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總想長大,卻沒想到長大後我們都成了這樣

2020-12-11 95有相逢

01

最近《乘風破浪的姐姐們》已經播放到第二期了,在第二期的加更版了,姐姐們結束了練習之後,回到了住的地方,黃齡彈奏吉他唱起了《後來》,藍盈瑩在一旁和聲,這時候鏡頭給到了她們旁邊的白冰。

黃齡一開唱,白冰就紅了眼眶,最後實在忍不住上樓了。

上樓之後,她靠著門框哭,之後蹲了下來。哭了一會兒後,站起來,好像什麼都沒發生那樣,去衛生間整理情緒。

她說:「就是現在,生活把你逼得要讓你變成離開了誰都能活的一種狀態。」

前段時間,我看見一位許久沒聯繫的朋友發了一條動態,內容很平常,就是一盤打翻在地的菜,但我總覺得有哪裡不對,因為她從來不發朋友圈。

於是我私戳了她微信。

我們聊著些無關痛癢的話題,一起吐槽遇到的奇葩人類,說著最近熱播的劇,以及一些娛樂圈明星們的八卦。

後來我問她,最近還好吧,和男朋友打算留在學校這邊工作還是去其他地方。

過了很久她才回我,她說:「我們分手了。」

我問她為什麼,她說:「畢業了就分手了唄。」

她的語氣看起來好像他們分手只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她一點都不在乎一樣。

其實就算看起來怎樣無所謂的樣子,我知道她心裡肯定很難過。

她隨便扯了幾句就結束了話題。

後來過了好久,快半個月,她給我發微信,問我方便接電話嗎,我說可以。

剛說完她就打過來了。

她沒出聲,我喂了一聲,她突然嚎啕大哭起來。

我聽著她哭完,然後抽抽噎噎地說:「我不知道,為什麼他要分手,明明什麼都沒發生,明明什麼都好好的,明明他頭天晚上還說愛我,還跟我規劃了我們的未來,可第二天中午卻跟我提了分手。」

我問她他們多久沒見了,她說快半年了,因為疫情的原因,學校沒開學,回不了學校。

我又問她,他提分手的時候是怎麼說的,她說給的理由就是兩家離得遠,畢業了也要各自回家,就算了吧。

然後我們梳理了一遍他們之間相處的細節,沒有出軌,沒有背叛,沒有插足,她也沒有哪裡做得不好。

他們在一起三年多,頭一天還在說愛她,規劃他們未來的人,隔天就提了分手。

我們說了好久,始終沒有說「因為他不愛你了」這句話,之後草草地掛了電話。

其實她也知道,只是不願意承認。

其實就是不愛了,對她沒有感情了。或者說,對她的愛並沒有那麼深,不足以支撐他在異地的時間裡或者未來繼續這段感情。

所以哪有什麼分手季,哪有畢業季就是分手季的說法,只不過是不愛了而已,拿畢業當做幌子。真正愛你的,想和你共度餘生的,是不會因為畢業就分手的。

只是他不知道,這樣對她來說,傷害更大。

02

之後我們再也沒有聊過關於她前任的任何事情。

她開始頻繁更新朋友圈,許多不知情的好友,紛紛在評論區打趣:「活久見啊,萬年不發朋友圈的人居然每天都發了!」

對此她也只是笑笑說:「怎麼,就許你們州官放火,不許我百姓點燈啊?」

她將所有的苦楚都打包放在了角落,以開心快樂的模樣面對別人。

以前,我經常聽別人說:長大是一件很殘酷的事,它意味著我們永久性地失去了很多東西。

成長教會了所有人一件最厲害的事,就是「打落牙齒和血吞」。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都習慣性地將難過隱藏起來,只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抱著被子,藉由一部催淚的電影,放肆地發洩情緒,哭個痛快。

