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稅如何徵收?央行研究局局長這樣說

2020-12-19 第一財經

備受關注的房地產稅仍在立法中,關於其如何徵收、何時落地一直受到市場關注。

4月26日,央行研究局局長徐忠在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網站發表的《建立房地產長效機制 首先要改革「改革方式」》一文稱,可以在中央頂層設計框架下,地方政府根據各地差異化和區域開展「基層試錯」,吸取經驗教訓,逐步探索適合中國的房地產稅制度。

徐忠文章稱,近期,部分城市相繼推出租售並舉、租購同權、共有產權住房以及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可以進入租賃市場等試點工作的探索,對抑制房價過快上漲有一定的作用,但依然屬於輔助性政策,仍需要從根本上解決房地產市場的結構性體制性問題。其中,房地產稅是一個重要的政策措施。

十八屆三中全會早已明確提出加快房地產稅立法。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會議發言人張業遂表示,由全國人大常委會預算工作委員會和財政部牽頭組織起草,目前正在加快進行起草完善法律草案、重要問題的論證、內部徵求意見等方面的工作,爭取早日完成提請常委會初次審議的準備工作。

徐忠表示,「中國這麼大且不平衡、各地情況比較複雜,在推進改革的過程中,一方面,國際上很難提供成熟的經驗;另一方面,國家內部很不平衡,城市和農村、東部和西部、工業農業和服務業發展非常不平衡。房地產稅改革可能造成的影響很大,決策層不容易下決心。

對於房地產立法是否可以借鑑國際經驗,徐忠表示,就房地產稅而言,中國這麼大,內部發展這麼不平衡,而且還是一個轉型經濟體,很難確保國外借鑑的法律真正適用。

因此,徐忠認為,在當前我國房地產稅試點條件相對成熟下,現階段可以讓各個地方去搞試點。

徐忠稱,這樣的好處是,改革往往應從小範圍開始,而且要強調改革是一種允許「試錯」的過程,可以先試點,如果發現問題,吸取經驗教訓,有些措施可以取消,有些措施可予修正,體現為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而且從個別地方改革試點如北京、上海或其他地方,一旦出現問題對中國整個經濟不會有那麼大的損害,風險可控。房地產稅作為地方稅種,地方政府有試點的積極性。可以在中央「頂層設計」的框架下,地方政府依據各地差異化的位置和區域開展「基層試錯」。

房地產稅作為房地產調控長效機制的重要內容,政策方向非常明確。徐忠說,從當前我國實際情況來看,加快推進房地產稅改革的基本條件已經具備。目前,應採取「寬稅基、低稅率、可負擔、含存量、逐步實施、激勵相容」的原則,加快推進房地產稅改革。

在他看來,「寬稅基」是指徵稅對象應涵蓋全部房地產,體現公平原則;「低稅率」是指稅率設置應簡單易行,不應過高,如在0.2%-1.0%之間並由各地自行決定,以便執行;「可負擔」是指應按一定標準設定免徵額,如人均30—60平方米的免徵面積,以降低居民負擔,提高徵稅效率。「含存量」是指房地產稅徵收範圍應同時包含增量和存量房地產,而不是像重慶和上海等地的試點中只在增量上做文章,將房地產稅徵收與交易環節掛鈎,以有利於居民代際公平,促進存量房供給。

「逐步實施」是指房地產稅應採取先試點、再推廣的改革步驟,在推出首批試點具體方案同時,明確逐步全面實施具體期限,以有效引導市場預期;按照激勵相容的原則,可將房地產稅試點與地方發行市政債規模掛鈎,逐步增加以房產稅作為市政債償債來源的比重,更好地激發地方推進改革的積極性,推動改革走向深入。

此外,還應理順房地產稅同建設、交易環節稅費的關係。隨著房地產稅逐步推開,要同步下調建設和交易環節的稅費,維持合理稅負水平,完善有利於居民持續換購住房的稅收政策。

「中國四十年改革開放一個成功經驗是分散決策、地方制度適度競爭、優化趨同,只有通過試點,才能夠在推行過程中知道當前在推進房地產稅究竟有什麼樣的問題,什麼樣的措施是合適的,什麼樣的措施是不合適的。先『自下而上』,然後再『自上而下』,二者相結合,才能成功。改革也容易推進。通過競爭優化趨同去推進房地產稅和其他房地產的政策措施,這樣才能夠尋找到適合中國特色的長效機制。」徐忠說。

