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玩具年入十多億,泡泡瑪特可不止靠盲盒

2020-12-24 品牌新觀察

泡泡瑪特憑啥大賺特賺?

最近,有媒體稱,中國最大且增長最快的潮流玩具公司——泡泡瑪特要上市了。對於這家成長飛速的玩具店,其增長邏輯是僅僅是靠盲盒嗎?

泡泡瑪特將再次上市

11月23日,「盲盒神話」泡泡瑪特通過了港交所聆訊,即將迎來第二次上市。本次赴港IPO,泡泡瑪特的募資規模預計為2億美元至3億美元。

說起泡泡瑪特,很多人可能還不了解,但說起盲盒估計大家都知道。泡泡瑪特的盲盒玩具確實非常受歡迎,但實際上,這並不僅是一家賣盲盒的公司。

泡泡瑪特其業務圍繞IP和潮流文化展開,產品線早已不只是盲盒。其產品分為盲盒、手辦、BJD、衍生品(指的是毛絨玩具、鑰匙扣等品類),以不同價位分別面向不同的消費人群。

在潮玩這個市場上,泡泡瑪特可以說是中國最大、增長最快的公司,它一家公司的市場佔有率就達到8.5%,目前有320萬名註冊會員。

泡泡瑪特憑什麼吸引人?

有人說,泡泡瑪特的成功,主要是靠盲盒。

如今,盲盒玩法也不局限於潮玩企業,比如胛哺胛哺此前就在全國限量發售2600個攀登者盲盒;瑞幸推出的「遇見昊然」系列盲盒一度讓APP崩潰;全家便利店推出的tokidoki聯名盲盒等等,都象徵著盲盒經濟的壯大。

盲盒確實有其獨到之處。我們知道只需戳中消費者的情緒即可轉移消費者的注意力,或是消費者的好奇心,或是消費者的飢餓情緒,泡泡瑪特正是洞察到了消費者這樣的心理,而盲盒恰好能夠同時滿足這兩點,泡泡瑪特潮玩盲盒便誕生了。

從營銷的角度來看,盲盒背後,販賣的其實是情緒價值。

情緒價值本來指的是一個人影響別人情緒的能力。比如你跟一個人溝通或者交往的時候,會讓你覺得愉悅、滿足、穩定、或者長見識,那這個人給你提供的情緒價值就是正的。如果一個人老是抱怨、猜忌,動不動冷暴力,那他也會把你的情緒帶成負面的。

情緒價值這個詞以前只被用在人跟人的溝通當中,但其實情緒價值也可以是消費品價值的一部分,一個消費品也是能影響你的消費情緒的。

買泡泡瑪特就像是我們在拆禮物或者商場抓娃娃的時候,充滿期待感與驚喜感——也許下一個就能抽中,在這樣的心理驅動下,就會一盒一盒不停地購買。

這樣的抽獎和盲盒遊戲,還能讓用戶之間能夠產生一些很有意思的互動,分享、炫耀、跟風等等。有很多深度粉絲會組建交流群,分享如何根據盲盒的外觀、重量和搖晃的手感等來判斷盒子裡是哪種款式,有沒有老師說的「隱藏角色」,雖然大多數情況被證明不靠譜,但是毫無疑問增加了買盲盒與玩盲盒的樂趣。

所以它16億多的銷售額,享受的紅利就是情緒價值,也就是用戶們願意為了它給的這些互動體驗和互動感受去付費。可以說,泡泡瑪特並不是在賣東西,實物只是載體,用戶消費的是精神愉悅。

營銷在很多時候只能幫你觸達用戶,讓大家知道你的功能是什麼,但卻未必能讓大家相信你比同類的產品更適合自己,從而對你產生感情和忠誠度。要想長久地留住用戶,品牌肯定是要學習製造情緒價值。

