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詡:中原人死不死關我屁事——三國探微之不一樣的賈詡|文史宴

2021-02-23 文史宴

文史宴公眾號應用戶BASTヽ(o`皿′o)ノ💊鷗的訂製,由大司馬撰寫此文。有意訂製、投稿的朋友請移步此貼:

文史宴|歡迎大家訂製、投稿與參與

(闕裡書院系頭條號籤約作者)

毒士賈詡因為煽動西涼兵為董卓報仇,攻陷長安,導致漢朝中央的合法性徹底喪失,統治秩序崩潰,各地諸侯再無顧忌的割據混戰,可謂隻言片語就造成天下大亂,大伙兒對他往往欣賞與畏懼兼具,貌似還是欣賞居多。

不過,他為什麼要這樣幹呢?

是因為這個人生性兇險,好亂樂禍嗎?這樣解釋似乎太簡單化了。是因為鬧著玩嗎?這麼想估計是你在鬧著玩。是因為想保命嗎?確實跟保命有關,但遠不止保命而已。

事實上,賈詡之所以不把東漢朝廷當回事,甚至有可能蓄意搞得天下大亂,背後有極深的背景,那就是涼州豪族與東漢政府恩怨情仇。

獨特的涼州

賈詡字文和,武威姑臧(今甘肅武威)人,據後世宗譜記載,本出於洛陽賈氏,至其父賈龔時以武官遷居涼州,成為涼州豪族。就算這個宗譜是後代給祖宗貼金不太可靠,但賈詡年紀輕輕就獲舉孝廉,而且與涼州名流閻忠等多有交流,還是豪族的可能性較大。

涼州,大體上跟今天的甘肅省重合,又分為隴右、河西兩個區塊,隴右是今天甘肅省地圖下面那一坨,河西則是上面的長條部分。隴右開發較早,春秋時代以前就是秦人的農牧據點,是華夏與西戎交戰的前線,河西情況則比較特殊。


上為河西下為隴右

在漢代以前,河西是印歐人部族月氏、烏孫的角力場,月氏人曾經陣斬烏孫王難兜靡,獨霸河西,但好景不長,很快就被匈奴冒頓單于、老上單于趕走,月氏王的頭蓋骨也成了匈奴單于的酒器,河西走廊成為匈奴轄地。

漢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大漢名將霍去病收復河西。為了割斷祁連山南北的羌族與匈奴的聯繫,漢武帝將隴右、河西設置為涼州,大遷關東貧民、罪犯充實河西四郡,意圖將涼州打造成漢朝堅實的橋頭堡,進而經營西域。

涼州地域廣大,境內自然條件差別較大,農耕、畜牧等多種經濟並存。不論是隴右還是河西,涼州的漢人並不僅在狹小的綠洲和山間盆地裡農耕,還在廣大的草場上放牧,加上祁連山以南的羌族和大漠以北的匈奴的影響,以及當地本有眾多胡族如小月氏與漢人雜居,使漢代的涼州人形成了勇武善戰的傳統。

而涼州豪族也發揮所長,主要以軍功作為進身之階,西漢名將趙充國、辛慶忌等都是涼州人,飛將軍李廣的活躍時間雖然在設置涼州之前,但其家鄉隴西成紀也在涼州區域內。

兩漢之際,河西五郡豪族推舉在涼州根基深厚的關中豪族竇融為首,歸順漢光武帝劉秀,率涼州兵及羌、小月氏等數萬人,配合漢軍,在平定隴右隗囂的戰鬥中立下大功,地位進一步上升,在東漢政權中形成了西北功臣集團。

