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社交怎麼做營銷?找對場景、找對人、講好故事-虎嗅網

2021-01-11 虎嗅APP




其實這兩天一直在有一個話題:流量恐慌、流量枯竭,流量紅利消失了,我覺得在開始之前,我簡單分析一下我的觀察。


這樣的恐慌,主要來自三個方面:


第一:人口紅利。這個是無可爭議的事實,人口紅利在衰減,但這是我們無法控制的。


第二:最近有一個話題,我有一個合作夥伴是負責VR的領導,他推出了一個觀點:VR、AR是最後一塊屏。屏和觸達點的焦慮,比如現在大家一天八九個小時捆在手機上,屏枯竭了,連觸達方式都在枯竭。


第三:其實大家焦慮的真正原因是搶流量的人更多了。



好像一旦說了「萬眾創新」這個詞之後,現在人人都來搶流量,10年前在PC時代,流量不如現在1/10的時候,好像都沒有那麼緊張,我覺得這主要是競爭和供求關係導致的。


就像我們五六年前剛開始做中國第一條移動的信息流廣告的時候,所有的客戶都是在騰訊社交廣告拿量,但現在那個曲線很快就被帶下去了,然後ROI也被帶下去了。


但這是我們可以控制的,而關於屏的問題,因為觸達方式是無限可能的,所以不要被自己的想像力局限了。


今天我剛剛看到有一條彈幕說線下流量是有限的,線上流量是無限的,我不認同。


比如觸達人的方式之一手機,它是線上還是線下?手機是人在走路的時候觸達的方式;是在地鐵站只要有信號便能觸達的方式,這其實是線下場景,我一直認為手機大多數是線下場景,特別是二維碼和微信。


我認為線上線下的區分,就是被我們自己的想像和習慣確定的,所以第二個問題大家不用擔心,最重要的問題是我們怎麼看競爭,和在當下競爭的環境下如何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情,預算較少的時候如何賺流量,預算充足的時候如何投放才更好。


「你沒有在利用的流量,才是機會」


接下來說說騰訊的矩陣。


騰訊的矩陣在快速的上漲,而整個矩陣最好的一個特點是騰訊產品很多,除去大家經常使用的微信,從整個平臺上來說,還有很多大家不常用到的應用。所以請大家關注你不用的流量,因為這是必修課,你不用的地方可能才是機會,因為你用的人人都在用。



「是拿流量換流量,還是創造價值?」


但是,只滿足於擁有流量是不對的,關鍵是流量能用來做什麼?


每天有100多億的流量在騰訊矩陣上流通,我把它們的作用分成三種:


1. 品牌營銷;

2. 效果營銷;

3. 買流量、造流量。


應該投資去換更多流量變現,還是買流量換流量,亦或是要通過買流量留下客戶?


我們提出最核心的三角形來分析:1、平臺,即各種流量產品;2、廣告技術和服務;3、洞察。




我簡單說下我觀察到的關於這三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人們普遍認為「洞察」就是越有效越好,僅注重短期效果,甚至只在意一天內的點擊率、轉化率。這是現在整個市場最大的問題。


第二個問題:平臺上的所有產品都是流量產品,所以流量是沒有差異的。但其實不然,流量是有個性的,甚至是有人性的。用QQ音樂和用微信的客戶是不一樣的。 


第三個問題:技術往往推動了以上兩個問題的發生。


所以,希望大家回歸到營銷的本質來看廣告,線上線下無所謂,但是在線上找對場景、找對人,去打動他們,才是營銷的關鍵。


再來說說品牌和效果的營銷方式。我認為品牌和效果之間很大的一個區別就在這裡:目標其實已經完全混在一起,只是行為不一樣而已。


其實就是要有一個同理心,幫助品牌形成傳播和再傳播,這個全鏈路的商業目標明確,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把服務、品牌和這個客戶結合起來,這是所有市場的基本要務。



LTV是一個用戶生命周期價值的概念,是希望和你的客戶之間發生的關係,和給他在你整個平臺和品牌上的價值最大化的過程。所以,我覺得應該請大家在跳進來投廣告,或者自己想辦法去賺流量之前,想清楚自己到底要做什麼。


創造用戶價值是第一位。我認為騰訊能走到今天,我們的廣告平臺能夠走到今天,最重要的還是希望廣告能夠成為生活的一部分,能夠創造價值,能夠把品牌和騰訊社交平臺上的客戶更好的結合起來。


在這裡我給大家一些建議:


第一,如果你不是抱著創造價值的目的,我們的流量對於你來說便發揮不了它的最大作用。

第二,我們再看看整個的「洞察」,將如何來驅動?這是一個最基礎的營銷傳播學的觀念,但其實也一直沒有被人洞穿。


其實最簡單的是找對人,找對場景,說對故事。大家被好的廣告觸達,你可以想想過去6個月中能記得住的最好的廣告,不管是朋友圈還是街邊一個咖啡店的店招,其實這都是在對的時候讓你看到了對的東西,你是那個對的人。


