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企經營評價結果出爐 大都會人壽再獲A級

2020-12-22 美通社

上海2019年12月3日 /美通社/ --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近日發布2018年度保險公司法人機構經營評價結果,衡量各家保險公司在速度規模、效益質量和社會貢獻等三方面綜合表現。中美聯泰大都會人壽保險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都會人壽」)以其優異表現繼2017年度後再度獲評A級。

經營評價指標系統是保險公司評價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次參評的保險公司共151家,其中人身險公司74家,連續獲評A級的壽險公司共有7家。這一結果,反映出大都會人壽在規範、穩健經營的同時,在公司速度規模、效益質量和社會貢獻方面,取得均衡、全面的成長勢頭。

公司2018年全年總保費實現15.6%的同比增長,淨利潤排名位列合外資險企前列。此外,憑藉多元渠道發展和聚焦價值成長,大都會人壽在顧問行銷、直效行銷和數位化營銷和銀行保險等三大渠道全面發力,致力於為客戶提供更加全面、優質的保險保障。

保險的本質是人與人的守望相助,是為千千萬萬的家庭提供風險保障。大都會人壽始終堅持「為客戶提供值得信賴的人壽和健康險保障」,把速度、效益和社會貢獻的均衡發展作為公司經營之本,構建起規範公司治理、長期專業保障的體系。

