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瑪特molly為什麼火,可能是想抽「盲盒」

2020-12-20 信息聚焦點

「潮玩」是時尚玩具的簡稱,也被稱為藝術玩具或設計師玩具。

這並不是一個全新的市場,藝術玩具在香港至少已有20年的歷史,至於日本或歐洲和美國,手辦的歷史要久遠得多。#泡泡瑪特#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流行的手辦玩具都是小眾的、亞文化的、二次元的,它們是由香港設計師Michael Lau創作的玩偶藝術。

與兒童玩具不同的是,這些玩具主要是給男性玩家玩的。

泡泡瑪特突破了這些空間牆,擴大了消費群體,增加了女性消費群體,增加了消費頻率,使得更多的90後、00後成為手辦的擁躉。

泡泡瑪特molly為什麼火

十年前,新成立的泡泡瑪特主要銷售化妝品、玩具和其他創意小店。

凡是流行的東西,它都賣,這和北京大街上隨處可見的文化創意商店沒什麼不同。

那時,網際網路在中國已經發展了十多年,泡泡瑪特創始人王寧一直在思考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

雖然在當地不斷開設實體連鎖店,但泡泡瑪特銷售的文化創意產品並沒有自己的品牌和獨家代理權,因此產品的利潤不高,很難與消費者產生吸引。

王寧曾說過:「會讓我們感到困擾,賣的都是一些雜貨,這是一個非常空洞的概念,人們只會認出商品品牌,而不是渠道品牌。」

85後王寧決定來一場豪賭,砍掉無利可圖、管理複雜的品類,大大減少商店的SKU。

泡泡瑪特molly為什麼火

在減法的過程中,王寧團隊發現,該公司代理的來自日本的IP形象玩具銷量增長驚人。

這讓他們找到了一個「新賺錢的地方」——香港著名設計師王信明設計的Molly IP

泡泡瑪特獲得了molly的獨家IP版權,轉型之路也逐漸跑通,泡泡瑪特的定位,從傳統文化打造IP潮牌。

前有實體連鎖店,依託傳統玩具廠商的模具製造力量。

小巧、美觀、精緻、高品質的molly擺放在泡泡瑪特實體店的展示櫃中,讓不得不前往香港購買molly的粉絲們可以在「家門口」購買到。

泡泡瑪特進入這個市場,就像瓷器店裡的公牛一樣,打開了時尚的盲盒。

泡泡瑪特molly為什麼火

抽的越多越上癮

泡泡瑪特在年輕人中的流行也讓「盲抽」一詞成為熱搜詞。

「盲盒,我抽得越多,就越上癮。」

盲盒就是瞎選瞎抽,買的時候不能打開箱子,只能憑運氣抽是什麼。

事實上,這就像你還是個孩子的時候,你必須收集卡片,去買乾脆麵。

通過對未知的好奇和對不確定性的痴迷,泡泡瑪特在IP中採用了「盲盒」的方法,讓消費者在抽取盲盒的過程中體驗到「買一個,就想全套」的心理。

泡泡瑪特推出大多是成套設計的潮流玩具,還有隱藏款,出新頻率特別快,造型漂亮和精緻,除了「收穫」原創潮流粉絲外,還吸引了一波又一波的年輕女性消費者,誘導她們衝動消費。

泡泡瑪特molly為什麼火

例如,在2016年籤下Molly IP的泡泡瑪特,並很快推出了Molly 星座系列,每一個都包含12種不同的Molly形狀。

隱藏設計的稀有產品隨機放置在密封的盒子裡,只有在完全打開包裝後才能知道。

這種「盲盒」銷售模式,提高了收藏的難度,激發了許多粉絲收集的欲望,「越抽越上癮」成為粉絲的追求和樂趣,願意花費數千甚至數萬元買一個娃娃玩具的粉絲也不少。

在二手交易市場上,限量版、隱藏版Molly甚至成為一些玩家的金融產品。

泡泡瑪特已與國內外多個潮流玩具品牌籤約,如Fluffy House、Labubu、Satyr Rroy、PUCKY等。

作為泡泡瑪特的第一個IP,Molly的年銷量超過400萬,實現2億元銷量,成為泡泡瑪特最受歡迎的IP之一。

金髮碧眼、嘴巴微翹的Molly,也讓更多人知曉。

盲盒之所以如此受歡迎,而泡泡瑪特之所以受歡迎,很大程度上不是因為盲盒本身的原因,而是因為泡泡瑪特抓住了盲盒背後年輕消費者的心理

年輕人對時尚消費的觀念被泡泡瑪特通過一個盲盒放大了。

「逆流」引發的變化

5年前,鮮為人知的泡泡瑪特,如何抓住青年群體,在短短幾年時間裡打起國內潮玩第一品牌?

