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研究局局長陸磊解讀降息降準和市場利率化改革

2020-12-23 中國新聞網

  23日晚間央行年內第三次「雙降」,並取消對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等不再設置存款利率浮動上限。對此,央行研究局局長陸磊在接受人民金融採訪時表示,降息針對周期性因素,重在治標;普遍和定向降準針對周期和結構性因素,標本兼顧;放開存款利率上限重在全面優化金融資源配置方式,觸及了中國金融體制的根本環節。

  經濟金融周期性因素決定了以降息、降準為主要手段的逆周期宏觀調控

  陸磊指出,從貨幣調控視角看,經濟增長、物價走勢、國民就業和國際收支是宏觀調控方向、力度和工具使用的決定性因素。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5年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487774億元,同比增長6.9%。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1.4%,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下降5.9%,9月份同比下降6.8%,環比下降0.6%。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2%。1-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37663億元,同比下降1.9%。進出口總額178698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7.9%。其中,出口102365億元人民幣,下降1.8%;進口76334億元人民幣,下降15.1%。進出口相抵,順差26031億元人民幣。經濟增長穩中有降,消費價格指數與生產者價格指數持續背離,企業經營存在壓力,外部需求存在不確定性,都需要貨幣政策從逆周期角度適時適度實施預調微調,為經濟穩定增長提供中性適度貨幣金融環境。

  從金融支持實體經濟視角看,金融部門流動性和利率是中央銀行鞏固前期政策效果,繼續實行降息、降準政策的主要推動力。

  從央行公布數據看,2015年9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135.98萬億元,同比增長13.1%;人民幣貸款餘額92.13萬億元,同比增長15.4%。一年期貸款基礎利率(LPR)為4.55%,比上年年底下降近1個百分點。同業拆借加權平均利率為2.05%,比去年同期低0.92個百分點。外匯儲備3.51萬億美元,比8月末減少432.6億美元。

  一方面,貨幣信貸保持了高於GDP增速與CPI增速4個百分點的較高增長水平,無疑體現了在貨幣政策的正向激勵下金融部門對經濟的有效支持;另一方面,貸款和貨幣市場利率保持較低水平,意味著金融部門流動性在合理充裕狀態下。但我們也必須看到,主要經濟體加息預期與我國匯率形成機制的進一步市場化改革,推動了外匯儲備餘額下行,對於中央銀行通過外匯佔款對金融部門投放流動性的渠道構成壓力,把握時機降息降準有助於進一步鞏固並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的能力,切實降低各類經濟主體融資成本。

  經濟運行的結構性矛盾決定了定向降準政策的持續優化

  陸磊表示,與總量性政策的普適性出發點不同,公平與正向激勵是結構性政策的出發點。根據央行測算,在此前的6次定向降準中,按家數計算累計已有97%的金融機構享受了定向降準政策,在激勵金融機構支農支小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此次定向降準中,央行調整優化了標準,綜合考慮金融機構符合宏觀審慎經營的情況、「三農」或小微企業貸款增量及存量佔比,特別納入了金融機構「三農」和小微企業貸款總量。這意味著,原本主要面向中小金融機構的定向降準進一步擴大到了部分符合條件的大型商業銀行。

  以農業銀行自2010年開始的「三農金融改革事業部」改革試點為例,其縣域72%的機構、79%的人員、83%的存款和85%的貸款納入試點範圍。截至上年末,農業銀行縣事業部貸款餘額2.26萬億元,累計發放惠農卡1.38億張。按照2014年末「三農」或小微企業貸款佔全部新增貸款比重不低於15%的標準,把支農、支小的大銀行納入定向降準政策範疇,有利於進一步正向激勵我國大中型銀行等金融主力部隊開拓「三農」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領域,有利於依託其規模效益解決長期以來困擾縣域和農村地區金融發展的「規模不經濟-金融資源配置效率低-風險偏高-融資難融資貴」的惡性循環,最終有利於金融資源彌合國家經濟結構短板,全面促進結構調整。

