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我國中小學在校生百分之九十三對數學這門學科存在偏科和牴觸,是孩子不努力?還是數學真的是無解?我們總結歷年的教學數據分析會發現其中的問題很複雜。
①家長心態:「孩子數學那麼差,遺傳了我,我上學的時候,就對數學不感冒,數學對我來說就是天數。」
首先可以科學地告訴各位家長,智力是後天的,不具有先天遺傳性,所謂的天才只不過是後天機遇和培養造就的,設想一下沒有後天的培育,估計孩子連說話都成問題,更別提成才之說了。
②我國教育體制層面:不得不說我國現代教育起步相對較晚,而且教育資源嚴重不平衡,優秀的教育資源集中在大中型城市,但是該類學生僅僅佔全國學生數量的百分之十七左右,大多數孩子是享受不到高質量的教育資源和教學方法的,這是我國現階段不可避免的一個社會問題。
③教學方法和師資力量層面:當前我國主要採用的應試教育,雖然很早就提出了素質教育的框架,但是推行進度和成效很有限,在這種應試教育之下,我們多採用「填鴨式」的教育模式,老師常說的就是背下來,多看幾遍,多寫幾遍,就自然明白了,但是從我國數學成就來看,很顯然效果不怎麼樣。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拿「正數≥0」這個概念來說,不單是地方老師會讓學生死記硬背下來,就連高級教師也會強制孩子記憶,但我們早知道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科目,毫無章法的背誦,只會扼殺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正數」之所以≥0,是因為正數的「正」字,表示的是正常情況下,一般情況下,多數情況下的意思,又因為原始社會沒有數字的概念,人們採用「結繩記事」來記錄數字,外出打獵正常情況下獲得的獵物是大於零的,可能是一隻野兔,一個野牛,不然如何多數情況下是打不到獵物的,那麼人類早就餓死了,所以人們才把這種≥0的概念叫作正數。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例子,數學是有邏輯性的,如果孩子能明白數學背後的邏輯,那麼自然學得更快,記得更牢靠,理解得更深刻,學得會,便有了興趣,這是一個良性循環,所以數學重要的是讓孩子明白背後的邏輯。
④我們當前短時間內無法改變我國教育不平衡的現狀,但也不能因此而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其實正如數學家所說的那樣,數學是所有學科中最簡單,最貼近我們生活的,但是我國孩子數學普遍較差,很顯然我們的教育方法沒有剖析背後的邏輯原理,所以只會給孩子造成困惑。
我們相信隨著我們教育研究的深化和教育方法的普及,未來我國數學方面的人才肯定會追趕上外國,肯定會成為世界數學大師。
數學是邏輯性學科,學習數學方法對了,數學就這麼簡單,推薦《學數學就這麼簡單》一書。
關注孩子教育,是社會各界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