相關焦點

  • 房地產稅如何徵?專家:徵收範圍和標準是關鍵點
    影響億萬中國人房地產稅如何徵  專家稱徵收範圍和標準是立法關鍵點  □ 本報記者  朱寧寧  從來沒有哪個稅種,像房地產稅這般牽動社會的神經。房地產稅立法徵收是個大工程,房地產稅是個技術性比較強的稅種,涉及到很多問題。比如,全國的房產信息要有一個統一平臺。再比如,要建立房地產登記制度、房地產糾紛救濟制度等等,都需要一個過程。  一直以來,對於房地產稅的作用,有一種觀點認為其主要是調節收入。對此,劉劍文並不認同。
  • 易憲容:土地私有制不是徵收房地產稅的前提條件
    但是,對此質疑聲音仍然是此起彼伏,有人就認為,中國為何要學習國外徵收房地產稅,中國的土地制度及房地產制度與其他國家都不一樣,世界上沒有哪個國有土地的國家要徵收房地產稅的。更有人認為,如果中國如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那樣,土地是私有的,那麼徵收房地產稅合法性瞬間成立,但是目前中國土地是國有制,土地財產當然也屬於國家所有,再加上中國住房所持有的土地只有70年的使用權,70年后土地上的附著物住房早就折舊為零了,住房財產價值最終只是土地的價值,房屋財產的價值實際上是土地財產價值。所以,屬於國家的土地財產憑什麼要個人來交土地的財產稅?中國徵收房地產稅沒有合法性。
  • 房屋土地虛擬所有權不是不徵收房地產稅理由
    他們強調中國之所以不能夠學習國外徵收房地產稅,其主要理由就是中國的土地是公有或國家所有。世界上沒有哪個國有土地的國家要徵收房地產稅的。比如,有人分析道,財政部副部長史耀斌提到了房地產稅是大多數國家普遍採用的稅收制度,或者是一個稅種。這個人就分析道,是的,不錯。但我的問題是:全世界絕大多數國家,都承認土地私有。全世界不承認土地私有的國家有幾個呢?
  • 徵收房地產稅的條件基本成熟
    不過,按照房產稅徵收的相關意見,房產稅被確定為地方稅,也就是說,這個稅種由各地自行決定,開徵相關工作也由地方決定,地方省級政府起草發布實施細則。其實,對開徵房產稅特別有利的一個環境就是房價的穩定,這個是非常重要的的條件。如果不穩定房價,大家為逃避房地產稅而集中拋售的話,房價就會出現失控性下跌。
  • 馮俊:認為房地產稅不能徵收的觀點很荒謬
    房地產稅能不能徵收?現在有些學者認為房地產稅不該徵收,主要原因有兩個:土地使用權出讓,不能再收房地產稅。實際上全世界實施土地出讓制度的只有中國,一個是中國內地地區,一個是香港。香港土地出讓叫做土地批租,同時香港還對不動產持有人徵收「差餉」,按應課差餉值的5%徵收,並不因為土地是否是出讓的而有差異,香港政府的英文網站就把「差餉」表述為「property tax」,即房產稅。既然中國大陸的土地出讓是從香港學的,那麼土地出讓制度並不能構成徵收房產稅不合理的依據。二是房地產稅的徵收需要建立在一個完整的信息系統條件下,但發達國家200多年前就開展了房產稅,那時候沒有信息系統吧?
  • 房地產稅新動向:按評估值徵收,地方制定具體方案
    房地產稅和個人所得稅(下稱「個稅」)如何改革?地方收入體系如何構建?財政部部長肖捷日前在《黨的十九大報告輔導讀本》中撰文回答了上述問題。這篇名為《加快建立現代財政制度》的文章描繪了十九大之後的財稅改革藍圖。
  • 重磅:房地產稅定了,要這樣收,房價會受影響嗎?
    說到房價漲跌,還有另外一個因素同樣十分重要,那就是樓市調控。其實廣義的樓市調控包含很多內容,除了限購、限售、限價、限貸、限商之外,信貸收緊同樣屬於調控的範疇。提高首付比例,提高首套房的貸款利率,同樣能夠起到抑制房價的作用。其實,除了上述樓市調控之外,還有一個對房價有直接影響的因素,那就是房產稅。房產稅屬於房地產稅的一種,是針對人們持有的普通住宅徵收的。
  • 房地產稅再延遲,究竟何時才能推出?「房地產之父」八字說透!
    文:秋慧當前,中國房地產市場存在兩個突出問題,即「房產過剩」和「有價無市」。這導致當前中國房地產價格處於「虛高」狀態。房企賣不動,想買房的買不起,房子就一直這樣空置下來。炒房是造成房地產市場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來,炒房現象變得越來越嚴重。
  • 房地產稅即將到來?專家提出房產「免徵面積」,超過需交上萬元
    常言說"物以稀為貴",但顯然房子不在此列。我國目前的房子數量已經可以讓30億人居住,而我們全國人口也不過14億,由此可見,房價高與數量是沒有關係的,而是在於房子的分布嚴重失衡。就央行近期的數據來看,有30%以上的城鎮家庭擁有2套房,10%左右的家庭擁有3套甚至以上。潘石屹也曾說自己認識一個在北京擁有100套房子的人。
  • 央行研究局局長陸磊解讀降息降準和市場利率化改革
    23日晚間央行年內第三次「雙降」,並取消對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等不再設置存款利率浮動上限。對此,央行研究局局長陸磊在接受人民金融採訪時表示,降息針對周期性因素,重在治標;普遍和定向降準針對周期和結構性因素,標本兼顧;放開存款利率上限重在全面優化金融資源配置方式,觸及了中國金融體制的根本環節。