  利率市場化改革進入宏微觀聯動新時期

  我國經濟金融體制改革不斷走向深化的過程也是改革認識論和方法論不斷走向深入的過程。早在1993年,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就是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在此思路指導下,1993年12月的《國務院關於金融體制改革的決定》提出「逐步形成以中央銀行利率為基礎的市場利率體系」,「我國外匯管理體制改革的長期目標是實現人民幣可兌換」。

  在20年的改革中,價格是資源配置的信號,價格形成機制的市場化是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等觀念逐步成為共識。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總要求,指出了「完善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加快推進利率市場化」的金融改革具體方向。

  陸磊表示,取消存款利率浮動上限是微觀意義上優化金融資源配置的必要條件。一方面,實體經濟部門在獲得金融服務過程中的合理議價將成為現實,對金融業構成產品服務供給和風險管理能力提升構成正向激勵,改變其單一依賴存貸款利差的傳統收入模式,進入了自主研發或學習定價模型的新時期;另一方面,金融業面臨的同業競爭壓力也將形成對定價自律機制的有效構建,以形成對不正當競爭行為的自發矯正。從最近一年不斷擴大存款利率浮動上限的實踐看,銀行業通過自律機制,結合降息周期,推動存款利率下行、避免存款利率上升並向貸款利率傳導已見成效。

  取消存款利率浮動上限是宏觀意義上中央銀行調控方式、工具和參照系改革的新起點。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央行仍然將公布存貸款基準利率,並作為金融機構利率定價的重要參考。可以預期,央行將參照國際經驗結合我國金融機構和市場特點,在基準利率形成機制、貨幣市場向存貸款市場的利率傳導機制、中央銀行政策利率體系、本外幣政策協調,以及對單個金融機構存貸款利率定價異常行為管理等層面進行一系列制度改革和工具創新。

  他提到,取消存款利率浮動上限以及後續利率市場化改革在金融穩定意義上已經具備了重要前置條件。改革有風險,推動改革需要預估和管理風險。作為一項重要的保障性制度安排,2015年5月1日出臺的《存款保險條例》和面向存款類金融機構的存款保險機制的建立,為金融業穩健可持續運行和存款人權益保障構建了紮實的制度基礎,嚴守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

