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職後,找工作被拒100次:別人勸你跳出舒適圈,我勸你不要辭職

2020-12-14 就叫米勒也行

不知為何,跳出舒適圈這個說法在網上又火了。

可能是為了」響應號召」,朋友小豬積極地向老闆提交了辭職申請,理由是:「程式化的工作千篇一律,我想要更多挑戰,我要跳出自己舒適圈。」

老闆很開放,員工流失很正常,於是很大方的在離職申請上簽了兩個字:「同意」。

原以為得到了一紙離職單意味著解放,但小豬沒有想到的是,工作連連碰壁,被上百家企業拒絕之後,他早已悔不當初。

1、逃離舒適圈,是我聽過最大的謊言

有粉絲問蔡瀾:如何跳出自己的舒適圈。

蔡瀾回答說:為何?

粉絲回答, 大家不都這麼說嗎?呆在舒適區裡,早晚會被社會所拋棄。

蔡瀾聽後一笑,淡淡地說:把自己已經取得成績和生活習慣妖魔化,真的是這個時代的悲哀。

不知是 誰在網上散布焦慮:

「停留在舒適區,就如溫水煮青蛙,想跳出時已經晚了!」

「你的舒適區,正在慢慢毀掉你。」

「生命在於折騰,勇敢跳出自己的舒適區,才能遇見更好的自己。」

於此,說個小故事:

有個虔誠的教徒,想要去見上帝,擺在他面前的有兩條路,一條是平坦的大道,另一條是充滿荊棘的小路。

他覺得大道必定不能成功,就選擇充滿荊棘的小路,但誰知荊棘越走越多,他卻一直不肯放棄,最後他被荊棘扎死了,見到上帝的時候他很生氣就質問上帝,我明明這麼虔誠,為什麼你還是要我死?

而上帝卻告訴他,我曾給了你無數次機會,那些荊棘都是為了讓你回頭設置的障礙,但你卻從未意識到。

博主反褲衩陣地說:

最愚蠢的事,便是棄自己的優勢不顧,拼命要去跟別人拼短板:跟年輕人比活力,跟投機者比對賭,跟閒散者比避世,突然轉行去跟內行人比專業——然而,這就是所謂的「跳出舒適區」。

激發我們改變的,通常是物質不滿足或內心不舒服。

不要讓自己的無知成為時代的犧牲品,好好的正道你不走,偏偏要獨闢蹊徑。

盲目地跳出舒適圈,不是自律而是自虐。

在不知道自己要什麼,熱愛什麼,可以為了自己想要的做出哪些犧牲之前,逃離舒適圈, 就是逃避眼前困境,蒙蔽自我的行為。

2、比跳出舒適圈更可怕的,是跳到不適合自己的成長圈

美國康納爾大學曾經進行過一場非常著名的心理學實驗,我們將青蛙放在煮沸的大鍋裡,青蛙便立即因為灼熱感而跳出了大鍋,但當把青蛙放在一個涼水裡慢慢加熱,青蛙因為惰性沒有往出跳,直到難以忍耐時卻失去了逃生的希望,這個就是著名青蛙效應。

這一理論被職場人廣泛提及,職場中,如果不能居安思危,時刻保持危機意識,最終也會淪為溫水裡的青蛙,失去最後的機會。

社會在傳播焦慮,漸漸的,跳出舒適圈成為了職場人迫切想要解決的問題。

但是,我們不知道的是,比跳出舒適區更可怕的,是跳到下一個不適合自己的成長圈。

所謂成長圈,心理學家這樣解釋:「成長區,指很少接觸的和未曾涉足的領域,在這裡可以充分鍛鍊自我、挑戰自我。」

但很多人對成長圈也做了錯誤的示範。

很多人為了追尋成長,於是各種報班、買課....但最後的結果是,放棄的放棄,焦慮的焦慮,然後開始懷疑:

我怎麼比不上別人,為什麼我怎麼學都沒有用。

因為這種錯誤的學習思維觀念,很多人都自暴自棄,甚至有人得了抑鬱症.....