最後還有一點,我們覺得我們過去作為一個工程師背景出身的廣告團隊,一直比較忽視的就是創意的部分。創意只靠靈感是不行的,我們的團隊有一位中國第一代的數字創意專家,他說巨作是一定要靠靈感的,很難,百年一遇。


我很同意,好的作品和高質量的持續輸出是要靠積累和科學的方法。


另外,我們希望你投完廣告之後要衡量效果,我們建議大家從品牌和銷售來衡量。銷售可以說是廣義的銷售,通過簡單的企業變現的效果來進行總結。雖然這裡面我不覺得有任何新的概念,但我認為真正能把這兩個東西做起來,特別是整個建立起來的過程,其實是很複雜的。


我個人認為,最有效的方式還是看數據:利用好自己已有的數據。我們強調對用戶數據的保護,也強調用好已有的第一方——用戶自己。大家對於用戶的理解和騰訊對數據的理解結合在一起進行合作,可以進行更好的數據應用、數據增值。


總結一下前面的內容,我們有3個建議:


1. 要認清楚你營銷的目的是什麼。

2. 了解你的戰場,知道你在和誰競爭,不要在一個非常擁擠的,都在買流量、短期套現的平臺上和別人競爭。

3. 量力而行。我不強調取巧,因為外面很多成功學都在介紹取巧的方式,例如短期刷屏。


其實刷屏不是目的,如何真正抓住客戶的心,在客戶和你之間建立一個長期的關係,是你應該做的事情。同時在你不需要以刷屏為目的的時候,其實做起事情來更容易量力而行,即使長時間沒有刷屏,你也可以把一個產品踏踏實實地做到離預期更近的位置。


「從正面講人性的故事」


我們拿去年整個朋友圈的前500到1000個引起轟動的廣告做了分析,發現了幾個重要的可以拿來「講故事」的點,其中人性是最基礎的一個好的方面的點,但是一些講負面人性的點可能會被制約投放效果,所以還是建議大家要從正面講人性的故事。


例如,有一個騰訊公益的例子,是我們目前看到互動率最高,而且是付費互動率最高的例子:《一塊錢》。講的就是把一些自閉症小朋友的畫變成你手機屏保的故事。


另外還有寵物經濟。在「美女經濟」之後就是「寵物經濟」了,我們的調研中,發現選動物做代言人,是很有效果的。

 


社交媒體是一個講故事的地方,做平淡無奇的廣告還不如朋友曬的櫻花的照片抓人,如此你為什麼還要在上面做廣告?所以我們還是希望大家能夠勇敢一點,講好故事。


我們去年推出了聊天機器人,在我們的朋友圈對話欄、留言欄裡面開始有機器人問答的方式。只是我們到現在還沒有大範圍的推出,因為這確實需要一定的勇氣,因為你可以想像一旦推出機器人問答,各種各樣奇奇怪怪的問題就會被提出來。


確實,容易引起爆點的營銷方式其實不多,能夠安全地引起爆點的方式更少,我希望大家能嘗試一些新的、更需要勇氣來做的營銷方式


還有一點是你要理解你的客戶,要理解你的用戶群是怎麼樣的。


最後,希望大家在騰訊社交廣告上,不要帶有自己的成見。大家對自己的用戶都有自己的理解,所以我們說第一方數據和我們的數據、我們對人群的理解要形成互通,因為我們能幫你做的是拓展你對你用戶的理解,同時拓展你應該觸達的人群。


