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帥府是一座近代建築,坐落在瀋陽市區。百年前大帥張作霖是東三省實際的主人,而他又是前清走過來的人,腦子裡的權力思想是很重的。因此在1913年建大帥府的時候,理念就是在前廳議政,在後殿過日子。說像皇宮一樣倒有點過分了,畢竟面積沒有那麼大,但基本相當於是個王府的概念,設計理念是一樣的。
張氏帥府先後有過兩位真正意義上的主人,張作霖和張學良父子,他們也是當時東北最高統治者。但是另有一位幕後的主宰,很多人卻是不了解的。剛才說到大帥府是座王府,王府自然是女人成群的,在張作霖的女人當中,有一位外柔內剛實力突出的,她就是張壽懿。
張壽懿並非張作霖原配夫人,只是五姨太,張作霖眾多女人中的一個,也許提起張壽懿這個名字,沒有多少人熟悉,但是她的為人處世頗為經典,有女俠之風。我們很了解少帥張學良與他兩任妻子于鳳至和趙一荻的故事,也許張壽懿沒有那麼多的繞指柔情和悽美愛情故事,但是她的能力卻是上面二者未必能具備的,說她是張作霖時期帥府最有權力和能力的女人,絲毫也不過分。
張壽懿雖然是個私生女,但是父親地位是很顯赫的,小張壽懿從小錦衣玉食,長得也非常標緻。但是後來卻家道中落,他的父親是清朝鎮守東北邊關的名將,叫袁壽山,在抗擊俄國侵略的戰鬥中陣亡了,張壽懿和母親的生活從此沒了著落。但是張壽懿非常的要強懂事,幫著媽媽做工養家,自己學習也很用功,中學的時候被選為了學堂的優秀女學員,在她登臺作報告的時候,恰巧一身戎裝作為嘉賓的張作霖也在臺下注視,兩人就那麼對視許久,彼此心生歡喜。雖然年齡差很大,但是張壽懿從張作霖的形象上感受到了同樣是軍官的死去的爸爸的氣息,對大帥倍生好感。在那次報告後不久,張作霖就把張壽懿娶進了帥府,成為自己的五姨太。
張壽懿和其她的嬌妻美妾不一樣,她有著父親的軍人性格,非常剛強的同時處事沉穩得體,從不慌張。張作霖早年是土匪出身,慢慢成了一方霸主。但因為當時東北匪患嚴重,張作霖便開始清繳土匪,在徵討過程中張壽懿不怕嚴寒和勞累,不怕槍林彈雨,始終跟隨張作霖,也是從這個時候成了張作霖最心愛的一個女人,兩人確實是有很深的感情,甚至當指揮方面遇到困惑,張作霖都會回去讓頭腦靈活的張壽懿出出主意。有一次部隊進軍不暢,張作霖心情煩躁,張壽懿二話沒說,直接站到隊伍中間鼓舞士氣,揮著小拳頭講話鼓勁,這讓冰天雪地裡的士兵大受感動,頓時士氣倍增。張作霖對五姨太從此刮目相看,更加的寵愛。
在張作霖事業如日中天之時,各類交際場合,政府公務應酬頻繁,身邊得有個佳人相陪才得體。所以進進出出左右逢源的也是這位最得人心,漂亮果敢的五姨太張壽懿,可以說不僅僅是張作霖最寵愛的女人,也是帥府最有才幹,能拿得出手的一位太太,在事業上給大帥的幫扶不是一星半點的程度。張壽懿在政治舞臺的巔峰之作,就是皇姑屯之後瞞天過海的騙了日本關東軍,讓張學良有時間從關內趕回東北控制局面,防止日本人進一步以武力入侵東北。張作霖被炸成重傷抬回大帥府之時,渾身是血奄奄一息,所有的女人嗚嗚哭個不停,整個帥府亂成一團。只有張壽懿一個人很鎮靜,握著大帥的手聽張作霖說出了最後的遺言:「我不行了,想辦法讓學良回奉天控制局面,和日本人幹......」張作霖咽氣後,張壽懿要求上上下下不準哭泣,不準發喪,封鎖一切消息,她來想辦法急召少帥張學良回東北掌控大局,防止日本人趁虛而入。當第二天日本高官的太太來張氏帥府慰問,實則是落實張作霖死訊,以採取進一步行動之時,張壽懿強忍悲痛,咽下淚水命令丫鬟給她梳妝,幾分鐘不到就滿面春風的出去見客,在大堂與日本人談笑風生,使關東軍對於張作霖還活著確信不疑,於是失望之極的日本人沒敢輕舉妄動。直到張學良趕回奉天,做了軍隊部署後,才對外宣布了張作霖去世的消息,關東軍此時大呼上當,中了張壽懿這女子的計!然而日軍已經錯過了最佳時機,只好按兵不動。
在那個年代,像張壽懿這種韜略和處事水準的女性,十分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