在網際網路時代,一切皆有可能,更不用說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了。

IP在手,依託傳統玩具廠商的製造力量,再加上「盲盒」的發揮,以及網際網路的「裂變」,導致消費者口碑的傳播,泡泡瑪特從小眾亞文化逐漸進入主流大眾市場。

據報導,在天貓上發布的第一個Molly,每套售價708元,200套僅4秒鐘就銷售一空。

與此同時,二手交易市場藉助移動網際網路平臺,一些限量版和隱藏版的IP潮玩,還炒出驚人的價格。

在購買和交換潮玩後,網友們還會討論、分享、交換和拍攝各種有趣的照片。

這也是泡泡瑪特在年輕消費者中如此受歡迎的另一個原因。

據一組數據顯示,2018年「雙十一」期間,泡泡瑪特在24小時內的銷售額達到了2786萬元。截至2019年,在光棍節的天貓銷售額達到8212萬元,首次超過世界玩具品牌樂高。

線上玩得好,導致消費者口碑的裂變,線上流量引流至線下實體店,泡泡瑪特線上線下完美結合。

到2019年,泡泡瑪特將擁有100多家線下直銷店,428家機器人商店,覆蓋中國50多個城市。

隨著信息傳播方式和速度的發展,通過社交平臺、展會等手段,泡泡瑪特在擴大核心消費圈的同時,也在不斷創新渠道和供應鏈,形成了完整的行業生態,形成了規模效應。

基於「持續IP生產+盲盒新玩模式+網絡口碑裂變」的商業模式,讓小眾的「潮玩」幾乎在一夜之間成為年輕人喜愛的最熱門文化派別。

當然,當我們看到molly光明和成功的一面時,我們也應該看到它的局限性。

例如,消費群體非常有限。

雖然不斷突破核心消費群體,但整體蛋糕仍然不夠大,仍然屬於少數群體。

從傳統的角度和小日用品超車進行了分析,並參考和啟示的作用可能是更有價值:潮玩、盲盒或網絡口碑裂變,這些都不是新鮮事,但是如何將這些新事物組合和融合,以適應新的市場需求,抓住消費者的心,更值得我們思考,去探索!

往期經典回顧:

月入2萬的10個小生意,居然有這些冷門行業

適合女人9個小生意,每一個都那麼簡單好上手回收舊衣服發往非洲一年賺200萬,原因很簡單

海底撈的「另類」商業經,全靠年輕人!

揭秘米其林餐廳「適時服務」如何培訓的?