但人群的拓展是一塊,你可以看到它的互動率和品牌,這些你預期不到的客戶、客群能夠引發的互動方式和化學反應可能都不一樣。



最後,感謝虎嗅給我這個機會,希望活動越辦越好,各位的生意也越做越好,我們一起海裡面乘風破浪,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文旅營銷:講好目的地故事很重要
    「講好目的地故事,就是讓一粒有生命力的種子生根發芽、開花結果。」途牛旅遊網副總裁王樹柏深諳文旅營銷之道。但仍有相當數量的旅遊目的地、景區和旅遊機構,其認識還停留在營銷就是做廣告、請代言人、辦活動的階段,文旅營銷當然不是這麼一回事!
  • 奢侈品大牌品牌營銷怎麼做? 個個都愛「講故事」
    國際高端品牌最喜歡採用且效果比較明顯的營銷方式,其實不外乎這樣幾種:講故事;講歷史;強調稀缺與獨有;強調最強的科技等等,另外在營銷創意上,往往起點高,手筆也比較大,但大多不會太出位。   奢侈品是服飾行業目前最成功的商業模式,以中檔品質配合顯赫的身世,賣出超高價,走時尚路線,商標顯眼,迎合不成熟的「高端產品」愛好者。
  • 騰訊社交廣告出席iDigital Brand Summit:釋放社交力量,催生營銷新...
    騰訊社交廣告品牌大客戶快消行業全國負責人郭威俊受邀出席並發表以《釋放社交的力量》為主題的演講。演講中,郭威俊以真實案例向現場嘉賓展示了騰訊社交廣告如何基於數據洞察,更精準的人群畫像、更匹配的營銷場景、更打動人心的創意,通過個性化溝通天然連接品牌與消費者,釋放社交力量,為營銷帶來新契機。
  • 營銷的核心是塑造完價值,講完故事,客戶主動找您買單。
    營銷就是講故事,講故事以人為中心。營銷的核心是塑造完價值,講完故事,客戶主動找您買單。價格不是問題,故事是問題,價值塑造是問題。賺錢的核心,是找到更優質的客戶,釋放價值,講故事。營銷的目的,是找到有錢的客戶,釋放價值,講故事。營銷就是講故事。故事如何講?
  • 騰訊+美克美家:如何破解高端家居品牌的社交營銷痛點?
    毫不誇張的說,家居行業的營銷是最難的,因為用戶實在是太分散了,而且消費很低頻,要想在茫茫人海中找到對家居有需求的用戶,首先就很難,然後轉化的時候,家居行業的高客單價又是一道攔路虎,用戶不會像快消品那樣衝動購買,這些都制約著高端家居品牌的社交營銷。  但是,美克美家卻在今年9月做了一次非常成功的社交營銷。
  • 騰訊社交廣告×孩子王戰略合作,共譜新營銷時代育兒經
    消費群體需求和定向難判定:參與母嬰消費決策和購買的家庭成員增加,消費群體的洞察和觸達更加複雜; 為此,騰訊社交廣告與孩子王整合雙方優勢能力與資源,「孕育」出SMARTkids解決方案,以「更融合、更智慧、更好賣」三大優勢,逐一破解營銷痛點,助母嬰品牌實現以消費者洞察為基礎,線上、線下融合及全場景覆蓋的全渠道營銷策略升級。
  • 國貨黃金時代來臨,品牌如何講好營銷故事?
    傳統國貨品牌正在被重新定義,其核心就在於一個「新」字:新的消費催生新的品質、新的價值,新國貨也需要新的品牌、新的營銷、新的渠道。 如何在新的時代浪潮下講好故事,是所有國貨品牌都需要不斷思考的問題。
  • 盤點營銷熱門詞彙之一:用戶畫像、互推、場景營銷
    怎麼做用戶畫像?1) 按照目標領域找用戶比如,《安家》中房似錦要在上海找個對象,要先按心目中所期望的大致目標方向尋找。如果是給產品做宣傳文案,可以按照產品的功能,先找到這個品類的用戶。找一些和自身的自媒體的用戶畫像有重合度的,進行互相推薦,這樣可以提高雙方的吸粉效率,用戶畫像的重合度越高,互推的效果越好。怎麼做互推?
  • 騰訊眼中,旅遊營銷的這筆帳應該怎麼算?
    張敏毅表示就是通過找對的人,找對的場景,說對的故事。不難理解,但想真正做到並不容易,這背後是騰訊大生態體系下平臺內容+社交+交易能力的整合輸出。 而在「爆點」的打造上,文旅景區可以藉助騰訊廣告生態內體育、音樂、影視、動漫等豐富的IP資源優勢,以IP構建「種草」場景,藉助IP的力量實現內容的傳遞,並精準觸達到與之相匹配的用戶客群。 其次是社交引力,即通過溝通實現流量沉澱。近來一個很火的詞就是「私域流量」,而微信是構建「私域」的重要渠道。
  • 自閉症家庭幹預:你還在總給孩子講道理嗎?講一個好故事更有用!
    大部分自閉症兒童在視覺型學習上更具優勢,因此通過社交故事的形式來鍛鍊他們的社交技能是非常有效的方式。社交故事可以教會自閉症兒童一些社交規則,幫助孩子理解社交概念或社交情景,減少焦慮煩躁的情緒,提供恰當的社交示範。