相關焦點

  • 保險公司2019經營評價結果出爐 平安人壽連續五年獲評A類
    日前,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公布2019年度保險公司法人機構經營評價結果,中國平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從中脫穎而出,再次獲評人身險A類公司,這也是平安人壽自中保協評價工作實施以來,連續第五年獲評「A類」。 根據公告,本次評價內容涵蓋速度規模、效益質量、社會貢獻三個方面,共有159家險企參與評價。
  • 保險公司2019年經營評價結果出爐 國華人壽獲評A級
    11月27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公布了2019年度保險公司法人機構經營評價結果,國華人壽評級由2018年度的B類升至2019年度的A類。此次評級上升,主要得益於國華人壽在保障業務規模穩定的基礎上,大力發展長期儲蓄和風險保障型業務,持續推進業務結構優化。
  • 中保協公布2019險企評價 平安產壽險雙雙連續五年獲評A類
    11月27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公布2019年度保險公司法人機構經營評價結果,中國平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平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從中脫穎而出,再次獲評產險和人身險A類公司,這也是平安產壽險自中保協評價工作實施以來,連續第五年雙雙獲評
  • 個險悍將儲良掌舵國富人壽,新生代險企的觸底反彈
    眾多險企重拾傳統經營模式價值的現實中,個險經營輔以網際網路+化的改造成為當前壽險經營的主流模式。  或許這也是生於2018年中的國富人壽,選擇儲良的原因。上個世紀90年代末加盟平安江蘇,2008年籌備陽光人壽江蘇分公司。  由於主政江蘇陽光(600220,股吧)期間成績斐然,2013年底,儲良上調總部,升任總裁助理,分管個險。此後,陽光人壽個險渠道在他的帶領下走上「人力發展、結構優化」的快車道。  根據媒體公開報導:儲良分管陽光人壽個險渠道2014、2015年,陽光人壽個險持續高速成長,複合成長率27%。
  • 大都會人壽榮膺「2019年度穩健經營保險公司」獎項
    近日,第十四屆「21世紀亞洲金融年會」在北京舉行,在同步揭曉的「21世紀亞洲金融企業競爭力評選」中,中美聯泰大都會人壽保險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都會人壽」)憑藉良好的業界口碑和穩健的經營理念,榮膺「2019
  • 上市公司旗下 險企經營參差不齊
    記者近日就當下上市公司直接參股或間接持有的保險機構進行了盤點,發現約有30家上市公司直接或間接持有保險機構股份,甚至有一些上市公司擁有保險機構絕對控股權,不過,從經營狀況來看,保險企業給上市公司帶來的效益呈「冰火兩重天」。  其一是讓保險公司賺得盆滿缽滿的保險機構,這類機構的代表是國華人壽、華夏人壽、天安財險等。
  • 保險公司服務評級出爐!這些險企服務墊底 京東安聯名列其中
    來源:科技金融在線10月14日,中國銀保信發布2018年度保險公司服務評價結果。該評價結果顯示,共有6家財險公司和3家壽險公司獲AA評級,為此次最高評級結果。有2家財險公司被評為C類,三家壽險公司被評為CC類。
  • 11家激進險企共虧損38億 部分險企迎萬能險集中給付期
    基金商城1折起購   截至昨日,除個別險企外,險企去年第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已經出爐。根據《證券日報》記者對萬能險業務佔比達到四成的24家險企的償付能力報告梳理,有11家險企2016年出現虧損,合計虧損38.02億元;有18家險企的綜合償付能力出現下滑,下滑幅度最大的險企下滑了211個百分點。
  • 大都會人壽靠譜嗎 大都會人壽各項實力
    而在買保險時都聽說過大都會人壽,大都會人壽靠譜嗎?怎麼判斷呢?保險公司有很多,而且現在保險公司的公司的實力也各不相同。如果要了解一個保險公司的好壞,還應該從各個方面來了解。下面為大家講解大都會人壽保險公司的規模、歷史業績、理賠服務、口碑信譽、經營理念等等因素。
  • 2016年保險公司服務評價結果出爐 新光海航人壽墊底成唯一D級公司
    千龍網北京11月24日訊11月24日,中國保監會公布了2016年保險公司服務評價結果。結果顯示,此次參評的117家保險公司中,獲得A類評級的有21家。值得注意的是,新光海航人壽成為唯一一家被評為D級的保險公司。
  • 險企償付能力掃描 前海人壽分拆萬能單獨帳戶
    險企償付能力掃描金融風險是2017年監管著重提及的詞彙,而對於保險機構而言,防範流動性風險無疑最為重要,直接影響其保險產品的償付情況。隨著保險公司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的陸續出爐,多家備受市場關注的保險公司2016年經營情況的輪廓已經展現了出來,在資本市場「不差錢」的前海人壽、生命人壽、恆大人壽、天安財險等險企業,是真的不差錢嗎?而在經歷了一些列保險監管政策變化後,他們又在發生什麼樣的變化?
  • 人保壽險、民生人壽等四家獲批成為第二批稅延養老險經營機構
    人保壽險、民生人壽等四家獲批成為第二批稅延養老險經營機構 每日經濟新聞 2018-07-07 21:01:53
  • 中美聯泰大都會人壽正式掛牌 官網已開始運行
    中美聯泰大都會人壽披露,公司成功完成了合併與整合,並如期實現了總部及27個分支機構同一天統一翻牌,公司將以「大都會人壽」作為國內統一品牌。目前,大都會人壽官網已開始上傳運行。  資料顯示,中美大都會人壽由美國大都會人壽與首都機場於2004年在北京合資設立,各佔50%股權;而聯泰大都會人壽的前身為花旗人壽,由花旗集團旗下旅行者人壽和上海聯和投資有限公司在上海合資設立,各佔50%股權,不久後美國大都會人壽接盤花旗人壽,花旗人壽更名為聯泰大都會人壽,美國大都會人壽成為國內持有兩張合資壽險牌照的公司。去年2月首都機場將中美大都會人壽股權悉數轉讓給上海聯和。
  • 大都會人壽靠譜嗎 選擇重疾險的五大理由
    重疾險為什麼這麼重要?大都會人壽重大疾病險怎麼樣?大都會人壽靠譜嗎?針對這些問題下面要我們一起慢慢分析.在了解大都會人壽重大疾病險以及大都會人壽靠譜嗎之前,首先要明白,為什麼一定要買重疾險:1)世上很多人是病死的,即使是國內現在醫療科技這麼發達,生病死亡率一樣非常高。每個人都絕對不要心存僥倖,不要盲目樂觀。
  • 新華保險陷轉型迷途 獲評B類機構與中小險企為伍
    站在20周年的十字路口,新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仿佛陷入轉型的焦灼期,步履沉重。2016年上半年,新華保險是6家上市險企中唯一一個保費和利潤「雙降」的公司。曾長期雄居中國壽險三甲之列的新華保險,如今已淪落至十名之外,並於近日被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僅評為B類機構。面對如此業績,新華保險稱,其同期新業務價值仍實現了同比18.1%的增長。
  • 光大永明人壽天津分公司獲評「2018年度天津市保險公司經營評價...
    近日,在天津市保險行業協會開展的《天津市保險公司2018年度經營評價指標體系》測評工作中,光大永明人壽天津分公司榮獲「2018年度天津市保險公司經營評價指標體系A類」評價。  此次評選工作自今年4月份開始,根據原中國保監會《保險公司經營評價指標體系(試行)》(保監發〔2015〕80 號)文件的精神,按照天津市保險行業協會印發的《天津市保險公司 2018 年度經營評價指標體系(試行)實施方案》,對保險公司速度規模、效益質量、社會貢獻等方面進行嚴格測評。在天津市51家產、壽險公司中,有16家公司獲評A類。
  • 美國大都會人壽擬出售中國香港業務 可能是內資企業接手
    據上述人士介紹,在香港,美國大都會人壽擁有兩張壽險牌照,分別是香港大都會人壽保險有限公司及美商大都會人壽,目前尚不能確定這兩張牌照是否都將被轉讓。而關於意向購買方,該人士表示:「較大概率是內資企業」。上述人士認為,在規範跨境交易的監管背景下,香港保險市場越發趨於理性,依靠大量內地訪客投保實現業績井噴的景象再難出現。
  • 14家險企官網上線「保費試算」功能 6家要填手機號 服務還是獲客?
    十大外資壽險公司為工銀安盛、友邦中國、中意人壽、招商信諾、中美聯泰大都會、信誠人壽、中英人壽、交銀康聯、中宏人壽、中銀三星,能夠在官網進行保費測算的6家公司為友邦、中意人壽、招商信諾、大都會、中宏人壽、中銀三星。
  • 大都會人壽2019年續年保費收入佔比下滑 退保金同比增長40.83%
    4月29日,大都會人壽發布了2019年年度信息披露報告。2019年,大都會人壽的保險業務收入與淨利潤實現較快增長,分別同比增加23.91% %和16.24%。不過,在業績高歌猛進的發展之下,該險企的續年保費收入在保費中佔比卻呈現下降態勢。
  • 60餘家壽險公司最新償付能力大排名出爐中法人壽、新光海航人壽等...
    目前,除個別險企暫未披露今年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之外,絕大多數險企均披露該報告。據《證券日報》記者梳理顯示,按照現行監管規定,有3家險企二季度償付能力不達標,分別為中法人壽、吉祥人壽、新光海航人壽。新光海航人壽在償付能力報告中提到,公司在保監會2017年四季度、2018年一季度監管評價中,均被評定為D類保險公司。公司被評為D類公司的原因及風險點,集中在「償付能力充足率不達標」。新光海航人壽成立於2009年,當年背靠海航集團和臺灣新光人壽兩大股東,一時風光無限。但窘境很快出現,隨著業務發展,新光海航人壽擬發起增資計劃,但未得到股東方海航集團應允。