相關焦點

  • 專家解讀央行降息0.25個百分點 - 中國政府網訪談
    中國人民銀行10日宣布,自2015年5月11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金融機構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5.1%;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2.25%。這是2015年以來央行第二次降息。央行表示,此次進一步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重點就是要繼續發揮好基準利率的引導作用,進一步推動社會融資成本下行,支持實體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 央行宣布今起降息0.25個百分點
    央行同時宣布,結合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將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由存款基準利率的1.3倍調整為1.5倍;其他各檔次貸款及存款基準利率、個人住房公積金存貸款利率相應調整。  ■解讀  為何半年內三度降息?
  • 央行新年「紅包」刷屏!機構火速解讀:降準後降息也不遠了!股市...
    進入2020年,金融市場收到的第一份「禮物」,就是來自央行的降準。對於這個新年大紅包,各大機構迅速進行了解讀。此次降準對於A股市場、樓市、債市等影響有多大呢?最新的解讀都在這裡。正是因為有此前總理釋放的政策信號,市場對於此次降準早已充分預期,金融市場也有所反應。對於這個新年大紅包,各大機構迅速進行了解讀。此次降準對於A股市場、樓市、債市等影響有多大呢?降息不遠了?
  • 降準預期加強!降息呢?央行副行長劉國強:存款基準利率是「壓艙石...
    對中小銀行實施較低的存款準備金率是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通過改革的辦法優化金融供給結構和信貸資金配置,支持中小銀行更好聚焦中小微企業,增加信貸供給,降低融資成本,服務實體經濟。短短不到一周時間內,監管頻繁提到降準。事實上,今年已經實施過2次降準,後續降準的空間還有多大,預計會有幾次降準?市場一直關心的降息會到來嗎?窗口期在何時?
  • 齊俊傑:降息降準全部落空!央行在考慮什麼?
    上周開完國常會,我們就做了即時點評,說到了很可能在周末降準,原因就是每次國常會提到的降息降準,央行通常都會快速落實下去,一般都不會過周末,再加上周五市場的大幅上漲,說明整個市場都在期待著降準的發生。甚至我們在做一周復盤的時候,還說20號又到了利率調整的日子,也不排除降息的可能,雖然這種可能不大。
  • 2020年央行降息降準最新消息 未來降息降準的概率降低
    接受記者採訪的業內人士表示,臨近年底時點,央行仍會通過加大公開市場操作方式進行流動性調節。而長期來看,貨幣政策將逐步回歸正常,進一步寬鬆的可能性在下降,降息降準的概率也相對降低。  光大證券研究所金融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峰表示,央行在月末時點投放MLF,具有臨時性特點,受信用違約事件影響,市場風險偏好有所下降,月末效應影響下,大行資金融出也相對審慎。央行希望通過MLF的臨時性投放引導大行加大流動性支持力度,助力資金面平穩跨月。中信證券研究所副所長明明也認為,通過加大MLF操作規模補充中長期流動性,引導同業存單利率向MLF操作利率回歸,也有助於緩解銀行負債壓力。
  • 央行降準、降息究竟是什麼意思?對咱老百姓有啥影響?
    今年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各國央行都開啟了「降準、降息」的通道,但是不少人並不清楚,「降準、降息」究竟是啥意思?總的來說,降準的全稱是降低銀行存款準備金,而降息是指降低存貸款利率水平,二者都是央行的貨幣政策,這些政策對於股市、對於咱們老百姓有何影響呢?下面詳細和大家說說:01 什麼是「央行降準」?
  • 央行降準和降息是什麼意思?
    有網友提問:題目:央行降準和降息是什麼意思?其實很簡單,就是調節市場貨幣投放,讓更多的貨幣投放市場,下面就來說說。一、降準央行也就是人民銀行是管理行,負責貨幣發行與管理,發行渠道就是各商業銀行。各商業銀行在央行都開立存款準備金帳戶,帳戶存款是按照央行規定比例繳納存款的,存款餘額按照商業銀行每天存款餘額變化進行適時調整。降準就是降低繳存比例,既然降低了繳存比例,各商業銀行多出的存款可通過貸款等方式投放市場,調節市場經濟。降準起著調節市場貨幣的經濟槓桿作用。
  • 央行連續釋放暖意 下一次降準降息在何時?
    同時,匯率的走貶也會對短期貨幣政策的進一步放鬆形成一定約束,例如,近兩天央行重啟逆回購,規模不及市場預期且逆回購利率維持不變。不過,考慮到政府工作報告已經明確要降準降息,並推動利率持續下行,中長期看貨幣政策不改寬鬆基調,今年後續還會有降準降息空間。五日內人民幣匯率貶值超0.9%人民幣匯率的貶值已持續數日。
