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稅新動向:按評估值徵收,地方制定具體方案

2020-12-24 第一財經

房地產稅和個人所得稅(下稱「個稅」)如何改革?地方收入體系如何構建?

財政部部長肖捷日前在《黨的十九大報告輔導讀本》中撰文回答了上述問題。這篇名為《加快建立現代財政制度》的文章描繪了十九大之後的財稅改革藍圖。

財政部部長肖捷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答記者問(圖片來源:新華網)

第一財經記者發現,在備受關注的房地產稅方面,肖捷首次提出按照「立法先行、充分授權、分步推進」的原則,推進房地產稅立法和實施。對工商業房地產和個人住房按照評估值徵收房地產稅,適當降低建設、交易環節稅費負擔,逐步建立完善的現代房地產稅制度。

個稅改革則與此前已明確的方向相同:建立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度。而營業稅改增值稅後,失去主體稅種的地方政府未來將以共享稅為主、專享稅為輔,地方稅種和稅權將擴大。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馮俏彬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中國稅制改革既反映了十九大報告精神,旨在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個稅、房地產稅改革都將有利於促進收入分配更合理。同時稅制改革延續了十八屆三中全會確立的稅制改革思路,基本方向和內容並沒有變化,承前啟後繼往開來。

房地產稅徵收原則確立

不同於已經實施、主要針對工商業房屋徵收的房產稅,一字之差的房地產稅將對個人住房徵稅,因此備受老百姓關注。

2015年8月,房地產稅正式列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意味著房地產稅立法啟動。肖捷在上述文章中,首次明確了房地產稅將按照「立法先行、充分授權、分步推進」的原則,推進房地產稅立法和實施。

在稅收法定原則下,任何新稅種必須先立法後徵收。因此,「立法先行」已是社會普遍共識。

「所謂充分授權,應該是給地方政府充分授權,讓地方根據實際情況來決定具體實施方案。」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楊志勇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馮俏彬也持相同觀點:「各地房地產情況差異大,因此地方政府對當地房地產情況更熟悉,給地方充分授權,讓它在授權範圍內選擇具體開徵時間、適用稅率、徵收對象,從而有利於房地產稅平穩落地。」

在上述文章涉及健全地方稅體系改革內容中,肖捷表示在中央統一立法和稅種開徵權的前提下,根據稅種特點,通過立法授權,適當擴大地方稅收管理權限,地方稅收管理權限主要集中在省級。

中國稅務學會學術研究委員會副秘書長焦瑞進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分步推進原則意味著房地產稅徵收,可能採取先城市後鄉鎮、先市民後農民、先企業後個人策略逐步實施。

此次肖捷文章提到對工商業房地產和個人住房按照評估值徵收房地產稅,此前業內達成共識的按評估值徵稅首次明確。

接受第一財經採訪的多位財稅專家均表示,房屋的評估值應是房屋市場價值,而非房產原值(即購房時價格),但由於近些年房價上漲較快,因此最終評估值應該會有折扣。

上海財經大學朱為群教授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房屋評估值是以市場價值為基礎,但一般會低於市場價值,並保持一定時期內的穩定。焦瑞進認為,房屋估值過高,可以給予折扣。

事實上,現行的針對工商業房產徵收的房產稅在計稅時,對房產原值一次減除10%至30%後的餘值計算繳納,具體標準由地方確定。

對於肖捷文章中提出的適當降低建設、交易環節稅費負擔,馮俏彬認為,隨著對後端居民住房保有環節徵稅,前端的建設、交易環節稅費負擔將相應降低,確保總體稅負平穩,這有利於房地產稅推出。

朱為群表示,建設和交易環節的稅費負擔降低,主要涉及土地增值稅制度的改革,以及各種行政性收費改革,具體怎麼降可能需要考慮財政承受能力等各種因素。

個稅:優化稅率完善稅前扣除

個稅改革事關老百姓錢包,備受關注。

肖捷在上述文章中表示,建立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度,優化稅率結構,完善稅前扣除,規範和強化稅基,加強稅收徵管,充分發揮個人所得稅調節功能。實行代扣代繳和自行申報相結合的徵管制度,加快完善個人所得稅徵管配套措施,建立健全個人收入和財產信息系統。

馮俏彬表示,個稅改革內容與此前一脈相承。今年全國兩會上,肖捷已經透露出個稅改革正在設計和論證中,總的思路是個稅改革要從中國的實際出發,實行綜合與分類相結合,方案總體設計、實施分步到位,逐步建立起適合我國國情的個人所得稅制。

