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治療師,跳出舒適圈,我們學習,我們知曉外面的世界!

2021-02-12 楓葉之國話康復

自學,或許是你最有效的學習武器,無論是為準備考試還是你自己想學東西。你要做的是定好計劃,朝著目標用一個系統性的方法去實現。不要把學習時間安排的過滿,那樣會讓你苦不堪言。你應該把時間均衡的分布到各個計劃中,然後一往無前。

楓葉之國話康復現已組建「楓葉之國肌骨資料分享和學習小組群2群」,本群主要為致力於提高肌骨治療能力的物理治療師搭建互助互學互授平臺,歡迎垂詢並加入。垂詢微信號:hehuahong321。

注意以下幾點可以讓你提高自學效率:

1)符合自己的學習習慣

2)因為不再有一個教室讓你集中注意力,你需要創造一個合適自己的學習環境。合適的桌子,舒服的椅子是首要的考慮。一臺電腦,若干書籍,筆記本以及各類紙筆也是必不可少。一旦你坐下,那麼所有的精力都在和學習相關的事物上。

3)一定要標記出重點,這樣可以大大節約你複習的時間。

4)你需要不斷的重複。

5)一定要記筆記。

6)把自己學到的,試著教給別人。

下面是一些國外推薦的網絡繼續教育課程,適合兼顧學習物理治療知識和提高專業英語技能的治療師:

1)PTcourses

一家成立於1996年的物理治療繼續教育網站。內容涵蓋神經康復,肌骨康復,兒童康復和老年康復等。每個版塊分若干不同課程,課程時長從數小時到數十小時不等。

網址:https://www.ptcourses.com

2)PhysicalTherapy

涵蓋物理治療領域20個話題的超過275個的各類課程。課程的設計基於當前最新的循證醫學證據。課程帶有課後測試。最近一期(10月2日)的關於ACL的課程(圖)預告,以及課後測試的樣題(圖)。

網址:https://www.physicaltherapy.com/pt-ceus/

3)AdvantageCEUs

網址:https://www.advantageceus.com

4)PTonICE

網址:http://ptonice.com

5)TodayinPT

網址:https://ce.todayinpt.com

現場學習,場景可能包括大型會議,講習班,上市會等,這些都提供給我們獨特的學習機會,幫助我們知曉專業領域內的更多知識和進展。現場學習往往從該行業的精英或者意見領袖那兒獲取信息。他們可能帶來最新的研究進展,最有效的臨床幹預手段,並通過講者自己豐富的經驗和深刻的理解,讓我們更快的學到新知識。這就如同一把鈍斧頭砍樹,永遠砍不過鋒利的斧子,而這些講者往往是鋒利的斧子,能讓你豁然開朗。因此,抓住這些機會,豐富你的知識,提高你的臨床技能。

現在的人們越來越相信知識只在我們的手指之間,的確只需動動手指,浩瀚的網絡世界就提供給我們無窮的知識,但這正是問題所在。如此海量的內容,你如何去篩選,如何去偽存真?可喜的是有人已經替你做了,那就是各類組織有序的學術會議,它將幫助我們獲取新的行業發展動向並改善我們的治療方法。

下面的這些會議連結,讓你了解全球的物理治療界都在關注什麼?

1)Combined Sections Meeting (CSM)

美國物理治療學會(APTA)旗下的物理治療學術年會,每年有超過10000名專業人員參加,是全球物理治療界最負盛名的學術年會。詳細介紹請參看往期文章《作為物理治療師,你不得不了解這個100歲的幫派組織》

網址:http://www.apta.org/CSM/

2)National Student Conclave (NSC)