  • 降準降息落空?央行縮量投放2000億「麻辣粉」,下一輪降息窗口8月見?
    MLF中標利率連續兩個月保持不變,市場普遍預期,近兩個月內,央行「降息」概率較低。二是縮量續作。6月累計有7400億MLF到期,央行此前聲稱將於6月15日左右對本月到期MLF一次性續作。今日續作規模大幅縮量,低於市場預期。反映出當前市場流動性充裕,央行無意釋放過多寬鬆流動性。
  • 央行放水是什麼意思?關於降息、降準、M1、M2、社融的那些事
    是的,「放水」——這又是一個關注財經訊息的朋友們絕不陌生的名詞,每次只要出現降息降準的相關新聞,下邊評論就是一堆的「放水」。 然而,相信還有很多人,對所謂「放水」的概念是模糊的,或者說是一知半解的,所以今天我們便來聊一聊這個話題,談一談關於降息、降準、M1、M2和社融之間那些不得不說的事。
  • 「降息」落空,央行年內第三次降準全面落地
    來源:數據寶作者: 範璐媛 央行年內第三次降準全面落地,「降息」意外落空……「降息」落空,央行年內第三次降準全面落地央行官網公告顯示,今日央行開展MLF操作1000億元,期限為1年,中標利率維持此外,央行年內第三次降準第二步今天落地,共有2000億資金到帳。央行今天累計投放流動性3000億元。
  • 降準是對國常會會議精神落實 降息可期—9月6日央行降準點評
    對於債市而言,國內降準釋放了充足的流動性,會帶來市場整體利率的下降,同時降準也帶來了降息的預期,考慮到目前LPR新機制調整為MLF加點方式,未來央行大概率通過降低MLF操作利率進而引導LPR利率下降,國內債券收益率有繼續下行空間,綜合來看,短期內債券仍有牛市基礎。
  • 今日突然「降息」 降準是否可期?
    此次14天期逆回購操作是自今年2月份以來再次重啟,並且中標利率下降至2.35%,降低了20個BP。同時這也是自4月份以後央行再次進行「降息」。本周MLF「降息」落空15日MLF縮量續作,「降息」預期落空!
  • 央行又「降息」了!逆回購利率下調20基點,是啥信號?
    時隔一個多月,央行再次宣布「降息」!3月30日上午,央行官網發布消息稱,為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在今日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5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下調20個基點至2.20%。此前,逆回購操作已連續29個交易日暫停。
  • 13家機構解讀央行降準:2019年A股投資不悲觀
    【央行有望二季度降息】我們在年度策略報告《冬盡春歸,否極泰來》中預測,「央行會在2019年一次下調10個BP左右的逆回購和MLF利率來應對貨幣政策最終目標壓力,預測7天逆回購2019年下調10BP至2.45%」,我們認為,央行有望二季度降息。第一,我國宏觀經濟基本面回落速度有望超出預期,PMI反映出來的經濟活力快速回落,央行貨幣政策有望全面轉向穩增長目標。
  • 一文讀懂,什麼是降準降息!
    為什麼經濟疲軟,消費需求下降的情況下,今年央行頻出降息降準政策,開閘放水。今天小碧就帶你了解,什麼是降息降準!降息是一種央行採用調整利率的方式,來改變市場中現金流動的措施。央行採用降息,企業的貸款利率會降低,這對企業的經營來說更為有利。銀行的存款被企業利用,成了投資和消費,經濟也就同步上去了。
  • 下一輪降準降息的時間窗口開啟
    12月23日,在成都銀行自貿區支行考察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了解當前中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時明確表示,將進一步研究採取降準和定向降準、再貸款和再貼現等多種措施,降低實際利率和綜合融資成本,推動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明顯緩解。  如此明確的政策信號,讓市場對下一輪降準的預期升溫。
  • 央行降準1個百分點釋放8000億增量 解讀其中4重內涵
    解讀2有利於緩解房企資金壓力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表示,從歷史經驗看,只要降準,定會利好房地產市場,一方面能夠緩解房地產企業的資金壓力,另一方面使用按揭貸款的購房者可以獲得平穩的信貸價格。張大偉說,此次央行降準的目的很明確,即保證市場的流動性,主要是小微企業的流動性,精準向實體經濟注水,降準目的絕不是樓市、股市。「不過,難免最後依然是樓市獲益。」「從10月份降準開始,市場的信貸利率已逐漸降低,部分城市的首套房貸利率有所降低。
  • 第三次降準全面落地 央行釋放近3000億資金 年內還會降息嗎?
    5月MLF利率為何保持不變?不少市場分析人士認為,央行流動性投放可能短期內保持謹慎。中信證券研究所副所長明明表示,近期,市場流動性非常充裕,短端利率下行比較快,而且5月15日有定向降準實施,對流動性供給較多,MLF操作利率不動或者小幅波動較為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