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財富的分布看二八定律

2020-12-13 傑哥聊投資

今天的《參考消息》報中,有這樣一則報導引起了我的注意:瑞士信貸銀行在研究報告中稱,

在俄羅斯,10%最富有的公民掌握了俄羅斯全部私人財富的82%,

在美國,10%的最富有公民掌握了美國全國私人財富的76%,

在中國,10%最富有的公民掌握了中國全國私人財富的62%。

從這三組數據中可以看出,不論在哪個國家,財富的分布都是符合二八定律的。

另外,瑞信還估計中國每兩天就會誕生一名新的億萬富翁,這從側面反映了馬太效應現象的存在。

二八法則

什麼是二八定律呢?

二八定律,又稱為帕累託定律,它的意思是: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佔其中一小部分,約20%,其餘80%的儘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的。

就像前面的例子,富人只佔世界人口的20%,卻擁有80%的社會財富;而佔世界人口80%的窮人僅擁有20%的社會財富。這就是著名的「二八定律」。

二八定律是20世紀初義大利統計學家、經濟學家維爾弗雷多·帕累託提出的,他指出:在任何特定群體中,重要的因子通常只佔少數,而不重要的因子則佔多數,因此只要能控制具有重要性的少數因子即能控制全局。

例子:假設一個書店裡面有1萬本書,那這個書店每年利潤的80%來自於2000本書,剩下的8000本書只貢獻了20%的利潤,因此保住這2000本書的利潤就能控制住整個書店的利潤。

二八法則

仔細想想,其實二八法則可以應用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看書,可選擇的書浩如煙海,我們每個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每本書都翻到。如果用二八定律來選擇的話,只有百分之二十的書算得上好書。這百分之二十之中大部分都是經典書籍,能列為好書的新書確實不太容易發現,就像埋在沙裡的金子,只有經過時間的沉澱,仍經久不衰的書才能稱之為好書。

在學習上,二八定律告訴我們應該集中學習那些核心的內容。把80%精力放在所要學習的20%的核心內容上,然後再把20%的精力花在剩下的80%的內容上。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把握住重點。

在人際關係中,只有百分之二十的朋友值得深交,這些朋友有良好的道德修養,人生觀與價值觀和我們趨同。

在工作中,根據二八定律,我們應該把精力最旺盛的時間用在處理那些最重要最緊急的事情上,剩下的80%時間處理那些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

在股票投資中,根據二八法則,如果一共有2000家上市公司,那只有400家是值得投資的,而這400家公司裡面又滿足一個二八定律,也就是說,最最最值得投資的只有80家。

.......

長尾理論

說完二八定律,順便提提長尾理論,長尾理論是由一個叫克裡斯·安德森的老頭提出的,他說隨著網際網路經濟的逐漸興起,二八定律在網際網路經濟下就不管用了

長尾理論

比如:一家稍大點的書店最多能放10萬本書,但亞馬遜網絡書店的圖書銷售額中,有四分之一來自排名10萬以後的書籍,而這部分書籍由於貨架的限制根本無法出現在傳統書店中。研究發現,在長尾市場中,可以分為三種書,分別是2%的大熱門書、8%的次熱門書以及90%的長尾書。2%的大熱門書,帶來50%的收入和33%的利潤;8%的次熱門書,帶來25%的收入和33%的利潤;剩下90%長尾書,將帶來25%的收入和33%的利潤。從利潤上看,出現了平分天下的3個33%!

長尾理論

也就是說,在網際網路經濟條件下,10%的熱門書帶來75%的銷量和66%的利潤,剩下的90%的書帶來25%的銷量和34%的利潤。在10%熱門書裡,也存在一個二八法則,即2%的處於頭部的熱門書帶來50%銷量和33%利潤,8%的次熱門書帶來25%的收入和33%利潤。

這有點像現在流行的圈層經濟,分為頭部、次熱、長尾三種圈層。聯想到人,現在的人也是可以用圈層劃分的,如頂級富豪圈,一般富豪圈,中產階級圈,窮人圈等.....