APTA針對物理治療專業學生而舉辦的學術年會。目的在於增加學生互動,增進學習興趣以及提供認證考試訊息以及各類針對學生的項目發布。

網址:http://www.apta.org/NSC/

3)World Confederation of Physical Therapy

世界物理治療學會官網,每年常規舉辦學術會議。其學術會議的內容,代表著全球物理治療所取得的新進展。

網址:https://www.wcpt.org/events

4)Physical Therapy Rehabilitation Conferences

全球物理治療大會會議信息的查詢平臺,幾乎涵蓋各個國家重要的物理治療學術會議。

網址:https://www.conferenceseries.com/physical-therapy-rehabilitation-meetings

大家都聽過「10000小時「定律。要想成為真正的專業人員,學習過程往往很長。這並不是件輕鬆任務,你需要全身心的投入,需要不停的嘗試,才能獲得最終成功。這就好比把你扔進一個大湖的中央,目標是遊向對岸。你首先要做的是通過不斷的試錯,掌握遊泳的技能。若是只看別人遊泳,只懂得分析別人的泳姿,自己永遠不跳下去,那麼扔進大湖之時,就是你沉沒之日。因此,通過主動性的學習以及不斷的試錯,才能將知識最終內化為自己的技能。

圖 主動性學習

最後,你最終是否能夠成功,決定於內因:學習動力。內在原動力會給你帶來無窮的精力和無盡的能量,並最終控制你的行為:堅持。那些堅持下來的物理治療師,絕對不只是為了錢,而是對治病救人的職業熱愛,是對患者殷殷期許的承諾,是對自我價值彰顯的那份自豪。

讓我們選擇學習,選擇堅持,一旦你做了這個選擇,你會發現其實身邊圍繞著許多和你一樣選擇的同道,在這條路上你並不孤單。

請加入楓葉之國肌骨分享群,開始我們的學習之旅。

楓葉之國話康復現已組建「楓葉之國肌骨資料分享和學習小組群2群」,本群主要為致力於提高肌骨治療能力的物理治療師搭建互助互學互授平臺,歡迎垂詢並加入。垂詢微信號:hehuahong321。

