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寫論文不畫表,清清爽爽聊「信條」

2020-12-14 騰訊網

《信條》的評分還在往下掉。

自上映當天的8.4分,已跌至如今的7.8分

如此下去,最終低過諾蘭此前最低的《失眠症》(7.5分)也指日可待。

諾蘭生涯新低?

按理說,不至於。

看過之前推文《看「信條」之前,請牢記「諾蘭公式」》的朋友一定記得,我曾經總結過一套「諾蘭公式」,用於揭示其作品的成功規律。

即:一個高概念 + 一種時間觀 + 一點哲學梗 + 好多正能量。

一一比照,不難發現,《信條》仍嚴格遵守了這一公式。

那為什麼這次不奏效了呢?

本文不搞解析,不玩圖表,只想單純聊聊這個話題。

01

看不懂《信條》?

完全可以理解。

說是諾蘭誠心不想讓觀眾看懂,這是氣話。

但不可否認的是,這次的諾蘭確實自嗨過頭,導致影片完全失衡。

他把太多精力放在怎麼讓影片構建的迷宮看上去完美無缺上,卻忽視了在人物情感、動機、懸念設置方面的必要投入。

最終,在他的努力下,《信條》被打造成了一座華美、精密的迷宮。

可尷尬的是,觀眾們買了門票,卻遲遲找不到入口。

一座迷宮,忘了留入口。

這是《信條》最大的遺憾。

02

什麼是入口?

對於一部商業片來說,無外乎兩種。

第一,懸念

第二,情感

換句話說,你要麼讓觀眾在懸念的刺激下緊緊跟隨;要麼讓觀眾代入到主角的情感世界,與他同呼吸、共命運。

唯有如此,觀眾才能真正進入一部電影,進入你營造的夢境。

但很顯然,《信條》沒能做到。

懸念?

基本沒有。

《信條》信奉的信條是:What happened, happened.

發生了的,已然發生。

換句話說,沒發生的,也不會發生。

這是一個被「決定論」牢牢控制的世界,每個人的命運,世界的命運,早早已被書寫。

但另一方面,這也就意味著,影片最大的危機實際構不成真正的威脅。

未來人不可能毀滅過去的世界。

因為過去若真的毀滅,未來又何以存在?

於是影片就在這種左右互搏式的設定下,早早失去了懸念。

剩下的只是一堆既定動作,等著主角們按部就班地完成。

情感?

幾乎沒有。

對主角黑人特工的前史,我們一無所知。

我們不知道他在乎什麼,不了解他的怕與愛,也就不會真正關心他會失去什麼,以及他的命運如何。

在影片中,他完全成了一個迷糊導遊般的角色,帶著我們在迷宮裡亂轉,又對自身處境毫不自知。

他對女主角的捨身保護,顯得十分唐突。

他對尼爾的莫名信任,也毫無來由。

他只顧拼命地往前走,卻連任務是什麼都不十分清楚,導遊尚且如此,也就難怪觀眾會失去方向。

至於其他人物,也都很潦草。

片中的大反派賽特,因為身患絕症,要拉全世界一起陪葬。

這就是一個極端人設。

看到很多人還拿他和小丑對比,別逗了,小丑的行為背後有一套強大的價值觀做支撐。他要讓世界陷入徹底的混沌,是因為他要實現絕對的公平。

可賽特呢?

不過是任性而已。

女主角凱特,要逃離控制狂丈夫的魔爪。

這個動機是相對清楚的。

但影片對她的定位,和007電影中的美女花瓶一樣。不需要有什麼自主性,只需做一個萬能擺件,被其他角色放在需要的位置。

因為,比起演出對丈夫的恨和對孩子的愛,影片更需要她做的是用一雙長腿從後座打開前座的門。

最後,我們說男二號尼爾。

他是全片唯一一個帶有光環的角色。

不得不承認,第二遍看《信條》,當複雜的邏輯不再成為障礙時,情感才開始湧現。

特別是影片最後,當尼爾與男主告別,奔赴自己早已註定的命運時,我還是被一股暖暖的悲情打動。

但很可惜,它太短了,也太晚了。

那感覺就像歷盡千辛萬苦,終於爬上一座高山,卻只看到天邊一抹夕陽迅速閃現又消失。

不可否認,那夕陽很珍貴,很美。

但它卻並不足以讓人感嘆「值得」,反倒會暗問一聲「何必?」

這也正是《信條》最大的問題所在。

它把懸念歸於徹底的虛無,又將為數不多的情感藏在蜿蜒曲折的邏輯之後。

最終的結果是,觀眾在既沒有懸念牽引也沒有情感推動的境地下,懵懵懂懂地走到了影片的結局。

實在無力欣賞,怪誰?

