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華為在上海舉辦P30 Pro國行版發布會,現場展示了AR測量技術。隨後餘承東發微博稱:「華為P30 Pro支持『華為AR測量』功能,讓大家戴上手機就可以去丈量世界。」相比去年在華為P20發布會上通過谷歌ARCore平臺展示虛擬保時捷,P30 Pro的AR測量有了更多的華為色彩。圍繞華為AR Engine開發平臺,華為正在布局手機AR生態。與此同時,OPPO在4月13日舉辦的技術開放日宣布,旗下ARunit開發平臺已支持即時定位與SLAM、多平面恢復、光照估計等功能,可助力開發者打造出突破性的全新AR應用。
基於ARKit與ARCore,蘋果、谷歌分別統領了iOS和安卓手機的AR開發平臺,國內手機的AR布局大多基於谷歌ARCore。在蘋果、谷歌的強勢布局下,華為、OPPO等國內手機廠商該如何建立AR生態,搶佔第三代計算平臺先機?
國內手機廠商布局AR平臺各有側重
SuperData數據顯示,AR行動應用程式將成為XR(VR、AR、MR)市場的強勁推動力。手機AR應用領域的整體營收將以每年翻一倍的幅度快速增長,有望在2021年突破170億美元大關。隨著蘋果的ARKit和谷歌的ARCore每月用戶量突破1億大關,以及超過3000個支持該技術的應用程式,越來越多的開發人員正專注於增強現實的技術發展。
《精靈寶可夢》等爆款遊戲和蘋果、谷歌的AR開發平臺的走紅,推高了手機AR的市場認知度,以華為、OPPO為代表的國內手機廠商逐步入局手機AR生態。其中,華為基於垂直整合能力布局AR,OPPO則通過橫向拓展發展AR生態。
與蘋果將iPhone硬體能力和ARKit軟體框架協同發展類似,華為布局手機AR的核心優勢是軟硬體整合。以最新發布的P30 Pro為例,P30 Pro的ToF傳感器通過紅外線光束的反射回傳測量物體的距離和深度,讓華為AR測量相比傳統AR量尺增加了深度和體積的測算能力。在軟體層面,華為於2018年6月發布AR Engine,推出運動跟蹤、平面檢測、光照估計、命中檢測、手勢識別、手部及人體骨骼跟蹤、人體姿態識別等SDK功能,並針對麒麟晶片的DSP(數字處理信號)和NPU進行算法加速。華為AR產品規劃經理符謀政指出,預計到2019年6月,支持華為AR Engine的手機數量將超過2億臺,為AR Engine的大規模商用部署提供條件。
在開發者生態層面,華為推出了賦能AR/VR開發者的「耀星計劃」,舉辦了VR/AR應用創新大賽,其中AR應用作品需接入華為AR Engine,打造創新APP。同時,華為還牽頭制定了AR/VR的API接口標準,以完善開發者支持。
2018年5月,OPPO聯合商湯科技、浙江大學CAD&CG國家重點實驗室推出ARUnit開發平臺。相比支持單一作業系統的ARKit、ARCore與AR Engine,ARUnit的目標是提升設備覆蓋量和開發兼容性。據了解,ARUnit同時支持Android、iOS、MacOS、Linux、Microsoft Windows四大主流作業系統,並通過與晶片模組廠商合作,推動ARUnit兼容更多的終端產品。2019年,OPPO預計ARunit將覆蓋5000萬臺以上的手機終端。
國內手機廠商如何走出自己的AR道路
據統計,蘋果於2017年9月發布ARKit之後,採用ARKit技術的App在半年內的安裝量超過1300萬。在2018年第二季度,ARKit用戶達到6250萬,App達到2200款。預計到2022年,ARKit與ARCore的裝機量將達到34.2億。
蘋果、谷歌迅速建立AR生態的能力,來源於作業系統。0glass創始人兼CEO蘇波向《中國電子報》記者指出,手機AR平臺有三個主要流量入口:作業系統、硬體終端和生態圈。而蘋果和谷歌能迅速建立手機AR生態的底氣,就是源於其掌握了作業系統這個最大的流量入口。
面對蘋果、谷歌的先發優勢,國產手機廠商該如何在AR生態構建走出自己的差異化道路?
蘇波向《中國電子報》記者指出,增強手機硬體,尤其是手機攝像頭能力,是發展AR生態的重要契機。攝像頭是手機未來最重要的傳感器,AR對世界的認知、理解、描述都依賴於攝像頭。目前攝像頭的功能集中於拍照攝像,但2022年以後,結合手機攝像頭的AR會成為數據可視化的重要方式。如今,我國手機廠商在攝像頭創新方面表現亮眼,例如OPPO、華為的「三攝+潛望式」攝像方案,能實現5倍、10倍、甚至50倍變焦,這意味著手機能捕捉到更遠距離的圖像,AR的採集和認知範圍也隨之擴張。
「如果手機攝像頭沒有大的演進,手機AR技術也不會有顯著的提升。未來,將(AR)軟硬體匹配度做到最優的手機廠商才能拿到用AR構建生態圈的入場券。」蘇波說。
彌知科技聯合創始人侯俊屹向《中國電子報》記者指出,國產手機可發揮本土化優勢,開發更多符合中國用戶需求的AR SDK,增強用戶粘性。比如華為AR的手勢識別、抖音的特效和跟蹤、Face++基於人臉識別的SDK,都是自研的SDK,並沒有基於ARKit或者ARcore,更加符合中國開發者的使用需求。
作為正在崛起的新興技術,手機AR的系統、軟體、內容還缺乏統一標準。侯俊屹建議,國內手機廠商可通過制定和發展相關標準,在AR生態構建掌握更多話語權。
VR/AR被視為下一代通用計算平臺,由於手機AR與第二代計算平臺智慧型手機有著良好的承接性,AR開發平臺也被視為催生下一代作業系統的契機。目前來看,每一代計算平臺都有專用的作業系統。專家表示,佔據手機AR平臺先機的企業,有望通過率先切入下一代作業系統,突破谷歌、蘋果的先發優勢,領跑第三代通用計算平臺。(記者 張心怡)
轉自:中國電子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並註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繫:010-65367254。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