相關焦點

  • 泡泡瑪特的成功不止是盲盒
    盲盒究竟是不是在利用人性的弱點?有沒有打博彩的擦邊球?這種商業模式到底是否具有可持續性?而當盲盒成為線上線下賣小玩意的標配時,泡泡瑪特究竟還有什麼優勢?其實這些討論都默認了一個前提,那就是泡泡瑪特的成功就是因為盲盒。
  • 賣盲盒竟然比賣房還掙錢?泡泡瑪特這樣收割年輕人
    在盲盒愛好者的圈子裡,花錢上萬的人大把存在,有人剛入坑3天,就花了3000塊,有人計算後才發現,砸在盲盒上的錢已足夠買一輛中等價位的汽車。 年輕人們幾乎已不再需要解釋什麼是盲盒了。它的魅力之一在於,你只知道可能拿到哪個系列的潮流玩具,卻並不確定。
  • 泡泡瑪特靠賣盒子年賺16億:3年就上市 賣的是「套路」?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靠賣盒子年賺16億,3年就上市:賣的是「套路」?對,就是那個靠賣盲盒做到上市,年賺16億的泡泡瑪特。共和君其實也很好奇,賣玩具的公司那麼多,怎麼偏它做得風生水起?仔細研究後,算是摸清了泡泡瑪特的賺錢套路,今天來給大家分享一下。提前劇透:這些套路,適用於大部分行業,學會了,後疫情時代賺錢沒那麼難。
  • 靠賣盲盒一年收入16億,泡泡瑪特的潮玩生意到底能火多久?
    以潮玩為主的泡泡瑪特,主要通過盲盒這種形式來出售,營收三年翻了十倍,從2017年的1.58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16.8億元。2020年上半年超八成收入靠盲盒產品貢獻,銷量為1351.4萬個。潮玩和盲盒都是舶來品。
  • 我被泡泡瑪特「支配」的盲盒人生
    不過,我們找到4位泡泡瑪特的粉絲,他們的入坑時間不一,曾經十分狂熱,然而,卻又先後熱情冷卻,紛紛退圈。通過這些粉絲的講述,我們嘗試為讀者提供一個不同的視角來看泡泡瑪特和盲盒,關於商業模式的探討過多,很難有超出原有認知範圍的內容,不如我們就聽一聽盲盒愛好者最真實的故事,或許能有不一樣的感受。
  • 泡泡瑪特:賣的不是玩具,是年輕人的真情實感
    不少外界聲音表示不理解,尤其是成年人覺得盲盒經濟完全是智商稅,玩具成本低,定價全靠吹,有網友評論「搞不懂是怎麼火的,並且隱隱覺得過不了多久就會涼涼」。事實上,盲盒的需求確實存在,迎合了年輕一代的情感需求。
  • 泡泡瑪特IPO「盲盒」,割誰的韭菜
    01   新三板退市一年,泡泡瑪特IPO二進宮   泡泡瑪特生於2010年,首家線下門店落戶北京歐美匯購物中心。初生的它從香港潮玩超市LOG-ON模式找靈感,依託核心選品,出售新潮玩具和文創雜貨,漸入正軌。
  • 泡泡瑪特molly為什麼火,可能是想抽「盲盒」
    凡是流行的東西,它都賣,這和北京大街上隨處可見的文化創意商店沒什麼不同。那時,網際網路在中國已經發展了十多年,泡泡瑪特創始人王寧一直在思考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通過對未知的好奇和對不確定性的痴迷,泡泡瑪特在IP中採用了「盲盒」的方法,讓消費者在抽取盲盒的過程中體驗到「買一個,就想全套」的心理。泡泡瑪特推出大多是成套設計的潮流玩具,還有隱藏款,出新頻率特別快,造型漂亮和精緻,除了「收穫」原創潮流粉絲外,還吸引了一波又一波的年輕女性消費者,誘導她們衝動消費。
  • 1000億的泡泡瑪特和盲盒裡的95後
    在2018年4月,泡泡瑪特在上海舉辦展覽會,同樣是上千人提前足足4天4夜在會場外面排隊。泡泡瑪特做的玩具仿佛有一種魔力。這家公司做的玩具,幾乎清一色都是面無表情的搪膠人偶,其中最受歡迎的那個叫Molly。2016年8月,泡泡瑪特推出第一個「Molly Zodiac」盲盒系列。
  • 千億泡泡瑪特背後:盲盒「印鈔」,Z世代「傾家蕩產」
    2019年,Molly實現營收4.56億元。泡泡瑪特在不斷擴大IP庫,Molly的收益貢獻度在下降。招股書中也表示,Molly對其銷售業績至關重要,若Molly受損或未能保持目前對消費者的吸引力,則無法保證可以開發、物色可自比的IP為替代品。
  • 「盲盒」千億巨頭泡泡瑪特上市!賣盲盒一年賺4.5億,85後創始人火了