不像從前,生個病,感個冒,都要在QQ空間裡發個動態,恨不得昭告天下,而現在只會說一句「這算什麼事啊,沒啥大不了的」。

小時候,開心了就笑,難受了就哭,滿臉鼻涕眼淚也無所謂。

但是我們卻極少看見大人們在我們面前流過眼淚,所以我們認為他們是無敵的超人,永遠不會被打倒,於是我們希望快快長大。

可長大之後才發現,其實並不是那麼回事,大人們只是沒有辦法。

用大人們常用的一句話來說,就是:大人要有大人的樣子。

是啊,大人就要有大人的樣子,就像在《請回答1988》裡,德善奶奶去世的時候,爸爸和客人們笑著喝酒,介紹他們,兩個姑姑在互相攀比炫耀。

德善以為他們都不在乎,好像奶奶的離世他們並沒有很難過,直到大伯出現,幾個人才抱在一起大聲哭。

就像正峰動手術時,豹子女士說她一點都不擔心,還和正峰爸爸出去吃排骨了。之後有一個人坐在大廳裡悄悄落淚那樣。

大人們只是在忍著,超人也是人,也會痛。

成為大人的我們也有了一個大人的模樣,慢慢地隱藏了悲傷。 

其實我們知道,生活總是多面卻又不完整的,這些歡笑與淚水構成了我們的人生,也點亮了人生。

相關焦點

  • 小時候真傻,總盼著自己長大,長大後又想回到小時候
    廣東湛江今天,家裡小朋友一臉不滿的說:「媽媽,我想快快長大,可以想怎樣就怎樣。」我扶額:「我還想回到小時候,想怎麼就怎樣。」小的時候,總想著長大成人,長大之後,又心心念念小時候的童真和無憂無慮。我還記得我小時候特別害怕天亮,天亮了就要上學了。現在我也特別害怕天亮,天亮了一天又過去了,自己日復一日的老去。
  • 小時候我們詞不達意,長大後的我們言不由衷
    小時候,總想快快長大羨慕著比自己大的人等到了小時候羨慕的年紀卻沒成為小時候想成為的人然後我們一天天長大時間譁啦啦流下那時候可以玩泥巴過家家坐在地上看著小狗搖尾巴如今,遠去了玻璃珠和葫蘆娃還有紙飛機載著的初戀的她有人感慨小時候我們詞不達意長大後的我們言不由衷童年時光如水清澈、明亮掬起一捧放身上——清涼放心上——悠揚小的時候,看著比自己大的哥哥姐姐,比自己高的爸爸媽媽,就特別想長大。
  • 小時候我們想快點長大,長大後才發現遺失了童年!
    在孩童的時期,我們常常盼望著長大,期待著長大後的模樣,做大人們做的事情。可長大之後才發現還不如小時候的單純好。現在為了工作而發愁,為買房被壓力壓得喘不過氣,為了每一天的三餐而苦惱。小時候會憧憬,長大後只會妥協。若無其事地對自己說句「好吧」,然後坦然離開。傷口是自己的,眼淚是自己的,但笑容是給別人看的。慢慢地經歷了一些事情。才發現小時候和長大後所有的事情都是兩個概念。到底是我們小時候太天真,還是長大後太較真兒?不知從何時起,總是想起小時候。
  • 小時候我們說過的「長大後就好了」長大後真的好了麼?
    可是讀了三年級才發現,三年級的同學放學後要留下打掃衛生,回家要晚,這樣玩耍的時間就少了很多。讀四年級的時候,又想著讀六年級,因為六年級可以住校,終於可以離開家獨自生活,那個時候每周的生活費就是自己的一小筆資產,專屬於自己的資產,那樣就可以光明正大的買辣條,而且還可以避開父母的嘮叨。
  • 小時候總想長大,生活就容易了!
    小時候,總想著長大了,生活就容易了。真正長大後,才發現成年人的世界根本沒有「容易」二字。長大意味著承擔更多的責任,意味著很多時候,你必須單槍匹馬面對生活的兵荒馬亂。很多老闆都捨不得分錢給員工,以為分錢給員工就是把自己的錢變少,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錢一定是越分越多,當然有些老闆也捨得分錢,但確實不懂得分錢,結果錢一分人心就散了。所以 大家一定要去認真學習下如何正確合理的分錢方法。很多公司員工之所以不積極,業績不好!
  • 關於長大的文案|原來長大都不是我們想要的
