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在住建部召開座談會,再次重申「牢牢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不把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時刻繃緊房地產市場調控這根弦」。韓正關於房地產政策的表態與《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相一致。這意味著我國房地產調控政策在十四五期間不會放鬆。
除了大的定位和指導方針,韓正副總理還提出研究好住房市場和住房保障兩個體系,從實際出發不斷完善政策工具箱。兩個體系的提出或許意味著政府在不同體系下將採取不同的調控態度,最終在完善住房保障體系的同時,加快推動住房市場體系的改革進度。
住房保障體系方面,我國必將採取措施逐步緩解低收入人群和新市民住房壓力,這其中包括保障性租賃住房、共有產權房、人才房等,打好「居者有其屋」的基礎。住房市場體系方面,因城施策,真正落實「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可能推出的相關政策中,房地產稅必將是重中之重。
自#房產稅#在重慶試點開徵以來,近十年的時間已經過去。近幾年,關於房地產稅的立法受到越來越多的熱議。這也是我國房地產調控政策工具箱的重要主城部分。很多專家學者甚至政府官員就此發表過專業意見。財政部財科所原所長賈康近期就表示房地產稅可以抑制收入差距,要積極考慮啟動立法程序。財政部部長劉昆近期的文章中也就房地產稅立法和改革提出「立法先行、充分授權、分布推進」的原則。
房地產稅政策的出臺必將打擊市場上的炒房行為,刺激存量住房入市,一定程度上使得房價下行。這有助於社會更好地配置房產這一生產和生活資料,提升其整體效用。另外,房地產稅的出臺還可以為地方政府提供新的財政收入來源,為我國經濟結構轉型發展提供財力支持。
市場對房地產稅能否出臺目前仍然存在分歧。但總體來看,這是大勢所趨。因此,個人應該在市場一致預期形成以前,提早規劃調整,具體來看:
從區位上來講,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或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具有較好的產業發展基礎和人口吸附能力,房價堅挺的概率相對較高,可考慮持有。三、四線城市和縣城一般土地資源豐富,人口流出的概率較大,房價支撐的基礎相對薄弱,房價面臨下行風險,應該提早出清,京郊房價近年來腰斬便是鮮活的例子。
從住房持有目的來看,自住或改善需求的人群,可考慮購房,但建議首選核心城市、核心地段或者政策重點支持區域等房價相對堅挺地區的房產。多套住房持有人群或者炒房客,建議出售部分房產,降低個人資產中房產的佔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