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時報
每月15日例行的MLF操作,這一次是等價縮量續作,貨幣政策依然處在觀察期。
6月15日,央行發布公告稱,開展1年期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2000億元,中標利率為2.95%,與5月持平。當天有1200億逆回購到期,共實現流動性淨投放800億元。
本次MLF操作有兩大特點:
一是價格未變。MLF中標利率連續兩個月保持不變,市場普遍預期,近兩個月內,央行「降息」概率較低。
二是縮量續作。6月累計有7400億MLF到期,央行此前聲稱將於6月15日左右對本月到期MLF一次性續作。今日續作規模大幅縮量,低於市場預期。反映出當前市場流動性充裕,央行無意釋放過多寬鬆流動性。
不少分析人士認為,本輪貨幣寬鬆與2008年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監管層始終對以宏觀槓桿率高企、資金空轉套利等金融風險保持高度關注,著力避免大水漫灌。因此,在加強貨幣政策逆周期調節的同時,央行會著力把握好政策力度、重點和節奏。5月信貸、社融數據強勁,支持央行合理把握貨幣政策邊際寬鬆節奏,下一輪降息或要等到8月以後。
MLF資金「貴」市場需求低
本次MLF操作保持利率不變,在市場預期之內。在前期連續多次降準降息後,進入5月以來,貨幣政策進入觀察期,央行無意進一步放鬆流動性,以防範大水漫灌和資金空轉。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本次MLF利率未做下調,有助於穩定當前市場利率水平,防範金融空轉。短期內市場利率持續處於較高水平,實際上也是在釋放繼續遏制金融空轉的政策信號;而此時如果下調MLF利率,則市場利率勢必隨之出現一定幅度的下調,這將不利於穩定市場預期,鞏固防範金融空轉效果。
當前,監管部門正從多方發力保持對金融空轉的圍剿力度。一方面,央行從資金面著手推高資金市場短期利率,抑制資金加槓桿行為;自5月下旬開始,隔夜和7天利率大幅上行,月末雙雙突破2.0%;進入6月以來,兩個利率的月內均值仍分別處於1.73%和1.88%的高位。另一方面,銀保監會嚴控結構性存款增速和規模,防範企業利用信貸資金違規購買結構性存款套利。
不過,雖然MLF價格未變,但續作規模低於預期。本月共有7400億MLF到期,續作量僅為2000億,顯示當前市場流動性整體充裕,市場利率仍低於MLF招標利率,機構通過MLF融資的需求較為有限。
6月15日,市場資金多數期限品種的利率出現下行。銀行間存款類金融機構質押式回購利率全線下行,Shibor隔夜、7天期、14天期主要期限品種同樣下跌,1年期Shibor與1年期MLF利率倒掛。
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顏色表示,這次縮量續作的原因很簡單,資金太貴了,很多大銀行不需要這麼貴的資金。目前特別國債和專項債還沒有大量發行,再加上央行近期頻繁通過逆回購進行短期流動性調節,使得短期內流動性較為充裕。
下一輪降息窗口或在8月
根據2019年8月新LPR改革以來的一般規律,6月MLF利率保持不變,意味著本月20日LPR報價也將大概率維持上月水平。
市場對於下一步貨幣政策操作並無太多分歧。在價格調整方面,短期難再見「降息」,不少分析人士認為,下一輪降息時點或在8月。
「未來如果疫情不出現嚴重反覆,七月份依然可能保持不降準不降息。或許要等到二季度數據出來以後,七月底政治局會議對經濟工作評估,再確定下一階段貨幣政策方向。」顏色稱。
王青也認為,5月CPI同比已降至2.4%,處於3.0%以內的溫和區間,預計6和7月CPI漲幅或將階段性保持穩定,8月之後將再度開啟一個較快下行過程,通脹持續降溫也將為進一步降息鋪平道路。預計下一次MLF降息最遲或將在8月啟動,下半年整體還有40個基點的下調空間(上半年共下調30個基點),這將帶動企業一般貸款利率出現更大幅度下行。
6月降準概率並不大
鑑於恰逢銀行體系半年時點考核壓力,疊加集中繳稅擾動,6月曆來是銀行間體系的資金需求大月,央行按慣例會在6月加大資金供給力度。但市場對於央行本月會選擇降準,還是逆回購或MLF投放流動性存在分歧。不過,認為不降準的聲音佔多數。
顏色認為,我們可能高估了經濟對基礎貨幣的需求。持續降準導致貨幣乘數提高,使得金融體系對基礎貨幣的需求並不太大。由於財政在經濟中循環往復的特徵,商業銀行購買政府債對流動性的增量需求沒有想像的大。而且上月剛剛降準,需要消化吸收,預計6月降準概率較小。如果出現流動性緊張,中長期流動性可以通過再貸款補充,短期流動性可以通過逆回購補充。
「『寬貨幣』最寬鬆的時候已經過去。當前貨幣政策進入疫情非常態後的磨合調整期,持續降準空間已不大,央行對未來流動性的投放重點轉向逆回購、MLF。」國泰君安證券宏觀團隊稱。
瑞銀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也表示,鑑於最近幾個月整體信貸反彈勢頭較為強勁,加之主要經濟指標進一步改善,明顯放鬆貨幣政策的必要性可能有所下降。預計央行會在年內降準50個基點,並下調MLF利率至多20個基點,不過鑑於央行顯然更傾向於使用定向的再貸款工具,短期內全面降準的可能性有所降低。
「本輪貨幣寬鬆與2008年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監管層始終對以宏觀槓桿率高企、資金空轉套利等金融風險保持高度關注,著力避免大水漫灌。因此,在加強貨幣政策逆周期調節的同時,央行會著力把握好政策力度、重點和節奏。」王青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