   井岡山風景(四、主峰景區)   位於茨坪西南處6公裡處,主要景點有:
  • 井岡山上祭英靈
    4月2日8時許,江西省井岡山市人武部組織幹部職工和文職人員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來到井岡山茅坪紅軍烈士墓前,緬懷革命先烈,進一步增強當好新時代紅軍傳人的堅強決心。身穿迷彩服,肩扛鐵鍬竹帚,冒著絲絲春雨,該人武部幹部職工沿著古杉參天、香樟環抱的27級臺階緩步而上,走進茅坪紅軍烈士墓園。
  • 井岡山培訓日記
    3時52分,江西省委省委黨校幹部教育學院教學助理熊妃妃老師前來接站,安排乘坐江西省委黨校大巴車前往井岡山,8時38分到達井岡山茨坪鎮。井岡山氣候有些陰冷。餐後入住紅盛賓館501號房間,代彬同志我們倆個同住一間。經查手機:井岡山到大理公路路程有1800多公裡,井岡山到長沙公路路程有330多公裡左右,井岡山到南昌公路路程有330公裡左右。
  • 國慶井岡山旅遊推薦 吃貨與井岡山的舌尖交鋒
    且隨吃貨們前往井岡山尋找答案。   五悅景區連鎖酒店井岡山店:泥鰍鑽豆腐 五悅景區連鎖酒店井岡山店被眾多旅行者譽為井岡山最具代表性的酒店。在這裡住上半個月,就算是頓頓換著花樣吃,估計也吃不完所有菜品,除了江西各地都比較常見的老表菜之外,酒店裡還有不少鮮美的客家菜,既有秘制老鱉、紅燒野兔這樣山裡人喜歡的臘肉、野味,也有燜草魚、河蚌豆腐湯等河鮮,喜歡吃辣嗎?那就點盤香辣兔肉,感受快速煸炒後的生猛;喜歡清淡嗎?
  • 井岡山革命歌曲背後的故事
    他初中就讀於酃縣中學(炎陵一中前身),1949年參加工作,是《井岡山報》創刊者之一,先後在《井岡山報》和《江西日報》工作,1999年退休後,移居廣東深圳。工作之餘,唐山樵最大的愛好就是寫歌詞,題材多以歌頌井岡山革命精神、歌頌毛主席和黨的英明領導為主。《井岡山上太陽紅》《毛委員和我們在一起》兩首歌曲是他的代表作,並被收錄進《中國音樂家詞典》《中國音樂家名人錄》等書中。
  • 紅米飯南瓜湯,體驗井岡山紅色生活
    紅米飯南瓜湯,它與紅軍的成長壯大密切相連,息息相關。當年正是井岡人民從自己口中擠出的一粒粒、一捧捧紅米南瓜,支持紅軍堅強挺立,才有了「紅米飯,南瓜湯」那首膾炙人口的不朽歌謠。正是憑藉這種由「紅米飯、南瓜湯」釀造的井岡山精神,中國革命才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氣勢,從勝利走向勝利。
  • 「土門戰役」紅軍殲滅守敵萬餘人
    這裡就是紅軍長徵時期著名的「土門戰役」發生地。「三元橋由橫跨於太安、土門、石槽三條河上的三座單孔石拱橋組成,三橋位置呈等腰三角形,是通往綿竹、安縣、北川古道必經之橋。」省委黨史研究室黨史軍史專家龔自德站在石橋邊向記者介紹,當時,紅軍在三元橋附近與敵展開激烈戰鬥,其後各過路部隊又在橋身、橋欄、橋柱等處刻了大量標語,這些標語是阿壩州保存完好、數量最多的紅軍石刻標語群。
  • 紅軍這個名稱的起源,紅軍以前叫什麼?
    在我黨早期革命的歷史當中,紅軍是一個重要的名詞和時期。有關紅軍名稱的起源,有很多不同的說法。有說是從蘇聯紅軍傳過來的,也有說是自己創造的,現在的資料顯示,紅軍名稱的產生是一個發展演變過程的。黃麻起義紅軍名稱開始傳開。12月11日,我黨在廣州發動了廣州起義。
  • 「紅軍菜」是什麼?
