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爾多次顫抖後又在發言時呼吸急促 官方這樣解釋

2020-12-17 中國青年報

海外網7月16日電 在不到1個月裡,德國總理默克爾3次被拍到在公開場合不停顫抖,而在周日(14日),媒體注意到默克爾在發表聲明時又出現了呼吸急促、喘粗氣的情況,這也再一次引發外界對其身體狀況的關注。次日,德國政府發言人對此給出了解釋。

綜合德新社等媒體報導,當地時間14日,默克爾在德國駐法大使位於巴黎的官邸,就出席法國國慶日閱兵式向媒體發表簡短聲明。不過,有記者們注意到默克爾在演講時出現了呼吸急促的情況。

15日,針對不少媒體的擔憂,德國政府新聞發言人斯特芬·塞伯特站出來發聲,試圖消除外界對於默克爾健康問題的不斷猜測。他表示,德國總理在發表聲明時呼吸急促,是因為她剛剛快速爬了一段樓梯。

「為了能夠準時抵達記者們在樓上等待的地點,總理非常迅速地爬上樓梯,隨後立即發表了聲明,」塞伯特解釋說,「這不是什麼要特別報導的事情,也沒有理由做什麼猜測。」

默克爾在6月27日被拍到不停顫抖(圖源:路透社)

自6月以來,默克爾3次在公開場合被拍到全身顫抖。6月18日,默克爾在歡迎到訪的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時晃動不止。對於自己第一次渾身顫抖,默克爾給出的解釋是脫水。6月27日,站在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旁邊的默克爾再次出現渾身發抖的情況。7月10日,默克爾在柏林會見芬蘭總理林內時又出現了明顯的抖動。

德國官方對後兩次的抖動解釋是「對第一次顫抖的記憶導致出現隨後的顫抖,這是一種心理上的過程」。默克爾也曾談到健康話題。她稱自己清楚地知道必須照顧好身體,試圖再次讓公眾安心。

默克爾7月10日會見芬蘭總理林內時再次出現明顯抖動(圖源:BBC)

默克爾於1954年7月生於德國漢堡,在2005年11月當選德國總理,2009年10月連任,2018年3月第四次當選德國總理。2018年10月,默克爾曾表示將在2021年卸任總理一職。