然而涼州豪族在地位上升的同時,也伴隨著危機的加劇,因為青海一帶的羌人趁新莽末年的混亂,已經侵入河西、隴右,與漢族的矛盾加劇,最終爆發了影響東漢國運的漢羌戰爭


仍保留著古風的羌寨

而東漢王朝定都洛陽,實行關東本位政策,西都長安地位下降,長安的屏障涼州更加顯得無足輕重。另外,關東豪族與西北豪族的長期競爭朝權,為了挖掘西北豪族的根基,以及避免因為平羌損耗關東的人力物力,在朝堂上屢次提出放棄涼州,將涼州人遷入內地州縣的建議。

搬家是打擊豪族勢力的妙法,一大家子人搬遷,到了新地盤又要被當地豪族排擠,往往搞得家道中落,一蹶不振,秦與西漢前中期就一直實行遷豪政策,把關東豪族遷往關中,避免其過分壯大,直到漢元帝時才因為豪族在朝堂不可遏制的壯大而停止。

現在關東豪族的政策正是西漢遷豪的翻版,只不過主客反過來了而已。西北豪族為了保衛鄉土和基業,在沙場上浴血奮戰的同時,還幾次三番在朝堂上與關東豪族勾心鬥角,針鋒相對。

保涼與棄涼

早在東漢初年,面對西羌翻過長城, 侵入涼州,朝堂上的南陽勳貴集團就建議放棄涼州,雖是關中人卻紮根於涼州的名將馬援上書堅決反對。好在此時尚處於東漢王朝的上升期,漢光武帝令馬援率兵平定羌亂。

漢安帝永初年間(107~113年),東漢國勢轉衰,隨著羌亂愈演愈烈,出身關東豪族的朝臣龐參屢次建議放棄西域,被西州士大夫恥笑。龐參以國用不足為由,說動出身關東的大將軍鄧騭鄧禹之孫)放棄涼州,仍被出身西北豪族的朝臣駁回。

永初五年(111年),先零羌自并州攻入河內,距首都洛陽僅一河之隔,東漢朝廷大震,決議放棄隴西、陝北諸郡,遷民入內地。涼州百姓安土重遷,不欲離鄉,當地官吏就毀壞他們的農田、房屋,逼他們走人,導致大批百姓死於道路,幾乎激起大規模民變,加上西北豪族強烈反對,不得不中止。


三國遊戲和影視裡的羌將

涼州名士王符對於關東豪族官僚鼠目寸光、以鄰為壑的行徑深惡痛絕,在其名著《潛夫論》中寫道:

往者羌虜背叛,……周回千裡,野無孑遺。寇鈔禍害,晝夜不止。百姓滅沒,日月焦盡,而內郡之士不被殃者,鹹雲當且放縱,以待天時。用意若此,豈人心也哉!

中央不可靠,涼州人只能靠自己,馳騁疆場,保衛家園。東漢後期漢順帝、漢桓帝時期,涼州豪族中同時出了三大名將,即皇甫規(字威明)、張奐(字然明)、段熲(字紀明),號稱涼州三明,在對羌戰爭中取得重大勝利,段熲甚至對羌人實行中國史上少有的種族滅絕政策,一時鎮壓了羌亂。

不過,隨著東漢政治在腐敗的道路上一路狂奔,漢靈帝時爆發了黃巾起義,雖然很快被鎮壓下去,但是人心思亂,邊疆不穩,涼州再度爆發羌亂,而且還有涼州漢人豪族參與。東漢政府派出善戰的皇甫嵩、孫堅、董卓,依然無法平定。

出身關東的司徒崔烈再次建議放棄涼州,涼州豪族傅燮怒不可遏,當場痛斥:

斬司徒,天下乃安!