楓葉之國話康復整理,轉載請事先聯繫並註明出處。

更多交流溝通,關注本公眾號,點擊菜單欄「微社區」進入物理治療師之家。

楓葉之國話康復提供代查英文文獻,翻譯康復類英文論文以及代購英文專業書籍和康復類產品的服務,同時分享國外康復的點點滴滴以及我們的所見所聞。

楓葉之國話康復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楓葉之國話康復

相關焦點

  • 物理治療師,我們帶你了解外面的世界,你準備好了嗎?
    楓葉康復不斷收到國內治療師朋友關於海外物理治療學習和就業的問題。今天我們把問題以文字的形式總結一下,供廣大朋友參考。之前,我們也邀請過加拿大McGill大學的PT在讀學生在線跟大家聊過這一話題,題目叫《海外物理治療專業學什麼?怎麼學?》(圖1)。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前往千聊huahong he的直播間pybi5y收聽。
  • 從今天開始,跳出舒適圈,讓我們離成功近一點,再近一點
    曾經有網友這樣調侃:「小孩子才想打破舒適圈,成年人只想在舒適圈裡躺到天荒地老。」那麼,什麼是舒適圈?舒適圈就是我們的生活、工作、學習和社交的圈子,圈子裡有我們熟悉的人和事,有熟悉的環境讓我們倍感安全,在這個圈子裡我們會感到很舒適。美國網際網路巨頭亞馬遜創始人、華盛頓郵報大股東之一的傑夫·貝佐斯,在他三十歲那年,在一家紐約的金融公司上班,這份工作體面又舒適。
  • 跳出舒適圈的五個理由
    當青春逝去,躺在搖椅上和孩子聊起自己的青春時,發現竟沒有些許值得讓自己回味的激情時刻,這真的是我們想要的人生嗎? 不能再這樣下去了,給自己五個理由,讓我們提高自己對經歷、對嘗試的開放性,跳出這個溫水煮青蛙的舒適圈吧。
  • 我們討論舒適圈的意義
    早些年,很多人喊著要跳出舒適圈,要迎難而上挑戰自我走上人生巔峰;今年開始,又有很多人說舒適圈這麼舒服,為什麼要跳出去?所以,舒適圈到底是神還是鬼?心理學研究中關於人對於外部世界的認識,分為三個區域:舒適區(comfort zone),學習區(stretch zone)和恐慌區(stress zone)。舒適圈也就是舒適區,這個區域裡有你熟悉和喜歡的人事物,有你感到愉悅的一切,就像魚兒水中遊,麋鹿林中跳,天高任鳥飛,自然舒展。
  • 不甘平淡,突破自我,勇於跳出舒適圈的星座!
    其中有個詞語令星座小甜甜打開新世界的大門,它是一個英文詞組:comfort zone,翻譯為舒適圈。其實,人只要能跳出舒適圈,才能眺望到未來,才能看到前方的希望,一直原地踏步,只會越來越懶惰。也許你會去嘲笑那些每個月供樓供車的人,但是當人家享受著新屋新車的時候,自己又會不自覺地酸起來。那何不從今天起,跳出自己的舒適圈,尋找另一片新天地呢?在十二星座裡,也有幾個星座非常奮發圖強,未了生活過得好一點,而拼搏,我們現在看看是哪個星座吧!
  • 年入百萬和年入十萬,哪種更願意跳出舒適圈?
    是否有抓住機會的資本,是否有跳出舒適圈的魄力,才是產生差距的根源。 什麼是舒適圈? 在一次同事聚會上,有人問2021年有什麼計劃? 同事A輕描淡寫的說:「能有什麼計劃,繼續工作唄,最好年底再漲漲工資!」
  • 年輕人跳出舒適圈,升華還是墮落?
    在近日熱播的《幻樂之城》裡,易烊千璽用作品講述了少年打破舒適圈的決心。但不是所有人都願意跳出舒適圈,最新一期《幻樂之城》裡,觀眾不難發現大張偉強調自己的「綜藝感」,作為導演的伊能靜則強調自己想要的是「電影感」,兩人都想堅持自己的「舒適圈」。其實,堅持舒適圈或跳出舒適圈,只是個人的不同選擇。
  • 讓你跳出舒適圈的人,都是耍流氓
    今天鼓勵我跳出舒適圈的是你,明天告訴我要工匠精神,一生只做一件事的也是你。 大學的一次職業發展課請來過一位資深的HR,她只對我們說了一件事:未來需要的人才需要具備的素質,四個字,一專多能。 一專,就是你有看家的本事,這是你吃飯的手藝。
  • 聽說你要「跳出」舒適圈?呵呵
    跳出舒適圈就真的能讓你迅速成功?跳出舒適圈能夠讓你的人生大放異彩?跳出舒適圈的你一定會幸福、快樂、大有作為嗎?2.我覺得不一定。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興趣和擅長的領域。我們在自己的舒適圈裡踏踏實實地做自己擅長的事情,持續改進,同樣可以過得很好,同樣可以為社會做貢獻的呀。為什麼一定要強逼自己跳出舒適圈去,去經歷挫折,去感受失敗,才覺得不辜負人生呢?心理舒適圈、社會期待和自我追求,這三者是互有重疊的三個圓。只有當三者的重疊最大時,個人體會到的幸福感也是最大的。
  • 「跳出舒適圈」是一個盲目跟風事件嗎?
