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跟單——二八定律

2020-12-11 概率空間反向跟單

在任何一組事物中,最重要的只佔其中的20%,其餘80%儘管是大多數,卻是次要的!—帕洛特法則即二八法則,義大利經濟學家帕累託。

什麼是二八法則呢?就是這個世界上有些事是平均分布的,比如說我們的體重,身高,壽命等,都是平均分布的,這個房間裡面假如現在進來一個全世界最重最重的人,有沒有可能整體拉升我們的體重10斤?很難吧!但是假如這個房間裡面進來一個全世界最有錢的人,有沒有可能把我們的平均收入拉高一個億?太容易了!所以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事情不是平均分布的,而是二八分布的。

全世界20%的人掌握了80%的財富。

我們看一看身邊有哪些二八定律呢?

公司人才結構是二八,親朋好友混的好的是二八,生意總量存活率是二八等等。

我們要想真正認知二八現象,就要通過不同維度去透析它。

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多年的文化傳承國家,可能我們更喜歡用命運來形容二八分布,因此我認為不能用傳統認知去單一理解,而我更覺得我們能取得的成就80%要靠努力,20%要靠天分。用數據的形態,我們更能直觀的去感受去具體理解。

我們的金融市場也同樣存在這一現象,80%的人虧損,20%的盈利。

為什麼會是這樣呢?

我們從第一維度來看—技術層面:

絕大多數聲稱能夠預測金融市場未來走勢的基本上都是騙人的,因為未來難以預知。這麼說是是什麼根據呢?假如你看到桌面上有一塊冰,然後現在我讓你想像,這個冰逐漸的融化變成了一灘水的樣子,請問可不可以想像?應該很容易想像,對吧!但是假如我們反過來,你現在看到桌上有一灘水,我希望你能夠想像這灘水是由什麼樣形狀的冰塊化成的?請問你能不能夠想像,沒法想像,對吧!這個叫逆向過程,逆向過程難以還原,因為這中間損失的信息極多,那個冰塊可以是任何一個形狀,最後化成那麼一灘水。

你若不信,還是相信誰能預測金融市場未來,再舉個實況:

牛頓購買英國南海公司股票虧損2萬英鎊,相當於今天的6000多萬人民幣。

「我能計算星球的運動軌跡,但是不能算出人民有多瘋狂」——牛頓

為什麼大多數人們會虧損?

我們從第二維度來看—行為層面:

認知碎片化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從眾心理,人們很容易聽從別人的觀點,跟風買賣,誰誰誰是內部人有可靠消息,某某專家厲害,從眾心裡來源於人類的群居習性,人們希望得到群體中其他人的認可,於是更願意相信群體的觀點。其實人們除了熟悉自己擅長的領域和專業工作,所獲取的金融信息都是碎片化的,它有小用卻有大害,,最大的用處就是提高見識,捕捉熱點用於談資。它的危害是破壞了知識的結構化和體系化,毀掉了一個人深度思考的能力。看似快速掌握了知識,其實什麼也不懂,什麼叫知識呢?不僅要知還要識,如果沒有判斷識別的能力,知識其實知識信息,比如股票或者期貨上漲了叫信息,搞明白為什麼上漲需要完整的經濟學和金融學素養,這才叫知識,如果沒有這些知識,別人隨便編造個理由說一些因果關係,你就全然相信了。

過度自信。

投資者總是高估自己的能力和判斷力,過於自信。為什麼這麼說?人們只知道金融市場是一個零和博弈的地方,你賺的錢是別人虧損的錢。但是他不知道金融市場是負和的,每次與對手博弈的過程中,都要繳納一定小比例的手續費,投資者大多數都喜歡頻繁的操作,根據統計數據顯示,基本上每個月要操作6次以上,散戶貢獻了整個市場交易量的80%,在2019年,整個券商就手續費收益就達到了800個億,因此投資者不僅僅要打敗對手還要跑贏被收取的手續費。如果你們不理解這一說法,我們換成澳門賭王何鴻燊,他靠著2.5%的手續費,擁有5000億身價,才成為賭王。每一個去賭博的人,都先是抱著娛樂一下的心裡去玩一玩,在這個過程中,逐步的發現自己找到了一定了規律,開始過度自信,結果10賭9虧的說法誕生了。投資者在進入交易的那一刻起,就已經註定會發生過度自信的結果,每個人都是聽說能賺錢,身邊人在賺錢,自己也不必別人差,也能賺錢,開始買書學習、花錢上「專家」課程,在他們想要去掘金的過程中,他的金錢開始被一刀一刀的割韭菜。市面上賣的最好金融書籍不是基礎知識,而是<快速成為股票高手>、投資鍊金術、「一鍵成為大神的技術指標」的書籍,誰能知道這些書籍和「專家」利用了人們延遲滿足的缺陷,割掉你的學習資金。而投資者以為學習了一些碎片化內容,學習了什麼蠟燭圖,形態、MACD、波浪理論等開始覺得自己邁向了專業人群,開始過度自信,一個用泡沫板做的地基,上面的建築必然坍塌。行為金融學研究發現,當人們稱對某件事抱有90%的把握,成功的概率只有70%。由於過度自信是投資者進場並下注的主要原因,然後聰明反被聰明誤,散戶慘敗就是很好的證明。