最終,在傅燮的推動下,東漢組織涼州殘餘的政府力量,由涼州刺史耿鄙統帥平叛。耿鄙疑似關東巨鹿耿氏,任用奸吏荼毒涼州,出徵途中,擔任別駕從事的涼州豪族舉兵譁變,殺死耿鄙。

傅燮以寡兵死守漢陽(在涼州,不是武漢),壯烈戰死,東漢王朝對涼州的控制徹底失去。而這次他們的對手不再是先零羌或者燒當羌的野人酋長,而是涼州的漢人名士韓遂及其手下的漢羌聯軍。


曹操的老朋友

涼州名士、叛軍首領韓遂

涼州人的涼州

至此,涼州心向中央的豪族基本死絕或者客死他鄉,剩下的半因羌族脅迫,半對朝廷絕望,毅然決然的與叛羌合作,不但割據涼州,還進而率領他們攻擊長安,與漢朝為敵。涼州豪族之所以與東漢政府決裂,裡面有長期的積怨與複雜的原因。

兩漢為了防止地方官與當地勢力結合,形成割據,設計了任用外地人擔任地方官的制度。但在其他地區,有時還會選文化差別不大的鄰郡人為官,在涼州則為了防範武力強大的涼州豪族,有意使用關東地區的人當地方官。

這些人家業遠在千裡之外,面對羌族進逼,為了保自己安全,就建議放棄涼州,把居民內遷,施政時也往往貪殘不顧後果。涼州豪族對他們恨之入骨,對他們背後的東漢政府也頗多不滿。

東漢的選官制度對涼州也很不利,州郡按人口推舉孝廉。涼州因為衰落和長期戰亂,人口銳減,這條出路十分狹窄,只能靠軍功出頭,多在邊境擔任軍職,加上關東豪族的有意排擠,涼州豪族在朝堂上的發言權越來越小,離心力自然越來越大。

另外,在長期的漢羌戰爭中,羌人投漢、漢人投羌的都大有人在,羌族漢化的同時,涼州的漢族也開始羌化,變得崇尚暴力、殘忍嗜血,董卓就是其中典型,所謂的民族融合從來都是雙向的。這樣,他們更加跟關東的文化豪族尿不到一個壺裡去。

漢靈帝中平元年(184年),羌人趁東漢集中全力平定黃巾,再度起事。此次的羌人首領北攻伯玉漢化頗深,尊崇當地大姓豪族,劫涼州漢人名士邊章、韓遂為首領。邊章、韓遂本身也已羌化,索性入夥,率軍攻打涼州和長安一帶。

同年,涼州名將皇甫規之侄皇甫嵩平定黃巾之亂,建立蓋世奇功,涼州豪族漢陽閻忠勸皇甫嵩興兵造反,消滅東漢,建立涼州人的政權。但皇甫嵩是涼州少有的向文化士族轉變的豪族,不從,閻忠逃走。


涼州三明的後繼者皇甫嵩

中平四年(187年),韓遂率漢羌聯軍大舉進攻隴右,涼州豪族漢陽王國起兵響應。涼州豪族又臨陣譁變,斬殺涼州刺史耿鄙,耿鄙的司馬馬騰、隴西太守李相如、酒泉太守黃衍等漢人實力派紛紛加入叛軍。

這一幕大戲的尾聲,就是出身涼州的政府軍軍官董卓入主朝堂,招安馬騰、韓遂,搖身一變,自己取代韓遂,成了涼州人的代表,賈詡就是在此時擔任了董卓的幕僚。不過,董卓羌胡化的野蠻作風不為關東那些文化發達的豪族所容,於是外有袁紹,內有王允,內外夾攻,取了他的狗命。

王允繼承了關東豪族對涼州人排擠、鄙視的一貫傳統,對董卓黨羽大搞清算,一代文豪蔡邕也因小過被弄死。王允又忌憚涼州的戰鬥力,命令董卓的軍隊就地解散。

當時政治氣氛空前緊張,王允的做派使得民間傳言朝廷要盡誅涼州人。就在董卓部將李傕、郭汜等人想要罷兵還鄉的時候,賈詡跳出來鼓動他們進攻長安,也董卓報仇。這既是為了保命,也是為了報復關東豪族對涼州人長期的歧視和羞辱。