相關焦點

  • 默克爾2周內2次渾身顫抖 官方給出這種解釋
    在德國政府發言人強調本國總理「身體很好」之後,默克爾的團隊近日也向媒體解釋了導致她出現第二次顫抖的原因。據英國《每日快報》1日報導,6月27日,默克爾站在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旁邊時渾身發抖,而就在此前的6月18日,這位德國總理歡迎到訪的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時也曾出現全身顫抖、晃動不止的情況。
  • 唇語專家破解默克爾顫抖時反覆默念話語:我能挺住
    唇語專家破解默克爾顫抖時反覆默念話語:我能挺住 德國總理默克爾與芬蘭總理林內。視覺中國 資料德國總理默克爾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3次被拍到在公開場合不停顫抖,儘管她本人表示「我很好」,但依然引發了外界對於這位「鐵娘子」身體狀況的擔憂。在最近一次出現顫抖時,默克爾口中念念有詞,唇語專家也透露了她不斷重複的內容。
  • 六成德國人認為默克爾顫抖是「私事」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默克爾顫抖,德國討論!」據德國《柏林日報》14日報導,7月17日是默克爾65周歲生日,但今年默克爾面臨的生日氣氛卻有所不同:由於此前3周內她出現3次渾身顫抖,又改變了外交慣例——坐著參加歡迎儀式,引發德國就「總理是否應該公布健康狀況」的大討論。
  • 默克爾一月內三次顫抖,民調稱六成德國人認為這是「私事」
    當地時間2019年7月10日,德國總理默克爾在柏林會見芬蘭總理安蒂林內時,再次出現身體顫抖的情況。視覺中國 資料德國總理默克爾的身體狀況究竟如何?在7月10日會見芬蘭總理的公開活動中,默克爾在一個月時間之內第三次發生身體顫抖的狀況,這也因此成為了整個德國都在關注的問題。7月11日,默克爾在會見丹麥總理時,兩人乾脆選擇在出席正式儀式時坐在凳子上,就有德國媒體披露稱這是德國政府方面的要求。
  • 這可能是給默克爾最好的生日禮物
    新華社柏林7月19日電剛過完65歲生日的德國總理默克爾終於可以休息會兒了。主持完19日年度夏季記者會後,她已計劃好給自己放個「暑假」。近來,這位已連續領導德國14年的女強人罕見地在公眾面前暴露了她脆弱的一面:一個月內,三次在公開場合控制不住地全身顫抖,以至於後來在迎接外國領導人時不得不坐著出席儀式。
  • 2歲寶寶發燒睡覺呼吸急促怎麼辦?
    【育兒】寶寶現在兩歲大了,從昨天晚上開始寶寶發燒睡覺呼吸急促怎麼辦?昨晚用的退燒貼覺得好一點了,請問醫生該如何是好?要去醫院嗎?打針嗎?急急急!吃藥嗎?沒經驗!還一直反反覆覆不好!
  • 默克爾坐在椅子上演講 專家:或患「直立性震顫」
    7月17日是德國總理默克爾65歲生日,當天,許多媒體向她表示祝福,並對她給予了很高的評價。有媒體表示,默克爾為德國做出了貢獻,但她的難民政策讓許多德國人不滿。德國《世界報》17日報導稱,默克爾是改變德國歷史的人物。即使在生日當天,她仍堅守在工作崗位上。
  • 兩歲內寶寶呼吸急促 家長應警惕「致命小毛細」
    兩歲內寶寶呼吸急促 家長應警惕「致命小毛細」 2020-12-09 16:06
  • 默克爾坐在椅子上做演講,有人猜測:可能患了「直立性震顫」
    7月17日是德國總理默克爾65歲生日,當天,許多媒體向她表示祝福,並對她給予了很高的評價。有媒體表示,默克爾為德國做出了貢獻,但她的難民政策讓許多德國人不滿。德國《世界報》17日報導稱,默克爾是改變德國歷史的人物。即使在生日當天,她仍堅守在工作崗位上。對於默克爾來說,今年的生日不同於往年,在生日到來之際,她的健康狀況再次成為德國的熱門話題。
  • 打架時,你是不是也感覺心跳加速,身體顫抖?心理學這樣解釋
    實際上這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狀態,只不過這種心理狀態轉化成腎上腺素分泌增多,又刺激了興奮神經,才會導致這樣的生理現象發生。自我保護意識人作為高級動物與其他動物也有共同的特性,當動物受到威脅時,都會本能地面對兩種狀態:一、戰鬥到底;二、放棄逃跑。
  • 鐵娘子默克爾挺身而出:美國別把手伸太長