相關焦點

  • 我被泡泡瑪特「支配」的盲盒人生
    不過,我們找到4位泡泡瑪特的粉絲,他們的入坑時間不一,曾經十分狂熱,然而,卻又先後熱情冷卻,紛紛退圈。通過這些粉絲的講述,我們嘗試為讀者提供一個不同的視角來看泡泡瑪特和盲盒,關於商業模式的探討過多,很難有超出原有認知範圍的內容,不如我們就聽一聽盲盒愛好者最真實的故事,或許能有不一樣的感受。
  • 泡泡瑪特成為盲盒第一股,創意很棒但IP是命門
    泡泡瑪特一個系列共有12個款式外加1個隱藏款的玩法,用《阿甘正傳》中"人生就像是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個吃到的是什麼味道」來形容可以說是恰如其分。事實上,盲盒的玩法從本質上來說,與如今手遊裡普遍存在的抽卡機制幾乎完全一致,都是讓用戶在潛移默化下中了獵奇與賭徒心理的「毒」。
  • 泡泡瑪特上市進行時:Molly這顆「搖錢樹」還能紅多久?
    在經過長達4個月的談判後,泡泡瑪特終於拿到了出自香港設計師網天明之手的,molly的獨家授權。並在2019年4月,收購了molly在全國的智慧財產權所有權。molly系列的盲盒在2016年6月正式上線其天貓旗艦店後,一秒售罄的火爆程度也印證了泡泡瑪特IP策略的成功。
  • 「盲盒」千億巨頭泡泡瑪特上市!賣盲盒一年賺4.5億,85後創始人火了
    泡泡瑪特為何這麼火?投資圈疑惑:「看不明白...」泡泡瑪特的大火和成功上市卻讓投資圈看不明白了。一派覺得沒什麼意思,一派抽了幾次,上癮,據說最多的至今也有百抽了;「泡泡瑪特的火熱是在於,他迎合了年輕人對於潮流玩具的熱捧,但是又沒有特別誇張的價格。」一位潮玩玩家告訴記者,「59元一個盲盒,開起來也很有趣,也能滿足新鮮感和驚喜感。」而對於泡泡瑪特來說,逐步擺脫對molly的依賴,推出更多新的IP,打造新的爆款同樣重要。
  • 泡泡瑪特的盲盒心理學
    編輯導讀:泡泡瑪特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成長為火出圈的上市公司,背後反映的盲盒經濟的繁榮。有人讚揚這種新穎的形式戳中了當代年輕人對於潮和精緻的追求,有著遠大廣闊的市場,也有人覺得舊瓶裝新酒,潮玩+盲盒依然會是曇花一現的爆款。本文將從心理學的角度,探究為什麼盲盒經濟能如此火爆。
  • ...泡泡瑪特上市!賣盲盒一年賺4.5億,85後創始人火了,投資圈懵了……
    泡泡瑪特為何這麼火?投資圈疑惑:「看不明白...」泡泡瑪特的大火和成功上市卻讓投資圈看不明白了。「泡泡瑪特的火熱是在於,他迎合了年輕人對於潮流玩具的熱捧,但是又沒有特別誇張的價格。」一位潮玩玩家告訴記者,「59元一個盲盒,開起來也很有趣,也能滿足新鮮感和驚喜感。」而對於泡泡瑪特來說,逐步擺脫對molly的依賴,推出更多新的IP,打造新的爆款同樣重要。
  • 「盲盒毒藥」泡泡瑪特,是怎麼榨乾你錢包的?
    這些無公害小娃正是來自國內最火的盲盒品牌——泡泡瑪特(Pop Mart)。沒聽過?說出來你可能不信,這家10年才成立的公司,硬是靠著無數上癮者的支持在17年就上了市!它到底施了什麼魔咒,一步一步把你套牢、榨乾你的錢包的呢?
  • 「盲盒老大」泡泡瑪特連虧三年 一個Molly夠嗎?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21深度丨「盲盒老大」泡泡瑪特連虧三年憾別新三板,如今盈利4.51億赴港IPO捲土重來潮流玩具公司泡泡瑪特,在新三板摘牌之後將二度進軍資本市場。有媒體報導稱,泡泡瑪特將於今日(11月19日)赴港尋求上市聆訊,計劃募資2億-3億美元。摩根史坦利、中信裡昂證券擔任聯席保薦人。
  • 「盲盒」千億巨頭泡泡瑪特上市!賣盲盒一年賺4.5億 85後...
    潮玩行業離散程度較高  超越泡泡瑪特並非沒有可能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按2019年的收入及2017年至2019年的收入增速計算,泡泡瑪特是中國最大且增長最快的潮流玩具公司。  泡泡瑪特為何這麼火?  投資圈疑惑:「看不明白。。。」  泡泡瑪特的大火和成功上市卻讓投資圈看不明白了。
  • 那些在泡泡瑪特買盲盒的人,究竟在買什麼?
    那麼,為泡泡瑪特買單的人究竟是怎麼想的?他們花錢買盲盒究竟圖什麼?我們與幾個泡泡瑪特的用戶聊了聊,希望他們的分享可以有助於大家進一步看清泡泡瑪特。工作累的時候,總想給自己找點調劑品。漸漸地,我喜歡上了拆盲盒這件事,那是一種類似「拆禮物」帶來的驚喜感,讓人能夠收穫意想不到的快樂。 三月份以來,我前前後後購買了20多個泡泡瑪特盲盒。有時候是想要找點驚喜,偶爾為了紀念一些特別的日子,泡泡瑪特成為了我抒發感情的一個窗口。