礙於諾蘭的名號和影片的陣仗,也只好禮貌地說上一句:「都怪我,沒看懂。

03

何以至此?

原因很簡單。

這次諾蘭玩的高概念太複雜了。

什麼叫高概念?

顧名思義,就是可以高度概括的概念。

比如「穿越」,一句話就能概括:回到過去,重寫人生。

簡單,易懂,無歧義。

這才是高概念。

可反觀《信條》主打的高概念「逆轉時空」,你會發現,儘管它只有短短四個字,卻不是一兩句話能解釋清楚的。

首先,為了解釋它,諾蘭引入了一個熱力學概念「熵」做理論背書。

大致意思是說,我們活在一個不可逆的「熵增」世界,但如果未來人發明了一種機器,可實現「熵減」,就能讓時間倒流。

對應片中,這臺機器就是「U型轉向倉」,角色進入它,就可以回到過去。

其次,這裡所謂的「回到過去」,和「穿越」不同。在於幾點:

第一,它不是瞬間回到過去,而是調頭逆行,一天天回溯。也就是說,要想回到3年前,你就必須在逆世界裡真實地度過3年才行。且在逆向過程中,你的行為一切正常,而世界仿佛在「倒放」。

第二,你在逆世界裡的所有行為,也屬於歷史的一部分。

第三,每個人都可以在時間軸上多次往返。

如此一來,歷史是什麼?

歷史最終將成為每個人的每條往返時間線的行為總和。

這也正是《信條》最複雜的地方。

這種複雜性,集中體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

這是最直觀的感受。

我給大家放張圖。

這是外國網友畫的《信條》完整故事線。

這還只是從事件出發,如果是從人物動線出發,就更繞了。

圖片來自知乎@星夜行

也難怪有人形容《信條》不是「燒腦」,而是「繞腦」。

而且這種「繞」,也給「觀看」行為本身帶來了不小的麻煩。

因為時間的單向性被打破,正逆世界的人得以共存並相互影響。

於是有個問題變得無比重要,就是:電影中的每個鏡頭,到底來自於誰的視角?

這無疑對「攝影機的視點」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稍不留神,觀眾就可能看亂,分不清眼前的世界到底是正是逆。

第二,反常識

視角問題只要緊跟導演還能應付,但一些反常識現象,就沒那麼容易理解了。

我主要說兩點。

首先,因果倒置

這也是影片的重要設定。

先有因,後有果,原本是世界運轉的鐵律。

但有了時空逆轉,情況就可能相反。

比如會先看到彈孔,再看到開槍,隨之彈孔消失;或者先看到屍體,再看到屍體活過來……

這些還算小事。

但有些事,就很難想明白了。

比如當因果倒置後,果會一直延續到過去嗎?

就像在自由港,逆向人開槍留下的彈孔,會一直留到過去嗎?那麼是否意味著安裝玻璃的時候,彈孔就在上面?那不是很荒謬嗎?

再看影片最後的「鉗形行動」,正向部隊在爆炸前10分鐘(比如8:50)進入戰場,順時間進攻;逆向部隊在爆炸時(比如9:00)進入戰場,逆時間進攻。

然後兩隊在行動5分鐘後(8:55)同時開炮,炸毀同一座大樓(敵方據點)。

這樣,正向部隊保證了8:55之後,大樓已毀;而逆向部隊保證了8:55之前,大樓已毀,以此確保雙方進攻時,大樓都是摧毀狀態。

可問題是,這樣一來,這座大樓還存在過嗎?

它的過去是一片廢墟,未來也是一片廢墟,它只有在兩個部隊炸樓的一瞬是存在的,這不也很荒謬嗎?

對此,也許只能套用片中的那句話:「不要試圖理解它,感受它就好。

或者還有一種解釋,就是在逆世界裡,世界處於「熵減」狀態,那麼隨著時間推移,不斷向前,彈孔自己會從玻璃上消失,廢墟自己會恢復成一座大樓。

不管怎樣,這都不是件容易理解的事。

其次,另一個反常識的點在於:時間的個人化。

什麼意思?