涼州的褪色

雖然攻破長安,殺了不少關東豪族洩憤,但賈詡畢竟是涼州數得著的人物,深知這些羌化嚴重的涼州將官不可輔。不過東漢以來的鄉土社會又使他不得不跟這些人抱團,否則別的地方的人不會接受他。

於是賈詡一面堅決不對鼓動造反的事居功,推辭了李傕的封賞,消除影響,著意低調,跟他們保持距離,一面又努力維繫著這個集團,儘量阻止李傕他們發瘋幹非理性的事情。

但是李傕、郭汜野慣了的貨色,自相殘殺,劫持皇帝,凌辱公卿,往瘋狗的路上義無反顧的一路小跑了下去。眼見他們沒救了,賈詡只好挑中這個集團裡比較聽話的小字輩張繡來抱團,並且施展從涼州戰事中磨練出來的軍事奇謀,讓曹操吃了好幾個大虧。


賈文和算無遺策

後來在官渡之戰前棄袁投曹,除了賈詡對張繡說的那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外,袁紹的政權關東豪族色彩比曹操濃厚得多也是一個原因,涼州人去了鐵定沒好果子吃。這一條對張繡也是一樣的,所以賈詡這番決斷其實很厚道,自己擇主的同時,確實也是為張繡著想。

此後,賈詡在曹操平定馬超、韓遂的戰爭中相當活躍,有意洗脫已經被妖魔化的涼州人的底色,除此之外又十分低調,最終在曹丕時擔任了太尉這樣非文化士族不能擔任的高官。但也正因為他涼州人的出身和武力豪族的底色,使得這個任命被孫權笑話。

沒錯,賈詡通常是給人以謀士的形象,但謀士不一定是精研儒家經學的文化士族,也可以是讀史書、兵法的事功家族。賈詡以奇謀見長,從未有過通經術的記載,明顯是後一種。

曹魏一代,涼州也並不太平。夏侯淵平定隴右後,河西豪族黃氏、麴氏及月氏遺種盧水胡連連造反,有賴曹魏名臣張既能謀善戰,河西方才收入曹魏囊中。

而賈詡雖然位居高官,其子孫並未像其他世家一樣,趁勢向文化士族轉變,佔據高位。武威賈氏因為涼州尚武傳統的影響,反而形成了能謀善戰的門風。

西晉末年,五胡亂華,匈奴漢國大將劉聰、劉曜率軍五萬圍攻首都洛陽,賈詡曾孫賈胤夜襲劉聰,陣斬匈奴貴戚呼延翼,一度擊潰劉聰。另一個曾孫賈龕則在涼州勢力龐大,一度企圖取代中風的涼州刺史張軌(即十六國中前涼的建立者),割據涼州。

不過最出彩的還是賈詡的第三個曾孫賈疋(yǎ),自幼就有勇有謀。其時,匈奴人的漢國已經攻破洛陽,進而遣劉曜等攻陷長安,賈疋與涼州豪族敦煌索氏、金城麴氏等合作,興兵數萬,大破劉曜,收復長安,擁立晉愍帝,延續晉祚。可惜不久後在與涼州胡人的戰鬥中意外身亡,世人無不痛惜。


漢趙國皇帝劉聰、劉曜

先後被賈詡的曾孫胖揍

賈詡以及身後的武威賈氏,名將輩出,與涼州的一貫氣質十分符合,同時,又作為涼州的代表人物參與到中央事務中,掀起了毀天滅地的巨大波瀾。他們對於文化發達的中原,有嚮往,有掙扎,有堅持,有付出,可以視為關西與關東數百年糾葛一個縮影。

PS:大司馬的三國探微系列,主要致力於解釋與三國人物、現象有關的前因後果,幫助大家更全面、宏觀的了解三國史,對於三國人物本身基本著墨不多,因為他們的事跡大家都已經很熟悉了,無須贅述。

下面是文史宴公眾號往期的三國探微,大家喜歡的可以看看:

文史宴|好人卡可不是我的標籤!——三國探微之不一樣的魯肅

文史宴|我不是娘炮!我只是邊緣人!——三國探微之不一樣的張郃

文史宴|誰再說黃巾是農民我跟誰急!——三國探微之不一樣的張角

「武神趙子龍」原來是文臣!驚到了有木有!|文史宴

獨目蒼狼夏侯惇不但是文官,還是個文化人——三國探微之五|文史宴

歡迎關注文史宴

長按二維碼關注

我們的宗旨是普及、趣味、新穎

熟悉歷史陌生化,陌生歷史普及化

相關焦點

  • 三國人物評——賈詡
    於人物掌故,名士風流不覺多了幾分念想,欲作三國品評之文字。如今先說一段賈文和,為試水之作。賈詡賈文和,也算得上是三國時期有名的謀士,然而俗世對他評價頗低。雖然很多時候肯定了他的智謀,卻對他的人品表示出了顯而易見的鄙視。讀三國志方知,這種鄙視,實則從作注的裴松之而起。那麼為什麼他會被人鄙視呢?這種鄙視有沒有道理呢?賈詡是武威人氏,隨著董卓一同入京。
  • 漫談三國:賈詡,不走尋常路的讀心大師
    賈詡在三國謀士中算是比較特別的一位,他既沒有輔佐一方諸侯建立霸業的志向,也不追求功名利祿,只是痴迷於「謀略」本身。賈詡擇主的標準也異於常人,不管勢力大小,有無前途,只要能充分施展自己的謀略就行。而賈詡的謀略逆常人之思維,總能做到算無遺策。
  • 三國殺:賈詡皮膚彩蛋,賈詡真是甲魚?為啥皮膚的額頭上有「甲」字
    賈詡可以說是三國殺中的招牌武將,但是這個武將因為一些原因,所以總是被大家黑成「甲魚」!可以說是三國殺中的一個特色武將了。但是大家知道嗎,賈詡的原畫和皮膚中,有一個很不明顯的彩蛋!那就是畫中的賈詡,每次頭上都有一個「甲」字,這讓玩家不禁心生疑問,莫非賈詡真的是甲魚?
  • 三國第一奇士是九尾妖狐的化身?賈詡表示:是九尾仙狐!
    大家好,我是手殺菌。自古至今,無論文人謀士還是武將皮膚,都對「天下第一」追逐不已。在那禮崩樂壞的東漢末年更是如此。許多熱愛三國殺的小夥伴更是對這種話題樂在其中。雖然小編無法確定誰是「三國第一謀士」。但是小編卻能夠肯定「三國第一奇士」的最佳候選人當非賈詡莫屬。相信各位小夥伴對賈詡並不陌生。其便是「文和亂武」事件的始作俑者,賈文和是也。奇士亦邪亦正,也有野心,也有抱負。與一般的謀士不同的是,其善於審時度勢,隨勢而動。自古以來,能夠猜對並跟上時代發展趨勢的人,皆可有一番不凡的成就。不錯,賈詡便是如此。
  • 跟賈詡學學職場生存之道 | 疏敏鉤沉
    我們來講一個三國時期重要的人物叫賈詡——賈文和。凡是熟讀三國的朋友肯定對賈詡不陌生,而賈詡本人的才智不低於郭嘉——郭奉孝,不低於南陽臥龍諸葛亮,是個很厲害的謀士!但是賈詡投靠過多個主子,比如說投靠過李珏,比如投靠過這個張秀,當然最後是跟了曹操。
  • 想在亂世中求生存《九州劫》的賈詡給你答案
    賈詡是三國時期名士,他的祖上是西漢赫赫有名的賈誼,因此賈詡家學淵源從,在三國時期他足智多謀,奇謀百出,被稱為"三國第一毒士"。賈詡的"毒",體現在他對於人心的掌控上。在董卓被王允連環計誅殺後,董卓餘黨群龍無首,李傕、郭汜等將領打算逃亡涼州。
  • 賈詡:我這張嘴開過光,我一般不多說話,我一張嘴你可能會懼怕我
    賈詡字文和,是武威人。武威乃是西涼之地,較中原肥沃之地來說相對貧瘠。那裡的人吃苦耐勞,古今不知出了多少個"套馬杆的漢子",但出名的謀士卻是不多的。而當地人賈詡則屬於另類,謀士中的謀士,不會像一般謀士那樣為獻一策多費唇舌。賈詡的style是,我一般不多說話,我一張嘴你可能會懼怕我。
