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母愛是一場得體的退出,智慧媽媽懂得給孩子自由,娃更聽話

2020-10-11 西紅柿媽媽

文|西紅柿媽媽

在網上看到一個新聞,哭笑不得:

南京一個8歲的男孩明明和媽媽發生分歧後,竟然報警稱自己受了巨大委屈請警察來評理。事情的起因是明明非常喜歡和寵物狗一起玩,父母工作忙,常常不在家,明明把寵物狗當作自己相依為命的最親密的朋友,有時候玩得連作業都寫不完。

媽媽晚上回家後,只看結果,只要明明作業寫不完就對明明吼罵一頓,還威脅明明,「再這樣下去我就把小狗給送人了!」,可是媽媽從來不想想兒子為什麼會這麼依賴這隻寵物狗。

直到有一天,明明拿回來剛剛及格的數學成績單請媽媽籤字時,媽媽一氣之下當著明明的面將寵物狗給摔死了。孩子一時激動得恨不得跟寵物狗一起跳下去,情急之下就打電話給了警察來評理。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青少年心理研究專家李玫瑾老師曾說過,易怒的媽媽,往往讓孩子更加叛逆。

孩子對媽媽有著先天的親密感和依賴感,小時候孩子們都是媽媽們最心疼的寶貝,可隨著年齡增大,媽媽們常常抱怨孩子們變得越來越叛逆,與自己漸行漸遠。

難道問題都出在孩子身上嗎?

著名育兒專家尹建莉老師曾說過,「母愛不是對孩子恆久的佔有,而是一場得體的退出,自由的的孩子最自覺。」

如果媽媽有這幾個特徵,多半會讓自己的孩子越來越叛逆:

①易怒易爆

孩子小時候本來是一張白紙,他們的感情表達相當的直白,如果媽媽們經常在孩子面前發怒,只看結果,不問原因地對孩子吼罵,那麼孩子會變得安全感越來越缺乏,取而代之的是內心的恐懼感來代替。

這種恐懼感發展到一定的年齡,就會與孩子的叛逆情緒結合在一起,孩子為了將這種恐懼感發洩出去,就會用各種反抗的手段來對待自己的媽媽,進而變得越來越不受管教,還常常做出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比如本文開頭的明明因為媽媽的暴怒行為,不得不尋求警察叔叔的幫助,這就是孩子開始反抗,叛逆行為的開始。

②控制欲強

還有一類媽媽,在家就是一言堂,說一不二,就連爸爸都沒有發言權。

比如曾經的熱播電視劇《都挺好》中的蘇母,她完全掌控著所有兒女的命運,為了大兒子能夠留學,不惜賣掉女兒的房間。

還讓成績優秀的女兒放棄了上清華大學的機會,而選擇了讀免費師範學校。後來,蘇母又給小兒子買了婚房,找了工作。

在媽媽強烈的掌控欲下,大兒子遠走他國,小兒子成了名副其實的啃老族,而女兒只能離開這個家尋找自己的幸福。

可以說蘇家的三個孩子後來的叛逆行為,都是蘇母剝奪了孩子們的思想造成的。

正如心理學家李雪在《當我遇見一個人》一書中寫道,「一個身體只能承受一個靈魂,如果被控制得密不透風,孩子實際上已經精神死亡。」

剝奪了孩子的人生選擇權的媽媽,他們會越是缺乏什麼,越希望得到什麼,他們想方設法遠離母親的操控,而變得越來越叛逆。

③愛攀比

有些媽媽成天嘴裡都是別人家孩子的好,比如「別人家10歲的孩子都能幫媽媽做飯了,你還成天吃了睡,睡了吃。」

「隔壁家的芳芳,每次考試都能拿100分,你怎麼連及格線都考不到呢?」

最可怕的是,這些媽媽說這些話的時候毫不避諱,有時候還當著外人的面來攀比,表面上顯得自己很謙虛,實際上這樣會傷透了孩子的自尊心。

長此以往,這種行為會激發孩子的叛逆情緒,讓孩子有種破罐子破摔的想法,既然我不行,那麼我再怎麼努力也沒有用了,就這麼著吧!