    據德國當地媒體霸道稱,德國總理默克爾日前在德聯邦議會發言時正面表態,稱美國對於「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的參與者實施制裁,這或將對俄烏天然氣談判造成直接的負面影響,並加劇地區不穩定性的惡化,默克爾明確表示對德國反對美國的域外管轄,簡而言之就是暗示川普把手伸得太長在搞霸權主義。
  • 「0-1歲」嬰兒鼻子不通呼吸急促怎麼辦
    嬰兒年齡比較小,身體抵抗力遠不如大人,如果平時沒有注意保暖,很容易會出現感冒症狀,而感冒往往會引起嬰兒鼻子不通、呼吸急促等現象,這時候嬰兒就會感覺十分難受,父母也跟著焦急和擔心,那麼,嬰兒鼻子不通呼吸急促怎麼辦
  • 默克爾將啟訪華行 「老友記」三大成果可期
    中新社北京9月4日電 題:默克爾將啟訪華行 「老友記」三大成果可期  中新社記者 蔣濤  德國總理默克爾即將展開任內第十二次訪華行程。官方消息稱,默克爾將於9月6日至7日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  北京觀察人士預計,作為多次訪華的「老友」,默克爾此訪在中德經貿、「一帶一路」建設、中歐合作等三大領域成果可期。
  • 四肢無力、呼吸急促,湖南男子患熱射病輾轉三家醫院,夏季這些症狀...
    7月28日晚19時左右,周先生在工地上持續工作了一整天后準備回家。當他準備騎上摩託車時,發現自己四肢無力,呼吸也十分急促,隨後昏倒在地。工友看到後,趕緊將他送至當地鎮醫院進行緊急救治。由於當地醫療條件有限,周先生被送往縣醫院進行救治,並確診為熱射病。周先生的情況越來越嚴重,其家人在醫院的建議下,將他轉到湖南省人民醫院進行搶救。
  • 痛批安理會工作效率低下,默克爾獻出妙計,意外暴露德國真正野心
    作者:書南/編輯:弘文 全文856字,閱讀約需2分鐘 聯合國近期多次被提議進行改革,而提出意見的是印度、德國、日本,如果不出所料,接下來巴西也會表達同樣觀點,相信已經有不少人看出,這些國家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一直想要加入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行列
  • 跑步時,該用鼻子呼吸還是嘴巴呼吸?多數人都做錯了
    導讀:跑步時,該用鼻子呼吸還是嘴巴呼吸?針對這個問題,主要要根據大家跑步的速度和方式來決定,如果你是用慢跑的方式,而且在跑步的過程中,並沒有急促的呼吸感,這樣的話用鼻子呼吸是比較好的,這樣也更有利於呼吸新鮮的空氣,而且還能避免一些細菌病毒直接從口腔中進入身體,畢竟我們的鼻腔中的鼻毛有吸附病毒毒素的作用,這樣也能起到了過濾空氣的作用。
  • 當默克爾與普京相遇,用的德語還是俄語?
    談話間,普京的愛犬、黑毛拉布拉多犬「科尼」突然闖進會場,默克爾神色當即有點發慌,但很快恢復了自持風度。普京對她說:「這狗沒嚇到您吧,它很乖的。」這狗繼續在默克爾面前逗留了好一會兒。  此事當時被德國媒體廣泛討論,普遍認為是普京藉以威懾默克爾的「小把戲」。多年後,普京對媒體解釋說他當時只想活躍下氣氛,他以為默克爾喜歡狗。  默克爾因被狗咬過,所以怕狗。這件事德國人都知道。
  • 在分娩時如何正確的呼吸?準媽媽們看過來!
    正確的呼吸可以幫助你順利通過跑完全程,同樣,在分娩時,也能提供給你和孩子足夠的氧氣,把你的注意力從分娩的疼痛中轉移出來。那麼,分娩過程中應該如何正確地呼吸呢?準媽媽們趕快來學習吧。1、做深呼吸深呼吸最好是在一次宮縮開始時以及結束後做。通過鼻子吸3到4次,再通過鼻子或者嘴唇呼出4次。
  • 剛對中國作出表態後,默克爾把話挑明開懟美國,俄羅斯收到好消息
    在美國逼迫世界各國在中美之間選邊站的背景下,德國總理默克爾近日對中國作出了重要表態。據新華社消息,默克爾近日在柏林召開了一次夏季記者會,在談及中歐、中德關係時,默克爾表示,德國在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期間,將推動歐中進一步加強合作。
  • 面對德國混亂的局勢,鐵娘子默克爾忍不住落淚
    巾幗不讓鬚眉的德國鐵娘子默克爾終究也只是個女人,在面對新冠病毒時,她沒有示弱,反而採取一系列抗疫措施將德國的新冠疫情控制在一個絕佳的局面,雖然依舊有人因感染新冠而去世,但是相對於歐洲其他國家來說,可以稱得上是抗議標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