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舒適圈,遇見更好的自己

2020-12-25 小艾小為播報中

作者|么蛾子

安逸是這個年紀

該有的生活狀態嗎?

穩定的工作環境、朝九晚五的慢節奏、輕鬆自由的生活狀態...連續7年,我一直過著身邊人常說的「女孩子就該穩定一點」的生活。

在享受著七年積累的工作經驗所帶來的優越感的同時,我也時常問自己:安逸是這個年紀該有的生活狀態嗎?

帶著這個問題,2018年6月,在「30歲」 這個重要的人生時間節點上,我做出一個重大抉擇——離開工作7年之久的公司,走進艾為

Be Brave

踏出舒適圈,探索更多可能

老實說,辭去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不是一次頭腦發熱的決定,更沒有毅然決絕的瀟灑。安於現狀or跳出藩籬?其實這是一個不斷自我抗衡與鬥爭的過程。

是的,在加入艾為之前,我的生活工作狀態很穩定,穩定到一眼就能看到幾十年後的生活,穩定到讓人沒有激情。

一想到自己也許會漸漸習慣安於穩定,習慣被穩定抹殺掉全部的熱情,內心便非常惶恐。經過一個又一個輾轉反側的夜晚,深思熟慮之後,我決定跳出舒適圈,尋求新的挑戰,探索更多可能。我在內心不斷告訴自己:勇敢一點,我還年輕,Nothing to lose

Be Lucky

越勇敢,越幸運

人生有無數種可能。

我們的每一個決定,都可能給我們帶來另一種不同的可能。從穩定中去尋求改變,這個決定需要勇氣。

只有勇敢直面恐懼,我們才能更加強大。只有勇敢做出改變,我們的人生才能更加幸運。

因為遇見艾為,我最終毅然決然選擇做出改變。遇見艾為,也遇見了屬於我的小確幸。

作為IC設計公司,艾為是一個專注做事的本土企業,一個充滿神秘感的高新技術企業,一個我從未涉及過的全新領域。

在HR的牽線下,與艾為相識。與市場部面試官深入交流後,我了解了艾為鮮活的企業文化、客戶需求第一的工作理念、以及為了共同信念一路打拼的創始人……

這場面試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因為,通過面試,不僅使我感受到了艾為走在時代的前端,更感受到了艾為渾身散發的活力與朝氣。我有一種從未有過的感受:踏實。就是這種踏實感讓我毅然決定拋開一切,重塑未來!

幸運的是,我一入職就趕上了艾為搬新家,同時還見證了艾為10周年慶。時尚、大氣充滿科技感的辦公環境,讓我興奮不已。導師平易近人,耐心細緻的指導讓我很快消除了陌生感。一切似乎都那麼的順利和美好。

Be Motivated

別退縮,驚喜在後面

剛入職,我便遇見了第一個難關——角色轉換。還在磨合期的我,內心開始產生自我否定和懷疑,加上遠途通勤、多次地鐵換乘的勞頓……便有了退縮的念想。

但是,一想到團隊小夥伴的我鼓勵和支持;一想到為了給客戶展示Demo的最佳效果而通宵達旦的艾為精神為了拿下一個案子各部門通力合作、毫無怨言,直到成功的拼勁前一晚加班到深夜,次日依舊激情飽滿的出現在工作崗位上的熱情……全司所有小夥伴都在為共同的事業「艾為芯·中國芯」而拼搏。轉念一想,這不就是我一直以來所追求的嗎?

遇到困難,勇敢克服,艾為人的不服輸點燃了我對工作的熱情!

是大樓的一句「工作中沒有小事,能把每一件小事做好,那就是大事」,讓我開始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

是83哥說「拒絕浮躁,付出自然有回報」,讓我更加堅定信念、不忘初心。

工作無小事,只要有心人。

此時的我,很慶幸當時的選擇,更慶幸沒有輕言放棄。或許「逆風飛揚」的方向更適合飛翔。感知自己內心的召喚,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時光不語,靜待花開。