有些孩子還會直接反駁媽媽,「你覺得誰好,就找誰做你的孩子吧,我就是無能又怎麼樣!」

媽媽們這樣的攀比只會讓孩子越來越不服氣,越來越反感,難免做出一些過激的反應。

同事曾跟我說過,如果孩子身上有個開關就好了,一按就不哭不鬧,乖乖睡覺。

其實有她這種想法的媽媽並不少,中國很多媽媽們都是控制欲非常強的。因為孩子不服從自己的管理,所以媽媽們越來越易怒易爆,他們更要加強對孩子的控制。

一旦發現孩子技不如人,就希望借攀比激發孩子們的上進心,然後結果往往事與願違,這三種行為越演越烈,只會讓孩子們越來越叛逆。

尹建莉老師認為,一個擁有大知大覺的大智慧的父母就不會在孩子們的小事上花費太多時間,自由只有一種,剩下的都是不自由。愛也只有一種,那就是無條件地接納和支持。

智慧的媽媽們往往會給孩子最充分自主權,正如《別插手讓孩子獨立合理安排時間》全書中提到的,媽媽們一定要給孩子們3個自由:

1. 自由的時間管理

孩子們拖拖拉拉,學習效率低往往成為媽媽們易怒的導火索。

因此,媽媽們應該從小培養孩子的高效率完成任務的習慣,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讓孩子們養成守時,及時完成任務的習慣。

《兒童時間管理全書》中還提供了多種培養孩子時間管理的小遊戲和生活習慣,比如和孩子一起找出「時間神偷」,讓孩子學會寫下一天的日程安排,做假期計劃書等等,讓孩子最終成為時間的主人,高效地完成作業,也避免了媽媽易怒易爆的情緒被激發。

2. 自由的情緒管理。

孩子遇到問題時難免會有一些情緒,有時候媽媽控制欲越強,越是壓抑孩子們的情緒發洩,會讓孩子們越發叛逆。

媽媽們應該做的是,在孩子心情比較平靜的時候了解自己的情緒變化,引導孩子坦然地接受挫折和失敗。

《兒童情緒管理全書》中還以情景還原式的方式指導媽媽們如何面對孩子們學習和生活中的各種不良情緒,指出了孩子們最常見的9大情緒問題,教會媽媽們如何在孩子任性時幫助他們按下「暫停」鍵。

3. 自由的健康管理。

媽媽們對孩子控制欲強,其實一切都是出於為了孩子好的想法,比如讓孩子快點完成作業,也是為了孩子爭取更多的睡眠時間。

其實媽媽們往往容易關心到孩子的生理健康,而忽視了心理健康,《兒童健康管理全書》指導媽媽們從孩子們不同年齡段的心理特徵來點對點分析,從而端正媽媽們的育兒觀念,讓媽媽們正確地引導孩子擁有自由的健康管理能力。

這是一套兒童情緒健康管理全書,教會孩子們如何進行有效的時間、情緒、健康管理,從而建立獨立的自我管理能力,自由的孩子更獨立,獨立的孩子才能創造家長們更滿意的未來。

現在活動價68.8元,不過一頓飯的錢,就可以指導0-12歲孩子時間管理、情緒管理、健康管理的能力,當孩子走入青春期後從容面對生活中的大小問題,告別叛逆,讓我們都能做個優雅的媽媽。