    1.原來長大都不是我們想要的2.小時候真傻啊,居然總想著長大3.偶爾也想用眼淚承認一下,我沒那麼堅強。故事都會結束,只是有人歡喜有人哭。不知道少了什麼,總感覺沒以前快樂。4.小時候想著快點長大 長大了才知道小時候是多麼的美好 笑容也是乾乾淨淨的5.小時候總以為長大了會更好,長大了才知道再也沒有以前的快樂了6.長大後的我,說不上有多難過,反正不咋開森7.少年總覺為人易,年華方感立業難
  • 長大後,我們都成了父母的樣子
    父母的影響是有多深遠,長大後,連我表達的方式都和母親如出一轍。有些人,這一輩子,可能永遠都不會知道,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到底有多深遠。小時候,我們很小,只知道父母是怎麼做的,怎麼說的,我們就也跟著做,跟著說,有樣學樣;長大後,我們很大,成為了孩童時代眼裡的父母樣子的我們,才知道什麼是原生家庭的影響。
  • 小時候盼望長大,長大後又懷念小時候,你怎麼看待這種現象?
    羅大若的童年裡面有句歌詞說的好:盼望著假期,盼望著放學,盼望著長大的童年!我相信幾乎所有的人在童年的時候都曾經有過這種想法,在自己還是小孩子的時候,非常渴望自己能夠快快長大。至於原因麼?在學校上學寫作業要老師管著,總想盼望著快點放假了放下課本出去玩,這樣才過癮。誰知道放假了也不自由,同樣父母要管著,偷偷去河裡遊泳被大人發現了,然後就是一頓打。晚上出去和小夥伴們一起玩,總覺得時間不夠,父母就來喊要回家了。所以小時候特別渴望長大,因為那時候認為父母總有花不完的零花錢,而且出去串門做客沒有人管,覺得非常自由。
  • 不記得童年的夢想是什麼了,沒想到,長大後買房成了我最大夢想
    現代著名作家林語堂曾經說過:「夢想無論怎樣模糊,總潛伏在我們心底,使我們的心境永遠得不到寧靜,直到這些夢想成為事實。」是的,人類因為有夢想而變得偉大。不管是大是小,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夢想,那個屬於自己的夢想,特別是小時候,我們的夢想都是特別的偉大,做一個無所不知的科學家,一個救死扶傷的名醫,夢想成為登上月球的太空人… 素影時光,漸漸過場,當我們不再有嚮往的那些閒暇時間,不再痴痴地沉迷著過往,不再留戀那五彩繽紛的童年… 此時此刻,便會心如靜水。
  • 小時候,總想著長大!看完扎心了!
    小時候,總想著長大了,生活就容易了。真正長大後,才發現成年人的世界根本沒有「容易」二字。長大意味著承擔更多的責任,意味著大多時候你必須單槍匹馬直面生活的兵荒馬亂生活像一把無情刻刀改變了我們兒時的模樣。小時候,最喜歡下課和同桌一起玩「東南西北」。
  • 小時候總想逃離家裡,長大後卻覺得家鄉好!
    以前非常排斥的事情,不喜歡說,不喜歡做,不願意包容,現在是想也想回去的無奈!小時候,一個上午我都能釣一小桶,可以小時候都不知道怎麼吃,都拿去賣錢了,三毛一斤。還有田螺可以撿,貝殼。小時候司空見慣的事情,長大後異常覺得好!不知不覺勾起我兒時的回憶。以後如果有足夠的經濟能力,我想在回去老家,平平淡淡悠閒自在!
  • 尼格買提:做主持後才發現,小時候的話都憋著長大說了
    ,而如今,做了《你好生活》製片人後的他又多了一個身份,尼格買提·熱合曼首部個人隨筆集《一夜長大》不久前正式出版。尼格買提小時候,父母送他去學習各種才藝,比如唱歌、跳舞、美術、英語、繪畫等等,現在孩子學的那些,尼格買提基本上全都嘗試過,也成了那個年代的「別人家的孩子」。不過父母這麼做,不是為了讓他有一技之長,而是希望能改變他的性格。▲小時候的尼格買提和父母。
  • 小時候很乖很聽話的孩子,長大後大多都有心理問題,這是怎麼了?