目前我國工薪個稅共有七檔,稅率範圍為3%~45%。楊志勇認為,我國工薪稅率過高,稅率級距窄,不利於吸引高端人才和培育中產階層。這一問題已經比較突出,需要儘快調整。

因此,優化稅率結構成為個稅改革的重頭戲。不少專家建議,適當減少稅率檔次降低稅率。比如,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黃奇帆建議,首先降低個人所得稅中工薪所得最高稅率,由45%下調至25%。

在綜合所得的個稅制度下,適度增加稅前扣除也備受民眾關注。

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一大優點是在綜合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等收入後,在綜合扣除基礎上可以適當增加與家庭生計相關的專項開支扣除項目,比如「二孩」家庭的教育等支出、房貸利息支出等,這可以讓稅制更加公正公平。

在全國兩會上,肖捷表示,將考慮適當增加與家庭生計相關的專項開支扣除項目,如有關「二孩」家庭的教育等支出會考慮在內。除此之外,可能還有其他的專項扣除項目也要予以考慮,目的就是為了進一步減輕納稅人的負擔。

地方稅及稅權雙擴圍

營業稅改增值稅之後,地方稅種營業稅近日正式被廢除,失去主體稅種的地方政府面臨地方稅體系構建。此次的十九大報告則明確提出「健全地方稅體系」。

肖捷在上述文章內首次明確提出,結合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稅收制度改革和稅收政策調整,考慮稅種屬性,在保持中央和地方財力格局總體穩定的前提下,科學確定共享稅中央和地方分享方式及比例,適當增加地方稅種,形成以共享稅為主、專享稅為輔,共享稅分享合理、專享稅劃分科學的具有中國特色的中央和地方收入劃分體系。

馮俏彬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目前中央和地方政府財力基本平分,營業稅改增值稅後,為了保持財力格局穩定,增值稅中央與地方分享比例暫時調整為五五分成,但未來這一分享比例會調整。

肖捷認為,在目前已實施的城鎮土地使用稅、房產稅、車船稅、耕地佔用稅、契稅、菸葉稅、土地增值稅等地方稅的基礎上,繼續拓展地方稅的範圍,同時逐步擴大水資源費改稅改革試點,改革完善城市維護建設稅。

馮俏彬表示,2018年開徵的環境保護稅屬於地方稅種,未來開徵的房地產稅也是地方稅種。而消費稅等部分稅目可以移交給地方。

目前,河北正進行水資源稅試點,今年預算報告明確水資源稅試點將擴圍。

除了適當增加點稅種外,肖捷還在文內提出「擴大地方稅權」。在中央統一立法和稅種開徵權的前提下,根據稅種特點,通過立法授權,適當擴大地方稅收管理權限,地方稅收管理權限主要集中在省級。