總結:二八定律和長尾理論在各自成立的條件下,應用都是非常廣泛的,一個人只要把他所有時間的20%用到最重要的地方,就能大大提高效率,減少不必要的浪費。

馬太效應:

說完二八法則,再來談談馬太效應。

馬太效應出自《聖經新約馬太福音》,他描述了這樣一種現象:好的越來越好,壞的越來越壞,多的越來越多,少的越來越少,形容的是一種分配不均的現象。

比如富人越來越富,窮人越來越窮。

比如成績好的學生,成績會越來越好。

比如銷量好的服裝,銷量也會越來越好。

馬太效應

為什麼會產生這種現象呢?

一個人或者一個團隊,一旦在某個領域取得了成功,這個成功會帶來一種累積的優勢,就會有更多的機會取得更大的成功和進步。

比如:相對於那些不出名的研究者,聲名顯赫的科學家更能得到更多的聲望,即使他們的成就是相同的。

如果我們試圖用馬太效應來看貧富差距,就會很清楚這其中的原因:

相對於窮人,富人有一種心理優勢和先發優勢,他們更有精力為自己做出長遠的規劃,還有機會獲得最新的商機,從而讓自己的財富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對於窮人,因為大腦的寬帶被眼前的生活中出現的各種繁瑣的事所佔據,比如這個月馬上要交報告了,水電費什麼時候要交.....等等,沒有精力做出長遠的規劃和尋找機會,所以他們會陷入到越窮--越忙--越累--越窮的這種局中出來。

二八法則

馬太效應從側面驗證了二八法則的有效性,因為窮的越來越窮,富的越來越富,所以財富總是集中在頭部20%的人手上。二八法則反過來也驗證了馬太效應的存在,20%的富人更有機會獲得資源,取得更快的資金積累,所以產生富人越來越富,窮人越來越窮這種財富不均的馬太效應。

二八法則

如何破局?

了解了馬太效應之後,我們應該學習如何讓馬太效應為我們服務。那就是從一開始就應該在一個新的領域迅速產生先發優勢。如果沒有機會產生這種優勢,那麼就要不斷尋找新的領域。

總結

一個人的時間箅精力有限,我們應當好好利用最好的時間,一般是青少年時期(18歲~32歲),尋找一個新的領域,並且在這個領域產生自己的先發優勢,剩下的時間中重點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要知道並不是每件事都是同樣重要的。

