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寧夏,甚至整個中國大陸的西北地區,提及「麥爾樂」3個字,幾乎無人不知。這個清真烘焙食品企業,如今以銀川為主陣地,輻射整個西北清真食品世界,並成為國內為數不多取得HALAL(清真食品)認證的清真食品企業之一。而這個清真烘焙食品帝國的締造者,正是南安人黃添進。
上世紀80年代末,以黃添進為代表的南商,就奔赴塞上江南開疆闢土,成為閩商進軍大西北的先鋒。1996年,國務院確定福建對口幫扶寧夏,閩商興起支寧大潮。得益於閩寧協作的天時,黃添進的糕點生意越做越大。25年時間,他從一個米糕商販發展到如今年產值上億元企業的掌舵人;他掌管的寧夏麥爾樂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不僅在寧夏成為最知名的食品品牌,還打入周邊甘肅、內蒙古、青海等省份,成為西北清真食品領域的佼佼者。
開出寧夏第一家民營糕點店南商之光
1970年,黃添進出生在南安柳城的一個貧困農村家庭。14歲時他懷揣夢想到湖北一食品企業開始了打工生涯。兩年中,他勤學苦幹,學會了麵包、點心等食品的製作和烘烤技術。技滿出師後,他先後在蘭州、北京嘗試創業,但都以失敗告終。
1988年,18歲的他,懷揣借來的3000元到銀川打拼。剛到銀川,他在火車站附近的巷子裡用簡單的材料建成了生產作坊,買了幾件簡單的設備,生產綠豆糕和驢打滾等中式糕點,開始了他的食品加工生意,成為福建到寧從事食品加工的第一人。
創業伊始,由於缺少資金,黃添進只好買了一輛三輪車給客戶送貨。而他的客戶大多在老城,晚上加工,天一亮他便蹬上三輪車往老城送貨,每天往返30多公裡,這樣的日子過了5年。這之後,潛在的麵包市場開始吸引他的注意,他又變成了銀川市第一家生產麵包的個體戶。
上世紀80年代末,中國改革開放正在逐漸推進,但銀川計劃經濟色彩依然濃重。當時銀川本地的副食糕點以中式為主,少量的麵包也是從蘭州的國營食品廠運來。在計劃經濟時代,個體戶的產品以代銷的模式進入國營商場,是個很艱難的突破,而黃添進便是這種模式的締造者之一。
「當時市場還不發達,零售終端只有國營商場和菜市場,因此想要打開市場,必須選擇國營商店。」而人們對於「國營」這兩個字的偏執性喜愛,也讓個體戶的生存顯得格外坎坷。所謂代銷,就是商場替供貨商賣貨,售貨員、櫃檯都需要商場提供,而與售貨員打好交道,成為代銷產品是否能賣出去的關鍵。
黃添進一方面用心摸索著符合消費者口味的食品,另一方面則到處奔走與各大國營商場建立起良好的關係。幾年之間,由黃添進創立的民營企業萬利米糕做出的第一個麵包,逐漸告別了三輪車送貨的局面,並開始以代銷的模式出現在國營商店裡,這正是如今麥爾樂西點的前身。這一塊小小的西式麵包,見證了銀川經濟發展的歷程。
投上億元打造清真食品基地
經過幾年打拼,黃添進經營的萬利米糕有了一定知名度。閩寧協作開始後,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他的企業擴規模、上檔次,發展很快。1997年,他與人合作蓋起了5層樓房,僱用工人20人。靠著這種拼勁,黃添進和他的萬利食品有限公司從一個小加工作坊,發展到了到後來擁有固定資產1000多萬元的「大麵包」。
2003年,黃添進投資1.3億元,在銀川德勝工業園區建設一座現代化的無菌淨化食品加工廠房,麥爾樂的品牌大旗就此樹立了起來。公司經營麵包、糕點、熟食等食品,產品除銷售寧夏外,遠銷內蒙古、甘肅、青海等地。2004年,企業將職業經理人引入管理層,結束了家族化的管理,往現代化企業邁進。兩年後,麥爾樂榮獲「寧夏品牌產品」。
發展到現在,麥爾樂食品有限公司擁有國內一流的生產線,目前共經營月餅、粽子、湯圓、麵包、蛋糕等幾大系列近200個品種,年產值上億元,成為寧夏清真食品重要基地。
走進麥爾樂公司廠區,放眼望去,如同鋪開的綠色地毯的大片草坪映襯著幾棟具有伊斯蘭風格的現代化建築,顯得別有氣勢、富有生機,與隨風飄揚的旗幟構成了一幅和諧寧靜的畫卷。
麥爾樂的生產車間中,各個生產環節讓人感受到了黃添進對細節的管控和追求,對產品質量的苛求和責任。曾有食品行業業內人士這樣評價麥爾樂:「麥爾樂目前雖然不是中國最大的食品企業,但在生產流程和細節管理方面絕對是走在了行業的前沿。」
作為寧夏回族自治區首家獲得「中國名餅」殊榮的清真食品品牌,麥爾樂始終嚴格執行HACCP國際食品安全控制體系和HALAL清真食品認證體系,嚴格把控生產、銷售各個環節,重視保障食品安全和顧客健康,這也讓不斷壯大的麥爾樂食品帝國,成為寧夏清真食品行業中的翹楚。
讓「麥爾樂」品牌走出國門
隨著銀川市場經濟的發展,超市的出現讓黃添進的麵包有了較大的「升級」:設立專櫃,僱人營銷,這樣2.0版的代銷模式可以讓食品企業有更好的推銷平臺,主動權也更多。
但黃添進覺得自己應該掌握零售終端。於是,越來越多的麥爾樂西點直營店出現在銀川的大街小巷。黃添進說:「麵包店不僅服務於我們的小吃或副食品市場,隨著社會發展,它將成為生活不可缺少的必需品。」而確保食品的新鮮和現場烘焙,則是西式糕點行業的必然趨勢。所以,不僅是麥爾樂,銀川大大小小不同規模的西點直營店都在大範圍地擴張。
從2006年開始,麥爾樂在銀川開設的第一家麥爾樂西餅,受到了廣大少數民族同胞的擁躉,短短7年時間,門店發展到29家,完全實現了中央工廠的生產配送和餅店現烤相結合的經營模式。「經過多年的市場培育,西式糕點已經成為不少年輕銀川人不可或缺的副食品,尤其是被麵包牛奶餵養大的80後、90後,讓這個市場更具有潛力。」黃添進說。
「希望銀川市民不用忍受擁堵的交通,漫長的等待,在自己家的樓下,就可以方便地買到新鮮烘焙的西點,換句話說,就是各類糕點的便利店。」黃添進計劃在這些零售終端上建立網絡營銷,提供高端的西式糕點定做服務。而這也會使麥爾樂的品牌認知得到強化,甚至培育更多的西點消費習慣。
「企業未來3至5年內計劃拓展店面到150家,我們不僅僅要實現以寧夏為中心,輻射周邊各大省市的戰略目標,更要讓麥爾樂清真食品走出國門,走向整個阿拉伯世界。」黃添進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