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衡的兩大發明,一個被移出中國教材,一個卻被印在韓國紙幣上?

2020-12-17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中國古人憑藉智慧為人類文明的發展做出過極大的貢獻,優秀的歷史發明以及發明家數不勝數,其中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火藥被稱之為古代四大發明。

下面,我們就來看古代知名人士張衡發明的渾天儀和地動儀。

在最原始的年代裡,人們堅信天圓地方的學說,他們認為,宇宙是一個球體,而地球卻是一個方形的,因為沒有探索工具的幫助,人們只能通過肉眼的觀察還有憑空想像才能初步形成對宇宙的認識。

張衡敢於向傳統觀念提出挑戰,他以勇氣與魄力進行一探究竟,製作了一個觀察星空的科學儀器——渾天儀。

渾天儀分為兩個部分,分別是渾儀和渾象。渾儀用來測量天體的位置與坐標,而渾象則用來推算天象的變化,二者相輔相成,成為幫助人們觀察與探索宇宙的利器。

渾天儀的發明凝結了張衡的智慧與汗水,他的橫空出世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震撼,因此,渾天儀被稱之為最偉大的發明,可以說是中國古代科學最高水平。

除了渾天儀外,張衡還發明了地動儀。相傳,地動儀的外形十分精緻,機關也十分别致靈活,更重要的是,張衡發明的地動儀可以準確地檢測到地震。地動儀有8個方位,分別代表實際生活中的8個方向。每個方位之上均有一個含著龍珠的龍頭,每個龍頭下方都有一隻張著嘴的蟾蜍。如果有一個地方發生地震,就會觸及內部機關,機關運作之後,龍頭中的龍珠便會落下來,掉進蟾蜍的嘴裡。

曾經有一次地動儀的龍頭吐出了龍珠,然而人們並沒有感覺到地震的發生,人們紛紛議論到這個機器根本不靈。然而,幾天後,奇蹟誕生了,與洛陽相距1000公裡的遙遠地區發生了地震。從此,人們此對張衡的地動儀深信不疑。

然而隨著歷史的發展,時代的進步,張衡的渾天儀和地動儀也漸漸隱退在歷史長河中。

然而,近代的韓國卻將古代中國人張衡發明的渾天儀印在了韓元上,這引起發軒然大波。

要知道韓國的歷史十分空白,幾乎沒有屬於自己的歷史與輝煌。為此,韓國人只能通過鑽空子將本來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佔為己有。而中國的資源是他們搶奪的重點對象。

據悉,韓國經常將中國的傳統文化以及民間故事典故在國際組織中搶先註冊,將原本屬於中國的東西當成是自己的東西。

渾天儀被印在韓國的鈔票上世代流傳,而在中國,關於張衡地動儀的記載卻從我國的教科書移除了。

據悉,外國人在看到了張衡的地動儀後紛紛質疑:這樣的儀器怎麼能預測地震呢?於是,某些心懷不軌之人就利用外國人的質疑大做文章,弄地滿城風雨,最終相關專家迫於壓力,只能將地動儀從課本中移除。

我們在對韓國搶奪中國元素的行為指責和不恥時,也對國人對於傳統文化的保護意識的淡薄而羞愧和感嘆:我們竟然親手將我們先輩的發明埋藏在泥土裡。

加強對中國五千年的中華文明的自信,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是每一位炎黃子孫應盡的職責。

