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愛辭職,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兒了。
最近一個話題「年輕人辭職需不需要冷靜期」,又重新引來大家的熱議。
以過來人身份為代表的職場老司機認為當下年輕人不計後果的裸辭是不理性的行為。
而我想告訴你,這些勸你冷靜的人,其實都是在害你!
為什麼很多人反對裸辭?
情緒左右,抗壓力弱
年輕人一時情緒衝動,沒有適應職場環境。
今年就業壓力大
2020年大學應屆畢業生人數約為874萬,為歷史最高。
受疫情影響,很多企業都在減員縮編,就業環境差,競爭壓力大。
易形成職業空擋期,失去下一份工作的談判籌碼
容易被下家判定為能力不足或者毅力不夠,重新談薪資變得艱巨。
生活壓力大,承受心理負擔也大
短期內找工作困難,容易被生活壓力和精神壓力壓垮。
接受工作的現實
沒有一份工作會讓你舒適的,先積累能力,再做打算。
總之一句話,裸辭帶來的風險遠大於利。
裸辭是年輕人的必修課
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特別喜歡裸辭?
根據領英發布的《第一份工作趨勢洞察》,70後的第一份工作平均超過4年才換,80後則是3年半,而90後驟減到19個月,很多95後更是僅僅在職7個月就選擇了辭職。
知乎上有一個高贊留言:
現在的年輕人,他們剛一就業就被延遲退休,他們是幹二十年都買不起房,結不起婚,卻每天努力工作的一代人。他們是吃著各種黑心食品長大,卻每天還在茁壯成長的一代人。他們是頂著惡劣的就業環境,自然環境,頂著高高的房價住著北上廣出租屋裡卻沒有怨天尤人,每天還在努力追求自己理想,追求自己想要生活的一代人。如果誰硬要說他們是「垮掉的一代」,那也是被現實壓垮的。
現在的年輕人再努力,也不及別人的一次拆遷,早早買的一套房。
靠打工辛辛苦苦掙的錢,只夠還一輩子的房貸、車貸。
幹最累的工作,拿最少的工資,住在離城市最遠的地方。
他們同樣焦慮、迷茫,很多時候根本看不到生活的希望。
工作不掙錢,還要讓我過得不開心?
年輕人不應該被鼓勵裸辭,但也不要不害怕裸辭。
當你覺得這份工作與你的期望落差太大時,你當然有選擇的權利。
就如《奇葩說》中詹青雲所說:
年輕裸辭是最明智的決定。中年你不敢,因為你不是一個人,你的背後是一家人,你犯錯的成本太大了。不是每個年輕人都了解自己,有清晰的就業目標,裸辭幾次就是在找尋目標,了解自己的過程。何況大多數年輕人本來就「裸」著,沒必要糾結「裸」,只問自己該不該辭職。
對於初入社會的年輕人,缺乏金錢與社會資本,窮是自然。
我們敢於接受自己的窮,但要活的精緻。
我們嚮往更好的生活,勇往直前,就是最好的選擇。
年輕人要敢於追求,不要淪為大多數
工作久了,很多人奉承這句話:
過去我佩服那些把愛好當事業的人,現在我佩服那些能把不喜歡的事情做好的人。
上學時,有自己喜歡的興趣愛好,可是不知道將來幹什麼。
等到畢業了,發現自己的工作一點也不喜歡,但還是不知道自己想要幹什麼。
久而久之,發現大多數人其實都是做著自己不喜歡的工作。
而那些能把不喜歡的事情做好的人,成為了你新的標杆。
你困於房貸、車貸,家庭和工作上壓力,最後徹底放棄尋找自己喜歡的事情了。
所以也就有那句廣為傳播的職場名句:
不要大聲罵那些年輕人,他們是會辭職的。要罵就罵那些中年人,尤其是有房有車的那些。
人生的道路本來可以更長,你偏偏選擇下車,將自己鎖定在這一個「囚籠」裡。
你不再「年輕」,因為選擇了大多數。
大部分人在二三十歲上就死去了,因為過了這個年齡,他們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後的餘生則是在模仿自己中度過,日復一日,更機械,更裝腔作勢地重複他們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所愛所恨。——羅曼·羅蘭《約翰·克利斯朵夫》
人都是會有失敗的,只有你經歷失敗了你才能整理自己的不足。
趁年輕要多去尋找、嘗試和比較,找到自己適合的崗位。
跟對一個好的老闆,紮根在一個適合的行業和公司。
那時候所有吃的苦才有意義,那時候所謂的沉澱才最有價值
今天不能接受裸辭,代表你就無法抵禦明天的挑戰
就業環境差,那請問什麼時候經濟會好轉?過去哪一年容易過?
時代發展越來越快,過去可能幾十年一大變化,現在只要幾年。
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新基建,這些新技術將徹底顛覆我們原有的工作、生活和娛樂方式。
現在你賴以生存的技能,或許會在十年後變得沒有一點用。
主動擁抱不確定性,就是應對變化最好的防禦方式。
我可能現在不懂得如何規劃好自己的職業,也不清楚做哪些事情是正確的。
但我知道這一次一旦冷靜下來,可能就不會有下一次的衝動。
所以我選擇去冒險嘗試,趁我還有勇氣的時候。
今天我不敢接受裸辭帶來的風險,明天我也扛不起改變命運的挑戰。
別等著更好的時代,成就更好的我們,該由我們去成就更好的時代。
那些裸辭的人,最後都怎麼樣了?
我自己是有四次裸辭經歷的人。
從最開始實習裝零件的車間工人,到坐進辦公室成為專業技術師。
從最開始在幾十人的小工廠,到幾千人的世界500強企業上班。
每一次裸辭帶來的挑戰,讓我的羽翼更加堅硬豐碩。
讓我更加自律,知道生活不易,更注重投資理財,愈加清晰自己的人生目標。
而現在的我,又準備再一次出發,打開人生新的篇章。
2020國人理財趨勢報告顯示,90後成為理財主力軍。
他們不僅更懂錢生錢,也能居安思危,通過保險等方式防範生活中的未知風險。
那些未經清貧的年輕人,現在不去經歷,更要何時?
有些鳥兒是關不住的。
因為他們的羽毛太鮮亮了,他們只屬於外面的世界。
你認為年輕人辭職需要冷靜期嗎?
你同意裸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