想要獲得成長,挑戰自我並沒有錯。真正錯的是:在不知道自己的能力邊界時,盲目撞擊自己的安全邊界,最後遍體鱗傷。

那些挑戰自我舒適底線並且獲得成功的人,從來不會在毫無準備之下往另一個全新領域跳。

換句話說,他們是在擴大舒適圈,而非跳出。

果敢、富有如股神巴菲特,對待舒適圈外的一切仍然小心翼翼。

「我們要確定我們選的是對的,但是對於不懂的我就不投資。」

3、留在舒適圈,是一種成熟的人生態度

人吶,認識你自己,這是蘇格拉底勸告世人的一句話。

如果你能清醒的認識自己,你就會發現,那些每天想著逃離舒適圈的人,他們大部分人其實已經沒有什麼壓力了。

所以,想要在平淡生活中尋求刺激的是他們,提出逃離舒適圈這個口號的人,也是他們。

我們是成年人, 理應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不要相信相信逃離舒適圈那些「鬼話」。

畢竟,身處舒適圈,我們可以拿到養活自己和家人的薪水,可以賺足孩子的奶粉錢,甚至你還可以過得很好。

我們當下要做的,反而應該是積極的拓寬自己的舒適圈。

比如,鍛鍊身體,讀書學習,改善生活環境,多關心關心父母,唯如此,我們的舒適圈會越大越寬,只有自己舒適了,工作才會更有衝勁,更覺幸福。

別讓盲目跳出舒適圈毀了你的人生。

相關焦點

  • 我是如何勸我親哥辭職的:38歲了,要不要搏一把?
    我勸我哥辭職跟你們說一個特別好玩的事兒:我是如何勸我親哥辭職的。
  • 那些勸你走出舒適圈的人,在用友善的謊言,欺騙著無知的你
    舒適不是懶惰的藉口在我身邊,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每天努力工作,努力學習,為了自己的夢想而奮鬥。我問他們,為什麼要這麼努力?得到的答案是,不想讓舒適圈,廢掉自己。這個想法是錯誤的,錯就錯在將舒適圈和懶惰劃上等號。因為真正的舒適圈,是真的感到舒適,而不是自欺欺人地無所事事。跳出舒適圈,成為了營銷的藉口。這個時代,容易造成一種賺錢很容易的幻覺。
  • 從體制內辭職,為什麼我總是勸你要慎重?
    有人說,老秘書,你為什麼老是叫我們在體制內不要辭職呢,我幹得不爽,不想幹了,辭職不幹了,不行嗎? 在我的知識星球裡提問想辭職的人,大多數人屬於後者,也就是遇到困難想當逃兵的人。 提問者總是告訴我這樣一些信息:我在單位人際關係不行,同事總是排擠我,我在工作中老是領悟不了領導的意圖,領導對我的工作也不滿意,我活得很憋屈,我想辭職,去體制外要自由一些。
  • 年輕人辭職需要冷靜期嗎:那些勸你不要裸辭的人,都是在傷害你
    年輕人愛辭職,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兒了。最近一個話題「年輕人辭職需不需要冷靜期」,又重新引來大家的熱議。以過來人身份為代表的職場老司機認為當下年輕人不計後果的裸辭是不理性的行為。而我想告訴你,這些勸你冷靜的人,其實都是在害你!
  • 被迫加班一晚,老闆送我個「漢堡包」,同事勸我辭職,打開後愣了
    被迫加班一晚,老闆送我個「漢堡包」,同事勸我辭職,打開後愣了!民以食為天,這話古往今來從來沒有人懷疑過,就算生活過得太不如意,還是要吃法的,只要能吃的上飯,一切困難都變得小了。近來公司業務繁忙,大家紛紛累的像是一個陀螺一樣,不停地轉動,這天又被迫加班一晚,晚飯都沒有吃,半夜的時候,老闆說給大家點了外賣,我們很是期待,畢竟餓著肚子幹活,實在是沒有心情,等了很久的時間,飯菜終於送到了,我們都很期待,每個人的飯菜都是不一樣的,大家的都很豐盛,只有我自己特殊,居然是一個「漢堡包」,同事都驚呆了,紛紛勸我勸我辭職,打開後愣了!