就是說,一個人經過逆轉時空後,從此就有了自己的時間線。

比如現在是2020年,小明25歲,逆轉時空後過了1年,時間來到2019年,但逆向小明並沒有回到24歲,而是漲了1歲,變成了26歲。

並且在2019年,26歲的逆向小明和24的正向小明是同時存在的,還可能彼此遇到。

要理解這部電影,這也是很關鍵的一點。

不然有些邏輯你是沒法理解的。

比如片中有個情節,紅藍房子審訊的段落。

反派率先進入轉向倉(假設為9:00),開始逆時;而主角稍晚進入轉向倉(假設為9:15),此後時間開始倒流,那麼是不是意味著主角只要在逆世界的出口等15分鐘,等時間倒回9:00時,就能活捉從出口出來的反派呢?

如果你不能理解「時間的個人化」,你肯定會覺得,當然可以啊。

但其實是不行的。

為什麼?

因為主角在9:15進入轉向倉時,9:00就進入轉向倉的反派實際已經在自己的時間線上跑遠15分鐘了。這時候等是沒有用的,你多等15分鐘,他就又跑遠了15分鐘。

ok,不再多說。

相信你已經充分見識到「逆轉時空」這一高概念到底有多複雜了。

它實際已經與「高概念」的本質相悖。

所謂高概念電影,應該是由一個簡單概念引出豐富的故事。

比如諾蘭的前作《記憶碎片》,由「男主只有10分鐘記憶」這一高概念出發,展開所有的衝突和懸念。

再比如《盜夢空間》,涉及多層夢境,看似複雜,實際規則極其簡單,在此之上,諾蘭得以施展自己的敘事魔法。

可《信條》剛好相反。

它的高概念本身太過複雜,那樣只會導致一種結果,是什麼?

就是影片反過來要為解釋高概念而服務。

所以也就不難理解《信條》的劇情為何如此安排。

它看起來就像一部教學片,帶你由淺入深,玩轉「逆轉時空」。

為此,諾蘭設計了四節課

第一節:由奇觀認識逆世界。

即影片開始的「逆轉子彈」。

第二節:單一視角看逆世界。

即自由港主角遭遇逆向人的打鬥段落。

第三節,反派的小型鉗形行動。

從這時起,複雜度開始提升了。

第四節,結尾的大型鉗形行動。

全片高潮段落,也是逆轉時空的集大成時刻。

不可否認,這樣的編排很有章法。

可問題是,說明書寫得再好,又有多少人願意看呢?

04

寫到這裡,我們明白了,諾蘭在《信條》裡犯的錯,實際和李安在《雙子殺手》犯的錯是一樣的。

他們都太過於迷戀自己創造的概念了。

而為了宣揚各自的概念,他們做了幾乎同樣的選擇,就是把電影中的其他元素降到最低,以保證概念的絕對地位。

於是,《雙子殺手》成了「3D4K120幀」的大型宣傳片,而《信條》則成了「逆轉時空」的零基礎教學片。

他們自以為在「討人喜歡」,實際更多是在「自我滿足」。

在《信條》中,諾蘭盡興地玩著「鉗形行動」。

卻忘了好的電影本身也該是一場「鉗形行動」。

而組成這對鉗形的,應是敘事與情緒的共振,是AB故事的並行,是理性與感性的平衡……

唯有如此,電影才能真正包圍它的觀眾,贏得掌聲。

而不是舉著只有一邊的巨大的鉗子,最終把觀眾都趕去了一邊。

- END -

互動話題

你看懂《信條》了嗎?