  • 1000億的泡泡瑪特和盲盒裡的95後
    她們把泡泡瑪特買成了一家年收入十幾億的公司,也讓盲盒潮玩成了跟漢服、JK、Lo裙相媲美的「少女破產四坑」。平時只愛喝茅臺的中年人,還沒搞懂這個小小的玩具為什麼會受到年輕女生的歡迎,泡泡瑪特就要在明天在香港上市了。
  • 泡泡瑪特的成功不止是盲盒
    盲盒究竟是不是在利用人性的弱點?有沒有打博彩的擦邊球?這種商業模式到底是否具有可持續性?而當盲盒成為線上線下賣小玩意的標配時,泡泡瑪特究竟還有什麼優勢?其實這些討論都默認了一個前提,那就是泡泡瑪特的成功就是因為盲盒。
  • 泡泡瑪特到底動了誰的蛋糕?
    如果看泡泡瑪特的業績成長,的確是如同坐上火箭般快速向上。 泡泡瑪特的盲盒到底是賭博還是潮玩,市場上眾說紛紜。u1s1,小愛看來儘管盲盒只是一種手段,和遊戲裡面的「十連抽」沒有什麼本質區別。但這到底是不是賭博?其實國家和行業已經有了明確的界定——只要不涉及官方代幣回收,就不能算是賭博。所以網易可以大搞「十連抽」泡泡瑪特也可以用盲盒。
  • 盲盒有「毒」,00後成套「集郵」:泡泡瑪特三年淨利翻282倍
    可以看到,潮玩市場雖然整體增速很快,但增速遠遠沒有達到泡泡瑪特的數量級。那麼,泡泡瑪特領跑的秘密在哪裡?看完招股書,秘密有一半揭開,而另一半在用戶那裡。為此,《財報看公司》找了5位購買過不同數量(幾個~七十個)的泡泡瑪特盲盒用戶,來聊聊她們為什麼喜歡購買潮玩。IP 化運營「剛接觸盲盒到現在不到一年,一共買了20多個。
  • 光Molly去年就賣了4億多!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赴港上市
    網紅綠眼金髮小人「Molly」背後的盲盒品牌泡泡瑪特要上市了。6月1日,兒童節這一天,有「盲盒第一股」之稱的泡泡瑪特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招股書顯示,過去3年,泡泡瑪特的營收和淨利潤一直在翻倍,2017年至2018年,網紅綠眼金髮小人「Molly」這個IP為泡泡瑪特貢獻的收益居所有IP的首位。
  • 泡泡瑪特的「盲盒故事」還能講多久?
    來源:每日財報作者:郜融蓮當外行聽說某物的價格暴漲、創造「神話」的時候,它可能已經「見頂」似乎是為了標榜自己品牌與「童真」密切相關,「盲盒」玩具公司泡泡瑪特選在六一兒童節這天,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書。值得注意的是,這次是已經融資8輪的泡泡瑪特第二次向資本市場發起衝鋒。在過去的幾年裡,依靠「盲盒」,泡泡瑪特不僅扭虧為盈,還實現了利潤增長百倍的奇蹟,賺錢速度堪比印鈔機。然而,就在泡泡瑪特加速狂奔的同時,盲盒所帶來的新奇感也在部分愛好者之間逐漸消退,不少盲盒玩家開始「退坑」。
  • 年輕人的金融遊戲,泡泡瑪特憑什麼有千億市值?
    王寧在港交所敲鐘(圖源:泡泡瑪特官網) 縱觀潮流玩具的發展歷史和泡泡瑪特自身的成長可以發現,泡泡瑪特的核心能力並非是創造了molly等一眾潮玩
  • 玩家自述:59元買一天開心 泡泡瑪特要提高服務...
    最近,莫名其妙地,「盲盒」這個話題就火了起來,自媒體老師們用奇怪的眼光打量著這些個小玩意兒,然後悠悠地說:這東西也有人會玩兒?智商是個好東西,可惜玩家都沒有! 盲盒到底有沒有炒作空間? 答案是:沒有。 為什麼?
  • 泡泡瑪特盲盒不盲,這個泡泡還能吹多久?
    小圈子不愛,大圈子不理解的情況下,盲盒為什麼出圈了?據公開資料顯示,泡泡瑪特的消費者中,Z時代人群(1995~2009)佔了一半多。Z時代人群從出生就活在網際網路裡,海量冗雜、碎片化的信息構成了他們的生活圖景。他們的消費需求呈現出非曲線、不可預測,為精神需求買單的特徵,同時,情緒化、「悅己」和賭也是Z時代的標籤之一。而盲盒恰巧符合了他們的消費特徵。
  • 泡泡瑪特遭遇「Molly荒」 「盲盒第一股」如何領跑潮玩盲盒行業?
    12月11日,頭頂「盲盒第一股」光環的泡泡瑪特(09992.HK)將登陸港交所。在潮玩盲盒圈子內有「一入盲盒深似海,從此錢包是路人」的說法,泡泡瑪特更是備受年輕消費者追捧,有人戲稱,泡泡瑪特掏空了年輕人的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