  • 千萬不要跳出你的舒適圈,千萬不要
    這時,很多文章都在說要跳出你的舒適圈,不然就會遭遇中年危機或者裁員潮,下場悽慘。很多職場人處在一種焦慮忐忑的狀態,有些人沒忍住就選擇了勇敢一躍,跳出了舒適圈。我有一個好朋友,本來是一所培訓學校的上課老師,坐標二線小城市,工資一月5000左右,吃不飽餓不死。
  • 生活如此美好,你又何必困擾:不要再勸我了,去勸有錢人!
    樓下新來了個老闆擺攤賣西瓜,我想著照顧一下他生意吧。結果他開了一個,生的,又開了一個,還是生的。最後一怒之下,去旁邊超市裡給我買了一個。這這這……②媽,咱換個人勸吧!我媽平常是個非常嚴肅的人,話也很少,她唯一會嘮叨我的一件事,就是一直勸我嫁個有錢人,我說:你不要再勸我了,去勸有錢人,我願意的!③請問:學生是什麼原因請假?
  • 讓你跳出舒適圈的人,都是耍流氓
    最近我被一個詞弄蒙了,就是舒適圈。 前幾天和一位朋友交流,他勸我應該對自己現有的生活做出一點改變,就用到了「舒適圈」這個詞。 有部很火的綜藝節目,叫《我就是演員之巔峰對決》,就是幾個功成名就的演員同臺PK,相當於演員版的《歌手》。
  • 馬上年底了,是年前辭職好,還是年後辭職好?
    要知道每個項目組都有一個資金池,項目獎金和年終獎都是年底靠績效考核等標準來定奪的,你這一走,你的那部分年終獎金分給了別人。工作可以不要,但咱不能跟錢過意不去呀。反正還有兩個月你就要辭職,無所謂別人的看法和態度,讓自己舒服就好,這裡切記不要跟同事提前洩露你想要辭職的消息,否則關係會很亂。
  • 勸你不要輕易辭職!特別是公務員,原因很現實
    身邊有很多同學最近都在問我:自己在公務員單位、國企裡面已經工作了六七年,每月領的三四千的工資,天天的工作日常都是一樣的,感覺自己的未來幾十年都能一眼望到頭,身邊都是80後、70後的老員工,不論是從工作環境還是從升職加薪來說,都不是特別的滿意,該不該辭職呢?
  • 你這麼「矯情」,我勸你還是留在體制內,不要辭職
    小馮當年考的是選調生,非常有能力,考上之後每兩年就借調到省委組織部,工作的第五年又被派駐到一個鄉鎮做副職。作為一個女孩來講,已經發展的不錯了,前世前幾天她找我聊天,說對現狀很不滿意,非常想改變。 說起不滿意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 馬上過年了,是年前辭職好,還是年後辭職好?
    要知道每個項目組都有一個資金池,項目獎金和年終獎都是年底靠績效考核等標準來定奪的,你這一走,你的那部分年終獎金分給了別人。 工作可以不要,但咱不能跟錢過意不去呀。
  • 我勸你不要辭職考公務員,頂不住壓力會崩潰的
    @單戀與你 做了兩年老師後,辭職公考 畢業很迷茫 剛畢業的時候,我很迷茫,不知道要從事什麼工作。辭職在家的日子並不好過,在我們這個大家族裡,我是第一個選擇辭職的,而我的工作比很多表姊妹都好,親戚朋友們不理解,質疑我其實也正常,只是他們的話語無形中也給我帶來了更大的壓力。很久沒有學習,所以備考的我,根本集中不了注意力去看書,不是想睡覺就是玩手機。
  • 「跳出舒適圈」是一個盲目跟風事件嗎?
    來源:LinkedIn領英不知道有多少求職者跟我說過,想換工作的原因是要跳出舒適圈。可明明很多人拼盡全力,還沒成功踏入舒適圈呢,幹嘛就這麼著急跳出去???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跳出舒適圈」成了「我優秀、我高貴」的標籤,成了努力、成長的代名詞。乍聽區別不大,仔細思忖還真不一樣。我們真的有必要動不動「跳出舒適圈」嗎?那些「跳出舒適圈」的人後來怎麼樣了?本文由LinkedIn原創,作者雲上。
