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各國央行都開啟了「降準、降息」的通道,但是不少人並不清楚,「降準、降息」究竟是啥意思?
總的來說,降準的全稱是降低銀行存款準備金,而降息是指降低存貸款利率水平,二者都是央行的貨幣政策,這些政策對於股市、對於咱們老百姓有何影響呢?下面詳細和大家說說:
01 什麼是「央行降準」?
眾所周知,銀行通過吸收存款和發放貸款來賺取「利息差」,為了維持這個循環的穩定,加強對銀行的監管,有關部門要求銀行必須預留一部分錢,不能把錢全部貸款出去,這筆錢專門用來應對儲戶的提現需求,這筆錢就是「存款準備金」。
央行可以根據經濟的冷暖,整體經濟環境來決定「存款準備金率」,也就是銀行需要預留多少錢。
所謂「降準」就是央行讓銀行「少預留錢」,有更多的資金可以放貸,這是增加市場流動性的主要方式。今年,實體經濟狀況堪憂,央行降準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保障經濟增長。
簡單來說,經濟遇冷,央行就可以「降準」,此時市面上流通的錢會變多,錢變多了,企業貸款變得簡單,而投資機會同步增多,這有利於提振經濟。
整體來看,降準讓中小企業貸款變得相對容易,實體經濟逐步熱絡;市面上流動的資金變多,部分資金會流向股市和房市,推動股指和房價走高。
當然,經濟社會是非常複雜的,股價和房價都受到很多方面因素的綜合作用,單純的「降準」對於房價和股價,影響有限。
02 什麼是「央行降息」?
所謂「降息」就是央行降低存款、貸款的利率水平。今年上半年,央行先是下調1年期MLF利率,從3.25%調至3.15%;之後有下調了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降息10個基點,目前,MLF利率和LPR利率都處於下降通道。
降息其實分為兩個部分,一是降低存款利率;二是降低貸款利率,總體而言,央行降息的主要目的和「降準」類似,也是為了給市場釋放流動性,拉動實體經濟增長。
一方面,降低貸款利率能夠讓企業以更低的成本拿到貸款,這顯然有利於企業的發展;對於咱們百姓來說,房貸的利率也會出現下調,這是一大利好。
另一方面,降低存款利息會導致各類理財產品收益進入下行通道,目前,餘額寶的七日年化收益,已經非常「可憐」了。對於咱們百姓來說,「無風險產品」的利息會越來越少。
整體來看,目前我們的貨幣政策比較寬鬆,「降準降息」的背景之下,市場流動性充沛,對於實體經濟而言是好事,對於股市而言也算是好事,但是對於熱衷於「存定期」的爸爸媽媽來說,就是壞事了。
我是正好,專注小白理財的80後巨蟹男,請關注@正好的理財筆記,和我一起慢慢變富。
如果覺得我寫得好,請幫忙點個讚,讓更多人看見,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