相關焦點

  • 讓財富離不開你的技巧:掌握二八定律
    實際上,巴菲特有90%的財富,是來自於10項關鍵的投資,很多企業絕大部分的利潤,只來自於其中一小部分的關鍵客戶。在社會生活中存在的這些不平衡現象,我們可以用一條著名的定律來解釋,那就是二八定律。今天我們來說說什麼是二八定律,以及二八定律對我們的啟示。
  • 你必須知道的——「二八定律」
    二八定律是20世紀初義大利統計學家、經濟學家維爾弗雷多·帕累託提出的,他指出:在任何特定群體中,重要的因子通常只佔少數,而不重要的因子則佔多數,因此只要能控制具有重要性的少數因子即能控制全局。
  • 二八定律,關係大局。怎麼看很重要!
    然而今天這個規則也越來越清晰,二八定律才更適合每一個人,特別是在自媒體領域。 1897年二八定律還沒有被發現,帕累託從大量具體的事實中發現:社會上20%的人佔有80%的社會財富,即:財富在人口中的分配是不平衡的。 恰恰相反,二八定律,代表著社會等級制度的進步,代表著社會在大家都公認的準則裡運作。
  • 戴敘賢:中國億萬富翁比千萬富翁的財富增速快 呈現二八定律
    戴敘賢表示,中國的高淨值客戶的財富越來越聚集在少數家庭,個人財富越來越呈現出二八定律。 「某一大型銀行私行部總經理說,他們銀行今年新增高淨值客戶中資產兩千萬以上的客戶增速比一千萬以下的客戶增速高很多。從興業銀行私人銀行今年客戶發展情況來看,新增億萬資產和三千萬以上資產的客戶增速也較以往年度增長幅度大。所以,中國的財富確實是慢慢在呈現出更典型的二八定律,也就是少數人擁有更多的財富。」
  • 驚人的最新的「二八定律」,句句經典至極!看後你會明白很多道理
    這個世界上,20%的人是富人,80%的人是窮人;20%的人掌握世上80%的財富,80%的人掌握世上20%的財富;20%的人用脖子以上來掙錢,80%的人用脖子以下賺錢;20%的人是正面思考者,80%的人是負面思考者;20%的人買時間,80%的人賣時間……01 二八定律由來
  • 投資中的「二八定律」
    「二八定律」不僅是股市的勝負值,更是理性投資者和非理性投資者的分界線 「二八定律」也被稱之為巴萊多定律,由於大多數行業遵循「二八定律」,勢必造成社會財富的呈現「二八定律」,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經濟結構和個人財富結構勢必呈現金字塔型,開始出現階層分化並進一步固化,貧富差距也將日益嚴重,20%的精英階層會掌握大量的社會資源和金錢財富,逐步影響甚至掌控部分行業和市場。
  • 二八定律:賺錢和晉升一定要了解,還涉及生活方方面面!
    以他名字命名的概念就有好幾個,比如帕累託分布、帕累託指數、帕累託效率、帕累託最適度/帕累託最優、帕累託改進等。二八定律是一個別名特別多的定律,其實這也體現了它的重要性。別名有:80/20定律、帕累託法則、巴萊特定律、朱倫法則、關鍵少數法則、不重要多數法則、最省力的法則、不平衡原則等。
  • 擺脫窮忙,重新認識二八定律
    但這可能是個錯覺,不得不提一下二八定律。許多人都知道二八定律,二八定律又名帕累託法則,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義大利經濟學家帕累託發現的。帕累託認為,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佔其中一小部分,約20%,其餘80%儘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的,因此又稱二八定律。
  • 到底什麼才是二八定律的本質
    今天說說二八定律的事情。很多人一想到二八定律,就覺得自己是在八裡面,而且覺得自己試圖往二裡面走,幾乎是不可能的。其實這是一種典型的自我設限。就拿財富舉個例子吧,這個二八定律的關鍵在於,當今社會是否還存在財富流動。
  • 二八定律中國三大銀行年報顯示2%的人群,佔據80%的財富
    全網追蹤】   在日常中,總有二八定律一說,而這個說法幾乎適用於各行各業。在財富領域上看,就意味著20%的人,佔有80%的財富。   而現實往往更殘酷,在貧富差距較大的現實中,或許事實更扎人。
  • 二八定律:短短四個字,去包含著社會發展的深刻密碼
    如果說世界上有一種道理,聽了馬上能懂,懂了馬上能用,用了馬上有效,能對人產生重大變化的,二八定律絕對是其中一個。我們都知道,世間萬物,都有其發展的客觀規律,我們常說的身高、體重、智商等都有一個分布的規律,比如大多數人的身高都在1米5到1米85之間,大部分人的體重都在80斤到180斤之間,而智商低於75或者高於135的人很少見。