相關焦點

  • 「跳出舒適圈」是一個盲目跟風事件嗎?
    反對派:做自己擅長的事情不好嗎?為何非要跳出舒適圈呢?畢竟眾所周知那位盲目跳出舒適圈的和尚,下場是這樣的:佟大為好歹算是有作品的好演員,部分新人面孔就更加讓人看不懂了。且不說盲目跳出舒適圈會不會跳坑裡,對年輕人來說更重要的,難道不是跳之前反問下自己:我現在的水平,真的已經進入舒適圈了嗎?雷軍跳出舒適圈為什麼不斷成功?不斷跳出舒適圈,不斷成功的例子當然也有。
  • 跳出舒適圈的五個理由
    當青春逝去,躺在搖椅上和孩子聊起自己的青春時,發現竟沒有些許值得讓自己回味的激情時刻,這真的是我們想要的人生嗎? 不能再這樣下去了,給自己五個理由,讓我們提高自己對經歷、對嘗試的開放性,跳出這個溫水煮青蛙的舒適圈吧。
  • 不甘平淡,突破自我,勇於跳出舒適圈的星座!
    其實,人只要能跳出舒適圈,才能眺望到未來,才能看到前方的希望,一直原地踏步,只會越來越懶惰。也許你會去嘲笑那些每個月供樓供車的人,但是當人家享受著新屋新車的時候,自己又會不自覺地酸起來。那何不從今天起,跳出自己的舒適圈,尋找另一片新天地呢?在十二星座裡,也有幾個星座非常奮發圖強,未了生活過得好一點,而拼搏,我們現在看看是哪個星座吧!
  • 是時候跳出「舒適圈」了?「姿勢」不對一樣不成功
    現在,網傳大量關於「跳出舒適圈」的言論,孤立大家勇於跳出舒適圈,以便能夠更行更好的突破與發展。仿佛「跳出舒適圈」是一劑萬能藥,只要選擇了,就會有很好的結果。很遺憾,事實並非如此。前不久,有朋友就抱怨:「都說跳出舒適圈,我跳出來了,但是各種不適應,接著換了兩份工作,現在都不知道怎麼辦好了。」
  • 年輕人跳出舒適圈,升華還是墮落?
    自己最近因為工作的調動,需要調到一個專業度非常高的校區,突然間感覺焦慮與不安,起初自己剛從事這個職業的感覺再一次降臨到我的身上。已經在本職崗位上差不多快兩年的時間了,接觸過數以千計的家長,按理說就算是專業度再高的校區也不至於會讓我的情緒發生這樣的變化。
  • 人要跳出自我的舒適圈
    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的權利。當然,人都會有惰性,有些人會不安於現狀,會讓自己在人生的路上,不斷的拼搏,不斷的前行;有些人安於現狀,生活在自我的舒適圈選擇了安逸和滿足。人最可怕的就是給自己畫了一個圈圈,不願意跳出,不願意改變與嘗試,只願在自己的舒適圈安逸自由舒適。身邊也會遇到類似這樣的朋友,總會抱怨生活中的不如意。說完之後自己還在圈子裡毫無改變,一邊抱怨一邊安於現狀。她的嘮叨與抱怨讓人產生厭煩感。
  • 讓你跳出舒適圈的人,都是耍流氓
    又是舒適圈。 現在有種很奇妙的現象,就是跳出自己的舒適圈似乎是一種政治正確的事,誰要是一臉坦然地趴在自己的舒適圈裡度日,會被冠以不思進取的標籤。 自帶生長屬性的舒適圈 我曾經看過一個深度分析蘋果發展歷史的課程。
  • 聽說你要「跳出」舒適圈?呵呵
    雖然沒有心理學意義上的嚴格定義,跳出「心理舒適圈」卻成為各種雞湯文中用來說服大家去經歷苦難、追求成功的必經之路;仿佛舒適圈就是一個失敗圈。很多人聲稱要「跳出」心理舒適圈,去挑戰自己,勇敢去做自己不擅長的事情,去做曾經讓自己害怕的事情,去讓人生「進入更廣闊的天地」。
  • 千萬不要跳出你的舒適圈,千萬不要
    她現在非常後悔,覺得不應該盲目跳槽,至少原來那份工作她做得還不錯,雖然備課、上課和應付家長也很辛苦,但是自己都已經熟悉了,也算得心應手。千萬不要跳出自己的舒適圈勝任感是衡量工作價值的最重要的因素。既然是舒適圈,至少說明你可以勝任,說明你目前做得不錯,是一份適合你發揮自己所長的工作。不考慮其他因素,光從工作難度和工作性質來說,這是一份適合你的工作。在自己的崗位上幹得好好的,為什麼要突然跳出這個圈子,找一個不熟悉的圈子再重新開始奮鬥呢?我那位好朋友,性格並不外向,為人細心,有親和力,他並不適合做銷售,培訓老師才是她適合的工作。
  • 要不要跳出舒適圈,這是個問題
    作為傳統媒體人,自己的舒適圈是否一定要踏出呢?首先什麼是舒適圈?它是指所有人都生活在一個無形的圈子裡,與認識的人相處,做自己會做的事,所以感到很輕鬆、很自在。但是當我們踏出這個圈子界限的時候,就馬上會面對不熟悉的變化與挑戰,感到不舒適。每次當有人問到,我要不要踏出自己的舒適圈?大家的回答參差不齊:「所謂的舒適區這麼舒適,為什麼還要跳出去?」