  • 曹操和賈詡在關鍵時期誰的應變能力更強?看看這兩件事情就知道了
    在眾多領域方面,軍事上所取得的成就和造詣尤為突出,在他多年的行軍生涯之中,曾有多次遭遇危機,命懸一線的時刻,但最後都能逢兇化吉,遇難呈祥,除了有眾多人捨生相救之外,更多的則是依靠他自己的臨危不亂,隨機應變,這種應變能力在當時人才輩出的三國時期堪稱超一流之列。
  • 曹操聽取賈詡計謀,準備採用離間計挑撥馬超?
    話說馬超這個人給曹操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前幾日徐晃他們渡河的時候,如果真聽了馬超的建議,曹操能不能渡過黃河還是個未知數,所以曹操才會說,留馬超這個小子在,我曹孟德會死無葬身之地的。這真是一個讓人寢食難安的攪屎棍子,怎麼能輕易的放虎歸山任其發展呢?一句話,地盤我全要了,人我也不能放手。如果馬超主動協商所有地盤,並且自己投降,我曹孟德興許可以考慮考慮,並且接受。否則是一切免談。戰場的主動權已經掌握在曹操手裡了,所以此時此刻的馬超是沒有資格討價還價的。
  • 賈詡胸無大志,做謀士只為開心,後人對他的評價卻超過了孔明
    無論文臣還是武將,在當時都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他們幫助各自的主公在混亂的時局中爭奪地盤,都立下了許多的功勞,讓後來的人能夠記住他們的名字。說到三國時候最厲害的謀臣,每個人的心中可能都會有不同的答案,有的人覺得諸葛亮最厲害,有的人認為周瑜更強一些,也有人會支持司馬懿,還有人比較喜歡郭嘉,因為每個人的標準不一樣,所以得出不同的結論也很正常。
  • 賈詡用一個成語勸諫曹操,可惜不被採納,否則劉備孫權寢食難安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本文要介紹的這個三國成語,見於《三國志·賈詡傳》,時間與上文介紹的「安車軟輪」是同一年,都是發生在獻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赤壁之戰期間,只不過成語的主角則由東吳的謀士賈詡變成了曹操的謀士賈詡
  • 張繡、賈詡都是曹昂戰死的重要人物,為什麼投曹後的命運截然相反
    不過在東漢建安二年(即公元197年),曹昂戰死於"淯水之戰",間接導致曹丕與曹植的鬥爭。而曹操的對手,也就是導致曹昂戰死的重要人物就是張繡和賈詡。後來二人投降曹操,但是命運卻截然不同。張繡父子身死,賈詡在曹魏卻位至三公。為什麼二者會有這麼大的差異呢?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這件事。
  • 三國殺十大群勢力武將技能的歷史典故,帶你了解真正的三國武將!
    東漢末年的曹操聽說他後,把左慈召了去,關在一個石屋裡,派人監視,一年沒給他飯吃,過了一年才把他放出來,見他仍是原來的模樣。曹操下令逮捕左慈,左慈鑽進羊群中,追捕他的人分不清,就查羊的原數,果然多出了一隻,知道左慈變成了羊 。追捕的人就傳達曹操的意思,說曹操只是想見見左慈,請左慈不要害怕。這時有一隻大羊走上前跪著說:「你們看看我是不是呢?」