  • 騰訊視頻好時光 X Sony,打破線上線下隔閡,場景營銷新體驗
    11月10日,迎合 2019 雙十一電商節點,騰訊視頻好時光娛樂街區與 Sony 聯合舉辦 喚醒創造力 · 廣州高校王者大戰,打造線下場景營銷新體驗。90 後、00 後消費者正迅速崛起,年輕愛玩有好奇心的消費主力群體有著強大的消費力,對商品、體驗和服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 這四個社交故事,你是不是已經找了很久?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做一個成長型思維的人,平時要誇孩子努力而不是聰明。很多孩子在遇到新事物時,也會出現問題行為。下面【嘗試新事物】這個社交故事,就是幫助孩子分析——當遇到新事物時,應該怎麼辦?
  • 汰漬找張藝興代言,終於看到洗衣粉廣告突破了套路
    《好奇心日報》,更多好文章請在各大應用商店搜索 「好奇心日報」。 汰漬最新微電影廣告,講的是張藝興飾演的古董店傳人,用汰漬洗衣液破解了師傅生前留下的古畫之謎。情節聽起來有點中二,但看著還不錯。 短片末尾提到的彩蛋,相關連結跳轉到的應該是促銷商品購買頁面(但連結現已失效)。
  • 故事營銷時代:品牌如何講好故事?
    人天生對故事感興趣,營銷作為與消費者心智的一場博弈,顯然,品牌故事有著天然的穿透力。那麼,品牌該如何進行故事營銷,又該如何講好一個品牌故事呢?好的品牌故事是消費者和品牌之間的「情感」切入點,賦予品牌精神內涵和靈性,使消費者受到感染或衝擊,全力激發消費者的潛在購買意識,並使消費者願意「從一而終」,是支撐品牌溢價效應的一大利器。比如最會講故事的品牌典範——法國依雲礦泉水。
  • MIMO2018 | 消費升級下,如何講好品牌故事?
    愛聽故事是人類的天性。——毛姆一個好的故事,容易被人記住,因為人類感性的大腦更容易被故事感動。但是,在每一個年代,需要不同的講故事方式和創意,去表達你的善意。到了消費升級時代,技術數據衝擊,品牌要怎麼講好故事?
  • 貝殼找房郭倩瑜:差異化營銷時代,品牌建設需要B+C雙向驅動
    其次,當前的營銷環境具有去中心化特點,從社群營銷到圈層營銷都體現出去中心化的效果。品牌在做社交紅利釋放的時候,往往需要向「社交海洋」投入許多「小石子」,「石子」越多,社交紅利通過自裂變就會釋放得更多。最後是泛娛樂化,消費中堅力量越來越年輕化,在視頻帶貨、網紅直播、內容電商的營銷中,消費者以輕鬆愉悅的方式與品牌建立了更深的聯繫。
  • 以「鮮」入味霸屏今夏,灣仔碼頭如何講好娛樂營銷新故事?
    不是市場趨之若鶩的頭部選秀爆款,而是選擇更具年輕形態的獨居綜藝、潮流綜藝,這背後恰恰是品牌在「營銷熱」下的冷靜認知:尋找與品牌氣質和受眾群體相合的娛樂載體。以好故事基因馳騁娛樂營銷市場的灣仔碼頭,如何在綜藝內容裡抓住市場痛點、增量市場呢?它究竟有何種魅力,讓嘉賓們爭相安利打造大型「綜藝現場」呢?在這場「新銳者」的攜手裡,或許可以一窺究竟。
  • 鏈家上線「貝殼找房」,平臺化想改變「房屋中介」的基因?-虎嗅網
    今天,貝殼找房正式發布了鏈家CEO彭永東的公告——《貝殼找房CEO給夥伴們的一封信》,宣布發布鏈家的升級版「貝殼找房大平臺」。貝殼找房在公告中稱,將搭建服務者的信用評價體系,從營銷、經營、供應鏈、技術數據、金融、交易等角度進行賦能。彭永東還表示,貝殼找房會「繼承和升級鏈家網的產品技術和數據挖掘等能力」,研發VR看房等創新科技技術手段,將目前的線上交易流程變得可視化。
  • 《數位化商業應用藍圖2020》重磅發布,數說故事D3智能營銷論壇圓滿...
    此次峰會邀請到了包括騰訊、阿里巴巴、網易、香奈兒等來自國內外的知名企業,近千名品牌營銷高管出席了此次峰會與論壇,為參會來賓帶來一場乾貨滿滿的思維盛宴。徐亞波博士所講的重新定義AI並不是要重新定義這項技術,而是要對AI在這個行業中如何營銷落地下一個精準的定義,「AI在這個行業的營銷落地,能不能實現取決於兩個事情,第一,是不是有一個特別清晰的場景。第二,在這個行業的數據能不能形成一定程度的閉環。」
  • 騰訊資料庫二三事-虎嗅網
    那為啥騰訊還偏要做「非關係型資料庫」 CKV 呢?根本原因是,騰訊做的事情是「社交」。現在說起來「社交軟體」,小孩子都懂。但不要忘了,當時整個網際網路剛剛發展到社交時代,沒有人知道應該啥樣的資料庫支持社交最合適,只能靠老溼傅的直覺,摸著魚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