  • 央媒再談「房地產稅」:「房地產稅」離落地還有多遠?
    最後,我們還是回到文章開篇的問題:房地產稅離落地還有多遠? 據相關部門負責人於日前表示:徵收房地產稅,要「立法先行」! 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房地產稅」必須要先立法,才能開徵!
  • 房地產「地震」,炒房客無眠!明年1月1日起徵收房產稅?官方回應
    11月30日,據媒體報導,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局長、黨組書記張學凡表示,政府主管部門高度重視媒體反映的代持炒房等情況,正在調查處理中,一旦發現存在違規行為,將依法依規嚴肅處理。同時,進一步加大住房供應與保障力度,加快構建多主體供應、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供應和保障體系,努力讓市場進一步回歸理性,促進深圳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另據南方日報報導,近日,關於深圳自明年1月1日起將開徵房地產稅的消息在坊間流傳。該消息稱,深圳將自明年1月1日起試點徵收房地產稅,徵收對象為深圳市、深汕合作區區域內的商品住房。
  • 深圳多次被傳徵收遺產稅 在中國徵收是否適合?
    近日,「深圳將開始徵收遺產稅」的消息甚囂塵上,經證實該說法系不實信息。為何總謠傳深圳徵收遺產稅?2012年底,央視經濟信息聯播曾播出新聞「深圳或成為我國首個開徵遺產稅的試點城市」,報導稱「在深圳提出的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思路中,出現了試證遺產稅的建議,引發社會極大關注,不少人已在考慮如何避稅,在深圳前去諮詢『保險避稅』的人明顯增多」。
  • 未來5年,房地產稅能夠順利開徵嗎?怎麼徵收?專家提出3種方案
    因此,房地產稅的呼聲越來越高,畢竟只有房地產稅才能夠遏制炒房行為,燙平泡沫。那未來5年房地產稅能夠順利開徵嗎?其實早在2016年,房地產稅就被列入到了國家立法規劃的第一類項目,2018年,國家成立了房地產稅立法小組,根據這一次的官方表態看,未來五年房地產稅或將會迎來新的動作。
  • 誰要交怎麼交交多少 三問房地產稅
    這被業內看做是加快推進不動產登記制度乃至房地產稅立法的重要前提。  儘管如此,業內人士認為從現實操作層面來說,不動產登記仍需加速。記者在多地採訪得知,推動不動產統一登記工作存在諸多困難,其中包括地方部門協調配合難、登記專職部門人員隊伍建設難、技術容易到位但機構難以到位等問題。  2  徵收範圍稅率如何確定?
  • 深圳市稅務局:明年1月起徵收房地產稅純屬謠言
    [提要]12月1日下午,國家稅務總局深圳市稅務局官網發布信息顯示,近日,網上流傳「深圳市房地產稅徵收試點將於2021年1月1日起運行」,該消息純屬謠言,請廣大市民勿信謠傳謠。   12月1日下午,國家稅務總局深圳市稅務局官網發布信息顯示,近日,網上流傳「深圳市房地產稅徵收試點將於2021年1月1日起運行」,該消息純屬謠言,請廣大市民勿信謠傳謠。
  • 英央行大幅降息,海外買家加稅塵埃落定,留給你的時間不多了!
    在預算案的第93頁,英國政府明確寫道將會對購買英格蘭和北愛爾蘭地區房產的非英國居民,徵收2%的海外買家稅,如果是公司購買,那麼如果公司屬於一個或多個非英國居民,那麼這類公司購買也會支付海外買家稅。並於2021年4月1日起開始實行。雖然加稅已成定局,但是美亞房產專家提醒各位購房人,可以通過儘早交換合同來規避海外買家稅。
  • 未來的房地產稅免徵額該如何算?專家:按人均住宅面積來算
    近年來,在如何建立房地產調控長效機制的討論裡,房地產稅徵收一直是廣受關注的話題;而房地產稅作為一個新稅種,如何徵收?何時徵收?都將會直接影響到廣大公眾的切身利益。據了解,在徵收房地產稅時主要涉及四個方面:徵收範圍、稅率標準、計稅基準、見面徵範圍。在稅率標準和減免範圍裡,會按照「充分授權、分步推進」的原則,授權各地方政府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制定。
  • 大家好,我叫房產稅,房產稅≠房地產稅
    房產稅收在之前就是是很多人茶餘飯後的談資,但是大部分人都是不明所以,甚至會把房產稅和房地產稅混淆,認為它們是一樣的,雖然是一字之差,但其實是有很大差別的。 「房產稅」和「房地產稅」就差了一個字,但並不是一回事,好多人都把這混淆了。
  • 葉檀:徵收遺產稅 還可以再等等
    他近日在中國進行演講時表示,「最近中國推行的反腐行動是促進社會公平的重要舉措,同時建議中國除了個人所得稅之外,還應該徵收遺產稅、房產稅等資本稅。」中國現在是否適合徵收遺產稅?筆者並不樂觀。中國現在處於移民高峰期。根據波士頓諮詢公司的報告,截至2013年底,中國約60%的高淨值人士(1000萬元以上)表示自己正在考慮或已經完成投資移民,與兩年前比例大致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