  • 三國智囊,率土第一輸出,賈文和!
    賈詡,字文和。三國著名謀士,獻計李傕郭汜反攻長安、獻計張繡二降曹操,獻計曹操離間馬超韓遂,整個三國仿佛諸君天下大勢盡在掌握,那麼在率土之濱中是怎樣的存在呢?我們看其技能描述,算無遺策:發動機率35%,敵軍群體2人,瞬發,使敵軍群體的攻擊與謀略屬性降低11(22)(受謀略屬性影響),持續2回合,在此期間,每當試圖發動主動戰法時,將陷入妖術詛咒狀態,損失一定兵力(傷害率70%(140%)受謀略屬性影響)。
  • 三國最強五大謀士,個個都比諸葛亮厲害,第一名死了還當皇帝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藍色字體「最強歷史風雲榜」,再點關 注
  • 為何說「郭嘉不死便無三國」?你看他為曹操提出的計謀,就明白了
    在三國人氣比較高的幾個角色裡,包括曹操、劉備、諸葛亮等人,作者羅貫中無不使用了大量筆墨來描寫人物的事跡和性格,然而郭嘉的走紅,卻多少有些意外,作為曹操帳下一名最重要的謀士,但是他在37歲就已經去世,而且描述也非常少,卻能夠吸引大量的粉絲。
  • 三國最聰明的毒士,善於混社會的人,為何都是心機婊?
    在職場,什麼樣的人混得最好?四面玲瓏的人。什麼樣的人最可怕?當然是有心機的人。有人是心機婊,有人是馬屁精,也有人是披著狼皮的羊。今天筆者想跟大家聊的這個人物叫賈詡,他有個外號叫:毒士。在三國的亂世裡,他如何得到領導信任?又是怎樣在刀光劍影下生存?
  • 賈詡僅僅說了四個字,為何卻能平定關中之亂,原因主要有兩個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五十九回,發生在關中之戰期間,相關人物分別為馬超、韓遂和曹操。原文如下:楊秋曰:「馬超倚仗武勇,常有欺凌主公之心,便勝得曹操,怎肯相讓?以某愚見,不如暗投曹公,他日不失封侯之位。」遂曰:「吾與馬騰結為兄弟,安忍背之?」楊秋曰:「事已至此,不得不然。」遂曰:「誰可以通消息?」楊秋曰:「某願往。」遂乃寫密書,遣楊秋徑來操寨,說投降之事……楊秋拜辭,回見韓遂,備言其事:「約定今夜放火,裡應外合。」
  • 三國殺:當技能有負面效果還有人願意要嗎?你是說完殺神技?
    所以有的鎖定技雖然功能強大,但負面效果同樣不弱。賈詡:帷幕「帷幕」:鎖定技。當你成為黑色錦囊牌的目標時,則取消之。一直覺得,「帷幕」的防禦在三國殺移動版中絕對能夠排得上前列。還不像徐庶那樣,雖然防住了錦囊的傷害,搞得自己也不能用攻擊性錦囊了。但是「帷幕」也會有負面效果。在賈詡被敵人使用【樂不思蜀】或者【兵糧寸斷】等延時性錦囊控制住的時候,隊友無法使用黑色的順手與過拆把控住賈詡的錦囊拿下來。
  • 三國有哪些情商很高的對話
    劉備在成都下令禁止釀酒,士兵就每家每戶去搜查,查到一些人家雖然沒有釀酒但是有釀酒的工具,於是認為和釀酒的人同罪,就抓起來了,有人說這樣做並不合適,但劉備並沒有採納。有一次劉備和簡雍在大街上見到一男一女同行,簡雍就說:「這兩個人有姦情,要行淫慾之事,請把他們抓起來。」劉備摸不著頭腦說:「你怎麼知道的呢」簡雍說:「很簡單啊,他們兩個都有行淫慾之事的工具,和有釀酒工具的人罪一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