相關焦點

  • 歷史上渾天儀到底是誰發明的,為何會出現在韓國1萬韓元紙幣上?
    早在2005年,韓國成功將「端午節」申遺,此後更是傳出了將中醫改為「韓醫」申遺的呼聲,這不他們又將舉世聞名的中國渾天儀請到了自家一萬韓元的紙幣上。那麼,歷史上的渾天儀到底是發明的,還有為何韓國在一萬韓元的鈔票上,赫然印上了我國的渾天儀呢?
  • 張衡地動儀為何被移出教材?中國院士稱:房梁上吊一塊肉都比它強
    其實,在古代也有崇尚科技的人,他們用自己超強的動手能力製造出一個又一個方便生活的工具,甚至將這些工具推廣出去,便利大眾。在古代,就有一個叫張衡的人,這個人被譽為漢賦四大家、南陽五聖之一,除此之外,他還是一個發明家、科學家。而著名的地動儀就是他發明的,而地動儀最初一直都存在於教科書中,後來這部分內容卻被刪掉了。那麼,張衡地動儀為何被移出教材?
  • 張衡地動儀被移出教科書,中科院院士:房梁下吊一塊肉都比它有效
    張衡是許多人所認為的製造地動儀的人,但民間總有一些聲音表示,教科書上的地動儀並非張衡所製造的,而是1950年時,一位研究古代科技的學者王振鐸根據我國史書的記載所進行的復刻品。一部分人希望教科書能夠把張衡地動儀幾個字暫時替換掉,之後如果專家考察到真正製造地動儀的人,再把他的名字寫上去也為時不晚。但是,張衡地動儀被移出教科書,中科院院士還表明:房梁下吊一塊肉都比它有用。
  • 「張衡地動儀」被刪出教材??真相來了!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關發機……」 在《後漢書·張衡列傳》中,流傳下來的雖只有零星的文字記錄,但直到現在,其和製造人張衡一同,仍被視為中國古代偉大科技發明的典範,並且進入教科書之中,成為幾代中國人的集體記憶。
  • 「張衡地動儀」被刪出教材?真相來了
    有報導稱,2017年投入使用的統編本初中歷史教材七年級上冊中,關於張衡和候風地動儀的內容被刪除。有記者向人教社求證,人教社明確回應,張衡及地動儀內容並未消失,只是教材編排上做了調整。發生了什麼事?真相到底如何?畢業多年之後你還記得多少課本中的知識?
  • 張衡可不僅僅只發明了地動儀,他還發明了這些東西
    張衡我們大家一定都很熟悉,是我國西漢時期傑出的科學家和天文學家,提到張衡就不得不提起他那個著名的發明——地動儀。在我們兒時的歷史教材裡,地動儀可是重點之一,是印有彩頁插畫的,不過最近有媒體報導,在初中歷史教材中,已經刪除了地動儀的相關內容,引起了大量關注,一時間,地動儀是真實存在的還是被歷史神話出來的成為了人們熱議的話題。其實,張衡作為我國古代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他的科學成果可不僅僅只有地動儀這一項。
  • 渾天儀上韓元新紙幣(圖)
    一萬韓元新幣22日發行 正面印有世宗大王肖像 背面印有中國古代發明———  韓國央行22日正式發行一萬韓元和一千韓元新紙幣,但中國的渾天儀赫然印在新版一萬韓元紙幣上。韓國媒體今日紛紛對此發表評論並質疑。
  • 張衡地動儀被移出語文教材,老教授:房梁上吊塊肉都比他的那個強
    《資治通鑑》不同於史書,這本官修史書,記載了春秋到宋朝的歷史,這期間出現了兩大科技發展高潮,其一是宋,其二是東漢,蔡倫改進了造紙術,張衡發明了地動儀和渾天儀。張衡,河南南陽人,他跟姜子牙、範蠡、張仲景、諸葛亮並稱為「南陽五聖」,張衡家族世代都是大家,祖父徵戰匈奴有功,官拜漁陽太守場。
  • 張衡地動儀被移出教科書,院士解釋:房梁上吊一塊肉都比那個準確
    就現在而言,中國留給國際上的最大印象便是科技不夠發達,但是中國古代卻是有著四大發明的文明古國之一,不論是東漢的造紙術,還是宋朝的活字印刷術,直到今天仍然是很多國家無法企及的高度。當然,除此之外,東漢的張衡也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架測量地震的儀器——地動儀。
  • 韓元新紙幣印上渾天儀 圖好看不講歷史引來批評
    據《北京晚報》報導韓國中央銀行於22日正式發行新版萬元和千元的韓元紙幣。但在新版一萬韓元紙幣背面,源於中國的渾天儀成為主要圖案,這引起廣泛質疑和批評。  據報導,一萬韓元新版紙幣正面印有世宗大王的肖像,背面印有《天象列次分野之圖》和普賢山1.8米望遠鏡、渾天儀等圖案。
  • 日本韓國的紙幣面額那麼大
    1.韓國貨幣種類。①韓幣有紙幣和硬幣兩種。紙幣有1000韓元、5000韓元、10000韓元、50000韓元四種,易於根據紙幣上面印的歷史人物和顏色加以分辨。②韓國硬幣總共有1韓元,5韓元,10韓元,50韓元,100韓元,500韓元,6個幣值。