  • 從今天開始,跳出舒適圈,讓我們離成功近一點,再近一點
    於是,小青蛙呱呱地呼喚自己的夥伴:「你們快過來吧,這邊簡直是天堂」但是它的同伴說:「我在這裡已經習慣了,我從小就生活在這裡,懶得動了。」不久,水溝裡的水幹了,小青蛙的同伴活活餓死了。細心的小夥伴發現了,這個故事和溫水煮青蛙異曲同工。曾經有網友這樣調侃:「小孩子才想打破舒適圈,成年人只想在舒適圈裡躺到天荒地老。」那麼,什麼是舒適圈?
  • 致女人:為什麼我要勸你,不要找一個太寵你的男生呢?原因有三點
    為什麼我要勸你,不要找一個太寵你的男生呢?原因有三點:長期缺愛的人會更寵你朋友A,小時候因為父親車禍後患了精神病,母親拋棄他們父子兩人離婚了,後來,父親被寄養在當地某個機構裡,而朋友被接到大伯家裡住。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相對於愛你,他們會更愛自己,相對於無條件地在一段愛情裡奉獻自己,他們更願意追求一份共同付出的愛。水滿則溢,月盈則虧,任何事情都應該保持適度才好,所以,我要勸你不要找一個太寵你的男生。
  • 延遲退休:低工資的「福音」,具備了這3個條件的工作,勸你別辭
    延遲退休:低工資的「福音」,具備了這3個條件的工作,勸你別辭最近,延遲退休這件事火爆了網絡,引起不少網友的關注,畢竟涉及到切身利益,其實也能夠理解。延遲退休或許是低工資者的「福音」,如果你的工作具備了這3個條件,那麼奉勸你最好別辭職,否則早晚後悔。第一個:有社保退休和社保總是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因為你退休後的生活,就是取決於社保。
  • 年底提出辭職,老闆找理由不批可以嗎?快看你提辭職的方式對嗎?
    之前有個朋友跟我吐槽說,因為他父親病了,他母親一個人照顧不過來,準備回老家工作了。就跟領導提了辭職申請,結果領導就勸他說「現在年底了公司人手不夠,他回去也沒用還不如多掙點錢寄回去」為理由拒絕了,他現在也不知該如何是好,就打電話諮詢我。今天就跟大家分析一下:當你提出辭職,老闆找理由不批可以嗎?教你如何正確打開辭職方式。
  • 為什麼很多人辭職後,就不想再找工作了?無非是這4點原因
    大家好,我是棟哥。你有沒有過,辭職後不想再去找工作的經歷?最近群裡有幾個小夥伴,在聊辭職後找工作的事情,其中一個小夥伴說自己已經離職十一天了,感到很焦慮。有的人找不到工作的意義,有的人受夠了公司裡枯燥的工作,然後在某天終於忍受不住,辭職走人。後面為什麼就不想繼續工作了呢?在我看來,其實無非就是下面這4點原因。
  • 考上3次公務員,最終還是辭職了,「穩定」工作是把雙刃劍
    但是有這麼一句話,叫做體制外的羨慕體制內的,體制內的想拼命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自己身邊就有這樣一位朋友,他經歷了3次國考,每一次都是幸運兒,公務員也一直是他有史以來的夢想,不僅僅意味著工作的穩定,適當的輕鬆的工作,有保障的福利待遇,更意味著這是自己的夢想,每次和周圍的人說起的時候,說道他自己是公務員的時候,必然有羨慕的眼光投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