因此在金融領域,如果你沒有足夠強的金融基礎知識,足夠多的時間去實踐經歷,足夠用心的去深挖每一個細節,二八現象會非常公平的把你進行分布的到二或者八裡面。

概率空間短語:不是交易不好,而是漲停太少,散戶總是買單,學會反向跟單。

相關焦點

  • 金福寶:國內期貨反向跟單的可行方案分析
    什麼是反向跟單?一、自動反向跟單定義簡單平常來說反向跟單技術就是「跟著其他人反著來」,你買漲,我買跌。這個「大家」並不陌生,那就是「散戶」,而且是經常虧損的散戶。舉例投資市場小白散戶投資股票或者期貨虧損率達到90%,那麼只要我們選擇好其中的虧損數據進行反向跟單那麼其虧損就是跟單的收益了!二、為什麼選擇散戶反向跟單「二八定律」在金融市場得到了更好的詮釋,受專業知識、心理、市場敏銳度、計算機技術、市場幹擾等因素影響,導致在整個金融鏈條最底層的「散戶」最終判斷錯誤出現虧損。
  • ATFX外匯科普:交易的二八定律是什麼?
    來源:金融界網站ATFX匯評:二八定律在交易市場的含義很簡單:80%的交易者虧損,20%的交易者盈利,市場上大部分的利潤都被小部分人賺走了。這個定律看起來很不公平,但現實世界也沒有什麼公平可言。最早總結出這一定律的人是義大利經濟學家帕累託,所以二八定律也叫做帕累託法則。帕累託倒不是研究交易市場發現的這一規律,而是對義大利的土地所有者進行研究,發現義大利全境80%的土地屬於總人口20%的有錢人,剩餘的80%都只是沒有土地的底層人物。帕累託將這一規律推而廣之,發現不止是在義大利,世界上其它國家也都存在這樣一種現象;同樣的,不止是土地領域,任何行業都存在這樣的定律。
  • 金福寶:投資者的福音,反向跟單的起源及發
    期貨反向跟單,一個聽起來非常神秘的詞兒。顧名思義,反向跟單,就是反著跟投資者交易方向下單。比如客戶買漲,在他買漲的點位上(或者附近)買跌,在他買跌的同時,反向買漲。這種自動化交易模式適合雙邊交易。反跟單的原理來自行為心理學。
  • 金福寶:來自期貨反向跟單交易者的感悟
    交易之精髓:一、反向思維運用因為向跟單思維模式利用的就是人性的弱點散戶貪婪與恐懼的心理。利用某種特定的反向跟單軟體自己培養交易員或者用電腦系統收集及提取投資者虧損數據,經過科學管理以及數據分析篩選,找到最好的反向跟單標的。
  • 知識點科普:交易的二八定律是什麼?和黃金分割線有什麼不同?
    二八定律在交易市場的含義很簡單:80%的交易者虧損,20%的交易者盈利,市場上大部分的利潤都被小部分人賺走了。這個定律看起來很不公平,但現實世界也沒有什麼公平可言。最早總結出這一定律的人是義大利經濟學家帕累託,所以二八定律也叫做帕累託法則。
  • 走向成功的秘訣二八定律
    二八定律是義大利經濟學家帕累託發現的。帕累託認為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佔其中一小部分約佔20%,其餘80%儘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的。二八定律近些年來被許多成功學專家發掘,因此二八定律以嶄新的面貌重新來到大家面前。
  • 投資中的「二八定律」
    「二八定律」不僅是股市的勝負值,更是理性投資者和非理性投資者的分界線 「二八定律」也被稱之為巴萊多定律,由於大多數行業遵循「二八定律」,勢必造成社會財富的呈現「二八定律」,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經濟結構和個人財富結構勢必呈現金字塔型,開始出現階層分化並進一步固化,貧富差距也將日益嚴重,20%的精英階層會掌握大量的社會資源和金錢財富,逐步影響甚至掌控部分行業和市場。
  • 「二八定律」是什麼?如何用到養生中?守住「二八」 定律能長壽
    經濟學上有著名的「二八定律」,指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佔其中的20%,其餘80%儘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的,「二八定律」告訴我們,要學會抓主要矛盾,合理分配精力。同樣,當一個人患病時,20%是由內因決定的,80%則是由外因造成。
  • 從財富的分布看二八定律
    二八定律,又稱為帕累託定律,它的意思是: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佔其中一小部分,約20%,其餘80%的儘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的。就像前面的例子,富人只佔世界人口的20%,卻擁有80%的社會財富;而佔世界人口80%的窮人僅擁有20%的社會財富。這就是著名的「二八定律」。