  • 張衡地動儀被歷史課本刪除!網友:一不小心上了絕版課
    那個被印在教材上影響了幾代中國人、由王振鐸復原、以「直立杆」為理論基礎製作的地動儀模型,開始淡出當代青少年的視野。實際上,近年來,王振鐸所造的地動儀模型一直非議不斷。這是國人對於古代中華民族科技文明的自豪,可能也是因為如此,哪怕教材上的圖片僅是20世紀50年代的古代科技史學家王振鐸根據古籍復原得出,哪怕這個復原模型在當時飽受爭議,仍然在教材中延續了數十年。
  • 張衡地動儀被移出語文課本,老教授:房梁吊一塊肉都比那個強
    人才最本質的特點在於創造,公元132年,張衡製造出世界上最早的「地震儀」,這場在當時超越1800年的世界科技,在現在卻被貶低的「一文不值」,不由得令人唏噓。2018年更有媒體報導,早在2017年引入的初中七年級歷史上冊統編本的教材中,有關於張衡和其地動儀的內容均已刪除,那張大家印象頗深的「龍鼎」,從此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 著名的發明家,科學家,天文學家以及政治家——張衡
    小編今天來介紹一位為我國科技發展做出巨大貢獻,以及奠定基礎的歷史人物張衡。張衡一生做了很多事情,最著名的就是發明了「地動儀」,這是我們對他最熟悉的地方,也是他發明最著名的東西了。張衡是東漢時期的偉大人物,他在很多方面都頗有研究,並且也發現了許多事物,為我國的科技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他涉及到的領域有天文學,數學,發明創造,地理學,文學等等。除了這些,張衡在當時的官職也非常高,他在漢朝當過丞相。張衡在政治領域也很有成就,可謂是天才啊。張衡出生在一個官僚的家庭裡,他出生時他們家非常貧窮,話說一個官僚家庭怎麼會貧窮呢?
  • 張衡是如何發明地動儀的?
    中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文學家,在東漢歷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間相等職。晚年因病入朝任尚書,於永和四年(139年)逝世,享年六十二歲。北宋時被追封為西鄂伯。張衡在天文學方面著有《靈憲》、《渾儀圖注》等,數學著作有《算罔論》,文學作品以《二京賦》、《歸田賦》等為代表。《隋書·經籍志》有《張衡集》14卷,久佚。
  • 中學歷史教材刪除張衡地動儀的內容,網友:應該刪
    中學歷史教材刪除張衡地動儀的內容,網友:應該刪。凡是學過中國歷史人都知道,東漢時期的張衡發明的地動儀是我國古代重要的發明之一。每一個中國人都為我們祖先的聰明才智驕傲自豪。但是最近新版的歷史教材卻刪除了這部分內容,這又是為什麼呢?
  • 發明地動儀的張衡:是個全能青年,卻仍逃不過現實的磋磨
    我國古代的很多名人走的都是文人的路子,但也有一些人,在「科研」方面有不小的成就,比如今天要給大家說的張衡。張衡是漢朝時期的一個全能青年,他最大的成就是發明了地動儀等物,除此之外,張衡還是當時有名的文學家和地理學家。
  • 張衡地動儀被刪出教科書,因為根本測不出地震?真相到底是什麼…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關發機……」在《後漢書·張衡列傳》中,流傳下來的雖只有零星的文字記錄,但直到現在,其和製造人張衡一同,仍被視為中國古代偉大科技發明的典範,並且進入教科書之中,成為幾代中國人的集體記憶。
  • 張衡地動儀被歷史課本刪除!復原模型飽受爭議,網友:一不小心上了絕版課
    那個被印在教材上影響了幾代中國人、由王振鐸復原、以「直立杆」為理論基礎製作的地動儀模型,開始淡出當代青少年的視野。實際上,近年來,王振鐸所造的地動儀模型一直非議不斷。這是國人對於古代中華民族科技文明的自豪,可能也是因為如此,哪怕教材上的圖片僅是20世紀50年代的古代科技史學家王振鐸根據古籍復原得出,哪怕這個復原模型在當時飽受爭議,仍然在教材中延續了數十年。
  • 他是唯一被印在外國紙幣上的中國人
    一張紙幣,往往代表著一個國家莊嚴神聖的形象。一般而言,紙幣上的人物不是開國元勳,就是時任元首。然而,在非洲東部,赤道以南緯線20度的印度洋島國模里西斯國,卻在紙幣上印上了一位中國人。此人名叫朱梅麟,是唯一一個被印在外國紙幣上的中國人。那麼,朱梅麟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