  • 如何看待社會上的二八定律呢?
    這個定律大學裡就學到過,大約講的就是少數人掌握大部分財富的意思。誰也改變不了這個規律。社會上如此,學生時代也如此。我倒覺得二八定律是公平的,通過努力,通過才智,通過資源等是可以成為二八定律裡面的小部分成功的人。
  • 「二八定律」證明貧富差距的必然?你需要了解定律背後的故事
    永不平等的二八定律經濟學家注意到一個現象,大部分的財富總是流向少數人的手中,往往社會中20%的人卻擁有著社會80%的財富。這種現象是如此的普遍,在歷史上的各個時期以及各行各業當中都有所體現,這也就意味著財富在人口中的分配是絕對不平衡的,貧富差距將不可避免地永遠存在,大部分人將始終是窮人,被少數富人所支配。代表這種現象的二八定律似乎被社會普遍認為是一種定律,然而這種定律的存在真的是合理嗎?
  • 反向跟單——二八定律
    就是這個世界上有些事是平均分布的,比如說我們的體重,身高,壽命等,都是平均分布的,這個房間裡面假如現在進來一個全世界最重最重的人,有沒有可能整體拉升我們的體重10斤?很難吧!但是假如這個房間裡面進來一個全世界最有錢的人,有沒有可能把我們的平均收入拉高一個億?太容易了!所以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事情不是平均分布的,而是二八分布的。全世界20%的人掌握了80%的財富。
  • 20%大於80% :遊戲裡的二八定律現象
    1897年,義大利經濟學者帕累託偶然注意到19世紀英國人的財富和收益模式:即大部份的財富流向了少數人手裡。同時,他還發現,在其他的國家也都有這種微妙關係出現,帕累託從大量具體的事實中發現:社會上20%的人佔有80%的社會財富,即:財富在人口中的分配是不平衡的。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帕累託法則」,當然它有一個更響亮的名字——「二八定律」。
  • 散莊書苑孔令飛:投資中的「二八定律」
    「二八定律」不僅是股市的勝負值,更是理性投資者和非理性投資者的分界線  「二八定律」也被稱之為巴萊多定律,是由19世紀末20世紀初義大利經濟學家巴萊多發現並被後人命名的,其核心思想就是在任何一組東西中,佔其中一小部分的約為20%,但卻是影響事件的主要部分,其餘80%儘管是多數,但卻是次要的,因為被稱之為「二八定律」。
  • 二八定律——企業的重要法則
    二八定律又名也叫巴萊特定律,被廣泛應用於社會學及企業管理學等。二八定律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義大利經濟學家帕累託發現的。他認為,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佔其中一小部分,約20%,其餘80%儘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的,因此又稱二八定律。
  • 「蛇打七寸」勝於「事必躬親」,用「二八定律」抓關鍵!
    維弗雷多 · 帕累託19世紀義大利著名的經濟學家,1897 年,他在研究英國的財富和收益模式時,偶然注意到這樣一個現象:在英國,大部分的財富都集中在少數人手裡。不僅是英國,在研究其他國家的經濟模式時,他也多次發現了這一現象。並且經過研究表明,這種財富收益關係也表現得非常穩定。
  • 你不知道的二八定律,你是這百分之二十嗎?
    文 | 洪荒知識來源:1897年,義大利經濟學者巴萊多偶然注意到19世紀英國人的財富和收益模式。在調查取樣中,發現大部分的財富流向了少數人手裡。同時,他還從早期的資料中發現,在其他的國家,都發現有這種微妙關係一再出現,而且在數學上呈現出一種穩定的關係。於是,帕累託從大量具體的事實中發現:社會上20%的人佔有80%的社會財富,即:財富在人口中的分配是不平衡的。
  • 你的努力是次要的,二八定律揭示:成功靠的是洞悉本質和利用規律
    二八定律人生的智慧1897年,義大利經濟學家帕列託在對19世紀英國社會各階層的財富和收益進行統計分析時發現:80%的社會財富集中在20%的人手裡,而80%的人只擁有社會財富的20%。20%的人掌握世上80%的財富,80%的人掌握世上20%的財富。二八定律這種神秘性的不平衡性無處不在,無處不有,後來被各行各業的專家和學者衍生出一系列的二八定律,運用經濟、生產、管理、營銷等社會活動的各個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