如何投稿

上下滑動查看如何投稿

相關焦點

  • 易智編譯:寫好科技論文的四個要點
    這篇文章中易智編譯主要分享了寫好科技論文的一些注意要點,寫論文是沒有捷徑可走的,我們要明白的是,文章永遠是為內容服務的,要想寫好科技論文,踏踏實實地提高科研能力才是一切的根本。1.很多學生對字數的莫名追求很可能來源於本科論文、碩士論文和博士論文對字數的最少要求。尤其是博士論文,動輒幾萬字。其實,字數只是代表了態度的及格線。事實上,很多雜誌由於版面問題,只有字數的上限,還很少聽說過字數的下限。文章寫初稿的時候可以寫得儘可能囉嗦,這樣對初學者來說可以把內容講明白。
  • 不知道論文寫啥?說說找論文題目的那些方法
    「老師,我不知道寫啥!」一聊起寫論文,很多學生就會產生這樣的感慨。書,看了;時事,關注了;最新論文,讀了;可是就不知道自己要寫啥。好容易找了個大方向,結果,知網一搜,哇,一百篇同題論文,其中第一篇還是發表在《法學研究》上的。
  • 老師如何寫論文?把握這兩個努力方向,寫論文不求人
    話說現在的很多中小學老師,由於不會寫論文,所以一提到評職稱寫論文就頭大,就會生出厭煩情緒,抱怨說:一個小學(或中學)老師哪裡需要寫什麼論文,又能寫出什麼論文!的確,從嚴格意義上講,中小學老師發表的那些關於教育教學探究的文章,其實大多數都是一些經驗之談,算不上論文,或者說是算不上正規的論文。
  • 自考一定要寫畢業論文嗎?不申請學士學位可以不寫論文嗎?
    首先我們必須明確自考論文是屬於一門課程的,也是畢業時必過的一關,如果不寫論文沒有通過論文答辯,相當於缺考了課程,是無法畢業的。所以即使自考考生們不申請學士學位也是需要撰寫畢業論文的,申請學士學位對於畢業論文的條件要求一般情況下是需要答辯的分數達到良好及以上的。
  • 寫論文反思「寫不出論文」…看看這些論文,你的三觀還能好好的喵~~
    據臺灣東森新聞雲14日報導,今年7月,臺灣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一名研究生交出了一篇名為《失能的恐懼——一個研究生寫不出論文的反思》的研究生論文,
  • 開題季 | 如何寫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開題報告還沒開始寫?該怎麼寫?寫好開題報告,就是論文成功的開始!開題報告越細緻,論文的寫作就越有方向和思路。>3.研究提綱及預期貢獻4.研究進度5.擬採用的研究方法、手段及採取的措施6.可能遇見的困難與問題及擬採取的解決辦法重點結合開題報告的框架和內容要求,這裡想和大家聊一聊以下三個重點和難點
  • 臺灣碩士論文:《一個研究生寫不出論文的反思》
    但今年7月,臺灣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一篇題目為《失能的恐懼—— 一個研究生寫不出論文的反思》的碩士論文,似乎更加給社會和學術界一記重拳。核桃哥表示,敢跟哥呵呵的人統統拉黑!據了解,該論文的作者在摘要中寫道「此篇研究是源自於我身為一個研究所學生卻寫不出論文的反思,我無法寫出一篇對社會工作具有價值的論文,於是因緣際會之下,開始用自我敘事的研究方法書寫自己無法寫出論文的文本
  • 致謝是論文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要這樣寫
    再說說學位論文中的致謝中國科學報記者聯繫我,說到了畢業季了,希望我聊聊學位論文的「致謝」問題。約好時間,在電話裡聊了聊。記者說在網上搜到了我關於致謝的文章,寫的是關於期刊論文中的致謝。我說好像我也寫過學位論文的致謝問題,不過時間很久了,寫的什麼我也記不得了,內容也許已經不合時宜了。
  • 如何寫好本科生論文?寫論文如何入手?
    論文導師和答辯老師雖然嚴厲,但除非論文真的很水很敷衍,不然老師都會讓過的。世界上的捷徑,99%是歧途,還有1%是絕路。與其想著走捷徑,不如跟小編好好學學,如何寫好論文。一、選題選得好,事半功倍選題不在於一定要新,要獨特,而是要適當。
  • 寫不出學術論文怎麼辦?
    通常很多畢業生們會遇到這種情況,論文寫好提交上去,被導師罵得要死,說這裡有問題,這裡論文查重率過高是在哪裡抄襲的,這裡語句不通順要修改,對於好點的導師會輕柔的給你指出來,但有些脾氣不好的導師來講,那你可要遭遇一頓咆哮咯。不想導師讀了你的論文之後心急如焚或大發雷霆的話,papercrzy老師教你要怎麼做到這一點?
  • 「我不會寫科研學術論文...」 「不!你現在會了!」
    我去年看著別人手握一堆競賽金牌、頂級夏校的時候,有點按捺不住了,剛好又對一個團隊(Stanford教授, ImageNet發起者)的研究產生了興趣,於是擼起袖子寫了一篇關於計算機視覺的論文。作為一個對科研十分感興趣的小白,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是如何來完成一篇科研論文的。