相關焦點

  • 真正的母愛,是一場得體的退出
    真正的母愛,是一場得體的退出創新科技理念 今天真正的母愛是逐漸分離的過程導讀:強烈的母愛不是對孩子恆久的佔有,而是一場得體的退出。強烈的母愛不是對孩子恆久的佔有,而是一場得體的退出。母愛的第一個任務是和孩子親密,呵護孩子成長;第二個任務是和孩子分離,促進孩子獨立。母子一場,是生命中最深厚的緣分,深情只在這漸行漸遠中才趨於真實。若母親把順序做反了,就是在做一件反自然的事,既讓孩子童年貧瘠,又讓孩子的成年生活窒息。
  • 真正的母愛,其實是一場得體的退出
    執筆:小悠編輯:bobo定稿:楠楠母愛的偉大,不止是對孩子無微不至的照顧,也是在適當的時候,懂得退出。從小什麼都不管,假手於人,放任太過當然不好,但如果母愛過於泛濫就反而變成了對孩子無休止的控制。當母親的藝術就在於要在孩子羽翼未豐的時候,保護好,教育好他們,在孩子長出翅膀之後,把羽翼還給他,讓他們在天空中自由翱翔。
  • 別讓孩子變成你的全部,真正的母愛是一場得體的退出,媽媽要知道
    孩子是家長前進的動力,也是未來的希望,父母也會因此將寄託都放到孩子身上。從孩子出生之後,媽媽就成為了他們最親近的人,每次問孩子最喜歡誰的時候,孩子都會將「媽媽」一詞脫口而出。,甚至是健康,這些對於一個人來說都非常重要,為了將孩子生下來,媽媽還需要經歷痛苦,甚至威脅到了她們的生命。
  • 中國母愛,是一場最難的退出
    張姨覺得就這一個孩子,希望她能留在身邊,將來老了,有個人可以照應,老兩口也免去千山萬水的牽掛。可是女兒覺得父母無權幹涉自己的生活,她有追求自己生活的權利,父母這是越過兩代人的邊界對她進行控制。張姨的女兒隔三差五在自己的微博上更新文章「最好的母愛,就是懂得放手」「真正的母愛,是一場得體的退出」……對於女兒的微博條條必讀的張姨,當然也會看到。
  • 母乳餵養的那些事:母愛是一場得體的退出,母乳也可以得體的退出
    我的大事記是這種格式的:駕照是懷孕2個月的時候考下來的,家裡的電視是孩子2歲的時候換的,結束母乳餵養是在孩子2歲2個月,我的這份工作,是孩子2歲9個月開始的,全家一起旅行是孩子三歲,他第一次坐飛機……回憶孩子出生後的時光,滿滿的都是甜蜜,嘴角就不由自主的上揚,特別是想起那段母乳餵養的時光,真正體會到了母子相依。
  • 媽媽要學會得體地退出孩子生活:學會放手,才是真正的母愛無私
    媽媽要學會得體地退出孩子生活:學會放手,才是真正的母愛無私王姐的獨生子今年要大學畢業了,因為家裡就這麼一個「大寶貝」,王姐夫妻二人對於孩子一直是百依百順,只要孩子提出要求,王姐和愛人從來沒有拒絕過他。
  • 真正的母愛不是一味的付出,而是懂得適當的退出
    既不能使孩子感到童年貧瘠,又不能讓孩子覺得成年窒息。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位57歲的母親,兒子31歲,兒子結婚時剛好退休。兩年來,為了方便照顧兒子,她專門搬到兒子的小區,每天早上給兒子做早飯,打掃衛生,晚上做完晚飯等他們洗漱準備睡覺了,才回到自己的家。有一天早上去兒子家卻發現開不了門,原來是兒媳婦換了門鎖,晚上兒子瞞著媳婦,偷偷將一把鑰匙交給了媽媽。
  • 真正意義的「母愛」,不是對孩子永久的佔有,而是一場得體的退出
    文/育兒女神Miss劉(原創丨歡迎轉載分享)有不少孩子都是唱著「世上只有媽媽好」長大的,在許多人眼中,母愛就等於永遠無私付出、不求回報。但有的媽媽把孩子當成了自己的全部,每時每刻都在關注孩子,甚至全然不顧自己的生活。這樣真的正確嗎?
  • 真正的母愛不是過度付出,而是一種得體的退出,不然養出「仇人」
    文/寧媽媽育兒經都說世上最偉大的愛是母愛,然而有多少母親,花了了十多年的時間,最後卻養出了「仇人」,過度的母愛,如果泛濫的洪水,衝垮了母子之情,又釀成了多少悲劇。最偉大的母愛不是過度付出,而是一種得體的退出
  • 孩子長大後,學會得體地退出是智慧父母的一場修行
    目送是一場心胸和智慧的遠行曾經看過一個泰國公益廣告。視頻中的母女來自社會底層,媽媽甚至沒讀過什麼書,但是她用自己的故事證明:世界上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放手。果然,女兒生意越做越起勁,每次上街叫賣,都帶著不同的廣告標語,生意甚至好到超越媽媽的小攤。媽媽欣慰地說:「看到她從實踐中學習,我很開心。因為她自己嘗試解決問題。就算有一天我不在她身邊了,我也相信她能過得很好。」這個短片,展現了父母放手、孩子成長的驚人力量。沒受過什麼教育的媽媽,懂得放手,通過引導、鼓勵孩子的方式,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
  • 真正的母愛是一場得體的退出:別花十幾年的時間,養出最恨你的人