另外,肖捷提出統籌推進政府非稅收入改革。加快非稅收入立法進程。深化清理收費改革,繼續推進費改稅。在規範管理、嚴格監督的前提下,適當下放部分非稅收入管理權限。

相關焦點

  • 未來房地產稅按評估值徵收 這些「7」字頭房源不容錯過
    呼和浩特樂居訊 日前,財政部部長肖捷重申按照「立法先行、充分授權、分步推進」的原則,對工商業房地產和個人住房按照評估值徵收房地產稅,適當降低建設、交易環節稅費負擔,逐步建立完善的現代房地產稅制度。如果未來推行房地產稅按評估值徵收,意味著評估值大徵收越多,評估值小徵收越小,它符合持有環節徵稅的原理。
  • 未來的房地產稅免徵額該如何算?專家:按人均住宅面積來算
    近年來,在如何建立房地產調控長效機制的討論裡,房地產稅徵收一直是廣受關注的話題;而房地產稅作為一個新稅種,如何徵收?何時徵收?都將會直接影響到廣大公眾的切身利益。據了解,在徵收房地產稅時主要涉及四個方面:徵收範圍、稅率標準、計稅基準、見面徵範圍。在稅率標準和減免範圍裡,會按照「充分授權、分步推進」的原則,授權各地方政府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制定。
  • 未來5年,房地產稅能夠順利開徵嗎?怎麼徵收?專家提出3種方案
    因此,房地產稅的呼聲越來越高,畢竟只有房地產稅才能夠遏制炒房行為,燙平泡沫。那未來5年房地產稅能夠順利開徵嗎?其實早在2016年,房地產稅就被列入到了國家立法規劃的第一類項目,2018年,國家成立了房地產稅立法小組,根據這一次的官方表態看,未來五年房地產稅或將會迎來新的動作。
  • 重磅:房地產稅定了,要這樣收,房價會受影響嗎?
    房產稅屬於房地產稅的一種,是針對人們持有的普通住宅徵收的。雖然現在重慶和上海試點房產稅,當時並沒有在全國實施。目前,全國不動產登記系統已經實現了全國聯網,為房產稅的徵收也打下了基礎。但是,房產稅到底什麼時候在全國範圍內落地,目前還是未知數。雖然不知道房產稅什麼時間徵收,但是房地產稅的大方向終於定了!
  • 財政部確定按房屋評估價徵收!
    財政部首次明確了房地產稅將按照「立法先行、充分授權、分步推進」的原則,推進房地產稅立法和實施。 財政部部長肖捷談及房地產稅,明確未來的房地產稅將按照房屋評估值徵收。
  • 房地產稅六大細節 VS 個稅三大變化
    對於房地產稅,財政部透露了房地產稅徵收範圍、稅收優惠、實施進展等六大細節;對於個人所得稅,財政部也描繪了提高個稅起徵點、增加扣除項和建立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稅稅制三大新變化。房地產稅牽動著市場的神經,尤其是在北上廣深的朋友,買房了的擔心要貶值了要被套牢了,沒買的或許竊喜準備什麼時候「抄底」。
  • 房地產稅如何徵收?央行研究局局長這樣說
    備受關注的房地產稅仍在立法中,關於其如何徵收、何時落地一直受到市場關注。4月26日,央行研究局局長徐忠在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網站發表的《建立房地產長效機制 首先要改革「改革方式」》一文稱,可以在中央頂層設計框架下,地方政府根據各地差異化和區域開展「基層試錯」,吸取經驗教訓,逐步探索適合中國的房地產稅制度。
  • 房地產稅如何徵?專家:徵收範圍和標準是關鍵點
    影響億萬中國人房地產稅如何徵  專家稱徵收範圍和標準是立法關鍵點  □ 本報記者  朱寧寧  從來沒有哪個稅種,像房地產稅這般牽動社會的神經。  4月11日,財政部副部長程麗華在博鰲亞洲論壇上指出,將進一步優化稅制結構,既立足當前,又著眼長遠,兼顧稅收調控和籌集財政收入功能,逐步優化稅制結構,深入推進增值稅改革,構建更加公平簡潔的稅收制度,推進房地產稅立法和實施,建立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度。  自今年3月以來,這已是房地產稅被官方第六次正式提及,相比往年的原則性表述,今年關於房地產稅的說法愈發具體。
  • 財政部釋放明確信號,將按房屋評估價徵收
    此前,面對部分一二線熱點城市出現的樓市「打新熱」,央媒新華社發表了一篇名為《抑制樓市「打新熱」需要「硬核」舉措》的文章,其中明確建議應該儘快徵收房地產稅來抑制樓市「打新熱」。雖然房產稅開徵暫無無明確時間表,但是業內普遍認為「十四五」期間,房產稅出臺概率很大。
  • 房地產稅時間表逐漸明朗的強勁信號
    新浪財經11月16日消息,在第八屆財新峰會上,房產稅再次成為熱議話題。房產稅該不該收?什麼時候收?以什麼方式收?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黃奇帆認為,房產稅當然要收,很可能在今後幾年就會徵收。他特別強調,「我相信不久的將來,這不是說十年、二十年,而是今後的幾年裡會發生這件事。」而且,對房產稅到底該不該收?