    導讀:「不吃飯可以,不買盲盒不行。」95後的愛好又催生了新的故事與風口,盲盒在95後00後年輕人中流行開來。12月11日,靠賣盲盒起家的泡泡瑪特正式登陸港交所,成功掛牌上市。依據公開信息,泡泡瑪特發行價為38.5港元/股,上市首日開盤漲幅100.26%,市值一度超1100億港元。
  • 靠盲盒成為「中國迪士尼」?泡泡瑪特們道阻且艱
    營業初期,泡泡瑪特不溫不火。由於利潤不高,缺乏競爭力,泡泡瑪特在擴大經營和電商發展的衝擊下,收入雖然節節攀升,但淨利潤卻逐年擴大。隨著盲盒玩法的引入,以及眾多IP的運營,泡泡瑪特開始一飛沖天。招股書顯示,從2017年至2019年,泡泡瑪特的營收和利潤飛速增長。三年時間,泡泡瑪特的營收漲了4倍,淨利潤暴漲300倍,讓無數人驚掉下巴。
  • 小小盲盒,讓泡泡瑪特市值超千億!
    12月11日,泡泡瑪特正式登陸港交所,開盤價格為77.2港元,較其招股定價(38.5港元)高開超100%,市值一度達到1065億港元。但是說起泡泡瑪特,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個品牌,更不知道這家企業到底是做什麼的?年輕人的潮流玩具事實上,泡泡瑪特已經十歲了,它的產品主要是潮流玩具。
  • 「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暗盤收漲103%
    延伸閱讀:  靠賣盲盒一年收入16億 泡泡瑪特的潮玩生意到底能火多久?  80後、90後的記憶裡都有一袋小浣熊乾脆麵和一堆水滸卡。  換卡集卡摸卡是當時的社交風潮,不少小夥伴整箱整箱買乾脆麵,「氪金」開卡。  如今一元一袋的小浣熊變成了59元一個的盲盒。
  • 「盲盒」千億巨頭泡泡瑪特上市!賣盲盒一年賺4.5億 85後...
    縱觀潮流玩具的發展歷史和泡泡瑪特自身的成長可以發現,這家公司的核心能力並非是創造了molly等一眾潮玩IP,而是做到了能讓潮玩這種文化成為一種大眾娛樂的消費品。  85後創業賣盲盒,1年淨利潤4.5億
  • 泡泡瑪特的「盲盒故事」還能講多久?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是已經融資8輪的泡泡瑪特第二次向資本市場發起衝鋒。在過去的幾年裡,依靠「盲盒」,泡泡瑪特不僅扭虧為盈,還實現了利潤增長百倍的奇蹟,賺錢速度堪比印鈔機。然而,就在泡泡瑪特加速狂奔的同時,盲盒所帶來的新奇感也在部分愛好者之間逐漸消退,不少盲盒玩家開始「退坑」。
  • 「盲盒毒藥」泡泡瑪特,是怎麼榨乾你錢包的?
    幾年前還沒什麼人玩,限量兩千盒都賣不掉,可如今幾乎是個商場都有它們的店鋪、自動售賣機。這些無公害小娃正是來自國內最火的盲盒品牌——泡泡瑪特(Pop Mart)。沒聽過?說出來你可能不信,這家10年才成立的公司,硬是靠著無數上癮者的支持在17年就上了市!它到底施了什麼魔咒,一步一步把你套牢、榨乾你的錢包的呢?
  • 當潮玩走向主流,泡泡瑪特的「盲盒泡泡」能吹多大?
    除了這種未知的刺激,盲盒系列產品還給消費者帶來了一種收集欲。網上流傳的一句話是:「收集盲盒與吃乾脆麵收集水滸卡的是一批人。」 雖然早年國內也有扭蛋、盲盒,但真正爆發卻是從2018年開始的,泡泡瑪特無疑是其中的最大受益者。
  • 泡泡瑪特的AB面:是盲盒還是賭盒?
    那麼,泡泡瑪特(9992 HK)到底是一家怎樣的公司?潮玩市場的春天,又真的來了嗎?A面:潮玩新貴,毛利率接近70%泡泡瑪特是一家以IP為核心的潮流玩具公司,建立了覆蓋潮流玩具全產業鏈的一體化平臺,包括藝術家發掘、IP運營、消費者觸達及潮流玩具文化的推廣等。
  • 主題:泡泡瑪特上市,盲盒是收割韭菜還是承載夢想?
    1、盲盒第一股在國內,第一家把盲盒生意做到數十億的公司12月11日在香港上市,它叫泡泡瑪特(POP MART)。泡泡瑪特成立於2010年,創始人王寧是一個85後,起初主要售賣玩具、化妝品等創意小百貨,什麼流行就賣什麼。泡泡瑪特一開始的定位讓王寧開始反省。「啥都賣,賣的都是雜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