    在江西井岡山,當地人喜歡用某種野菜招待客人,常稱其為「紅軍菜」。據說當年紅軍在井岡山,由於糧食匱乏常上山挖這種野菜充飢,所以叫「紅軍菜」。詢問當地服務員人員和居民,這種野菜到底是何種植物,往往得不到確切答案。 網上查考,有說「紅軍菜」為紫背天葵。
  • 尋覓祖國秀麗風光,來紅色故土,喝一碗井岡山的南瓜湯
    小編今天想要給大家介紹的是江西的井岡山。井岡山,一座充滿紅色歷史的名山,是中國紅軍曾經駐紮過的地方。小編認為這裡的每一間老屋、每一寸土地,都記載著當年的革命故事,令人讚嘆。現在就隨著小編的腳步一起踏入這塊紅色的土地吧!井岡山可以說是革命的搖籃了,當年紅軍在這裡發生了好多故事。
  • 【幹部學院】井岡山上來補「鈣」
    廳局長們均自行前往井岡山,即使是省部級班的學員也不得帶秘書。最近的井岡山機場距學院80多公裡,通常只有一名工作人員帶著一部考斯特接上一批學員。  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位於距井岡山市新城區半個多小時車程的茨坪鎮西北角。沿著學院門前的紅軍路,一邊是一些培訓機構和賓館,以及井岡山革命博物館等;另一邊是名為「天街」的商業區和一座小公園。
  • 井岡山精神的歷史形成、基本內涵與時代價值
    艱苦卓絕的鑄就過程 井岡山是中國革命的搖籃。井岡山的革命鬥爭不僅點燃了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開闢了中國革命的獨特道路,而且孕育出偉大的井岡山精神。井岡山精神的產生,是中國近現代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
  • 井岡山紅米,一粒催生了星星之火的米
    眾所周知,井岡山是中國革命的搖籃。在堅苦卓絕的革命創始時期,井岡山的紅米飯和南瓜湯哺育了當年的紅軍戰士,井岡山的紅米酒更是被人們驕傲的稱之為「紅軍可樂」。井岡山,一方水土養一地紅米井岡山地處江西省西南部,湘贛交界羅霄山脈中段,古有「郴衡湘贛之交,千裡羅霄之腹」之稱。
  • 「井岡山直達列車」開行十周年 拉動「紅色聖地」旅遊經濟
    4月18日是井岡山-北京西Z133/134次直達列車開行十周年的日子。當日,記者踏上了該趟「井岡山直達列車」,前往探訪中國首個農村革命根據地江西井岡山的今昔變化。井岡山被譽為「中國革命的搖籃」,地處江西省西南部,贛湘兩省交界的羅霄山脈中段。
  • 東華理工大學學生骨幹赴井岡山開展暑期實踐活動
    8月25日上午,在黃洋界哨口,校團委特邀開國少將彭顯倫之子,原解放軍後勤指揮學院副教授,江西幹部學院紅軍後代授課團成員,年過花甲的彭程教授為隊員們進行現場教學,彭程教授用生動的語言,講述了以「依靠群眾、勇於勝利」為主題的當年那場硝煙瀰漫的激烈戰鬥。
  • 夜半書燈丨中央黨校學員井岡山體驗式教學隨想
    1928年7月,彭德懷等率領工農紅軍第五軍準備上井岡山與朱毛紅軍會合,蔣介石急調部隊「堵剿」。紅五軍幾乎每天都要打仗,有時一天要戰鬥數次,最多時一天打過七八仗。無懼血雨腥風,無懼四面屠刀,無懼缺吃少穿,無懼各種「反水」、叛逃,無懼隨時可能出現的險情、絕境和流血犧牲,無懼一次又一次的失敗。
  • 紅軍標語中敘說故事 紅軍是窮人的隊伍 軍民團結
    1928年4月、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保留下來的部隊與湘南起義軍到達井岡山,與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    勝利會師,並成立了當時最強大的一支工農革命武裝———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同年5月中旬改稱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紅軍立足尚未穩,江西國民黨軍27師師長楊如軒奉命發兵「進剿」井岡山,紅四軍攻防結合,分兵對付,兩次打退了楊如軒的「進剿」。
  • 習水土城古鎮裡的「女紅軍街」,中國唯一的一條女紅軍街
    老街上到處都可以看到紅色元素,女紅軍街就在這個紅軍浮雕牆的下面小巷子裡。1935年元月,遵義會議確定紅軍途經土城在瀘州一線渡過長江與紅四方面軍會合。27日中央軍委進駐土城。28日拂曉,在毛澤東、周恩來的親自指揮下,七大元帥親自參與或指揮紅軍與國民黨川軍激戰青槓坡。29日紅軍以土城為主要渡口渡過赤水河,此役是四渡赤水第一戰。
  • 那夜,送別紅軍
    原標題:那夜,送別紅軍 80多年前,中央紅軍夜渡於都河,踏上漫漫長徵路。 1929年,紅四軍從井岡山來到瑞金,為粉碎國民黨反動派的瘋狂圍剿,蘇維埃政府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擴紅運動。一時間,紅色故都到處是父送子、妻送郎參加紅軍的動人景象。
  • 五華法院組織幹警到井岡山參加黨性修養培訓班
    五華法院組織幹警到井岡山參加黨性修養培訓班 2020-09-08 11: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