  • 房地產估價師考點精講:與轉讓住房有關的徵收個人所得稅具體規定
    與轉讓住房有關的徵收個人所得稅具體規定1.對住房轉讓所得徵收個人所得稅時,以實際成交價格為轉讓收入。(1)房屋原值具體為:商品房為購置該房屋時實際支付的房價款及交納的相關稅費。(2)轉讓住房過程中繳納的稅金是指:納稅人在轉讓住房時實際繳納的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土地增值稅、印花稅等稅金。(3)合理費用是指:納稅人按照規定實際支付的住房裝修費用、住房貸款利息、手續費、公證費等費用。
  • 馮俊:認為房地產稅不能徵收的觀點很荒謬
    如果都以人有地方住來衡量中國的房子是否足夠,那麼中國從幾千年前就可以不發展住房了。我覺得以此得出中國住房發展已經供求平衡甚至供大於求這個結論很荒謬。總體上我判斷中國目前還處於供應不足,局部過剩或者相對過剩的局面。從具體數據上來看,供求平衡與供大於求的判斷是中國的套戶比例已經超過1:1。
  • 這三點決定了房地產稅不會推高房租,反而會推動房價下跌!
    一、房地產稅何時推出?肖捷的文章並未明確提及,但我們仍然能觀測一二。首先,包括這篇文章在內的很多官方稿件都明確表示,房地產稅的目標是為地方開闢新的收入來源。而由於營改增、房地產嚴厲調控等原因,很多地方的收入的確減少了很多。
  • 徵收房地產稅的條件基本成熟
    不過,按照房產稅徵收的相關意見,房產稅被確定為地方稅,也就是說,這個稅種由各地自行決定,開徵相關工作也由地方決定,地方省級政府起草發布實施細則。其實,對開徵房產稅特別有利的一個環境就是房價的穩定,這個是非常重要的的條件。如果不穩定房價,大家為逃避房地產稅而集中拋售的話,房價就會出現失控性下跌。
  • 房屋土地虛擬所有權不是不徵收房地產稅理由
    他們強調中國之所以不能夠學習國外徵收房地產稅,其主要理由就是中國的土地是公有或國家所有。世界上沒有哪個國有土地的國家要徵收房地產稅的。比如,有人分析道,財政部副部長史耀斌提到了房地產稅是大多數國家普遍採用的稅收制度,或者是一個稅種。這個人就分析道,是的,不錯。但我的問題是:全世界絕大多數國家,都承認土地私有。全世界不承認土地私有的國家有幾個呢?
  • 房產稅真的要來了,未來要「這樣」徵收!官方發聲:勿信謠傳謠?
    今年11月28日,面對部分一二線熱點城市出現的樓市「打新熱」,尤其是深圳、杭州屢屢傳出降價樓盤出現「打新套利」、「代持炒房」、千萬豪宅因為「買就賺500萬」的「萬人搶房」熱潮,官方媒體新華社發表題為《抵制樓市「打新熱」需要「硬核」舉措》的文章,其中明確建議儘快開徵房地產稅,遏制樓市「打新熱」——除增加供應外,房價外。
  • 中國或2020年全面徵收房產稅!
    是按面積,還是按房產數量來徵收呢?其實,現在中國只有上海重慶試點徵收房產稅,其他城市還未開始徵收房產稅,所以徵收標準還未公布。既然中國全面徵收房產稅沒那麼快,那麼我們先看看上海重慶試點徵收房產稅,是如何徵收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房產稅暫行條例》房產稅徵收標準有從價或從租兩種情況:1、從價計徵:從價計徵是按房產的原值減除一定比例後的餘值計徵,其公式為:應納稅額=應稅房產原值×(1-扣除比例)×年稅率1.2%;扣除比例為10%-30%,具體減除幅度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確定。
  • 財政部:將啟動個人所得稅修法 房地產稅立法會以中國國情出發
    當然我們還會根據實際情況來最後具體確定我們的專項扣除項目規模和數目。  此外,這次還要改革完善個人所得稅徵稅的模式。現在的個人所得稅是屬於分類徵收的個人所得稅模式。這次改革會將分類稅制轉化為建立起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稅制,這也是世界上通行的個人所得稅的徵稅模式。
  • 易憲容:土地私有制不是徵收房地產稅的前提條件
    但是,對此質疑聲音仍然是此起彼伏,有人就認為,中國為何要學習國外徵收房地產稅,中國的土地制度及房地產制度與其他國家都不一樣,世界上沒有哪個國有土地的國家要徵收房地產稅的。更有人認為,如果中國如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那樣,土地是私有的,那麼徵收房地產稅合法性瞬間成立,但是目前中國土地是國有制,土地財產當然也屬於國家所有,再加上中國住房所持有的土地只有70年的使用權,70年后土地上的附著物住房早就折舊為零了,住房財產價值最終只是土地的價值,房屋財產的價值實際上是土地財產價值。所以,屬於國家的土地財產憑什麼要個人來交土地的財產稅?中國徵收房地產稅沒有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