  • 本科生不寫畢業論文,行嗎?
    摘要回答本科生能不能不寫論文的問題,先要問高校是否做好準備。最近,「如何評價中山大學新規『本科生畢業論文不能寫綜述類論文』」的話題引發網絡熱議。有人認為,不允許本科生寫綜述類畢業論文,降低了論文拼湊、抄襲的可能,對本科畢業論文的創新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但也有一些人表示不能寫綜述類論文是強人所難,一些學科本身就很難作出獨創性的研究成果,對於缺乏學術訓練的本科生而言,能夠寫出一篇高質量的綜述類論文就已經不錯了。
  • 寫論文和報告容易犯的低級錯誤,別再像外行一樣寫論文了
    1.犯這種錯誤的同學,難道你們在寫論文時,輸入法不是一直保持在英文狀態嗎?還是因為一邊寫論文一邊在聊QQ,導致中英文輸入法沒切換過來?  (4) 標點符號之後的空格。錯誤示例:methyltransferase complex.We further ...英文標點符號之後應該空一格,以幫助辨識句子之完結。
  • 看完《信條》後,一起來聊一下「祖父悖論」
    前段時間大火的好萊塢電信《信條》,再一次證明了那句話「諾蘭出品,必屬精品」。先來了解一下《信條》這部電影,主要講的就是:一群劫匪闖入烏克蘭劇院尋找人質的下落,他們打算搶到一個手提箱,內裝有神秘物質。因此主角加入了一個名叫「信條」的組織,身份也就此在世界上消失,他的任務就是保護世界不因逆轉時間而毀滅。而薩特妄圖毀滅人類,主角、尼爾和凱特組成的組織與其鬥爭,他們來到薩特的基地,鋌而走險,利用時間逆轉完成任務,將薩特手中的炸彈毀掉,並且成功地阻止了人類世界的消失。注意兩個關鍵詞:逆轉時間、毀滅世界!
  • 劉昊然在家寫論文 少了光鮮亮麗的一面,大明星與我們的生活大相逕庭
    劉昊然在家寫論文 少了光鮮亮麗的一面,大明星與我們的生活大相逕庭時間:2020-02-22 15:01   來源: 時光電影工廠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劉昊然在家寫論文 少了光鮮亮麗的一面,大明星與我們的生活大相逕庭 從過年前回到家,到現在你在家待了多久了呢?
  • 論文題目:失能的恐懼,一個研究生寫不出論文的反思
    今年7月,臺灣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的一名研究生,交出了一篇論文,名為《失能的恐懼—— 一個研究生寫不出論文的反思》。在文章中,這名研究生探討自己無法寫出研究生論文的原因。據了解,該論文的作者在摘要中寫道「此篇研究是源自於我身為一個研究所學生卻寫不出論文的反思,我無法寫出一篇對社會工作具有價值的論文,於是因緣際會之下,開始用自我敘事的研究方法書寫自己無法寫出論文的文本,當一篇篇生命故事的文本慢慢地從言語變成文字後,我也從中找到了一些我無法寫出我所期待論文的線索。」
  • 臺灣研究生奇葩論文引熱議 文章反思"寫不出論文"
    原標題:臺灣研究生奇葩論文引熱議 文章反思"寫不出論文"   「寫不出論文」這種行為竟也能成為論文題材?論文也太好寫了吧!最近,網上一片「研究寫不出論文」的論文被瘋傳,這篇名為《失能的恐懼——一個研究生寫不出論文的反思》的研究生論文引起了網友熱議。
  • 你很有可能不太會寫論文致謝
    隨便寫寫吧,怕對不起導師和同門的幫助;寫認真了吧,未免矯情。To be, or not to be……為什麼要寫致謝?致謝是論文中跟研究內容關係最小的部分,非常個性化,但並不代表不重要。當然,四個字的致謝也不是沒有人寫過,記得一哥們在自己的論文上霸氣地寫了四個字:感謝國家!雖然最後論文也過了,不過學霸君還是建議大家不要劍走偏鋒。抖機靈固然「機靈」,可看起來和藹可親的老師到時候可不一定「和藹可親」啊。當然,你要是真的不想寫,其實也大可不寫。有些優秀博士論文就沒有致謝,畢竟全程自己出工出力,在心裡致謝下牛氣的自己就夠了,犯不著再去致謝別人。
  • 醫生寫論文沒錯,錯在動機不純
    有人吐槽,白天做一天手術累得半死,晚上還要點燈熬油寫論文,實屬被逼無奈。因為在現行的職稱制度下,一個醫生要想晉升職稱,手裡拿不出幾篇像樣的國際期刊論文,連門都進不去。所以,如果不改革職稱評審制度,論文造假永遠難除。也有人提出,臨床醫生只要看病就行,不應該搞科研,也不應該寫論文。聽了這一席話,健康哥也是醉了。其實,醫生寫論文本身沒有錯,錯就錯在寫論文的動機不純。
  • 建築男寫文言文版論文致謝
    一篇文言文 致謝師長、同窗和母校 近日,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建築學碩士畢業生李捷揚寫了一篇千字文言文論文致謝,表達了對師長、同窗和母校的感恩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