  • 你敢不敢跳出自己生活的舒適圈
    反觀我自己,作為一個大人,要跳出我現在的全職寶媽舒適圈我也是有點那麼的害怕啊。從我兒子上幼兒園後,我也開始投出我的簡歷找合適我目前現狀的工作,我想著我有6年的工作經驗,再次出來找工作應該不難吧,但是現實是我的心境真的變了,我不想像以前20歲出頭時候那麼拼了,我在意單休,我在意加班,我在意工資,我在意一月休8天的工作,休息時間卻不是周六,周日。所以我要找到一份合適我的工作那可真是太難了。
  • 辭職後,找工作被拒100次:別人勸你跳出舒適圈,我勸你不要辭職
    不知為何,跳出舒適圈這個說法在網上又火了。可能是為了」響應號召」,朋友小豬積極地向老闆提交了辭職申請,理由是:「程式化的工作千篇一律,我想要更多挑戰,我要跳出自己舒適圈。」老闆很開放,員工流失很正常,於是很大方的在離職申請上簽了兩個字:「同意」。
  • 如果你還有夢想,就必須跳出舒適圈
    01如果你還有夢想,就必須跳出舒適圈人生就是一場修煉的過程當你做出讓自己更好的選擇,過程就不會舒適。只追求舒適的人,更願意躺在床上睡覺。如果你還有夢想,就必須跳出舒適圈。一路走來,收穫很多,我明知道,什麼都不做更輕鬆,我亦明白,前行的路荊棘滿布,但我依然努力前行。不僅是因為心中的夢想,更是因為心中的那一份痛!
  • 為什麼要跳出舒適圈?最怕你一生碌碌無為,還安慰自己平凡可貴
    通俗地說,舒適區指的是一個你給自己劃定的圈子,把一切你駕輕就熟的、能夠輕鬆搞定的、沒有挑戰的東西劃歸在內。舒適區意味著安全舒適,能起到避風港的作用。但待在舒適區裡,也代表停頓止步,會導致我們不思進取,故步自封。最怕你一生碌碌無為,還安慰自己平凡可貴。那麼,為什麼要跳出舒適圈呢?
  • 從今天開始,跳出舒適圈,讓我們離成功近一點,再近一點
    於是,小青蛙呱呱地呼喚自己的夥伴:「你們快過來吧,這邊簡直是天堂」但是它的同伴說:「我在這裡已經習慣了,我從小就生活在這裡,懶得動了。」不久,水溝裡的水幹了,小青蛙的同伴活活餓死了。細心的小夥伴發現了,這個故事和溫水煮青蛙異曲同工。曾經有網友這樣調侃:「小孩子才想打破舒適圈,成年人只想在舒適圈裡躺到天荒地老。」那麼,什麼是舒適圈?
  • 跳出舒適圈,挑戰極限
    而我們要做的是:跳出所謂的舒適圈,時刻保持危機感,多去學習,挑戰自己的能力極限。俗話說:「菩薩合掌念菩薩,求人不如求自己。」投資什麼都不如投資自己,多一樣本領,就可以減少求人的機會。只有自己足夠強大,才會有更多的人願意幫你。
  • 人到中年,跳出舒適圈跨界轉行,如何成功淘金?
    跳出舒適圈,遇見更好的自己,是現在很多年輕人崇尚的生活哲學。那麼,問題來了,人到中年跳出舒適圈,就真的能遇見更好的自己?有更好的未來嗎?跳出舒適圈淘金現實的殘酷總讓人措不及防2015年4月,一場百年不遇的冰雹襲擊了葉縣,景奇的養殖場一夜之間,就變了樣子。養殖場毀於一旦,這已經是創業的第二年了,景奇的期待被冰雹打得粉碎。
  • 面對「跳出舒適圈」的鼓勵,我有困惑
    我深知很大的原因是過了兩年大學的安逸生活,想要跳脫這個舒適圈很難,但跳出來又不知該往何處去,找個目標很難。我不願平平庸庸的度過大學生活,想為社會、為國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可是又不知道該怎麼做。有時想嘗試一下新事物,考慮著考慮著就放下了,覺得也沒那麼重要,於是每次都在思索中放棄了。我想知道怎樣不糊塗的度過大學生活,怎樣才能不浪費這隻有一次的青春。
  • 年入百萬和年入十萬,哪種更願意跳出舒適圈?
    是否有抓住機會的資本,是否有跳出舒適圈的魄力,才是產生差距的根源。 什麼是舒適圈? 在一次同事聚會上,有人問2021年有什麼計劃? 同事A輕描淡寫的說:「能有什麼計劃,繼續工作唄,最好年底再漲漲工資!」
  • 敢於跳出「舒適圈」,你就贏了
    一個人,敢於在生活中跳出「舒適圈」,不得過且過,不再浪費自己的青春和時間,找一些有意義的事去做,精神上才會變得富足起來。一個人真正所擁有的「舒適圈」,不是今天吃了什麼,去了什麼地方,在家休息了多久,而是每一天的度過都有它的意義,不枉此生在這世間走一趟。跳出舒適圈,讓生活豐富起來,精神才會富足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