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西紅柿媽媽
在網上看到一個新聞,哭笑不得:
南京一個8歲的男孩明明和媽媽發生分歧後,竟然報警稱自己受了巨大委屈請警察來評理。事情的起因是明明非常喜歡和寵物狗一起玩,父母工作忙,常常不在家,明明把寵物狗當作自己相依為命的最親密的朋友,有時候玩得連作業都寫不完。
媽媽晚上回家後,只看結果,只要明明作業寫不完就對明明吼罵一頓,還威脅明明,「再這樣下去我就把小狗給送人了!」,可是媽媽從來不想想兒子為什麼會這麼依賴這隻寵物狗。
直到有一天,明明拿回來剛剛及格的數學成績單請媽媽籤字時,媽媽一氣之下當著明明的面將寵物狗給摔死了。孩子一時激動得恨不得跟寵物狗一起跳下去,情急之下就打電話給了警察來評理。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青少年心理研究專家李玫瑾老師曾說過,易怒的媽媽,往往讓孩子更加叛逆。
孩子對媽媽有著先天的親密感和依賴感,小時候孩子們都是媽媽們最心疼的寶貝,可隨著年齡增大,媽媽們常常抱怨孩子們變得越來越叛逆,與自己漸行漸遠。
難道問題都出在孩子身上嗎?
著名育兒專家尹建莉老師曾說過,「母愛不是對孩子恆久的佔有,而是一場得體的退出,自由的的孩子最自覺。」
如果媽媽有這幾個特徵,多半會讓自己的孩子越來越叛逆:
①易怒易爆
孩子小時候本來是一張白紙,他們的感情表達相當的直白,如果媽媽們經常在孩子面前發怒,只看結果,不問原因地對孩子吼罵,那麼孩子會變得安全感越來越缺乏,取而代之的是內心的恐懼感來代替。
這種恐懼感發展到一定的年齡,就會與孩子的叛逆情緒結合在一起,孩子為了將這種恐懼感發洩出去,就會用各種反抗的手段來對待自己的媽媽,進而變得越來越不受管教,還常常做出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比如本文開頭的明明因為媽媽的暴怒行為,不得不尋求警察叔叔的幫助,這就是孩子開始反抗,叛逆行為的開始。
②控制欲強
還有一類媽媽,在家就是一言堂,說一不二,就連爸爸都沒有發言權。
比如曾經的熱播電視劇《都挺好》中的蘇母,她完全掌控著所有兒女的命運,為了大兒子能夠留學,不惜賣掉女兒的房間。
還讓成績優秀的女兒放棄了上清華大學的機會,而選擇了讀免費師範學校。後來,蘇母又給小兒子買了婚房,找了工作。
在媽媽強烈的掌控欲下,大兒子遠走他國,小兒子成了名副其實的啃老族,而女兒只能離開這個家尋找自己的幸福。
可以說蘇家的三個孩子後來的叛逆行為,都是蘇母剝奪了孩子們的思想造成的。
正如心理學家李雪在《當我遇見一個人》一書中寫道,「一個身體只能承受一個靈魂,如果被控制得密不透風,孩子實際上已經精神死亡。」
剝奪了孩子的人生選擇權的媽媽,他們會越是缺乏什麼,越希望得到什麼,他們想方設法遠離母親的操控,而變得越來越叛逆。
③愛攀比
有些媽媽成天嘴裡都是別人家孩子的好,比如「別人家10歲的孩子都能幫媽媽做飯了,你還成天吃了睡,睡了吃。」
「隔壁家的芳芳,每次考試都能拿100分,你怎麼連及格線都考不到呢?」
最可怕的是,這些媽媽說這些話的時候毫不避諱,有時候還當著外人的面來攀比,表面上顯得自己很謙虛,實際上這樣會傷透了孩子的自尊心。
長此以往,這種行為會激發孩子的叛逆情緒,讓孩子有種破罐子破摔的想法,既然我不行,那麼我再怎麼努力也沒有用了,就這麼著吧!
有些孩子還會直接反駁媽媽,「你覺得誰好,就找誰做你的孩子吧,我就是無能又怎麼樣!」
媽媽們這樣的攀比只會讓孩子越來越不服氣,越來越反感,難免做出一些過激的反應。
同事曾跟我說過,如果孩子身上有個開關就好了,一按就不哭不鬧,乖乖睡覺。
其實有她這種想法的媽媽並不少,中國很多媽媽們都是控制欲非常強的。因為孩子不服從自己的管理,所以媽媽們越來越易怒易爆,他們更要加強對孩子的控制。
一旦發現孩子技不如人,就希望借攀比激發孩子們的上進心,然後結果往往事與願違,這三種行為越演越烈,只會讓孩子們越來越叛逆。
尹建莉老師認為,一個擁有大知大覺的大智慧的父母就不會在孩子們的小事上花費太多時間,自由只有一種,剩下的都是不自由。愛也只有一種,那就是無條件地接納和支持。
智慧的媽媽們往往會給孩子最充分自主權,正如《別插手讓孩子獨立合理安排時間》全書中提到的,媽媽們一定要給孩子們3個自由:
1. 自由的時間管理
孩子們拖拖拉拉,學習效率低往往成為媽媽們易怒的導火索。
因此,媽媽們應該從小培養孩子的高效率完成任務的習慣,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讓孩子們養成守時,及時完成任務的習慣。
《兒童時間管理全書》中還提供了多種培養孩子時間管理的小遊戲和生活習慣,比如和孩子一起找出「時間神偷」,讓孩子學會寫下一天的日程安排,做假期計劃書等等,讓孩子最終成為時間的主人,高效地完成作業,也避免了媽媽易怒易爆的情緒被激發。
2. 自由的情緒管理。
孩子遇到問題時難免會有一些情緒,有時候媽媽控制欲越強,越是壓抑孩子們的情緒發洩,會讓孩子們越發叛逆。
媽媽們應該做的是,在孩子心情比較平靜的時候了解自己的情緒變化,引導孩子坦然地接受挫折和失敗。
《兒童情緒管理全書》中還以情景還原式的方式指導媽媽們如何面對孩子們學習和生活中的各種不良情緒,指出了孩子們最常見的9大情緒問題,教會媽媽們如何在孩子任性時幫助他們按下「暫停」鍵。
3. 自由的健康管理。
媽媽們對孩子控制欲強,其實一切都是出於為了孩子好的想法,比如讓孩子快點完成作業,也是為了孩子爭取更多的睡眠時間。
其實媽媽們往往容易關心到孩子的生理健康,而忽視了心理健康,《兒童健康管理全書》指導媽媽們從孩子們不同年齡段的心理特徵來點對點分析,從而端正媽媽們的育兒觀念,讓媽媽們正確地引導孩子擁有自由的健康管理能力。
這是一套兒童情緒健康管理全書,教會孩子們如何進行有效的時間、情緒、健康管理,從而建立獨立的自我管理能力,自由的孩子更獨立,獨立的孩子才能創造家長們更滿意的未來。
現在活動價68.8元,不過一頓飯的錢,就可以指導0-12歲孩子時間管理、情緒管理、健康管理的能力,當孩子走入青春期後從容面對生活中的大小問題,告別叛逆,讓我們都能做個優雅的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