    我們聽了之後,也無比震驚:她小時候可是我們父母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她可是非常優秀的。沒想到小時候那麼乖的她,長大後然出現了很嚴重的心理疾病,在醫生的治病下,她的父母才發現這是因為她小時候太乖巧聽話,長大後才會出現這樣的"後遺症"。經過這件事,我們不由得產生這樣的疑問:為什麼那些小時候很乖很聽話的孩子,長大後大多都有心理問題?
  • 易中天講曹操時為何說:但凡小時候老實的孩子,長大後都沒出息?
    我們經常聽到家裡長輩在議論一個小輩時,如若說他學習好,工作好,為人優秀,這樣的人一般會被冠以「有出息」的標籤。那麼究竟是什麼樣的人長大才有「出息」呢?有人說見過世面的孩子有出息,有人說自信的孩子有出息,有人說能吃苦的孩子有出息。或許是不想得罪家長,沒有一個人會對一個小孩說你長大沒有出息。不過凡事沒有絕對,易中天曾在節目裡講曹操時講到,但凡小時候老實的孩子長大後必定沒有出息,而這又是因為什麼呢?
  • 孩子小時候有這些行為,長大後多半會「啃老」,都是被父母慣的
    家裡父母聽到陽陽這樣說,立馬在他學校附近為他租了一所房子,並且每日都為他洗衣做飯打掃衛生。等到陽陽畢業後,父母想著孩子怎麼著也能長大了。可不曾想,畢業以後的陽陽嫌棄找工作是件麻煩的事情,甚至還跟自己的父母抱怨說,「別人都是爸媽給安排工作,你們咋不給我找」。陽陽父母都是普通家庭出身,自是對陽陽找工作提供不了任何幫助。於是陽陽便每日閒在家中沉迷網絡,遊戲中。
  • 小時候會假哭,長大後會假笑
    每次看到小孩子總是很羨慕,笑得那麼開心那麼燦爛,亦或在自己喜歡的櫃檯前跟媽媽哭鬧,每當看到這種情景都會會心一笑,想起小時候的自己。真的是回不去的童年,小時候想要快快長大,現在終於明白了「不想長大」這首歌的意義。
  • 長大後我就成了你/終究成了一輩子的遺憾
    後來我們見的多了,有時發現還有,會多領一份,如果沒有了,會留下自己那份,自己去吃白餐,有時候會上街去吃米豆腐,因學校離街近,學校沒打到飯就跑去街上了,都是一人買一次單,很友好的。正因為跟我們年齡差距小,他成了我們的良師益友,對他沒一點怕的感覺。三年的初中時光,正因為有這樣一位老師,讓我們充滿了歡樂,覺得校園太讓人留戀。
  • 李玫瑾:「總挨打」和「沒被挨打」的孩子,長大後性格差距很大
    從小挨打長大的孩子心理發展是扭曲的,因為他們在童年時並沒有得到父母的愛,未來的生活中常常懷疑自己,我們經常會看到有的家長說笑:誰小時候不挨打,這有這樣孩子變得更堅強。,可能你就會改變自己的看法了,「打」是最極端的教育方式,家長們一定要謹慎,我國著名的犯罪心理學教授、育兒專家李玫瑾坦言:「總挨打」和「沒被挨打」的孩子,長大後性格差距很大!
  • ​這3種孩子小時候很「聰明」,長大後反而最沒出息,父母要警惕
    小時候這樣,長大後可還了得。這樣的孩子看起來腦子很活泛,很聰明,但實際上這種行為讓人很反感,大人們也不太喜歡自己家的孩子跟這樣的孩子玩。這樣的孩子長大後給人也只會留下市肆、愛佔便宜的壞印象,很難被別人委以重任。
  • 小時候被父母打的孩子,長大後都怎麼樣了?
    我們甚至都協商好了,你五個,我五個,你左邊,我右邊。咣、咣、咣……我爹忙完了,回頭看見我們還未竣工的工程,牛眼一瞪,大巴掌一甩,我們倆就結結實實地挨了大嘴巴子。老爹是窮苦人家出身,窮怕了,所以養成了節約的好習慣,對我們這樣胡作非為的浪費,自然是深惡痛絕,一巴掌倒是輕的,沒打出屎來,就已經是親爹了。自此以後,我也養成了節約的好習慣,從不輕易浪費。至少,這三十年來,我自認從不輕易浪費,也看不慣別人的浪費,畢竟窮嘛,一直在窮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