    來源:LinkedIn領英不知道有多少求職者跟我說過,想換工作的原因是要跳出舒適圈。可明明很多人拼盡全力,還沒成功踏入舒適圈呢,幹嘛就這麼著急跳出去???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跳出舒適圈」成了「我優秀、我高貴」的標籤,成了努力、成長的代名詞。乍聽區別不大,仔細思忖還真不一樣。我們真的有必要動不動「跳出舒適圈」嗎?那些「跳出舒適圈」的人後來怎麼樣了?本文由LinkedIn原創,作者雲上。
  • 要不要跳出舒適圈,這是個問題
    作為傳統媒體人,自己的舒適圈是否一定要踏出呢?首先什麼是舒適圈?它是指所有人都生活在一個無形的圈子裡,與認識的人相處,做自己會做的事,所以感到很輕鬆、很自在。但是當我們踏出這個圈子界限的時候,就馬上會面對不熟悉的變化與挑戰,感到不舒適。每次當有人問到,我要不要踏出自己的舒適圈?大家的回答參差不齊:「所謂的舒適區這麼舒適,為什麼還要跳出去?」
  • 千萬不要跳出你的舒適圈,千萬不要
    這時,很多文章都在說要跳出你的舒適圈,不然就會遭遇中年危機或者裁員潮,下場悽慘。很多職場人處在一種焦慮忐忑的狀態,有些人沒忍住就選擇了勇敢一躍,跳出了舒適圈。我有一個好朋友,本來是一所培訓學校的上課老師,坐標二線小城市,工資一月5000左右,吃不飽餓不死。
  • 人要跳出自我的舒適圈
    當然,人都會有惰性,有些人會不安於現狀,會讓自己在人生的路上,不斷的拼搏,不斷的前行;有些人安於現狀,生活在自我的舒適圈選擇了安逸和滿足。其實當一個人在自我的舒適圈生活久了,對於生活的態度和對未來的規劃是麻木的。時間長了,反而會厭倦社會的百態。情緒就受到了幹擾,總會覺得在生活上事事不如意,工作上煩惱不斷。
  • 什麼是物理治療師?
    什麼是物理治療師?分享文章有好一段時間了,今天不分享專業知識的文章,來介紹物理治療師是幹嘛的?國內大部分還是把把PT、OT、ST都統稱為康復師,PT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物理治療師,小編就是從事物理治療師的一份子,所以今天來講講物理治療師的問題。其實不只很多民眾不知道物理治療是什麼,連一些醫療人員對我們可能也不是很清楚。
  • 世界物理治療日,讓我們聊聊什麼是物理治療!
    >這個節日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治療師節日意義非常身體活動對您的身體好處多多,可以強健心臟與改善關節與骨骼健康是其中兩項最為人知的好處,但您可能不知道,堅持運動也有益於您的心理健康及幸福感。 我們需要改變我們對體能活動的看法,並且視體能活動為一種我們為了重視身、心健康及幸福感能達到積極改變而從事的活動。您知道嗎?
  • 跳出舒適圈,挑戰極限
    而我們要做的是:跳出所謂的舒適圈,時刻保持危機感,多去學習,挑戰自己的能力極限。俗話說:「菩薩合掌念菩薩,求人不如求自己。」投資什麼都不如投資自己,多一樣本領,就可以減少求人的機會。只有自己足夠強大,才會有更多的人願意幫你。
  • 很多時候離開舒適圈,也許我們才能獲得真的快樂
    每個人都會因為成長環境、後天的工作環境而造成看似各不相同但實則大同小異的安逸的舒適圈。對於舒適圈人都存在依賴性,但很多時候正是因為舒適圈,才給自己帶來更多的局限性。也許對我們很多人來說,走出舒適圈,是為了更多更好的快樂。但真相在於,生命中的每一天都不比另一天更應該被犧牲。及時滿足自己,從來都不是丟人的事。走出舒適圈太久,別忘了當初為何出發。
  • 面對「跳出舒適圈」的鼓勵,我有困惑
    這些讓我們心神不寧的情緒如此刻骨銘心,讓我們難以忘卻。我想,這可能就是最大的意義:不忘卻那時的無力,才能在未來時刻提醒我們,如何讓自己和他人有力地前行。 你還提到,希望跳出舒適圈、希望能夠不平庸地生活,常常對自己的生活不滿又不知道如何改變。
  • 是時候跳出「舒適圈」了?「姿勢」不對一樣不成功
    現在,網傳大量關於「跳出舒適圈」的言論,孤立大家勇於跳出舒適圈,以便能夠更行更好的突破與發展。仿佛「跳出舒適圈」是一劑萬能藥,只要選擇了,就會有很好的結果。很遺憾,事實並非如此。前不久,有朋友就抱怨:「都說跳出舒適圈,我跳出來了,但是各種不適應,接著換了兩份工作,現在都不知道怎麼辦好了。」
  • 為什麼要跳出舒適圈?最怕你一生碌碌無為,還安慰自己平凡可貴
    在心理學研究中關於人對於外部世界的認識,分為三個區域:舒適區(comfort zone),學習區(stretch zone)和恐慌區(stress zone)。通俗地說,舒適區指的是一個你給自己劃定的圈子,把一切你駕輕就熟的、能夠輕鬆搞定的、沒有挑戰的東西劃歸在內。舒適區意味著安全舒適,能起到避風港的作用。但待在舒適區裡,也代表停頓止步,會導致我們不思進取,故步自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