    媽媽給寶寶做美食,帶寶寶出去購物,和寶寶一起做運動,親密的親子關係裡,小包子無憂無慮地長大。媽媽無微不至地呵護著孩子,隨著小包子的長大,他們發生了第一次的「不和諧」。小包子不想再和媽媽一起打太極,他想要去踢足球。一個足球飛來,小包子的頭瞬間扁了半個。媽媽一個飛腳,踢跑了足球,把孩子「保護」起來。
  • 27歲兒子還被媽媽監視:真正的母愛是得體的退出,別拎不清楚
    文|啞鈴媽媽在家庭教育中,溝通是不能缺少的。但是,有很多家長就覺得,孩子越大越不好溝通。也許是家長自己的問題,因為孩子小的時候,我們對他們還是很有耐心的。但是,當孩子漸漸地長大,我們對孩子的要求高,耐心也慢慢地減少了。
  • 真正的母愛:給孩子無私的愛,更要學會適時放手
    我非常贊同那位老爺爺說的觀點,上學就十分鐘的路程,早就可以放手讓孩子自己去了。 北大才女趙婕說:「我欽佩一種父母,她們在孩子年幼時給予強烈的親密,又在孩子長大後學會得體的退出。」 給孩子無私的愛,更要學會放手。適時放手,得體退出,愛得高明,有節制,這才是真愛。
  • 寫在孩子上學第一天:母愛這場得體的退出,騙人
    而我,就像別人說的,必須要從他的世界裡弱化我自己了,我不能過多地給他保護和建議了,這場得體的退出就這麼來了,做盡了心理準備,仍覺猝不及防。昨夜又是醬牛肉又是發麵準備今早的早餐,又是給他包書皮準備書包,他爸說:「你不要用力太猛,他這個上學又不是只明天一天,以後是個常態。」是啊,我又何嘗不知,可我這慌張也是真的無處可藏。
  • 主持人陳辰談母乳餵養:母愛原來就是一場體面的退出
    每個能夠喝上甘甜乳汁的嬰兒都是幸福的,而從母乳餵養到斷奶的過程,卻是一場母子不斷退後的離別。12月22日,東方衛視主持人陳辰專門就母乳餵養發文。母愛原來就是一場體面的退出。分娩的時候,她從我的身體裡退房;以後的一天,她要從我的生活裡退房。一個心智獨立,精神自足的媽媽,才配擁有一個心智快樂,精神自由的孩子。我總是要面對一個又一個她掙脫我的手,兀自向前跑的時刻的。就像龍應臺在《目送》裡寫的,不必追。
  • 從十九歲兒子的世界得體退出
    教育專家尹建莉老師說:「強烈的母愛不是對孩子恆久的佔有,而是一場得體的退出。母愛的第一任務是和孩子親密,呵護孩子成長;第二任務是和孩子分離,促進孩子獨立。目前,我正在經歷著第二階段,雖然這個過程對母親來說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 給孩子「恰到好處」的母愛
    在教育孩子方面更是小心翼翼,用力過猛孩子經受不住,放任鬆懈孩子又可能成長走偏。這讓很多媽媽頭疼不以,所以,作為一個母親,一份恰到好處的愛,不僅能讓你輕鬆自在,更能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一個恰到好處的媽媽,會寬容而耐心地對待犯錯的孩子。而不會只是打擊孩子,責罵孩子笨手笨腳。03恰到好處的媽媽會懂得放手,得體退出做了媽媽,不要將自己跟孩子綁在了一起。過度的愛,只會讓彼此有一種窒息的感覺。
  • 所謂的上大學,就是一場父母得體的退出
    有人說,高考是考孩子,而填報志願是考家長,此言極是。只有經歷過的家長,才懂得其中的萬般滋味。每個家長,都希望能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用好用足孩子的分數和位次,不想浪費哪怕是一丁點,因為每一分每一個位次,都是孩子點燈熬油頭懸梁錐刺股換來的,如果由於自己的疏忽,造成高分底進甚至滑檔,那很可能會悔恨終生的。高考志願的本質,不僅僅是選擇,而且意味著放棄。
  • 不懂放手的母愛是要人命的
    他媽媽曾學梅認為孩子只有專心讀書,將來才有出息,於是將所有家務活都包下了。魏永康讀高中時,曾學梅還給他餵飯;讀大學時,曾學梅甚至幫兒子洗頭。3年後,他卻因生活不能自理被中科院勸退回家。神童被日常最基本的生活自理給毀了。其實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懂得合理的退出,適當的放手,給孩子空間和時間,這樣才能讓他們實現自我成長,變得越來越獨立,一個有獨立人格和能力的人,才能立足社會。
  • 為人父母,是一場心胸與智慧的修行
    當孩子年幼時,父母需要用充滿智慧的教育讓孩子健康成長; 當孩子長大後,父母又需要及時放手,給孩子更廣闊的天空。 為人父母,就是一場心胸與智慧的修行。 最好的教育,是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塑造孩子的品性,而不是時時訓誡孩子,對孩子的事橫加幹預。 真正有智慧的父母,只會認真去做好每一件事,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真正做到言傳身教。 02孩子長大後父母需學會得體地退出在孩子幼年時,言傳身教的道理,相信很多父母都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