  • 二八定律在財務分析的運用
    導讀二八定律被廣泛應用於社會學和企業管理學等,是19世紀末義大利學家巴萊多發現。
  • 二八定律——企業的重要法則
    二八定律又名也叫巴萊特定律,被廣泛應用於社會學及企業管理學等。二八定律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義大利經濟學家帕累託發現的。他認為,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佔其中一小部分,約20%,其餘80%儘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的,因此又稱二八定律。
  • 擺脫窮忙,重新認識二八定律
    但這可能是個錯覺,不得不提一下二八定律。許多人都知道二八定律,二八定律又名帕累託法則,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義大利經濟學家帕累託發現的。帕累託認為,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佔其中一小部分,約20%,其餘80%儘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的,因此又稱二八定律。
  • 讓財富離不開你的技巧:掌握二八定律
    在社會生活中存在的這些不平衡現象,我們可以用一條著名的定律來解釋,那就是二八定律。今天我們來說說什麼是二八定律,以及二八定律對我們的啟示。只要能控制具有重要性的少數因子,就能控制全局,這就是如今廣為人知的二八定律。除了財富分配不平衡現象之外,我們生活中也有很多不平衡現象,可以用二八定律來解釋,當然主要是用二八定律,來描述這種明顯不平衡的關係。而不是精準的80%和20%之分,世界上80%的財富被20%的人所擁有,全世界有80%的啤酒是被20%的人喝掉的。
  • 二八定律,關係大局。怎麼看很重要!
    大多數人曾經都聽說過二八定律這個詞,然而這個現象是源於什麼呢,有人說是不公平,也不錯,但我覺著更多的應該是,公平,因為什麼,因為資源的稀缺性,才會形成「公平的規則」。
  • 知道二八定律嗎,為什麼很多人做事都遵循二八定律,來看看!
    「知道二八定律嗎,為什麼很多人做事都遵循二八定律,來看看!」所謂的二八定律,就是用百分之八十的時間去做百分之二的事情,可能你還不知道為什麼,其實很簡單就是用大部分時間完成你感覺最重要的小部分事情,其實我們大家每天都在忙碌,但是決定你成敗的事情永遠是那百分之二十,如果這百分之二十的事情沒做好,那就說明,你今天做的全部是無用功!
  • 二八定律:80/20法則的啟示
    你可以運用二八定律簡單看一下。根據二八定律,80%的結果都來自你僅僅20%的付出!同樣也指,80%的付出也會產生20%的結果。 這個定律是在上個世紀50年代,由工程師約瑟夫·朱蘭(Joseph M. Juran)根據義大利經濟學家與社會學家維爾弗雷多·帕累託,當年對本國20%的人口擁有80%的財產的觀察而推論出來的。
  • 學習中的「二八定律」
    在學習上,「二八定律」體現在:1.高考試卷難中易的比例是2:5:32.高考試題20%的難題,約有80%的學生做不出來。3.高考題中20%的難題,得用學生80%的時間才能做出來。所以,理解學習上的「二八定律」,制定好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非常有必要。
  • 到底什麼才是二八定律的本質
    今天說說二八定律的事情。很多人一想到二八定律,就覺得自己是在八裡面,而且覺得自己試圖往二裡面走,幾乎是不可能的。其實這是一種典型的自我設限。就拿財富舉個例子吧,這個二八定律的關鍵在於,當今社會是否還存在財富流動。
  • 如何看待社會上的二八定律呢?
    這個定律大學裡就學到過,大約講的就是少數人掌握大部分財富的意思。誰也改變不了這個規律。社會上如此,學生時代也如此。我倒覺得二八定律是公平的,通過努力,通過才智,通過資源等是可以成為二八定律裡面的小部分成功的人。
  • 二八定律與大客戶銷售
    二八定律又叫巴萊多定律,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義大利經濟學家巴萊多發現的。他認為,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佔其中一小部分,約20%,其餘80%儘管是多數的,卻是次要的,這個規律被稱為「二八定律」。     一般每一個企業都有眾多的客戶,而每一個客戶對企業的貢獻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